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京江宁阳山碑材
其实抵达阳山碑材之前,我还不知道汤山有这么一个景区。毕竟,汤山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大小小的温泉而已。这次去,是因为小伙伴的提议,据说阳山的灰岩地貌还有些特别,那是他颇感兴趣的。于是,在回程的时候,便过去绕了一下,其实时间有点晚了。
景区大门是古典的式样,新建的门楼和大多数有点历史底蕴的景区差不多,门额上的“阳山碑材”四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题写的。大门右侧有一块碑,上面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所书的“阳山问碑”。
走进去可以看到一块大照壁,上刻“天下第一碑”一个大字,气势磅礴。大明文化村入口是座牌坊,大门两侧分别有明朝胡广写的《游阳山记》和清朝袁枚写的《洪武大石碑歌》,不过我们急于去看那三块碑材,并没有多作逗留。
一路往前走,有演艺广场小戏台,还有各种铺子,像头饰铺、竹木编、甜趣坊、药铺、豆腐坊、手工坊、当铺、童趣坊、工艺行、南北杂货等。古泉井挖掘于永乐年间,当时的工匠用水都是靠这口井。井口颇大,直径超过一米,毕竟当时征用的工匠众多,用水量也不少。
这些道路两侧的景点布置得还挺密集,但我们心无旁骛,本就是为了碑材而来,于是一路朝着目标前进。沿着台阶往上攀登,其实并不是很高,只是因为我们担心时间太晚,所以爬得急了些,还是觉得有些累。但是在我们看到碑材的基座时,就觉得这一路的急奔,完全值得,简直是太震撼了。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了颂扬他的父亲,也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有“天下第一碑”之称。好吧,了解这段历史以后,我们只能感慨自己的学识过于简陋。果然,学无止境是真理。
在明代以前,阳山就是一个巨大的采石场,阳山碑材就是利用阳山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如果把它们叠起来,总高度七十八米,总重量超过三万吨,所以,“天下第一碑”之名,也是名不虚传的。
其实要说朱棣对其父有多大的感情,那倒也不见得。至少,老父亲从来就没有想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他远远地打发出去封了个燕王,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朱棣还是靠着装疯卖傻,才逃过了杀生之祸。后来夺了侄儿的帝位,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再怎么用大义标榜,终究免不了受人诟病。人在拿到了权柄之后,他更想要的,就是名声。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于是建了这么一块巨型的石碑,来表彰朱元璋的功德。
不过后来碑材之所以成为材而不是碑,那是因为开凿以后,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成为旧都,所以后来一直没有被使用,依然留在原地。但这项当时规模浩大的工程,由于要求限期完工,累死摔死杀死了三千名工匠。当时惨死的工匠尸体被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就被称为坟头村,听着有些碜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妥妥的烂尾工程啊!
碑身上斧凿的痕迹很深,我们想象着当年几千甚至上万工匠在这里打凿的景象,那是多少人家的丈夫和父亲啊!有的工匠还能回去,而有的工匠则长眠在万人坑里。虽然心下戚戚,但还是觉得这座碑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最终没能成碑,也实是一件憾事。
大概是岩石经年累月有了风化的迹象,所以有加固的措施,游客可以走到碑身下面,切身感受这座碑的巨大。其实走进去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微微发毛,就怕那些装置一个不牢靠啥的……但大多数游客并没有这样的顾虑,景区能够让人走进去,自然是安全无虞。
碑身和山体之间,留着一条狭窄的缝隙,这就是“一线天”。不过,我们在西南地区不时可以看到一线天,规模都挺大,所以这个景点倒没有什么吸引力。还是碑身的壮阔,让人啧啧感慨。
因为上山的时间太晚,我们也没有再去寻找一代才女袁机的墓。文化村里还有射箭场、镖局、典当行、祠堂、书院等景点,我们也只是在指示牌上看了看名字,就沿阶而下,出了景区,停车场的私家车已经寥寥无几。
当年万匠放悲声,且剩碑材鸣不平。
素柳娇花添秀色,晚霞渐散踏归程。
——七绝
自驾游:南京江宁阳山碑材
2月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