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无锡吴文化公园
旁边的山上有一座犀牛的雕像,座基上有碑文,原来此犀为灵犀,此台即为灵犀台。原来还有王蟹洞,我在附近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不过后来登山的时候还是找到了,挺隐蔽的地方。
没看到这座三层楼阁的名字,走进去看到供奉了一尊菩萨,上书“鸿运祥瑞”,两侧分别是“路”“头”。原来这尊菩萨还有个来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无锡,县令王其勤筑城抵御,聘何五路为教师,率乡勇三百余人作战,斩敌酋三五路及其徒三十五人死于是役。倭寇丧胆远走,无锡幸免灾难。因此,无锡人认五路为路人菩萨。
吴地供奉五路财神,头一个自然是范蠡,这位财神在很多地位都有供奉。第二尊是吴濞,即吴王濞,在汉景帝时曾发动吴楚等七国之乱,被名将周亚夫平定。第三尊盛宣怀,这位在近代史上创造了十一项记录的近代实业家,故居在常州,墓葬在江阴。第四尊沈万三,这位可是明朝的首富。第五位荣德生,是无锡第一家族荣氏家族的大家长,也是中国著名的红色资本家。
从楼上往下看,可以看到惠山的一角,也能年到吴文化公园茂密的树林。本来以为只是一座风情园,没想到这座不高的小山居然植被茂密。
沿路可以通往一座小亭子,四周以玻璃封着,六角翘檐,红柱黛瓦,坐落在一座高台之上。亭中有一洞,看起来像地下室,其实还是在地面,地面上有洞。我探出头去看,里面有一只石雕的螃蟹,原来这就是王蟹洞。出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挂着匾额:“阿福阁”。阁内用文字介绍了吴地的寿庆习俗,无锡民间一般在岁首为父母庆寿,我们大多只知其果而不知其因,原来这里面还有段典故。相传在清朝康雍乾三朝水利官员尤曾筠的母亲寿辰时,尤曾筠却奉命赴河南治理黄河。都知道治水如救火,容不得延缓,眼看着要错过母亲的寿辰,于是尤曾筠便在岁首邀请亲友为老母预庆寿,从此无锡民间就在春节为长辈祝寿了。一般来说,儿子负担庆寿的酒筵,女儿为父母添置衣服鞋帽等。不过如今都是独生子女,自然由一个人包办了,也不用再分工合作。
承志堂算是展示寿文化的主殿了吧,正堂的长台上摆放着寿星老公公,旁边的一尊好像是财神,还有一尊大概是禄神了吧,福禄寿正是我国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求的。
除此之外,还有寿星的油画、金色的“寿”字,还介绍了严烈先生的生平和刻纸艺术。严烈出生于无锡张哈马斯镇寨门村,这个村子地方不大,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江南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严朴“毁家闹革命”的事迹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的游击根据地。这块热土培育下的严烈,有着鲜明的个性,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同时在艺术上有着骄人的成绩。他的刻纸艺术,得到了文化界的好评。
出来的时候,不经意地回望了一眼,竟然发现屋脊上居然刻满了寿字图案,中间是一尊南极仙翁的塑像,两侧是两幅浮雕,在这块雕刻上面还有两只寿桃,这细节做得确实可以。
旁边有台阶可以登上平台,栏杆上也刻着满满的“寿”字。上面有两只连在一起的连体亭,横梁上的雕刻很精美。
“和合”的雕塑上面是一个圆形,下面则是八卦图形。我对和合知道得不多,最出名的就是苏州寒山寺的和合二僧。原以为这是佛教的文化,原来和道教也相关吗?
和合堂正厅叫鹤鹫堂,里面有一尊白发苍苍的老者塑像,还是彩塑,颜色用得很暖和,看起来颇有些喜气洋洋的味道。对面有一对夫妇模样的中年男女塑像,大概是老者的子媳在为老父亲祝寿吧。
厢房里还有卧室的器具陈列,一张很普通的架子床,一个梳妆台,一张小圆台,两张小圆凳。
另一侧则是一对大红的花轿,样式虽然稍有不同,但铺天盖地的红色还是彰显了新嫁娘的喜气。
下山到地面,有一座承露台,基座是梯形,两侧有台阶可以登上基座。基座上是一对柱子,呈六边形,下粗上细,顶端是两只寿桃,分别刻着“福”“寿”两字。
旁边有一扇小门,门额上写着“红战文化”。进门有一座建筑,也是仿古的式样,不过两扇黑漆大门紧紧地闭着,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走进江南风情院我们就愣了愣,除了亭台楼阁外,迎面还有一座类似于蒙古包的建筑,难道江南也有这类建筑吗?以前倒是在泰州的田园牧歌景区看到过类似的风格,人家是作为斗鸡场用的。难道吴地除了流行斗蟋蟀,还流行斗鸡?带着莫大的疑问,我们走进大门,里面有一座圆形的高台,上方挂着一块排匾:“熙攘厅”,看样子似乎是容纳某些人聚会的场所。
无锡县正堂,是旧地地方政权的机构,这里复原了县衙大堂的布置,这是县太爷审问案件宣判死刑、迎接圣旨和上级官员、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县衙的办事机构有三班六房,三班是指站班、跟班、快班,六房是户、刑、兵、工、吏、礼,对应中央政府的六部。
苑内有座碑亭,有历届吴文化杯金秋蟋蟀节比赛获奖名单,还真没想到居然真有蟋蟀比赛啊,不过江阴队的最好成绩也只有第三名。
中地历史上经商之风颇盛,《隋志》即有记载:“吴地数群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惜所聚,故商贾并凑”。大运河通行后,滨河商业都会继起,自南宋偏安江南以来,吴地人工骤增,更促使百业齐备,城市日益繁华。“吴地百业厅”用三十组粉笔微雕,反映了清朝时期吴地各行各业的模样。
“吴地三百六十行”展示了吴地自范蠡经商以来,米市、布码头、冶炼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兴盛,陈列了作坊、小业主、手工业者、个体商贩们的众生相。这里用大量的彩色泥塑,复原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场景。
蟋蟀楼的存在,让今天的我们知道了吴地蟋蟀之风的盛行,甚至还有斗蟋蟀的比赛。以前的人们娱乐活动比较少,私以为这项运动能够更大可能的亲近自然,比今天打游戏看电视要健康得多。
下楼从一侧的台阶登山,经过一座三间四柱的石牌坊,上书“仙人礼拜台”,看来又有一个故事了。前面是一座拜台,置身于绿荫丛中。台上有一座石鼎,圆肚三足。
我们离开的时候,旁边的福喜天地酒店大概正在举行晏席,宾客勇门。酒店门口有两幅无锡阿福像,憨态可掬。看看时间,我们也该打道回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