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的鼓浪屿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记者曾于1999年5月17日、2006年11月5日和2012年5月26日,三次观光这个著名的海上“音乐之岛”。而相比之下,其中2006年的徜徉鼓浪屿之旅由于是随中铁专列旅游团采风,故此最为全面和深入而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鼓浪屿花团锦簇(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6年11月5日午饭后,记者随团队来到码头乘渡船过海前往鼓浪屿岛。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虽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但其实只与厦门岛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乘轮渡只需5分钟即可到达鼓浪屿。岛上面积1.91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
喷水门景观(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因此得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欧式建筑(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岛上气候四季宜人,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人民体育场(摄影:冯赣勇)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现在的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已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随民族体育摄制组首次登鼓浪屿
记者曾于上世纪的1999年5月7日,从福建上杭拍摄电视专题片《中国民族体育—畲族篇》回程时特意来此观光过。七年后重游此岛感觉变化不小。只见登岛后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异常热闹。客流量明显比当年增加了很多。但随后记者眼前一亮,码头附近映入人们眼帘的五彩缤纷的花团锦簇景观,不仅养眼,而且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在记者的记忆中,这个景观好像当年来岛时还没有。
鼓浪屿景观(摄影:冯赣勇)
导游龚萍带领游客们游览的这条路线好像也是记者当年没有来过的。这是一条以观赏鼓浪屿建筑风格为主的游览路线。在导游绘声绘色的介绍下,那些具有浓烈欧陆风格的建筑群似乎有了几许的生气,令人浮想联翩。
日光岩寺(摄影:冯赣勇)
人们眼中的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等众多建筑风貌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强烈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寺内庭院(摄影:冯赣勇)
有关鼓浪屿的历史,相关资料介绍:鼓浪屿宋代以前还是水草丰茂、渺无人烟的小岛。宋末元初,李姓族人上岛开发,捕鱼晒网,耕作生息,以后繁衍兴旺,逐渐形成聚落。
二游鼓浪屿(摄影:黄志国)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鼓浪屿训练水师,于1662年挥师东征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岛。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郑成功纪念馆(摄影:冯赣勇)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
林巧稚纪念馆(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名人史迹众多。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岛上大批珍贵的摩崖石刻,虽历经长年风雨洗礼,依旧保存完好。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林巧稚、中国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中国现代体育启蒙家马约翰等60多位鼓浪屿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屿岛上。
三游鼓浪屿(摄影:孙明和)
鼓浪屿岛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鼓浪屿街巷(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摩崖石刻(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寺内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鼓浪屿称得上“音乐之乡”,游客徜徉在鼓浪屿的街巷,不时会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在岛上游客们还不时能看见一些街头民间艺人在表演。音乐已成为鼓浪屿的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线。
民间艺人(摄影:冯赣勇)
参观完鼓浪屿岛上的建筑群,记者首先登上岛上的著名景观--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龙头山顶端的日光岩,原名为“晃岩”,后来人们将“晃岩”的“晃”字拆开,叫成日光岩。
远眺日光岩(摄影:朱新民)
日光岩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鹭岛风光尽收眼底。
俯瞰大海(摄影:冯赣勇)
记得当年登日光岩,游客多的挤不上去。而现在虽然岛上的游客多,但相反这里却人并不很多。在日光岩上,记者用手中的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下了俯瞰远眺的众多美景。一幅幅大海风光与之相连的层层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交相辉映,令人美不胜收。
俯瞰鼓浪屿(摄影:冯赣勇)
下了日光岩,在岛的西面如今建成了一条空中索道,缓缓而行的五颜六色索道车厢为鼓浪屿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乘索道过去是英雄山,在英雄山上拍摄日光岩是最佳的位置。英雄山上有百鸟园和英雄园两个景观。
鼓浪屿索道(摄影:冯赣勇)
英雄园是为了纪念解放厦门、攻打鼓浪屿的烈士而建的,包括小纪念广场、纪念雕塑和纪念室三部分。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解放了闽南大陆,形成对金门、厦门国民党军三面包围的态势。
鼓浪屿英雄岩(摄影:冯赣勇)
10月15日,该兵团三十一军、二十九军开始对厦门发动越海作战,当日18时,两个营的船队率先分别由海沧等地分两路向鼓浪屿西南部进发。
远眺鹭岛风光(摄影:冯赣勇)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搏风击浪,冒着守敌猛烈的炮火,在此山下抢滩登陆。经两昼夜的浴血战斗,我军终于解放了厦、鼓全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梯山小筑(摄影:冯赣勇)
青山埋忠骨,史册耀丹心。厦门鼓浪屿解放后,人民群众将原为“旗仔尾山”之名改称为“英雄山”。从而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
鼓浪屿音乐厅(摄影:冯赣勇)
公元2000年,鼓浪屿人民政府在山上辟建“英雄园”,让这光辉的革命史迹与南国秀丽的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们在大风海涛的淋浴之中,永远勿忘往昔血与火的洗礼。(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