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屑是上海浦东南汇的一个普通水乡集镇,相传因明嘉靖年间集镇遭倭寇入侵焚毁后,废墟瓦砾堆积成墩而得名“瓦屑墩”,后简称为“瓦屑”。2013年2月我曾特意走进这座小镇,踏访瓦屑老街并寻访了镇西的清代石梁桥德润桥。近年闻原属瓦屑的周浦镇界浜村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将其境内的德润桥作为界浜村(窑墩)人文历史的亮点彰显,遂有重访德润桥之意。
2020年1月12日下午,我来到瓦屑老街西市梢外的六灶港与西黄泥浜汇合处的漾口,就看到了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的德润桥。此桥原名“廟漾桥”,俗名“跨洋桥”,我想确切地俗名应该写作“跨漾桥”。
德润桥为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桥梁,三跨双拼立壁墩斜坡石板桥,花岗石质。石桥大致呈南北走向,确切地说是东南-西北走向,桥长28.1米,宽1.2米。桥面以二块石板并铺,两侧刻桥名及花纹。其中,桥东侧因有水泥横梁遮挡,已看不到桥名。桥脚石柱刻有楹联,因当天有霾,能见度不佳,加以距离较远,看不清桥联。
此桥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了,桥栏虽有些缺损不齐,仅桥面西侧留存两根石望柱,但桥梁总体结构完好,仍能通行。为了行人安全,古桥两侧加装了铁栏杆,牺牲了古石桥的美观。
与七年前相比,德润桥还是我当年看到的模样,唯一变化的是桥北堍安装了一杆监控摄像头,应该是与乡村治理平安建设有关的技术设施装备罢。
离开德润桥,沿瓦屑老街东行。东西向的老街长约1公里,但早已没有了店铺,街两侧多为民宅。
街上偶有零星几处黛瓦粉墙平房老建筑,但更多的为翻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杂乱无章,老街已无江南水乡集镇老街风貌。
特意想重访七年前我到过的那家颇有江南水乡集镇茶馆韵味的老茶馆,结果那里已成为来沪外来人员租住的住所。老屋面目全非,连瓦屋顶上原本颇有韵味的老虎天窗也拆除了。瓦屑老街上最有韵味的老建筑就此湮没,为之嗟呀怅然。
来到老街东市梢,那里所幸还有一丁点江南水乡集镇的味道。瓦屑老街原是前街后河的江南水乡集镇临街枕河常见格局,可惜老街南侧的市河六灶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填而在南二、三百米处新辟六灶港河段,老街水乡韵味因此顿失。
老街东市梢的横沔港上的登基桥原是一座与德润桥相似的三跨双拼石梁桥,现在已改建成水泥桥。桥西堍南侧放置了一尊石刻雕龙柱,以与桥名相配。桥名“登基”,应该是当年建石桥时为庆贺某封建帝王登基而取。究竟是为何朝何帝?不得而知。有说是为明末称帝“大顺”的李自成,待考。不管如何,登基桥使瓦屑这座寻常的江南水乡小集镇有了一份不寻常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