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朱熹墓前话先贤—“武夷秘境”系列之二。

朱熹墓前话先贤—“武夷秘境”系列之二。

        说起朱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其死后归葬之所,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其墓就在闽北黄坑镇的大林谷,距武夷山景区仅64公里。夏日的一个早上,我们驱车前往拜谒,一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沿途风景

沿途风景

沿途风景

行至黄坑镇游客中心左拐,就是一座新建的三门四柱石牌坊,上书“大儒世泽”,

石牌坊

进去不远又见一座影壁,正面是“归龙堂”3个大字,影壁左侧是座亭子,影壁后就是朱熹纪念馆,

影壁

从右侧一条石径上山,周围山林青翠,环境幽静,大林谷迤逦排列着九座山峰,当地人称九峰山,属九峰行政村后塘自然村地界,

石径

石径

过思源亭朱熹塑像后再向上,很快就看到半山处的朱熹墓,墓为凤字形,背倚九龙岩,规模不大,略显简陋,正中的封土堆和后面的弧形周壁均用卵石垒砌,墓后有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立“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石碑一方,高约二米,墓前有石香炉、石供桌及石华表一对,据说均为明代所置。

朱熹塑像

墓道

朱熹墓

朱熹墓

墓碑

以九峰山为屏的大林谷墓址,为朱熹生前亲自勘察选定,传说曾梦见一位异人对其曰:“龙归后塘,乃先生归藏之所。”后与弟子蔡元定一起来到黄坑(宋代称“唐石里”),寻找梦中异人所说之地,来到后塘大林谷时,看见这个地方和梦中景象相同,也符合风水之说,

风水图

古时黄坑处边远闭塞之地,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里是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安葬在此既无兵荒马乱之扰,更无掘坟覆尸之祸,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3月,朱熹病殁于考亭书院,11月归葬于此,至今已有820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整修一新的朱熹纪念馆,可以了解其生平简历,朱熹于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出生于福建尤溪县,

朱熹出生地

7岁寓居福建浦城县,13岁父亲病逝后迁至祟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镇刘子羽处,18岁时娶老师刘勉之之女刘清四为妻,同年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21岁时授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同安区)主簿,4年后任满罢归,之后主要从事教育和著述,39岁在建阳寒泉坞建寒泉精舍,这是朱熹创办的第一所书院;41岁回出生地尤溪,亲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尤溪县学宫正堂,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按此刻制悬挂;

平遥文庙

45岁时赴与武夷山紧邻的铅山县鹅湖寺(今鹅湖书院),与陆九龄、陆九渊展开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铅山鹅湖书院

52岁时在武夷山苦干七年,为儒家学说经典注释作序,并合刊成书,即后世所称“四书五经”之四书;53岁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隐屏峰下创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聚众讲学。62岁时迁居建阳考亭,也许是为靠近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以印刷建本而著称的麻沙、书坊,次年在此建考亭书院。由此可见,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福建,主要是在闽北的武夷山周边,这里被誉为闽学中心、朱子理学摇篮地,也是中国各地朱子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不仅朱熹去世后葬在闽北,其祖父、父亲、妻子去世后也均葬在此地。也许有人会问,闽北远离福建政治经济中心,朱熹为何主要在此活动?实际上闽北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是中原人入闽的首要聚居地,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开拓福建第一站,隋唐以前一直是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闽设四县,除侯官外其余三县均在闽北,福建古八府(即“八闽”)中也有三府的府治位于闽北,唐末时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才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但南宋的国都在浙江临安,闽北仍占有近距地利之便。朱熹死后虽然名声显赫,但其生前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带,曾做过几次小官,但时间都较短,除同安主簿做满4年外,南康2年多,浙东才9个月,漳州也仅1年,湖南潭州(今长沙)更短,只3个月,54岁入朝任待制兼侍讲之职,仅46日便被宋宁宗内批罢去,全部合起来也不过9年多,可谓仕途坎坷,晚景更是凄凉,其学术屡遭“禁学”运动的打击,因被人奏劾“十大罪状”,朝廷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开列了一份59人的伪逆党籍,而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中的第五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许多有关联的人都受到迫害清洗,朱熹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当时朱熹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加之足疾大发,病情恶化,虽已离朝两年有余,也预感到死亡的逼近,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去世,朝廷竟令守臣约束,不得参加会葬,《宋史》称“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唯有辛弃疾前往哭祭:“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辛弃疾悼文

朱熹恢复名誉已是九年之后的事,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被朝廷赐予文臣最高荣誉的一字谥,称朱文公,后又追封徽国公等。

        在朱熹之墓前,我不禁浮想联翩:福建虽然是个开发较晚的东南小省,但也名人济济,先贤辈出,如果从中选择一人,谁能代表福建呢?王审知,虽然是“开闽王”,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建立者,对福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影响仅限于福建一省,在全国范围来说知道的人不多,而且他是河南信阳人,说他是福建名人也很勉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其祖籍虽在武夷山,也在福建生活了几年,但当时年纪尚小,后长期生活在苏杭一带,而且其主要成就在作词,是宋词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被誉为“一代词宗”,但柳词多有轻薄浮艳、颓废庸俗的毛病,思想性不强,格调不高,与苏轼、辛弃疾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又如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宋慈,福建建阳人,与朱熹同一时代,在法医学上功勋卓著,钻研很深,晚年所著的《洗冤录》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法医学里程碑式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法医学之父”,但其影响仅限于这一行业。祖籍福建同安的苏颂也是如此,虽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但他的功绩主要在天文学方面。再如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祖籍邵武,生于无锡,曾力图革新,但不满三月即被罢相,多次上书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最后含恨病逝,因此虽有英名,影响力却有限。此外还有福建仙游人蔡襄,北宋名臣,也是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书法人称“当朝第一”,还修了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

洛阳桥

..洛阳桥

但主要的影响仍限于书法界,且其书法成就低于蔡京,书法史上所列的苏黄米蔡,实际上指的是蔡京而不是蔡襄,而北宋的蔡京,同为福建仙游人,曾四度为相,权倾朝野,但系著名奸臣、六贼之首,后世将书法蔡体都改称宋体了,福建人对其也不屑提起,现在仙游的墓地一片荒凉。明清的福建名人有洪承畴、黄道周、李贽、郑成功、施琅、李光地等,李贽为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但他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抨击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其学说因离经判道而为统治阶级所不容,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最后自刎而亡。福建漳浦人黄道周和李纲类似,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虽忠心可嘉,但终究挡不住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福建南安人郑成功也想反清复明,长期活动在东南沿海一带,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并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但其子孙后来走向武装割据、阻碍统一了。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塑像

同为福建南安人的洪承畴倒是顺应历史潮流,降清后深受皇太极重视,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升任大学士后负责南方战事,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但他多次镇压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农民起义,降清又使其背上汉奸的骂名,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福建晋江人施琅在清朝统一中国过程中也是有功的,把郑成功之子割据的台澎金马一并收回,但他经历了降清、抗清、再降清多次反复,被郑成功杀了父、兄,晚年才被康熙重用,历史评价近年才由负转正。福建安溪人李光地算是清中期的,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曾平定三藩、治理水患,保荐施琅收复台湾,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但镇压过农民起义,人品上也有争议。清末福建又出了两个名人,一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此时的中国已病入膏肓,林则徐竟被发配新疆伊犁,后虽复用,但已无力回天。

严复也是福建侯官人,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翻译《天演论》,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曾任复旦、北大校长,但其晚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善始善终。

福州三坊七巷严复故居

综上所述,这些福建历史名人,或优劣并于一身,或成就仅限某一行业,社会名声不很卓著,而且大部分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外地,在福建影响力有限,而长期居住、工作地往往是名人成才和成名的重要环境,因此,他们代表福建似乎都不太够格。唯一例外的是朱熹,虽祖籍江西婺源,但他只回去两次,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福建度过,是个正儿八经的八闽子弟福建郎,不仅生于斯,长于斯,仕于斯,而且逝世后也埋葬于此,其门人多为闽人,其学说也被称“闽学”,不仅在福建、而且在全国也是影响巨大而深刻的。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首推朱熹,其一生主要进行讲学论道和著书立说活动,共著述70多部460卷,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道学宗师、中国儒学集大成者,其《四书集注》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其思想学说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中国的官方哲学、治国之本,也是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时间长达800多年,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著名学者钱穆称“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而其本人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其为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家,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的另一项功勋是教育,中国四大书院中他参与建设两座,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规》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700年历代书院办学的模式和准则,据说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课时盛况空前,来宾的马匹将门外池水都喝干了。朱熹的成就和名声,不仅福建历史名人中无一人可与之匹敌,在中国历史上也屈指可数。辛弃疾曾有诗盛赞朱熹:“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因此,从福建历代先贤中选择一人代表福建,非朱熹莫属。

朱熹塑像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