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之上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正式建成开放,是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纪念馆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制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纪念馆内有很多大屠杀时的珍贵资料还有放映片,那些放映片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难过与悲痛,日军疯狂残杀我们的同胞,老弱病残一律不放过,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大火连天,把整个南京城的天映得通红一片,惨叫声不绝于耳,万人坑中累累白骨,尸横遍野,黄土吸尽了鲜血,却吸不尽人民的苦痛,吸不尽中华民族的冤屈。碑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遇害人的姓名,四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张的照片,每一张都展示了日本曾在我们国家犯下的罪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牧师用于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摄影机和影像资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日军第十六师团士兵上羽武一郎手绘的进攻南京线路图(复制件)
日军“南京入城式”白瓷花插
日本发行的“庆祝南京陷落”号外
纪念馆内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我们的脚下就是万名同胞亡魂亡灵的所在地,纪念馆内有一个水装置,12秒会滴下一滴水,代表一个遇难者死去,那些水滴看似渺小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心里,它警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三个必胜”主题展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中华人民永不能磨灭的伤病,在极度的愤怒中,中华人民奋起反抗,一致对外,发誓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我国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战,如果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算,抗战时间则长达十四年,日本披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图”的外衣实施他的侵略目的,抗战时期我国居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反法西斯战争中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耗达1000多亿美元,日本共占领中国26省1500余市,面积约600余万平方公里,无数的抗日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顽强地与侵略者对抗,我们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侵华日军30年式刺刀,南京保卫战光华门址出土。
侵华日军用刑具“滚地笼\"
前苏联“卫国战争”纪念章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对日本侵略者感到愤怒,也为死去的同胞悲伤,更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取得最终胜利而感到欣慰。
南京云锦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是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展厅面积4300多平方米,展品包括近千件云锦文物及相关实物。展馆一层是云锦销售及服饰表演大厅;二层北面为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现场操作展示区,南面为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和传世云锦匹料真品展示区;三层为中华织锦村,为中国少数民族织锦机具和实物展示区;四层为意匠设计、挑花结本等云锦传统技艺展演区。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北征攻陷长安,徙百工技巧等民到建康(南京),在城南秦淮河畔斗场寺(亦名斗场市)附近设置“斗场锦署”,制作宫廷衣物,此为云锦的发端。
小花楼织机(比例1:2)花本悬挂方式为帘式,俗称帘式花本,其花纹一般以小形图案为主,花本长度一般在6米以下,蜀锦、宋锦的织造机型就是这种小花楼、帘式花本的织机。
纹样绘制一意匠,意匠是中国传统织锦工艺中图案设计与织造环节间非常重要的衔接步骤。经纬交错的织造工艺,将图案分解成点,再由点重新组织成图案,这是云锦工艺的“程序核心”。
大花楼织机属于束综提花织机,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织机由1924个构件组成,为斜身式,明代定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织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桓互配合手工操作、“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纹金织彩,两人一天仅能织就5-6厘米,故有“寸锦寸金”之说。大花楼织机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造技艺的最高成就,为誉为中国织锦工艺的“活化石“。
挑花架
明·红四合云纹地十二团龙袍 (复制品)
明·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复制品)
明·红织金缠枝妆花纱“天鹿方补”方领女夹衣(复制品)
明·红四合如意云纹地柿蒂形龙云肩通袖龙栏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复制品)
西方极乐世界图
经纬千秋
毛泽东诗词《蝶恋花》妆花缎
万寿中华妆花缎
九边图(局部)
先锋书店是南京著名的文化名片,在南京有许多分店,我们这次去的是五台山总店。先锋书店成立于1996年,之后几年经历了多次搬迁,五台山的这家店于2004年正式开业是由一个地下停车场改造的。2016年《国家地理》评选全球十大书店,南京先锋书店成为亚洲唯一入选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
书店里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挂在墙上的十字架,很显眼,背后的灯光增添了几分神圣,被认为是书店的灵魂。卧在地上的十字架,上面刻着“大地上的异乡人”几个大字,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是“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无所在的故乡”。
往里的留言区,绳子栓着一张张小卡片构成了一整面的留言墙,上面的留言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唤起思考,还挺有意思。
留言区另一侧是文创区,也值得仔细逛逛。
创始人钱小华有一段话让我很动容:“先锋给我的血液灌输了诗意与激情,我在自由中诠释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也在拯救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中自由最为珍贵,我把一切都献给先锋自由的灵魂。”
颐和路公馆区曾被誉为“民国官府区”、“使馆区”、“近现代建筑样板区”。虽名为颐和路公馆区,却是由江苏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围合而成的一个超级街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首都计划”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作为民国的高档住宅区里面住户既有各国驻华使节、名流望士,也有达官显贵,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里称为“公馆区”。颐和路公馆区不仅住着马歇尔、汪精卫、薛岳、陈布雷、邓季惺、熊斌等诸多名人,还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各国大使馆。
至今,这里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有225幢,分布在颐和路公馆区的十二个片区内。有句话叫“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虽说夸张了些,但却印证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地位。不同于南京众所周知的总统府,中山陵那般“抛头露面”,身处闹市的它却显得格外幽静,给人一种神秘感。
浮华落尽,青砖灰瓦间,颐和路仍旧演绎着南京城百年沧桑;缓步在黄墙榆影下,揽得岁月的惊叹和沉思,漫步颐和路,民国风情渐起既而转浓,一点点的鲜活流曳。不妨远离城市的喧嚣,来颐和公馆,用独特的方式体验只属于你的那份闲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