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宁武鸣县伊岭岩风景区
乘坐机场大巴在民航酒店下车,本来设想预订的酒店是市中心区域,不过查了一下附近酒店,民航酒店还不错。本来明天一早就要启程前往崇左,也就不瞎折腾了,干脆就住民航吧!
洗了洗手抹了把脸,就被小伙伴催促着启程去伊岭岩了。跟着高德的指标乘坐32路公交车前往苏卢,才发现所谓的同站换乘根本没有找到K5或者115路。再查了一下攻略,好在离安吉客运站并不远,于是走了一站路的距离,刚好看到K5路,想来也没有浪费多少时间,本来有点郁闷的心情才算阳光了起来。
在伊岭岩站下车,往回走一点路就是伊岭岩的大门。虽然离市区有点远,不过K5路的站点并不多,所以倒也没用太长时间。一路上看到大小山脉,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样子,小伙伴就有点小激动了。
伊岭岩因地处伊岭村而得名,又名“敢宫”,这是壮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像宫殿一样美丽的岩洞。伊岭岩的主要景点,正是伊岭岩洞。根据地质学家的推断,这个岩洞形成于一百万年前。
依托岩洞,景区还建设了不少景点。走进去是九龙喷泉,不过今天喷泉并不开放,可能会在旅游旺季或节假日开放吧。
游客中心配备免费的导游 ,不过要等到了点儿才进去,我们就自己先转悠了起来。
往前直走就是山寨的入口,门口有图腾柱。图腾据说是印第安语,是亲属的意思。不过图腾柱是壮族最古老的一种护寨铺首,是避邪纳吉之用的。造型有写实也有虚构,各种怪物面目狰狞。一旁还有水车,应该是壮族人务农的工具。
进入大门,就是依山而建的壮乡民族风情长廊了。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先民在广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风情长廊用几个景点再现了壮民族文化,被称为“活”的壮文化博物馆。
长廊第一个景点“啰咧迎客”,这是壮族迎接客人的表演。不过大部队还没有上来,表演自然是不能开始的。我们又上去转了一圈,看着时间差不多才回去。所谓啰咧,其实就是唢呐。吹一支喜庆的曲子,就是热热烈烈的表达,据说这是壮家人对宾客的崇高礼遇。用这样的方式打开伊岭岩的风情之旅,确实能够让人的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
前面有同样欢快的竹竿舞,看着有点难度的样子,我们没有敢尝试。不过看到其他游客尝试过,似乎跟着节奏跳也不是太难,因为景区的竹竿敲的宽度比正常的要宽,只有有一点点运动和音乐细胞的人,一般不太会夹到脚的。
壮文化大观园里陈列着很多壮族人用来生活和工作的用具,其实跟江南的农具也差不太多,像舂、油榨、缸之类的,以前在江南也是很常见的。不过壮乡的缸确实挺大的,在这里就有壮乡第一石缸。生长在深山里的壮家人习惯喝山泉水,都喜欢挑着竹水桶到村外的泉眼挑回来蓄在石缸里。江南多用陶缸,可能没有石缸的保鲜效果好。说实在的,如果我们周边有山泉水,那也愿意去挑水啊!
这口缸确实够大的,直径1.7米,周长5.3米,厚度6厘米,可以盛二十多担水。据考证,这口缸制作于明代,是祖辈的遗物,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管从容量还是历史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壮乡第一石缸”。
歌圩是壮族的诗魂所在,壮族人用山歌表达友善和爱情,山歌的内容很丰富,有生产、生活、农事、季节、情歌、接歌、盘歌、斗歌等。最有趣的当然是斗歌,你来我往,好不风趣热闹。
风车的小池里没有水,现在应该是广西的季,属于枯水期。前面的荷塘虽然挂着警示牌“荷塘水深”,但事实上非常干燥,塘里长满了杂草,呈现出半枯黄的状态,估计已经干了很久。
水确坊旁边有壮乡第一石碾,此碾直径5.5米,重约800公斤。这个碾比我以前看到的确实大得多了,这也是壮家人重要的生活用具。
铜鼓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击打乐器,在我国分布极广,但以文西数量最多。壮族人称其为“音乐”,无底腹空,腰曲胸鼓,分为鼓面、鼓胸、鼓腰、鼓足四个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鼓面,中心配以多种纹饰,展示的这面铜鼓装饰的是太阳纹,四周是晕圈,一圈围着一圈,看着很是精美。
走下台阶,下面有一尊黄铜的壮乡财神塑像。虽然身在壮乡,可是这尊财神的衣服倒与汉族差不多,看不出典型的壮乡特色。
对面是伊岭岩风景区壮民族文化展示馆,这里展示了民族价值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即将消失的劳动用具。虽然占地不大,却也满满的壮乡风情。
铜鼓是壮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有铜鼓还有铜鼓舞,这古人祭祀仪式上跳的舞。据说广西左江花山崖壁画上还有壮族先民跳铜鼓舞敬神的场面。在《雷鼓的传说》中说,壮家人逢双亲过世时也会跳铜鼓舞,这是祭死者亡灵的仪式吧?如今铜鼓舞依然流行,不过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说到崖壁画,它的制作年代与铜鼓差不多,是壮族先民骆越人创作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数量繁多,分布广阔,是国内独内、世界少有的。秦汉时期骆越人就开始作崖壁画,他们用红色的颜料在河流沿岸的悬崖绝壁上以涂抹法绘出人物、鸟兽、刀具、铜鼓等号等图案。目前,已发现了84个点183砟崖壁画。宁明县西北部明江北岸的花山崖壁画最典型,画面高达40米,长达220米,人物和其他图像多达1800余体。可惜我们这次的行程没有安排宁明县,所以只能看看这里的图片感受一下了。当然,不在现场,是感受不到这幅崖壁画之雄伟的。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在云南、贵州也有的,我们在布依族自治县就曾见识过,似乎云南的蜡染工艺更出名,其实并不在于工艺本身,而是云南的旅游开发做得比较好。
壮锦也是壮族人比较出名的特产,是壮族特色的手工织锦,色彩艳丽,风格粗犷,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男子的服饰基本上与汉族区别不大,女子的服饰则显得多姿多彩。虽然他们的服饰多是一身的蓝黑色,但是会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显得十分华丽。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壮族在三月三,被称为三月三歌圩,壮乡武鸣县迄今已经举办六届
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了。比较大的歌圩会吸引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赛歌赏歌对歌,直接就把月老的工作接过来了。
绣球是壮家人的定情物和吉祥物,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大多是12瓣,每瓣上绣上吉祥物,又称“堆绣绣球”,选料极其考究。在古代,作为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现在则作为工艺品了。
其实壮族人使用的农具,和江南差不太多,大概都是水乡,以栽种水稻为主的原因吧?很多用具在江南的农俗文化馆里我们都曾经看到过,可能农业用具南北的差异也不是很大。
旁边有上行的台阶,还有一扇小小的竹门。我们选择的是竹门,后来发现这两条路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完美地错过了艺术长廊而已。不过后来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到了这条竹制的长廊。
江阴冬季催寒意,背起行囊下岭南。
溶洞风光寻美迹,人间仙境映山岚。
——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