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上海老街,豫园、老城隍庙
没人否认现在的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可是在上海开埠以前,它还只是有“小苏州”之称的小县城而已。那时没有南京路,没有上海滩十里洋场,最精致的地方是豫园,最热闹的地方是城隍庙,至今这里仍然是中外游客必游之地。
豫园原本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园林,始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嘉靖1559年起,在潘家老宅西侧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欢喜”、“安闲”之意,取名“豫园”,有“愉悦老亲”之意。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丽佳,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末豫园易主。至清乾隆年间,为了不使这一名胜湮没,上海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但自鸦片战争,上海小刀会起义,日军侵略等兵燹之灾,豫园屡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巨款修复,豫园恢复开放。英女王伊丽莎白,美总统克林顿,德总统,法、澳总理,日本首相,欧洲议会议长等外国总理级以上贵宾慕名而来观光者达百余批,无不交口赞誉。
上海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老城厢最为繁华的豫园旅游区,与豫园比邻。
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民俗神祗之一,每县必建城隍庙。对城隍最初来历说法不尽相同,宋以后,许多地方形成了以奉祀过世英雄,或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为城隍,作为护佑百姓的城神。城隍的另一个职能是主管阴间。汉民族相信世上存在着阴阳两界,视死如生。阳间归县衙管,阴间归城隍管,城隍爷就是阴间的最高司职。城隍道教称为城隍神,城隍庙也被列为道庙。
上海老城隍庙的特别之处在于供奉有两(三)个城隍神。
上海老城隍庙原为霍光神祠,三国吴主孙皓所建,亦称金山神庙,大殿供奉金山神主霍光。金山是上海的西南门户,现今是上海的一个区。霍光是汉代的大臣、政治家,曾经为汉武帝辅政。据记载,上海在受到倭寇侵扰金山的时候,由于霍光的保佑,倭寇被打退,金山人民免受战火灾难。金山神庙改为城隍庙以后,霍光遂为上海的城隍神,得到奉祀。
霍光
后殿供奉的是秦裕伯。霍光是河东(今山西临汾)人,秦裕伯是上海人,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第七代孙,有学问,还是个大孝子。朱元璋请他做官,他托故拒绝。他死后朱元璋感叹道:“生不为吾臣,死当卫吾土”,他死后明太祖敕封他为上海县城隍神。传说秦裕伯“显灵”,使上海百姓免遭清军攻入上海的屠城。所以上海城隍庙变成“前殿为霍,后殿为秦”这样特有形式。
秦裕伯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在吴淞炮台,上海百姓为了纪念他,也把他供奉在城隍庙,把他也算上城隍神的话,就是第三个。
受明、清历任上海县府的重视和百姓的热心支持,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乾隆时期又收购了西面的豫园。商店、酒楼、饭店、茶馆,宗教、商业、园林、民俗,统统融汇在一起,豫园—老城隍庙成为上海开埠以前,上海民众唯一的游乐之处,庙会期间更是热闹非凡。
城隍庙原庙数度毁建,今存建筑系1926年重建,整个建筑都是钢筋水泥仿传统的庙宇式样。
有道是,“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这是老话了,你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