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直以来被设定是“文艺厦门”,深受文青们的喜爱,不论是去鼓浪屿、厦大、沙坡尾,还是曾厝垵,中山路等地,文艺青年的格调永远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旅行小时光。 厦门的唯美、清新、宁静等等这些文艺元素尽然其中。
即便是吃,也是咖啡、奶茶、文艺伴手礼,纵然是走去了巷子里,那些食肆的味道所散发出来的仍是一种包装。当然,这并不是说文青们的文艺旅途不好,只是觉得厦门的风景并不能单单的只被文艺所粉饰。即便是文艺,也要食味人间烟火,那才足够真实。
八市,是一个意外的偶遇。但结束旅程之后才发现这个地方早就出名了,不少厦门攻略中对其洋溢着赞美之词——这里遍地海鲜,人心古朴,有着最古早的厦门味道。想认识真正的老厦门,只有在八市。
但我相信,在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播出之后,这里将更有人气。从曾厝垵打车到八市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就问我是不是冲着《十二道锋味》来的。我愣了一下,告诉他正是因为市场所以才来的。司机不能理解,一个外地游客为何要跑到这么脏又臭的地方来。
八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十二道锋味》的录制不足以吸引我特地打车找来,也不管它是不是已经被旅游攻略大肆推荐,对我而言,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买卖海鲜的地方,种类很多,而且鲜活。但它不文艺,至于人心古朴,即便是再平凡的生活,也会有暗流涌动。但真正老厦门一说倒还算真实。
它是厦门最有名的市场,本地人如果要买海鲜多会选择来这里。这里聚集了许多海鲜商贩,不少刚下船的渔民也会在市场路边贩卖。谢霆锋主持的《十二道锋味》想要寻得最地道、最新鲜的食材,八市是不二之选,同时它所具有的老厦门烟火气也是独一无二。
在过去,八市的规模还不像今天这般大,更没有遮雨顶棚,也没有正式摊位。每天凌晨,一艘艘渔船靠岸,那些刚刚捕捞的海鲜,经过鱼贩与渔民讨价还价,整筐整筐运过来,但大家都是担着担子,席地而坐。
不少老摊贩回忆起当年,脸上所露出的笑容充满了怀念的味道,那时候的八市在眼里是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流逝,岁月所留下的温情只搁在了过去。而这一切似乎是因为“外市”的出现。
在老摊贩们眼里,真正的八市是在内部的营平菜市场,外面的开禾市场是属于“外市”。后来政府把开禾菜市场和营平菜市场合在一起,并统称为八市,范围从开禾路口延伸到开元路口。但有些老摊贩们并不承认“外市”就是八市的一部分。只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地游客而言,当出租车在开禾市场门口停下的时候,八市就已经到了。
老摊贩们回忆往昔时,对开禾市场感到些许叹息,并叮嘱我如果要买海鲜,千万要小心。那里的人不地道,喜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河虾当海虾、加水增重等等。
只是当我在“外市”转悠的时候,老摊贩嘴里的这些“不地道”的人们并没有引起我的戒备,他们的叮嘱,我只能搁在心里。不管营平市场与开禾市场之间有何“恩怨”,我所看到的是八市印象是于这座城市的时代缩影。在这里,有人心古朴,也有别有用心,但这就是生活,比起粉饰包装后的文艺,接地气的人间烟火更为大雅。
记得刚学设计那会儿,老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俗到极致便是大雅。“雅,在于姿态。俗,在于生活。雅让人生精致、细腻。俗使人生热闹、生动。就设计而言,何为俗?何为雅?所有灵感都要从去生活中,自然中获取。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一个海鲜市场的烟火气和生活常态在出租车司机眼里,那是充满腥味的肮脏地方,这是俗。在营平市场内的老摊贩眼里,开禾市场的不地道是令他们生气的,也是俗。因为俗,所以八市的早晚都充满了人生的热闹和生动。但正是这些热闹和生动,又极致到雅。
所以我从来不把逛博物馆看作是一件文化行为的雅事,因为它同菜市场一样,都是对过去和今天的探讨和欣赏:好的坏的,美的丑的,人间烟火,融于一体。攻略上曾介绍要看老厦门,就得去八市。为何要去八市?只为了看遍地海鲜?
我相信老厦门的风景绝不只有一个八市,但之所以选择八市,是因为它足够真实,也足够历史。 甭管营平市场与开禾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对于生活,大家都在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