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沈庄:最后的远影。

沈庄:最后的远影。

2021年3月26日晨,车过上海浦东瑞浦路五灶港桥,偶见西侧咸塘港沈庄塘东口的永济桥。不由得想起自己已许久未到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的古石桥和其所在的沈庄老街
了,便想抽时再走走看看。

沈庄,元代起渐成村落,元末江南首富沈万三之弟沈维四(字公常)曾在此购一庄园,规模宏大,颇有名声,称为“沈氏田庄”,沈庄因之而名。明清和民国时期,沈庄俨然是南汇咸塘港西岸一座水乡集镇。绚丽之后重归平淡,上世纪中叶后,沈庄逐渐寥落,沦为两个分属不同乡镇的寻常村落:以沈庄塘为界河,河之北是上海南汇也即浦东的周浦镇沈西村,河之南则为航头镇(下沙)沈庄村,那份江南水乡古集镇风貌日渐消失堙没。

沈庄作为曾经的水乡集镇尚有遗迹可寻的,是那条沿咸塘港西岸的南北向的沈庄街和跨沈庄塘的永济桥。2011年1月一天傍晚,我从浦江召稼楼古镇途径沈庄时特意寻访。由于没有得到保护甚至近些年列为拆迁范围,当年的咸塘港边这座水乡古镇早已失去往日风光,沈庄街支离破碎,任其自生自灭,老建筑正在消失殆尽,青砖铺砌的弹格路面也在逐渐磨灭。

2021年4月5日傍晚,我再次走进沈庄。多年不见,在动拆迁的传言氛围下,沈庄水乡集镇风貌消湮的情况更糟,已成破败不堪之状。

从瑞和路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进入沈庄街,径直北行来到永济桥。

这座位于沈庄塘与咸塘港交汇处的花岗石单孔石拱桥,由张必诚出资修建,距今已有近349年了。

永济桥长35米,跨度22米,净跨度7米,宽3.5米,高3.8米,南北两端23级石阶,桥孔横向有6块石板、纵向由7块石板加6条枕石组成。

永济桥横梁石上镌刻有“永济桥”桥名,两旁还镌刻有祥云图案。

南北和东西两侧镌刻的桥联都是“南无阿弥陀佛”。

时过境迁,当年“鹤沙八景”之永济桥“虹桥夜月”那份恬静旷远的景致已难领略。

沈庄古镇风貌已成残片,仅存永济桥东南堍一角可看。

伫立永济桥上而望,咸塘港东西两岸和咸塘港东的五灶港南北两岸公寓高楼林立;永济桥下的沈庄塘已有些淤塞,永济桥北的沈庄街北段和沈庄西街已荡然无存,代之以桃园新城汇枫公寓楼群。

永济桥畔,新与旧,昼与夜,时间如流水,沧桑与变迁尽在无言中,那份水乡古集镇的景象已渐堙没殆尽。

记得2011年1月我到沈庄时,从沈庄塘沪南公路口的沈庄西街东行,转而向南由沈庄街到永济桥,那时沈庄西街和永济桥北的沈庄街北段尽管已寥落倒还在。沈庄西街上还有一座曾做过沈庄小学校舍的朱家祠堂,墙壁上还依稀可以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书写的毛主席语录。沈庄街北段旧时曾因街上开有不少典当铺,故又称“典当街”。当然,2011年时的沈庄街北段早已没有了典当街的痕迹,而只剩数十米长街市的几间农舍民居。

离开永济桥,沿着沈庄街南行。永济桥到瑞和路咸塘港沈庄桥西堍之间这段二三百余米的沈庄街中段已只剩零星几家住户,沿街不少房屋已成空房和废弃的残屋。

沈庄街114弄这座有点破旧不堪的“一正两厢房”老屋,名为“启秀堂”,又名“曦庐”,始建于民国丙辰年(1916 年)冬,民国丁巳年(1917年)秋建成,由清末民初实业家朱祥绂(字朱子灏)与教育家朱叔源共同出资兴建。

这座中西合璧式建筑饱经沧桑,曾经驻过军、也先后做过医院、蘑菇厂、五金厂用房和民房。据说,未来动拆迁后的沈庄街仅保留永济桥和这座启秀堂。

绕过沈庄桥西堍,来到沈庄街南段。这段街除了零星一二幢曾经是店铺的两层老楼外,大都已蜕变为寻常农舍,已无集镇风貌。

沈庄街巷随处可见墙上书写的红“拆”字,看来纵然已只剩水乡集镇风貌残片的沈庄街即将不复存在。暮霭中,再看一眼咸塘港畔那一抹永济桥和沈庄水岸剪影罢,这是沈庄水乡古集镇行将堙没逝去时的最后残影。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