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中国十大名花之四,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据了解,中国栽培兰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就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的一样。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到了宋代,我国人民对兰花的喜爱到达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 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
再后来,到了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
如今,全国各地有很多的植物园、花卉园都有种植兰花,但要论其规模与影响,位于广西南宁青秀山上的兰园就不得不提。
据工作人员介绍,青秀山兰园位于青秀山风景区北门区东南侧,总面积为320亩。其中一期建设面积为150亩,以“洋兰造景”为主线,根据各种兰花的生态习性,将兰花自然巧妙配植于树林间、石缝中、沟壑旁,建成怀石叠瀑、空中花园、翠屏兰香、绚兰花田、古陶兰韵、兜兰花瀑等景点,种植蕙兰、建兰、墨兰、兜兰、蝴蝶兰、石斛兰等兰花363种、植株总数达30余万株。
青秀山兰园二期面积为170亩,以“药兰养生”、“国兰文化”为主线,结合景观布置亭、廊、轩等古典园林建筑,着力提升兰园的文化内涵,增加兰花植物品种,展示兰花药用价值,以自然、质朴的风格,打造成景观类型丰富并具有科普文化宣传意义的植物专类园。
后续又建成了兰苑、药兰展示区、芳池等景点,种植各类兰花282种,其中鼓槌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天麻等药兰100余种,墨兰、蕙兰、建兰等国兰50余种,兜兰40余种,园艺栽培兰花90余种。
青秀山兰园利用原有沟谷、岩石、大树、泉水等自然条件,采用障景、借景、点景等园林造景手法,创造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意境,打造兰花地生、附生、腐生、气生、岩生的自然生长环境。展示兰花的“艳、美、香、纯、媚、珍”,使游人体验绚丽多姿之艳、仪表高雅之美、幽远飘逸之香、皎洁无暇之纯、超凡脱俗之媚、神奇药用之珍,成为国际领先的高品质户外兰花专类园,同时也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