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江阴锡澄运河公园
要说到锡澄运河,那可真是太熟悉不过了。以前我住在城西的时候,每天通勤必然要经过锡澄运河上的大桥,不是走黄田港大桥,就是走西门桥,要不就是杏春桥。后来,又建设了五星大桥和澄西隧道,那就更方便了。
锡澄运河是连通京杭大运河(无锡)和长江(江阴)之间的运河,自无锡皋桥由京杭大运河分支,经青阳、月城、南闸,通过澄江镇过江阴船闸,至黄田港汇入长江,全长37.01公里,沟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江南段两大动脉,经江阴港通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国家水运战略通道。
这条运河于宋皇祐年间开凿,天顺年间常州西北吕城堰坍塌,镇武段运河阻断,漕船改由锡澄运河出江驶往瓜洲,锡澄运河成为贯通大江南北的漕运要道。清朝末年,漕运废止,江阴运河镇武段淤塞严重,锡澄运河在为江南运河通江的要道。历代官府为保证漕运通畅,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梳理,自宋至清末,见于史载的浚治就有25次。
民国23年江南大旱,河床淤高,江潮受阻,时江苏省政府黄田港至应天河口河底拓宽,底标高,除省拨6.5万元外,其余的款项由当时的江阴县筹措。由于经费有限,工期也很赶,青阳以南河道未及时疏治。
抗日战争时期,黄田港、锡澄运河处于日军控制下,河道失修。抗战胜利后疏浚过一次,民国37年黄田港定波闸东堤坍塌,南闸至三板缭乱量段有“九里十三弯”之称,30吨以上的大船就不容易通过了。
新中国成立后,苏南行署及江阴县人民政府组织抢修黄田港定波闸和坍塌的堤岸、道路和房屋,疏浚黄田港旧航道,裁直南门及青阳茶庵嘴两处弯道,在澄江镇西开辟顺直通江的新航道,新建江阴船闸,开辟南北街船港。后来,又组织江阴、无锡、常熟、武进、吴县五县五万多民工分段包干,全线拓滩。原流经青阳、月城、南闸镇内的河道改由青阳镇西、月城镇东、南闸镇西通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锡澄运河江阴西门、南门河段又进行了数次拓宽和浚深,拆除了碍航的文富桥,西门段航道河底拓宽为40米,水深3米左右。八十年代连续两期拓浚扩建航道,以前有一段时间水质不好,经过连年治理,如今再看这条运河,觉得水质看着还挺清澈。
从五星桥沿阶梯走下去,就可以抵达锡澄运河,现在设施比较完善的是河东。大概因为是周末的缘故,公园里居然人气很高,主要集中在儿童游乐区,也有老年人沿河散步的。
刚从桥下出来,就看到迎面一片金黄,原来是黄金菊开了。旁边还有一大片蓝紫色的翠芦莉,在阳光下很耀眼。它的花季也差不多到了尾声,叶子已经露出红褐色。
河畔有一段滩涂,堆着大片的鹅卵石,这片河滩还是比较平缓的。回望五星桥,发现这座平时常走的桥,在蓝天下居然挺漂亮。这座桥是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也是继锡澄运河大桥、西门大桥、黄田港大桥和杏春桥之后,城区跨越锡澄运河的第5座大桥,跨度也是五座桥中最长的,主桥面是双向六车道,除了早晚高峰期会堵车外,平时的通行状况都很良好。
小径两侧栽种的枫树已经被霜催得红了,可能栽种的时间不算长,长得还不够高大,但其色泽也很迷人。笔直的树干,泛红的叶片,这就是典型的秋色。
旁边有一处阶梯,前方是一段圆弧形的矮墙,我以为这里是观看表演的,但矮墙前的舞台并不够宽敞。
沿着河畔的小径一路往南,很快就接近人民路。在出口处,栽种着银杏树,叶片的边缘已经微微泛了黄。
往东走了一段,在绿树掩映中,还有一尊刘天华的雕像。以前我们并没有在附近看到,估计也是近几年雕塑的。这尊雕像通体白色,手指一把二胡,围着民国时候特别流行的围巾,头部向左侧首,不知道是在看什么,或者是在聆听什么。
雕像的座基上刻着“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后面的矮墙上刻着“抱朴含真,陶然自乐”八个字,大概就是这尊雕塑的注解吧。
走到人民路,有刘氏故居,这是刘天华三兄弟在江阴的住处。虽然人民路拓宽,但这座故居依然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