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古钱币,看中国货币改革。

古钱币,看中国货币改革。

★旅游地点:上海博物馆之钱币馆

先秦时期是我国货币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出现了起到物品交换媒介作用的原始货币,之后进入了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与铸币并用的时代。

春秋的“武”斜肩弧足空首布,正面铸铭文“武”,不知道是地名还是纪数或是其他含义,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而设计的,有点像铲子。

战国时期韩国的一枚方足布形制较大,正面的铭文刻字实在不认得,即使受过大学教育,要是穿越到先秦,估计个顶个都是文盲。这枚钱币竖着看,倒颇有些像是站着的人形。

魏国的“安邑半斤”圆肩方足布则比较小,可能是面额的缘故。奇氏方足布是魏国晚期的铸币,也是一枚小型币,平首平肩,币身比较薄。

赵国的“兹氏”尖足大布的双足呈比较尖的形态,“安阳”方足布平肩方足,这两枚钱币形制比较大。一般来说,大型布铸行的时间更早一些,可能随着战争频仍,国力衰弱,到后期,大家的铸币就越来越省料了。

刀币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常见,源自于工具刀,一般可以分为燕刀和齐刀两大类,“齐大化”刀币是齐国国力最强盛的时候铸的。

楚国盛产黄金,是战国时期最先使用黄金货币的国家。楚国金版是称量货币,没有固定的形式。上面戳着印文字,俗称“印文金”或“印子金”,当时流通的地区很文。称量货币嘛,不会贬值,自然是硬通货了。

“半两”是方孔圆钱,这跟我们常见的“孔方兄”样子很像,是秦国的主要流通货币。铸造不像后世那么精致,钱文篆书“半两”,重十二铢,合半两,因而得名。

公元前二二一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规定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作为全国流通的法定货币,从此中国金属货币由各种形制统一成为了方孔圆钱这种基本形制,在此以后被固定下来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汉初继续铸行半两钱,并使用黄金称量货币。元狩五年,汉武帝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废三铢、半两,五铢钱成为两汉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一直沿用到隋末。

马蹄金是西汉时期的称量货币,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称重,不过倒是有了固定的形态,正面呈圆形,内凹,中空,状如马蹄。不过黄金在汉代多用于帝王赏赐或馈赠等上流社会的礼仪场合,作为货币的功能倒并不见得突出。

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货币制度改革,废除了五铢钱,不过货币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一刀平五千”是第一次货币改制的产物,俗称“金错刀”,一枚这种钱币相当于五千枚五铢钱。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复铸五铢钱。不过,后来似乎又盛行了复古潮。可能与当时的经济水平有关,实物经济抬头,货币经济自然就衰落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与动荡的环境,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经济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市场,实物交换成为商品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方式,倾向铸造与流通不畅。隋朝完成统一,货币制度也得到了统一。

唐代是中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朝代,从武德四年开始,废除以重量单位作为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的铢两货币体系,开创以“通宝”“重宝”等货币名称,以“文”作为货币单位的宝文钱制。

“开元通宝”在钱币史上名气可不小,钱文是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写的,字体在篆隶之间。开元通宝是唐代主要的流通货币,影响了后世一千余年。货币单位由铢改为文、两,是后世货币十进制衡法的开端。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割据,经济再度分裂,钱制不一,实物交换再次风行,货币经济又衰败了。“永隆通宝”是十国闽国的铸币,其铸行时间很短,有铜、铁、铅三种,其中最罕见的是铅币。“保大元宝”是十国的南唐铸币,背面有外廊,穿上有一个“天”字。

两宋时期是倾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当时宋朝并没有完成真正的国家统一,西方和北方还有辽、西夏、金等政权,各个政权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铸造不同年号的铜、铁钱。

宋朝的钱币还是沿袭了方孔圆钱的形制,只是加上各种年号,称通宝、元宝、万岁等。像应运元宝、绍圣元宝、绍熙通宝、绍定万岁等。还有一种金制小钱,像乾道元宝,其实不是金元宝的形状,还是方孔圆钱的形态,是皇室贵族作赏赐和赠与用的,不是流通货币。

北宋时,作为信用货币的纸币“交子”出现,在两宋时期广泛使用。“临安府行用钱牌”是政府应对滥发南宋会子而导致的通货膨胀而发行的钱牌,与会子并行,仅充通于临安府境内,算是一种地方性的代币。钱牌有铜和铅两种,面值有两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面值。

金代也发行纸币,而且是先纸布后铜钱的。馆藏中有一件“贞祐宝券”五贯钞版,青铜质地,保存完整。这块钞版很大,不仅有面值“五贯”的字样,还有很多内容。

元代主要印行纸币,少有铜钱铸造,也铸银锭,和南宋、金代形制相近,但内容不同。我国货币史上,银锭正式称为“元宝”,就是始于元代。

明代初期铸造铜钱,后来主要推行纸币。中期后纸币制度崩溃,又开始行用铜钱。这个时期白作为货币流通逐渐广泛。元末、明末的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也铸有币值不等的钱币,不过推行不广。

“永乐通宝”存世极少,这是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铸的,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当时政府禁止用银,大量发行宝钞,导致宝钞很快贬值,正德年间不再正式发行,嘉靖元年就停用了。大明通行宝钞分为六种,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与铜钱同时流通。

清代方孔铜钱继续铸行,白银使用银两制度。光绪年间开始机制银元和铜,中央及地方都发行纸币。十九世纪中叶后,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采用金本位制,光绪年间开始铸造大清金币,有丙午和丁未两种纪年。因为是试铸,没有正式发行流通,这两种金币存世极少。

大清宝钞面值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和百千文八种,形制与大明宝钞类似,与户部官票并行。

旁边还有一个小室是施氏旧藏钱币专室,这应该是其个人收藏,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钱币为主,也收藏了世界各国的钱币。像安息王朝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钱币的正反面分别是国王和王后。

杜维善、谭端言旧藏丝路古币专室则以丝绸之路上的各种钱币为主,也让我们了解了丝路上的国家,其中贵霜王朝的钱币也展示了很多,还有成吉思汗金币,正面的文字很长:“汗中之汗、最伟大、最公正、成吉思汗”。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