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青祝流长,祝塘五福之寿福。

青祝流长,祝塘五福之寿福。

★旅游地点:江阴祝塘青祝流长

第一次知道祝塘“五福”,还是在古镇记忆公园门口。这五福中的“德福”有三个景点,距离都很近,“古镇记忆”就是“德福”之一,展示文化艺术、手工技艺和民间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德福”其二就是“毅魄同归”,又称梅林夕照,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去赏梅的地方。广植的松树和梅花,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江阴屠城中奋力抗争而死难的义士。“泽枯春秋”也属“德福”,就在梅园的南面,紧挨着梅园,行僧印白收埋了这些死难的义士,建万骨茔结庐为庵,后来重建为泽枯禅寺。

德福是都见到了,就想着再看看其他四福。这不,挑了一个闲暇的午后,就启程去了祝塘镇。不过,祝塘的其他四福虽然知道名字,导航地图却并没有标示,只能先去古镇记忆,把车泊好,再跟着指标一路逛过去,反正也就在这一带。

“青祝流长”属于五福中的“寿福”,这“流长”两个字,果然与寿密切相关,谁不知道自己的寿数更长一些呢?健康长寿,可是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东西。连英明如秦始皇者,也要想方设法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药。

流的是直塘河,这条河横穿古祝塘,说是祝塘的母亲河,应该也不算为过。祝塘境内南北地势稍高,中部低平,河岸杂草丛生,容易受到雨涝灾害。当地人民挖土填塘筑圩,塘滩成了平地,宋代的时候就在这里形成了聚居的小集镇。

河道的旁边有大片的草坪,原本看着不像是风景区的样子,但因为有了这条步道,倒是感觉多少有了点步行的劲头。步道是用砖块铺成的,两侧有时候比较开阔,有时候则栽种着雪松。这种松树的树形非常优美,而且终年常绿,只是冬天走在林子里,总觉得有些凉意,夏天浓荫蔽日,倒是个不错的地方。

我们是靠着河道一侧的道路走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银亮的河水。只是河水中总有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例如有个塑料袋啥的,还是彩色的,有碍观瞻。据说祝塘政府花了大力量整治这条河流,原来更不像样。

河还挺宽,河与道路之间的空地也很多,有的地方栽种着芦苇,有的地方还是大片空地,看起来应该是没有建设完整。所谓“青祝流长”,私以为得让我们看到满眼的青色啊。也是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冬季虽然有常绿树木和灌木,但大多数的草本已经走完了一年的历程,正在休整中,露出了满地枯色。

路畔偶有一块打磨得很圆润的石块,刻着一些描写风景的诗句,诸如清朝包彬的《西阳道中》:“岸回荷风淡,桥横柳影疏”,对仗相当工整的一联诗,“桥横柳影疏”化用了杜牧《齐安郡晚秋》中“柳岸风来影渐疏”的句子,活脱让我们看到了一幅荷花渐凋的秋景。包彬这位清朝诗人名声不显,这首诗以前还真没见过,不知道这两句诗咏的是不是祝塘,兴许只是化用这一联诗来形容祝塘的景色吧。

路旁也有亭子,很简单的式样,六根柱子撑着圆顶,顶上覆着茅草,倒是与一旁枯萎的芦苇相得益彰。但是这座亭子居然是没有椅子的,所以可能并不是供游客休憩的,兴许是用来躲雨的?亭面有点小,若是雨大些,估计即使站在亭子中央,也避不开打斜儿的雨丝。

整个青祝流长大概就是依据了这条直塘河,河畔还可以看到一些白墙黛瓦的民居,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不过外墙刷得很白。这些民居并不是枕河而建,距离河道还有个大概百来米的距离。我想以前河畔大概是农田,靠近河的地方浇水比较方便。事实上,当我们往里走的时候,确实看到了一畦畦的菜田。

 

山色湖光宜品鉴,柳丝渐软送冬归。

东风切切消残雪,寂寞芦花待日晞。

——七经

自驾游:江阴祝塘青祝流长

2月暮冬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