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古镇,像是偏房不受人待见,虽然也有昆山市级的保护牌子,基本是自然生长,不施肥不除草,有些老建筑便已经坍塌,看着真心疼,而当地人似乎也心安理得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对此不闻不问,当然草民关心也无济于事,还是需要各方重视,日后在政府充分的规划下适度修建,适度招商引资,让芦墟不虚,古迹保存新政有序,这样才能皆大欢喜,百姓安居乐业有保障。
芦墟镇的衰弱也属无奈,但是居住在那里的人还是相当友好,面对我镜头表现的很从容,有意思的是这家“老大锅贴店”,紧挨着这家的邻居是老四馄饨店,于是我就随口一说隔壁是老四那么你们便是老二锅贴了,“不,我们是老大锅贴”正在做锅贴的店主断然否定,“哦,是嚒。”一问一答之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随后进入店家边拍边拉起了家长,原来店主是长子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担当持家,父亲已是过七十的老人,但是他父亲说从来没有进过医院,现在仍能轻巧的骑车进出,没有年龄的障碍,母亲也是身健亲自参与着抄持店里的琐碎之事,店家前后经营也有三十多年,显然是乘着改革开放之风一路走来,算是小康之家了。
芦墟古镇的特色是过街楼,与西塘锦溪的廊棚不同,这些过街楼承载着古镇的风风雨雨,记录着古镇的悲欢离合,遗憾的是仅仅由苏州市或吴江市设置的保护牌示意,而不作根本上的加固整修,任其继续负重为百姓的生活服务,眼看着有些老建筑年久失修而坍塌,无奈的百姓将失去登楼作用的木梯当成陈列架,蜗居在旧居危房中战战兢兢渡日子,不知道哪一天又要重蹈复撤,坍塌晾晒在光天化日之下。作为摄影人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记录而已,最多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有这种情况,但愿能使有识之士了解后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保护好有价值的老建筑,不要让芦墟成为废墟而愧对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