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江苏苏州山塘街游记。

江苏苏州山塘街游记。

      2016年3月26日,我与夫人一起苏州山塘街,从下午近6钟才开始逛,一直逛到晚上8点多才回到酒店,虽然累了一点,但我们这个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山塘古街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苏州的旧时建筑面貌,山塘街是白天和夜晚是完全不一样的,白天可以徒步浏览江南水乡的韵味,晚上可以驻足河边欣赏夜景的风情。如果把白天的山塘街比喻为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的少女,那么夜色下的山塘街更像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迷人女子,各有各味道,都不容错过。

 

      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来苏州一定要来山塘街,山塘街是苏州最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古往今来,山塘向来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清乾隆年间,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市井景象。

 

      根据史料记载,山塘街还与唐朝的白居易有关,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估计这哥们当年在杭州搞水利搞上瘾了,在西湖已经搞了一条白堤,到了苏州也不能闲着,怎么着也得再来搞个白堤出来。事有凑巧,正好白诗人路过虎丘的时候,看到这里河道淤塞,于是立马决定在此开河筑路,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为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然后再把长堤拓宽成路,也就成了现在的山塘街,直通虎丘,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故有“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说法。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确实是大大地便利了灌溉和交通,使得这里很快成为了繁华的商业街。

 

      苏州的本地人为了怀念白居易,至今还是把山塘街称为白公堤。在山塘街景区东面入口的旁边,就有一座仿古院落《唐少傅白公祠》,是白居易纪念馆,也就是白公祠,这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建,厅内陈列了白居易在苏州的史料,大型磨漆插屏《白居易为民修山塘》,细致生动的刻画了白刺史修建山塘河街的情景。白居易在苏州任职的时间虽不过两年,但他体察民间疾苦、勤政爱民,修河筑堤,一条山塘河造福了姑苏百姓千年,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今天的山塘街了。

 

      山塘街已不复明清时商贸中心的地位,但是依然热闹非凡,门店售卖着与旅游相关的物品,河道里穿梭着载满游客的仿古船,店员、船娘脸上程式化的笑泛出漠然。游览山塘街,处处是风景,吴侬软语、昆曲戏台、山塘风貌,犹如置身历史的画卷,很多人慕名而来,山塘街越来越有名气,也越来越热闹,渐渐地少了一份宁静。走过水陆并行的街道,穿梭于人山人海中不得不放慢脚步,在喧嚣中体会山塘街市井的俗气和魅力。苏州山塘街不仅保持了“水城古街”、“一河一街”的传统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历史风貌,而且还留存有众多文物古迹,如寺庙、祠堂、戏楼、牌坊、园林、古桥、古宅等等。现存的依河而建的山塘沿街两侧的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纵向为落,横向为进。其单门面种类有:石库门、栅板门、遮堂门、矮挞门、雀宿檐门等。建筑入口有门厅、轿厅、花厅、楼厅等三到五进,有些住宅则拥有七进,其前后两巷相通。

 

      山塘街上河流多与桥梁多的特点,正好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其河道逶迤平行,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山塘河的东段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都是由木桩支撑着的。河的西段水面则疏朗宽阔,两岸种植花木绿树。水面上横跨的古桥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山塘街区内,横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其中,通贵桥是山塘街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古桥梁,与山塘街周围景色相协调,是山塘街一处绝佳的构景处,位于阊门外山塘街东段南侧,跨山塘河,始建于明弘治初年,单孔拱形环洞石板桥,崇祯十三年(1640)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绪六年(1880)再修。桥侧有碑,字迹漫漶,桥栏刻有重建时间。跨径7.2米,宽2.3米,长19米。通贵桥的意思就是贵人通过的桥,《丹午笔记》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桥上出现五色祥云,故又名“瑞云桥”。现仍保持重建后的古桥风貌,石拱桥在水乡小镇中身影憧憧,身边通常围绕着各色人等对其倾慕不已。拱桥若彩虹美且流畅,遇桥下流水无波无涟漪,桥身倒影成环形,书写着圆满无缺。一座拱桥蕴涵着中华深沉含蓄文化,坚定的横跨两岸,仰望苍穹躬身大地,用最谦卑的态度与时光一同老去。

 

      七里山塘街名胜古迹繁多,到处是人文故事,也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比如山塘街狸猫,故事版本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明朝刘伯温来到山塘街,发现山塘河形似龙,以防将来有人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便在沿途布置了七只石狸猫,以此压制龙脉。所以,七里山塘又名被称为“七貍山塘”,人们从山塘桥开始数第一只貍,数到第七只就到了虎丘,民间就有了“七貍山塘到虎丘”的传说。通贵桥刚好旁边就有一个石狸猫,所以在通贵桥旁安置有“通贵狸”,是山塘七狸之一。山塘街通贵桥段明清时期曾是苏州繁华的商业区,桥旁有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显赫的府第。

 

      通贵桥的旁边就是玉涵堂,也就是吴一鹏故居,俗称阁老厅。吴一鹏(1460-1542),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累官至大学士,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该古建筑是苏州最大的古建筑群,整座住宅搜罗了中国古建丰富多彩的各式类型:厅、堂、楼、阁、斋等。故居现有房屋可分三路五进,南向,前临小河(其西段已填塞),东近通关桥,过桥即山塘街。其正路偏东,第一、二进为楼,第四、五进是与两厢连通的走马楼。

 

      第三进主厅即“玉涵堂”,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高大宏敞,面阔三间16米,进深六檩14米,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浪纹雕花砖,东西两山墙为甘蔗脊,墙面贴砖细,墙裙青石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建筑风格极为大气,它的雕梁画栋,枫拱上的梁托、山脊部分的山雾云等处的明式雕刻简洁圆润,就连每一个梁下雕刻的花卉、圈草等图案也极为精细,无一不显示出了明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明显是明代的老建筑,除主厅外,均为清代建筑。整个玉涵堂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他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突出山贵有咏、水贵有源的文学意蕴,做到不仅“形似”,更要“神似”。根据其地形地貌的特点,辟出春、夏、秋、冬四个景区,梅林春晓、玉溪风荷、金秋待月、疏影亭等景点错落有致,四时风景,各有其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吴一鹏之所以把自己的宅邸主厅命名为“玉涵堂”,是取“君子于玉比德”之意,把玉比喻为修身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主人崇高的道德准则。

 

      山塘街古戏台位于通贵桥西侧,古戏台原来在外安齐王庙内,后移建到山塘街,占地310平方米,建筑面积362平方米。坐北朝南的戏台,黛瓦结顶飞檐翘角。戏台前铺砌的花岗岩石板空地,辟为游客看戏之处。两侧的厢楼,辟为书店、老照片收藏馆等文化场所。戏台呈正方形,上下二层。底层砌筑半墙,墙上设置木构玻璃窗。四角四根方形石柱,支撑起上面的戏台。戏台形制为悬山式,塑“龙吻脊”。翘起的“戗檐”上,排列蹲兽。两侧飞檐下,各悬挂一串红灯笼,题“山塘”两字。东西两侧木柱间,从上至下,分别镶嵌斗拱、垫栱板和挂落,垂莲柱错落其间。

 

      苏州地区有三座有名的雕花楼,其中一处就在山塘街西段,也就是山塘雕花楼,又叫许宅。这是清代建筑,乃是清末名医徐鹤丹的府邸,曾是太平天国攻打苏城的指挥部,该府邸坐北朝南,占地2400多平方米,是山塘街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名宅。许宅两院四进,雕花艺术精美绝伦,堪称是雕刻艺术博物馆,历史上曾被誉为“姑苏城外第一宅”。经修复之后,现在称为“山塘雕花楼”。雕花楼内的第五进,与走马楼南北相对,有一座伸出水面、“半陆半水”的水上舞台。戏台6米见方,高达10.67米,两侧观戏的厢房各宽5.6米。其形制分为上下两层,卷棚歇山顶,飞檐翘角。临水一面和东西两侧,设置低矮的围栏。戏台正中悬挂一块横匾,金底黑字,题额“普天同庆”。两柱镌刻一副对联:“日月星辰耀天地;生旦净末警人伦”。对联寓意演戏如做人,富含人生哲理。

 

      现在的山塘街,都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一幅桨声灯影夜姑苏的画面,在这里,美食美景,皆让人流连。然而,在山塘街的旖旎风光下,还藏着几代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并在此碰撞融合,凝结成老街的血脉与筋骨。现在的苏州南社纪念馆所在的位置不仅是南社成员第一次雅集之地,也是明末抗清名将张国维祠堂原址。张公祠,又称张东阳祠,是为了纪念张国维而建。张国维,浙江东阳人,曾先后担任苏州、南京、松江十府巡抚和兵部尚书,一生政绩显著,尤在兴修水利方面更为突出,并著有《吴中水利全书》。明朝行将灭亡时,他率军在浙东一带坚持抵御清军,后誓死不降,朝廷为表彰其功绩气节,于虎丘山塘修建祠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还赞赏其品德,赐予谥号“忠敏”。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17位文人在此举行了首次雅集,宣告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南社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操南音而不忘本也”、“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是近代中国分布最广、领域最多、影响最深的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和政治色彩的先进文化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社,与当时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武有黄埔,文有南社”。

 

      山塘街因接近苏州著名的商业闹市区阊门,集中了大批的商人会馆。这些会馆,均为外地商人在苏州所建,供同乡来苏居住、聚会商讨、以及寄存货物等等,成为交流生意信息以及协调关系、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同时,会馆还有一定的祭祀功能,这是因为商场变幻莫测,跋山涉水的旅途风险四伏,商人们为祈求在经商过程中得到神的护佑,就在会馆中设立神殿,祭祀自己的行业神。会馆有关某地商人的集体“形象”,因此,商人对于会馆的建设往往不惜血本。山塘街上的会馆,多有高大的门楼,门楼上还有精美的砖雕,财力雄厚的门边两侧有照壁、石狮,真是气度非凡。大门往往面河而开,在门前,设有转运载货的码头。如今,经过数百年风雨,有的保存还相当完好。可以想见,当年山塘街上各地富商巨贾出入不休,会馆码头吞吐不息的繁忙景象。这些外地商人通过在苏州的经商活动,为自己积聚了巨额财富,同时也为古代苏州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苏州商会博物馆在阊门外山塘街原泉州会馆开馆,是当时全国第二家商会博物馆。该馆通过呈现档案史料,展示了百年来苏州商会的“人、物、事”,成为传播商会和苏商文化的平台。江南船文化博览馆所在地是绍兴会馆遗址,陈列着春秋战船、鸬鹚捕鱼船、郑和船、沙船、漕舫等数十艘船模和舟船构件、船上用具及相关图片资料。

 

      山塘街山塘河并行,间隔着门脸向街开、后门临河的店铺。石桥连接河两岸,南岸店铺面河,廊棚过街楼下窄溜溜的人行道,路人不留神会撞到对行者。街河两旁粉墙黛瓦,绿竹榴花,水榭木栏,已然看不到往昔明清时游船聚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酒肉飘香,夜夜笙歌山塘的盛景。 清朝乾隆皇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乾隆帝壬午年间游江南时,于七里山塘御笔书写“山塘寻胜”,现今碑刻在山塘桥旁御碑亭内保护着。乾隆回京后更是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我们一路慢慢欣赏着山塘街的夜景,不知不觉来到了山塘街的最东端,也就是著名的阊门了。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第一章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山塘街接阊门。”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苏州城的八门之一。《吴越春秋》:“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故又名阊阖门。“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阖闾率大军由此门出城远征楚国,表示一定要打败楚国的决心,故把阊门称为“破楚门”。战国时,吴属楚,至春申君黄歇时,因讳“破楚”,复改阊门。

 

      金阊繁华,古时阊门楼阁,十分壮丽,诗多咏及。历代歌咏者不绝,阊门即事诗就有好多首,唐朝的张继,明朝的唐寅都曾经写过。苏州人对唐寅的那首《阊门即事》似乎特别青睐,至今还广为流传。“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画家这么写,很是聪明,因为他把想象的空间留了出来。连唐伯虎都自叹笔拙不敢描摹的阊门,怎能不勾起后人无尽的遐想。阊门享有盛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苏州最繁盛的商业街区。清代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都表现了当时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的盛况。当时这里各种店铺多达数万家,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各省会馆纷列期间。

 

      夜色已深,到了告别山塘街的时候,我们离开阊门,慢慢步行回酒店,实在走得太累了,我们就坐在路边,买一根甘蔗,边吃边回味着童年的滋味。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对我来说,每次旅行,都是一次体会和感悟。山塘街给我的印象,这里河街相邻、店肆林立,这里会馆集聚,盛世繁华,商业的味道太浓太浓了,已经看不到旧时江南水乡古镇的那份淡雅,那份从容。谁之错,谁之过,其实是我们大家的错,是我们近几代人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这个时代太过现实,太过功利,一切向钱看,一切讲效率。我们今天的旅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路都是在赶时间,一路上听到的的利益,这样的旅行又有何意义。真不如在古戏台下听一出昆曲,喝一盏清茶,或者是坐在木船上听船夫讲山塘的故事,这样更能让人享受旅行的愉悦,获得一种很放松的感觉,悠然、惬意。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