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鸡鸣十里街,日出千鼎烟”——当坑坊。

“鸡鸣十里街,日出千鼎烟”——当坑坊。

(下梅村落)

村落建于隋,里坊兴于宋,街市隆于清。宋时下梅称为当坑坊,后更名当溪。这条当时人工小运河,穿过下梅将村庄一分为二。在千变万化时代里,此时的水乡风光初夏时分寂静悠远,心也变得清宁安然。

(旧存的祖师桥)

雨后的天青色,村庄依旧是清幽的模样。两排的红灯笼无一例外印着茶字,绵延到村子的深处。也许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无论何时,都能忆起清代繁荣的茶市。这是贩卖武夷茶到恰克图起程的茶商水道;是可以媲美海上丝绸的万里茶路起点。

(昔日的邹氏大宅前)

在古与今的交界,光与影的边缘,回望那些过往的日子,“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崇安县志》)茶叶贸易的繁荣漫长了这里多少个春秋。

(保存完善的明清建筑)

然, 兴土木,枕溪而建,有巨商豪宅、官宦府第、陷士别业、儒生学堂书阁等,如今形成规模的建筑群落,明清时期的古风犹存。

(青苔层层的石桥上)

街市的繁华两岸店铺的林立,昔日茶市的繁荣依稀在昨日萦绕着。虽经受了春秋岁月、世事变迁,但村庄的兴盛沉淀是那茶道开拓史里深浅的脚印。

(巷陌楚楚)

穿过村庄里的小巷,漫步青石板古道,左右墙面的斑驳,雨后脚下青石鹅卵的倒影里,巷子里多了一份宁静淡远的幽深。像清风一样穿越了茶市的岁月,留恋曾经的繁荣深隐在巷子的拐角处。

(砖雕特写)

细瞧门壁上的雕砖是精细也是考究,画面繁而不乱;人物故事、祥禽瑞兽、花卉草木等,似乎把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都一一记录。

(岁月包浆的石墩)

门口装饰的石雕依然完整的保存着,荷花的雕饰画面依旧清晰,叶面纹理细条可数。只是风吹日晒下岁月更替里布满斑驳的老青苔,这就是文人们常说的“包浆”吧,门前来来往往的人也只有它都记着了。

(精美传神的木雕)

走进这古老的宅院,时光也跟着穿梭了,逛过中庭流连窗前。细瞧了所有的窗花雕刻精巧,人物故事栩栩生动,寓意深刻气韵灵活,实着体现了丰富的文化韵味。似乎也寄托了当时人家美好的生活愿望。

(改良的中庭苑)

村庄里茶事虽没有往日的繁荣,却还是以茶为生。将祖上的老宅整理干净不过多加以装饰,简简单单依旧保留了当时的面貌。中庭院落里花花草草下依然青苔老旧更替,老建筑的气息弥漫着。

(旧时的柴火房)

即使屋内曾经炊烟笼罩,也不轻易将这印记抹去,案几一摆简单陈列,些许花草点缀装饰,也是别有一番趣事。落座等待主人的热茶,茶水往来之间似乎消去隔阂,与这宅子的陈旧感多了份亲近。

(枕溪人家)

梅溪的流水在光阴的闪烁中缓缓流淌,站在溪流的桥廊上回想茶市的熙熙攘攘。如今只剩古民居的村落与市井平民的生活,也好。在这里恰好寻一份美好,觅半日清闲。沐着清风,闻着虫鸣,悟些茶事。

(特有的生活气息)

傍晚时分炊烟升起,一扇扇古朴的门若开若合,人家进进出出忙着喂食家禽。过了雨季河床露出是鸭子最爱的嬉戏处。投食瞬间一拥而上,三三两两好不热闹。

(村庄的孩童)

看那枕溪人家,那些杆子晾晒着衣物,屋前的上空伸出错落的杆子,上百年来它都是这般模样与巷陌市井之间,处处都都能感受到深入这座村庄骨子里的文化,在每个细节都雕刻着时光。

(市井味)

或许初次来到这里,也许还会有点点失落。村庄的街头巷尾很旧很旧,但这是一座需要慢品的村落,那些味道藏在邻里乡间的交流里,那些故事藏在炊烟袅袅间。能去感触,它会让人更明白什么是生活。

(认真的阿伯)

有的在时间变幻中驻守原地,带着旧日安好,有的在时代潮流中与时俱进,带着现世安稳。转角遇见阿伯细心剥着豆种子,为下一季的农忙储纳着种子。这也是收获幸福的简单生活方式吧。

(人来人往间)

他们的生活总是简简单单自在又惬意,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在岁月里,繁华后愿继续营造安宁的村落生活。

关于作者: 当地向导遇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