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厦门是一个热门旅游城市,红飞翠舞、花天锦地,那么这里有小众景点吗?
当然有。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这一番熙来攘往之中,发现了这几个小众的景点。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甚至有一点冷冷清清,带着几分娴雅和浪漫。如果你也在厦门,不妨到这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它们真的很值得一游。
话不多说,直接上重点。
第一个景点:寨仔尾里(人称厦门莫干山)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发现了这里。
1
这个地方叫做:寨仔尾里,有点拗口的一个名字。这是一个古厝老村,它的位置,在厦门翔安区的大帽山。
提到大帽山,我们就一定要先说一下翔安区。
翔安是一个半岛,它的三面都是海,只有一面是陆地。在这一小块陆地之上,生活着很多的渔民。参差错落地,他们建了很多渔村。
在厦门无人问津的那个年代,岛上的渔民在这里一住,就是百年。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闽南人是很擅长盖石头房子的。他们就地取材,将岛上的石头堆砌成家园的样子,冬暖夏凉,遮风挡雨。
再后来随着厦门旅游的热度逐渐高涨,渔村的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人们渐渐走出了大山,也不再以捕鱼为生。
久而久之,有一些村子就废弃掉了。
大帽山境.寨仔尾里,就是其中一个。
寨仔尾里被废弃了很久的一段时间,这里几乎无人居住,只留下了几户原住民守着家园,过着幽居的日子。
即便是现在,它已经被开发成了一个如童话梦境般的旅游村,这里7户老居民也完全可以去住到城里的高楼大厦,过上更优越一点的日子,可是他们决然留在了这里。
这里是他们的家。
我的家园这么美,我哪里都不去。
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的坚守,所以这个村子即便曾经废弃,也依然有“活着”的气息。
浮光掠影,时间流转多无痕迹,寨仔尾里朴实醇厚的红砖古厝上缠满了青藤和野花,远远望去,它幽浮于大帽山间,如一场蕉鹿之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据说起先是一小撮喜欢探秘的旅行者发现了这里,随即,它受到了翔安区的重视。
于是休整、收拾、重建、梳妆……寨仔尾里,如同施了粉妆的灰姑娘,有了今天仙美的模样。
今天的寨仔尾里,是一个深受文艺范儿小姐姐们喜欢的旅拍打卡胜地;
是一个芭蕉挂在路边无人睬的古村;
是一个隐藏在福建东部的小众旅行地;
这里的千年樟树直入云霄,累了,就在树下打个盹儿,哪怕一枕黄粱,春梦无痕。
当夕阳西下,那圆墩墩的路灯便会网住一抹光晕,远远望去,就像一场旧时光的电影。
等回头再看那石屋,在刹那惊艳的余晖中,它如同一座海市蜃楼,半掩于树丛之中。
2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到厦门。
和很多人一样,一提到“厦门”两个字,脑海里蹦出来的景点,首先是鼓浪屿、曾厝垵、万石植物园……
若干年以来,人们对这个著名旅游城市的印象似乎仅止于此。
习惯了这里人多,习惯了这里热闹,习惯了一切大家口口相传的东西,久而久之,也就很少有人再想要花费心思去探寻厦门的“小众秘境”和冷门旅行地了。
可是真的到了厦门才发现,这里的消费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
从机场打车到寨仔尾里,一个小时的车程,花费了130块钱的路费,四个人一摊,平均每个人也就才30元出头。
司机师傅告诉我们说:这里很少有人来,更很少有外地游客一来到厦门就直奔这里来。
那当然啦,我是专注小众旅行地的大红姐姐嘛,所以寨仔尾里,就是我打卡厦门的第一站。
如果概括一下如今的寨仔尾里,这里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古建筑多,但是游客少。如今来这里游玩的人,目前大部分还是以福建当地人居多,他们和我们一样,一下车第一件事情就是举起相机拍照。
这个村子里的老建筑,大都是红砖古厝,带着浓浓的闽南风格,那个屋顶上翘翘的角,就像燕子的尾巴,和周围的花花草草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旧砖墙和石板路偶有青苔攀伸,缝隙里都是故事。它们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的沧桑,还有往日时光里,寨仔尾里的花天锦地、人间烟火。
就连云朵飘来的都是烟火的样子。
也会有铁栅栏将这些濒危的古厝围起来,可是那野花却不甘寂寞地从草丛中探出头,伸出脚来。
3,
沿着山路往下走,我看到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大人们和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个村子。
这几天,村子里为了迎接这些小朋友,举办了一个“村跑”活动。于是花团锦簇中,多了一群争先恐后的身影。
这里还有一个山境书院,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带着小朋友在书院门口签到、领礼物,就像一场童年里的秋令营。
又远远看去,还以为是错入了哪个小城的少年宫。
4
既然是古村,那就一定要体验一下这里的村味了。
也去过许多其他的古村,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在寨仔尾里这个村子吃的这顿饭,叫做“翔安12道村味”。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个菜应该是翔安区的特色,在翔安有很多的古村,除了寨仔尾里之外,其他的古村应该也都可以吃得到。
推荐几道我个人认为最好吃的。
碗仔糕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油葱稞,原是起源于翔安的马巷街边。表面上看起来它只是一个白白的钵钵糕,但是一旦把它戳开之后,发现里面还有很多虾、肉、贝、蛋等等配料。甜咸味道混合在一起,糯香味非常浓厚。
煎蟳
这是一种喜欢住在海边泥沙中的青蟹。这个秋天,它是最肥、最美、味道最好吃的时候。这道菜可以说是翔安区的招牌。仅仅是用香麻油小火煎一下,咬一口都是满满的蟹黄味。
薄饼
这个饼的做法,有一点像北方人吃煎饼的习惯,是翔安区过年过节才会吃的特色美食。将各种蔬菜切成条状,各种肉切成小块,卷进饼里,就什么营养都有了。
吃的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延续。
紫菜煲
这道菜可以说是翔安人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么大大的一片“水上农场”,长出的紫菜远近闻名。
紫菜可以说是一种很百搭的菜,它可以是一张饭桌上的主菜,也可以是任意一种菜的配菜。无论哪样的一种吃法,都不会让人失望。
海蛎炸
这次到了福建翔安,才了解什么叫做“盛产”。这里的妇女坐在家门口随手剥个海蛎子那是很平常的事情。将海蛎剥壳之后裹上特殊的粉料,榨成酥脆可口的样子,既能做主食,又能做配菜,这个真的一定要点来吃。
当然,这次寨仔尾里的旅行,吃到的翔安特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几道菜,这里就贴个图吧,不一一展开说了。
如果有机会到寨仔尾里旅游的话,记得一定要点上一两道感兴趣的菜来吃。
一场美好的旅行,首先要吃好,才有心情去玩好,才能睡个好觉。
5
最后要说的,是这次在这在寨仔尾里让我“睡个好觉”的地方,还有我个人觉的这个景区比较人性化的一些设施。
酒店所在的位置靠近村子的内里边,从村口去往酒店的路上是一段上坡的路。
边爬坡,边看到山下的美景一点一点浮现在眼前,竟忘了累。
酒店的大厅有一个阳台,站在门口还没有走出去,景色就已经非常美了。
阳台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半个大帽山的面貌。这里的每一个小景点都有路牌,还有班车开来开去。
酒店的房间有着清新、简约又不失时尚的风格,后面还带有一个小庭院。
院子里置有软椅,晚上可以在那里乘凉,点一柱蚊香,燃一盏小灯,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是很惬意的生活。
我发现在福建一带,凡是古村改造的景点,虽然村子里的景观是古旧的,但是通常改造者们也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这个酒店的走廊很有设计感,就连这样的走廊都是一处拍照打卡点。
走在酒店的任何一个角落,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美美的照片。
在整个村子里点缀着几处餐厅,也都是由古厝改造的。
福建人把房子称为厝,把古屋称为古厝。这些厝让改造之后的餐馆有了独特的味道,坐在里面吃饭,也似乎有了一些独特的情调。
另外,村子里还有自动售货机,我大致看了一下价格,矿泉水是3块钱一瓶,不算贵的,就像我开头提到的,厦门的消费其实并没有很高。
酒店有摆渡车开上开下。
保洁阿姨还会在午后端来一盘水果。
写到这里,这篇游记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依然不舍得收笔,就像我在寨仔尾里住的那两天不舍得离开,一样。
这个地方我甚至不愿意用“人间仙境”这样俗气的字眼去形容它,如果有时间去到厦门,一定要去感受一下。
我是大红姐姐,第一个景点说完了,我们继续来说第二个。
对了还有,寨仔尾里这个地方有一种特产,是红薯,可以买来尝一尝,还挺好吃的,而且价格也不贵。我之前以为红薯都是北方的特产,没有想到厦门的红薯更好吃。
我还吃了另外一种小吃,叫做“炸枣”,也是红薯粉做的,很甜很香。
第二个景点:藏在山上的50亩紫色花海。
1
这个地方叫香山,厦门的香山。
此前我只知道北京有一个香山,那是北京人民每年11月看红叶必打卡之地。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厦门的翔安区也有一座香山,这里除了有两座香火旺盛的庙宇之外,还有一片50亩的紫色花海,就在十一期间,开得正旺。
很多人不喜欢在节假日出游,不希望自己置身于拥挤的狼狈之中,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工薪阶层往往也只有在这个时间才有机会出游。该如何避开人流,享受包场的感觉呢?
有一个小小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想要自己的镜头里不出现挨山塞海的场景,可以选择香山这样的景点,虽然作为“翔安区大花园”这里的游客也不会少,但是由于整个花海面积大,每个人有着足够的“人均占地面积”,散心赏景拍照撒欢,绰绰有余。
古人把紫色视为高贵的颜色,更会用金印紫绶、紫气东来、紫芝眉宇这样的成语来彰显高官显爵的地位、富贵祥和的氛围,以及高尚圣洁的德行。所以当人站在这片紫色花海丛中的时候,有一种“怀金垂紫”的幸福感。
这些花朵的名字叫做马鞭草,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花开的持久时间也很长。
在十一期间,这片花海成了很多厦门当地小姐姐们拍照打卡的必达之地。
2
就在这一片花海的“岸边”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茶楼,逛累了,可以在这个茶楼里品茗小坐,这里的铁观音非常够味,喝一口沁人心脾。
坐在围栏边,眼前姹紫齐放,身边伴着家人,即便身处熙攘人群,那吵嚷之声,也都是天伦之乐的伴奏而已了。
3
香山景区里有一处登高望远的小景点。
它在一条人工木栈道的尽头,如果不经意看的话很容易错过。
并没有任何的标牌指向这一处高台。所以我特地问了一下景区的工作人员,这个台子叫什么?得到的答案是这里并没有名字,如果非要给它一个标识的话,那么人们习惯叫它:高升台。这里可以看到半个厦门翔安区的特写。
高空俯视下的翔安很宁静,绿意浓浓,更让人觉得:厦门,是一个浪漫而又幸福的城市。
4
香山的庙,值得一看。
整座寺庙两侧对称,闽南特有的建筑风格在这栋庙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徽式风格的建筑会有马头墙,在闽南的老建筑上也时常会出现燕尾式的屋角,它翘翘的,非常可爱,也很有生活气息。
庙前的广场叫做香炉广场,这里有一只巨大的香炉雕塑。
我们都知道,城市公园的雕塑除了具有观赏性,通常还代表着一种“仪式感”,而在香山,我也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的贡香有2/3产自于翔安。“香”产业在翔安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再加上香山岩寺的香火一直以来都非常旺盛,所以这也是一座有着吉利祥和好兆头的山。
5
沿着香山的步道下行,会路过数个可以看风景的石桌凳,还有小亭。
微风习习,歇脚休闲,厦门人实在是太会享受了。
在离开香山景区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特别的门,这门上有一副正着念、反着念都通顺的对联。
正:道古山香伴甘泉秀石
反:石秀泉甘伴香山古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的路上,我们不要错过这些有意思的小风景啊!
第三个景点:澳头村(老村改造的“798”艺术区)
1
澳头村在厦门的翔安区,它的南侧是一片曲折迂回的海湾,海湾里可以停船,有一处小小的码头,旧时出海的人们,喜欢从这里离港和反航。
久而久之,这个小湾成了一处优良的避风港,风景旖旎,又适宜居住,渐渐地聚人为村,安生服业。
在这个小村里,随处可见漂亮的小楼,楼后就是散落的小渔船,还有湛蓝的湖水。
房子就建在水上,我眼看着一个大哥从他的屋子里走出来,淡定地掏出一个鱼竿,站在家门口钓鱼。
家门不远处,就是一条300多年历史的老石头桥弯腰跨过安静的水面。
他钓起一条小小的鱼仔子,摘下来看了看,又把鱼扔回了水里。
澳头村的海鲜味美而多类。女人们就坐在自家门口,剥海蛎。
海蛎就扔在路边,大捆大捆地散着,相当诱人。
在澳头的村史馆看到了一幅手绘的画卷,画的是旧时的澳头村。整个村子的形状就像一只鳌头,这也是澳头村得名的原因之一。
2
澳头貌美,陆陆续续地,就有很多好静的艺术家和手工匠人发现了这里,并住了下来。
这澳头村史馆就是福建当地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亲手打造的。
我在这里见到了他,一位超然物外、不食烟火的先生。与他对话,立即就能安静下来。他又像一壶茶,你会觉得人生是那么的有滋味。
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小天地,乍看是一间茶室,细看却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又是一个精彩的展览管,同时它还是生活美学馆。
在这一栋百年老屋中,每一个小小的角落都是一处安心的享受之地。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石质茶桌,仅仅放上一壶老茶,就泛起独特的气韵。
这里收集了很多的老物件,为这个空间增添了闽南独特的人文历史情怀。
这里是一处雅致的空间,植物仿佛有灵性,和那些古旧的摆设自然地融为一体。
动物也有灵性。
伊玄老师把这只小猫咪从外面带回来的时候,它还只是一只一两个月的小奶猫。当我们围在茶桌前小声聊天时,它就在旁边蹭着人的脚,还撒着娇。
喵喵的细叫声荡在小小的院子里,折在人的身上,是暖暖的温度。
3
澳头这个村子,在许多年前是一处穷困的地方,由于它的耕地面积比较少,海域又很大,村民经常食不果腹。
靠海吃海,澳头人只好以海为生。男人们出海捕鱼,可能也想不到海鲜这种东西在未来的21世纪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更培养了一大批的吃货。
为了吃海鲜,即便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馆子,都能被这群美食家找到。
我就跟着澳头当地人吃了一顿极其美味的海鲜,开在一处百年的老屋里。
澳头的海鲜有它独特的做法,要么就是清蒸、清炖,然后蘸上佐料吃,这样吃的是“纯”和“鲜”;
要么就是用特别精细的做法,把肉剁碎,裹上层层的粉料,炸成软软的形状。
这道菜叫做海蛎炸,既能当主食,又能当零食,同时它还是一道菜。
我们前一小节提到的女人们在家门口剥的那个海蛎子,就是为了做这道菜来的。
酒足饭饱之后,我才有时间赏玩一下这屋子里的老物件。
给自己一点时间,看一看精美的雕刻、读一读挂在墙上的百年历史、细细地品味这饱经沧桑的古厝。
4
厦门人把房子称为“厝”,把古屋称为“古厝”。在澳头村,闽南古厝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比风景更美的,是它们的故事。
在澳头的闵桥文史馆,我听到了那些或趣味十足,或让人潸然泪下的历史故事。
远在16世纪的时候,澳头人一度生活得穷困潦倒,人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这片海,活下去。
于是有很多澳头人从这里远渡重洋,去到了新加坡和周边的几个国家。
那时的英国还没有崛起,美国还没有成立,世界上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平分秋色。澳头人越过这片海,最早是和西班牙人做起了生意。
这最早的一批澳头华侨,除了赚到了钱,还把西班牙人建筑特色带回了国内,再融入闽南的民间元素,盖成了独具一格的红砖古厝。
要知道在我国古代,朝廷是不允许民间私自建造红砖房子的,但是时值明朝末年,天高皇帝远,又赶上个乱世,清规戒律如若沤浮泡影,再加上澳头人接触开放的思想意识又比较早,于是一幢一幢的红砖“小洋楼”在这里连片兴起。
这些古厝除了漂亮之外,还有着它们与众不同的小风景。比如房顶尖尖角上的这些燕尾屋脊,代表着那时的妇女像盼春天的燕子一样盼着自己的夫君从海上归来的迫切之心;
再比如那些马鞍状的屋脊,就象征着人们的美好希望:世世为官,代代封侯。
在上个世纪的战争时期,澳头的红砖古厝多损毁,如今留下来的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存,是那些青砖白瓦的城市民居里看不到的风景。
其中最著名的,是村子里的两座“家庙”。
5
在澳头的历史上,有两个大户人家,他们一个姓蒋,一个姓苏。
蒋苏两家的家庙仅一条小巷子相连,离得非常近,这里的人都知道,蒋苏是一家。
蒋家和苏家门当户对,两家的儿女也会通亲,两家的建筑风格大底相似,如今,他们的家庙也成了两处小景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闽南人的家居风格。墙上的壁画色彩艳丽,描绘着穆桂英挂帅和水浒的故事,感叹朱门绣户膏腴贵游的上流家风。
在蒋苏两家门外的街上,还有一道小风景,是两只石狮子。村里人说,这两只狮子在这里已经站了几百年,明朝的时候就有了,至于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众说纷纭了。
狮子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大概澳头近年越来越好,也有它们的“功劳”吧。
6
离开澳头的路,一条清幽的公园小径缠绕着粼粼的湖水。
谁家屋头伸出了小花,还有匆匆路过小花的倩影。
路边上发现了一个展览馆,不太起眼,以为是图书馆,庆幸自己走了进去。
馆内举办着各种各样的绘画和艺术展览,很受外国友人的喜欢。
这里还有一个“海洋世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和贝壳,围了一群的小朋友,当然,也让我这个“大朋友”大开眼界。
文章接近收尾,突然发现厦门这样一个热门的旅行地,其实还是有很多小众的景点值得打卡的。关于厦门的旅行,我想,澳头村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旅途中的风景和故事,三言两语不作数,往复回还皆诗篇。
我是大红姐姐,旅游FM主播,环球旅行体验师,专注小众目的地,分享冷门秘境。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