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厦门旅游,我可能不会被文艺所惑,纵然是鼓浪屿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旧也不会那么吸引我,我更多的是喜欢去八市那样的市场,那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更令人看到一个老厦门的生活气象。比起整个厦门的文艺设定,八市是一个真实的俗气,虽然范围小,但不会被粉饰。
当我来到厦门时,朋友带我去了鼓浪屿、中山路、厦大等地去看看,那确实是一个充满文艺小清新之地,抒发自我小情绪之所。但让我挑一个最惊喜的地方,大概只有八市了。可若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可能要属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始于明代,但在清代起开始作为避风港,并为入台指定港口,无疑是带动了当地的繁荣。作为厦门岛内现存的唯一老式避风港,沙坡尾成为老厦门人的精神寄托,这是一座城市的时代缩影,也是文化缩影。
早期的的沙坡尾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在许多年前,就一直想来看看,但始终没有机会。在听闻它要被拆毁改造的消息之后,我仍没有恰当机会来看一眼。
后来它真的被改造了,接着我来了,眼前的沙坡尾是一个背靠着现代化城市的一角旧区,骑楼倒影在避风塘中,却散发着浓浓的文创网红店的气息。
如今,它的名字叫做沙坡尾市集, 是厦门最早、最大的创意市集平台,聚集了百余家年轻创业者,包含美食市集、设计手工市集及酒鬼市集三大类,开展的形式有月度主题市集、周末市集、文艺夜市等等。虽说市集文化充满年轻、自由、创意和包容。但不难发现它和曾厝垵是一个路子。
前后历经300多年历史的避风港,除了周边街巷地名还保留着原貌,剩下的一切都被粉饰。尽管还不像曾厝垵被包装着乱七八糟,但沙坡尾的未来显然已有可见。
随着城市建设、演武大桥的修建,沙坡尾是再也进不来大船,逐渐失去功能的它是必须要换一种风貌生存下去。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市集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但让我有所担忧的是,昔日800多年历史的曾厝垵最初也以文创路线改造,可时至今日,它无疑是一个只剩下商铺和客栈的小吃美食地,而那800年的历史文化早不见踪影。令人惶恐的是,它被誉中国最美文艺渔村。
虽说沙坡尾的历史并不那么深远,但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如今拆得只剩下临港街道,街道分为两段,前一段叫大学路,后一段为民族路。印象中的沙坡尾像是被腰斩了,然后仅留一小块供人念想。它错落在老房子之间,由艺术区、咖啡馆、餐厅、花店,装点成了闹市里的一处乌托邦。
比起沙坡尾的文艺兴起,曾厝安已被“抛弃”,那里挤满着往来的游客,街巷里也尽是吆喝的买卖声,能够令文艺青年释放情绪的天堂被搬运到沙坡尾:静听海的哭声,放送着久远乡愁与风尚流行的旋律;深夜无人时,还可以推开一扇门去喝一杯咖啡;或是去文创园区里的顶级现场音乐秀场里,放肆同嗨;或是穿梭在时光倒流几十年的旧物之间;抑或是安静的趴在文艺露台上却偷瞄楼下自拍的美女。
这是多么烂漫自由的一处乌托邦。说实话,我挺喜欢这样的小情绪释放,但就怕最后的结局是“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比起老厦门的深深记忆,如今沙坡尾只剩下只言片语,其余被称之是厦门更小资、更有灵气也更风情万种的时尚秘境。
当复古遇上文艺,我看到的却是当拆毁遇上包装,老厦门渔民生活的缩影被搁浅,有人评价它是“闹市中的一分宁静,老旧却不腐朽”,说实话,这有些疼痛。上个世纪小渔村的风貌一去不复返,小资店铺林立,文艺创意并行,与古老的建筑结合,这里文艺的不像话,但你想看到的文化缩影已经缩水。
当我站在避风港,看着眼前仅剩一点的骑楼,内心很挣扎,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失去功能的沙坡尾如果不改造,它的荒废自然会因城市建设彻底消失,可一旦拆建改造后,换了新貌的沙坡尾包括灵魂也一并被整了。
最后感叹一句:旅行要趁早,否则看到的将都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