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下午,我快速游览了木渎古镇之后,马上出发前往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我个人的偏爱就是喜欢参观每一个地方的博物馆和寺庙,既然已经到了木渎,又怎么能不去参拜一下久闻大名的灵岩山寺呢?虽然时间已经有些晚了,好在距离不远,一下子就到了灵岩山的脚下,赶紧徒步上山了。灵岩山寺耸立在青山绿树间,我的前面很快就出现了高大的山门,记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灵岩山寺时,曾为山门题字:“灵岩山寺”,并赋诗以寄雅兴,诗曰:欣随谢公屐,重上吴王台;湖山观意态,林木感兴衰。梵呗断还续,慈鸟散复来;柳条见春色,画境逐云开。
灵岩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之滨,毗邻木渎古镇,雄踞于有着“秀绝冠江南”之称的灵岩山麓上。灵岩山寺始建于西晋,是一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庄严古刹,同时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灵岩山寺又名崇报寺,梁时名秀峰寺,唐代始称今名。现存殿主要为近代高僧印光法师于三十年代重建。印光法师是近代佛教的著名人物,他原名赵绍伊,陕西郃阳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20岁出家,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他一生专修净土宗,并在普陀山、上海、江苏各寺庙讲经说法,写下大量宣扬净土宗的文章,一生所收海内外在家弟子10余万人,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1937年至1940年,印光法师避居灵岩山寺,专心念佛,创建净土宗道场。他制定了五条规约,要求僧人坚持“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遍打七功课同。”经过印光法师的弘扬倡导,净土宗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盛行。灵岩山寺也成了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场。灵岩山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三进殿堂,东部为多宝塔、钟楼、香光厅等建筑,西部为花园。印光法师为山门撰书的对联为:净土法门,普被三根,都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
我穿过山门,沿着寺内的指引牌,很快就来到了弥勒楼阁,也就是其他寺庙中的天王殿,天王殿正中供奉是头带天冠的弥勒菩萨造像,这个造型与其他大多数寺院里供奉的大肚能容天下事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菩萨完全不同,我虽然不懂其中的缘由,但还是非常恭敬地参拜祈祷。弥勒菩萨造像的后面是持杵坐像韦驮,两旁为彩塑四大天王像,个个都是高大威猛,平均高度不低于4.5米。
从天王殿的后门出来,沿着石桥跨过界清池,就是大雄宝殿。殿的高度是25米,宽度是20米。走进殿内,可看到雄伟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达6米。两旁侍立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像。这组塑像建于1897年,均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神态端庄慈祥。大殿两侧是根据《阿弥陀经》所列十六尊者名而塑造的十六罗汉像,造型典雅,法相庄严,让人心生敬意。后壁左右供奉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坐骑青狮、白象。大壁后是海岛观音塑像,善财、龙女侍立两侧。观音群塑和文殊、普贤像均造于1981年,全部泥塑,罩漆装金。整座宝殿琉璃红瓦、飞檐宝铃。大雄宝殿的楹联同样是印光大师所作,中间主联如下:上联:一尘不立,得真圆通,现随类逐形之身,寻声救苦;下联:五蕴皆空,证大寂灭,依即心自性之道,说法度生。副联有两对,居中者写着:上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下联: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最外之楹联则是:上联:云起慈门,愍彼群迷不易悟;下联:波腾愿海,怜伊佛性了无殊。
我从大雄宝殿的后门走出,就可以看到念佛堂,是在1932年建造的。念佛堂一般来说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场所。正门悬挂着印光法师手书“净土道场”四字。堂内供奉弥陀、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像,周围是僧人打坐念佛的禅凳。念佛堂的楼上是藏经阁,珍藏着清刻《龙藏》7000多册,影印宋碛砂、频伽等藏经和历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经4.7万多册。
灵岩寺塔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又称多宝佛塔,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古建筑。高34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南朝梁代,五代吴越、南宋两次重修。塔九级八面,木构腰檐及塔刹于明万历年间被雷火焚毁,仅存砖砌塔身。重修后的宝塔恢复了宋塔原貌,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刹、塔基、平台和塔檐。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各有石佛。灵岩寺塔凌空高耸,与三重飞檐之钟楼相呼应,使灵岩山寺更为壮观,成为灵岩山之突出标志。拾级登临,可眺望太湖风光,观赏苏州风貌。
灵岩山寺的钟楼建于1919年,高15.13米,楼上悬挂着清康熙六年(1667年)铸造的大铜钟。“灵岩晚钟”曾被列为苏州十景之一。楼下为千佛殿。
在灵岩寺塔与钟楼的中间位置是1984年新建的智积殿。智积是西域梵僧,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智积来灵岩山弘传佛教,将之扩充为秀峰寺,佛寺建置更趋完善。据传为大哀经(竺法护译)中所述之智积菩萨应化之道场,公元503年,在寺内西侧建设多宝佛塔。智积被尊为开山祖师,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智积殿正中供奉智积菩萨画像,两旁陈列着佛教文物。
灵岩山寺西部以花园为主,俗称山顶花园。园内玩花池相传西施于此泛舟采莲。池西有石城,即山颠围墙,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以石砌成冰纹形。玩月池曾供西施玩月,现在已经成为了寺院的放生池。吴王井呈圆形,也为吴宫遗井,曾供西施照容。智积井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积和尚修浚,故名。井中泉水甘例,煮茗甚佳。井北砌有假山,上有“长寿亭”,传为西施梳妆之所。灵岩山的最高处位于灵岩寺之西的琴台,相传西施操琴于此。
灵岩山寺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奇石,犹如灵芝状,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灵岩山寺开创后,高僧辈出。晋、唐间的住持已无可考,自宋以后,如宋之圆照、慈爱、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著名高僧。至民国十五年,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卓锡灵岩,远绍庐山东林,力阐净土宗。灵岩净土道场之名,闻于中外。明朝诗人王鏊曾在山顶题字刻石“吴中胜迹”。历代名人中均有登灵岩山者,如南朝梁简文帝、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宋范仲淹、宋释圆照等,明朝文征明、唐寅、高启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历史家毕沅以及现代田汉、邓拓等,他们都有诗文流传于世。清圣祖康熙《登灵岩寺》诗:“霏微灵雨散春烟,按辔逍遥陟翠巅。香水通流明若鉴,琴台列石势如拳。诸峰尽在青萝外,万井全依彩仗前。闻是吴宫花草地,空余种罄梵王筵。”
公元前494年,越王因战败赴吴作人质,同时进贡大量珍贵财富和美女取悦夫差。吴王夫差宠爱越王进贡来的美女西施,特地为她在灵岩山顶兴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馆娃宫,宫内是铜勾玉槛,饰以珠玉,楼阁玲珑,金碧辉煌。原本这里就是一个极尽奢华与肉欲横流的场所,然而,谁能料想到在1000年之后,同样这个地方,而且是就在馆娃宫的故址上,灵岩山寺拔地而起,成为了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佛教圣地。真是世事难料,物极必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谚语用在灵岩山上还真是不虚此名,灵岩山自古以来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的美誉,再加上山巅之上的那座拥有1600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刹灵岩山寺,也早已成为了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场。参访灵岩山寺,对我而言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既锻炼了身体,又熏陶了心灵。因为上山的山路虽曲折陡峭,但一路赏景也是有趣;到了山上看到的寺院建筑气势雄伟,倍感振奋;进了寺院,耳边梵音缭绕,心境也异样的平静。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游历了灵岩山寺之后,即兴赋诗一首《游灵岩山寺》:“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荤血屏除能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