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住酒店不仅靠着地铁站,而且还靠着一片山水。一日无事,便去水边走走。
水边有很多大树,各式各样。
逛了一会儿,颇觉无趣,便沿着酒店楼下的便道往前瞎走。这就走到一片红墙前,不是刷的红漆,是红砂岩砌的墙。
却是南越王博物馆。
先秦时期,广东这一带都是些蛮人部落,属于氏族社会,我们现在把它们都叫国,不叫部落。这种氏族小国叫方国,类似于城邦制国家。战国时期,这些方国和吴、楚、越都有联系,当然也就暴露了自己。结果秦统一中国之后,就派了大将屠睢(念虽)带领五十万大军来岭南抢地盘。这些方国把屠睢怼的够呛,不仅抵抗了他的大军,还砍了他一刀。秦始皇一看,就又派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继续进攻岭南。最终搞定了这里,包括广东、广西东部和越南北部。之后,秦始皇就在广东这一带设了一个南海郡,郡尉是任嚣,都城在番禺。那时的番禺其实是现在的广州。随后,南海郡向秦中央申请从中原移民,这就迁来五十多万壮民,还有好几万育龄妇女。这些移民是南方客家人的最早起源。中原移民带来了农业技术和文化,逐渐把岭南社会壮大起来了。
到秦末的时候,天下大乱,任嚣就有了割据一方的打算。但是这个任嚣和秦家好像是命相连,秦家一亡,他也就病危了。临终前,他把副将赵佗叫到床前,交代给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然后就蹬腿飘上青天。这个赵佗登上南海郡尉岗位后就闭关锁国,割断了和中原的来往,又起兵攻打岭南的其它二个郡并且得手。公元前204年,赵佗在番禺擅自称王,公开成立南越国,自任南越武王。
到了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给赵佗封了一个“南越王”,还有大印呐。由此,赵佗臣服汉朝,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汉武帝刘彻的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他的孙子赵昧即位南越王,即为南越文王。因为孙子赵昧他爸早亡,所以这孙子出头即位。赵昧继任后遭到闽越国攻击,当时的南越国不敢力敌,就向汉武帝求救。汉武帝救了南越国,却要赵昧去京城见汉武帝谢恩。赵昧不敢离开番禺,只好托病,把太子送到汉武帝身边做了十二年侍卫。赵昧在位十六年,除了化解了闽越危机,并无其它建树。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赵昧去世,太子赵婴齐即位,即南越明王。
我看见的这座南越王博物馆即是南越文王赵昧的墓,这个地方叫做象岗山。而赵佗的墓被赵昧藏起来了,藏得非常秘密,挖不出来,现在的考古专家估计是在越秀山的某个隐蔽处。象岗山这个地方还挖出来墙根和夯土层,还有一些带番禺刻字的陶铜器,专家们肯定地说,这里就是古番禺的城池。
赵昧的这座墓是1983年偶然发现的,过程类似于兵马俑的发现。这座墓没有被摸金校尉踩踏过,因此出产丰富。后来,就在墓之上修建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南越国时值西汉时期,又是汉朝的藩属国,因此现在称其为西汉南越王。
赵昧墓里最高级的是下面这件全身丝缕玉衣,早于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这是迄今为止最早、唯一、仅见的一件丝缕玉衣,相当于现在的寿衣。我们过去知道汉代以玉裹尸是相信可以永葆青春,而且根据逝者等级有金缕、银缕和铜缕之分,赵昧的丝缕玉衣很有创意,是突破性的材料科技产品。
墓葬考古通常依靠碑文可以准确知道墓主身份,这座墓掀盖之后,发现主人胸口不是碎开的大石,而是几枚印章。下面这个是“帝印”,就是公章。
下面这个是“文帝行玺”,就是私章,显示了墓主是南越文帝赵昧。
下面这枚印看着像是田黄,但是田黄做印章应该是明代以后的事。这一定是我不认识的一种玉。
看看赵昧夫人的玉佩,晶莹剔透,这就是所谓的环佩。《诗经》的《郑风》里有一首《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古人赏玉,赞其形琼琚,其音将将。今人读诗,美不胜收,将将之音旋绕不息。
墓里同葬的有四位夫人,可是没有王后。
公元前的蓝色玻璃牌,罕见。这个肯定是当作佩玉的。
青玉角杯,相当于现在的漱口杯。
这是烛台,比现在的烛台漂亮多了。
看看上面的玉雕和蛇头,极为精致。
虎符,发兵的凭证。
鼎,上面刻有“番禺”字样。
装饭的提桶,饭桶,很大,要是装满了肯定提不起来,所以对付饭桶还是要有一把子力气的。
这个是做饭的鍪(某),饭锅,不常见。
鎏金铜壶,盛酒的器具。
陶罐子,药罐子。
陶熏炉,香炉。
赵昧喜欢音乐,看看他随葬的乐器。古琴,公元前古物,伯牙的那高山流水就是用这个弹的。
琴瑟和鸣的“瑟”,很少见吧?过去叫做“抚琴鼓瑟”,《诗经》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见过编钟,这个见过吗?这个叫一套编磬(庆),玉的,吊起来敲击听声。《诗经》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下面这个也很少见,叫做句鑃(钩钓),青铜的,架起来敲打。这是迄今唯一完整的一套,上面还有“文帝九年”铭文,很珍贵。古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说明这个句鑃应该是祭祀和宴客时候演奏的。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外来的出土文物展。
曾国是西周成王分封给南宫氏的封地,在汉水流域随地,就是现在的湖北随州一带。这位南宫氏也是姬姓,南宫氏,名适,就是西周著名贤者南宫适,也就是“文王四友南宫子”。周文王早年招贤时,南宫适就报名开始追随文王。文王死后,南宫适助力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移商之九鼎于洛邑,是功臣之一,在《封神演义》中也有描述。武王死后,南宫适又继续辅佐周成王姬诵。曾国因为在随地,在史书中常被称为随国,在近些年曾侯墓出土文物的研究中证实曾国就是随国。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曾经有一个专题介绍如何通过考古证明曾国就是随国,曾国从周成王封地到战国后期一共经历了七百年,终被楚灭。
这次在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曾国宝藏》是这些年若干座曾侯墓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
最早的青铜鼎簋是炊具,鼎是炖肉的肉锅,簋是煮饭的饭锅。后来,鼎簋逐渐演变成礼器。按周礼,天子列九鼎八簋,诸侯列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西周亡后,礼崩乐坏,诸侯也僭越列出九鼎八簋。下面这是曾侯乙墓出土的鼎和簋,中间的是簋。曾侯乙预计死于公元前433年,战国时期,和他相邻的楚国当时是楚惠王五十六年。
下面这是曾侯谏圆鼎,他们说曾侯谏是曾侯乙之孙。
曾侯舆牢鼎,龙的铸工相当棒。他们说曾侯舆是曾侯乙的爷爷。
曾侯钺(月)带盖镬(或)鼎。他们说曾侯钺是曾侯乙的爸爸。
曾侯谏盖簋。
这是曾侯谏云纹彝盉(禾),调酒用的,相当于现在酒吧里的调酒壶。
曾侯卣(有),装酒的提壶。
曾国乙绿松石镶嵌青铜鉴卣,相当精细。“鉴”是盛水的,“卣”是盛酒的,鉴卣就是盛酒水的呗。
曾钟姬龙凤纹提壶。
曾侯谏兽面纹爵,大家都知道这就是酒盅。
红铜错金簠(斧),祭祀典礼上成米饭的。铸出来的花纹,然后填进去金丝,用错石磨平。出自一座曾国大夫墓,不是曾侯。
青铜车轴饰。
枕戈待旦之戈,因为带有铭文,已经不是兵器,而是礼器。
这个叫钺(月),一种兵器,很少见。
这里还有一个专题展览,是香港杨永德夫妇捐赠给南越王博物馆的二百多件历代瓷枕。杨永德先生私人收藏多是专题系列,他还多次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国内多家博物馆,除了这批瓷枕,还向故宫、广州市美术馆捐赠过古代瓷器和字画。
看看下面这个唐代湖南长沙窑褐彩花卉纹长方枕。
晚唐河南巩县窑三彩印花方形枕。
北宋河北磁州窑白底黑花鱼藻纹和坐虎纹腰型枕。
清初北方窑三彩蝴蝶形卧枕。
那座墓地过去看了一眼,不是很大。墓室的墙壁都是红砂岩,所以这座博物馆前的外墙也是用红砂岩建造。现在发现的汉代王公墓其实还是挺多的,有名的除了这个博物馆里展品说的的南越王和曾侯乙墓之外,还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有金缕玉衣;长沙马王堆轪(代)侯利苍墓,有不腐女尸;最近又有南昌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规模最大。北京发现的汉墓是丰台大葆台广阳王刘建墓,有最宏大、最完整的黄肠题凑。
这座南越王博物馆别看不大,可是好东西不少,特别是二千多年前汉代的青铜器。很多东西都叫不上来名字,还有一些东西是早有耳闻,今日得见。花城闹市游期间还静心赏了一批文物,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