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文化系列:“独占鳌头”和“普度众生”
——大小洞天儒释道文化再议
三亚大小洞天景区,有两个重要的景点,一个是独占鳌头的南海神鳌,一个是普度众生的鉴真群雕。
南山古称鳌山,南海神鳌作为鳌山之神,镇守着一方海山。它龙头虬须,威武刚猛,背甲着铠,目光如炬,肩负着“挫外夷之锐气,扬华夏之国威,佑国家之英才,护黎民之平安”的重大使命。
据载,鳌为龙王第九子,力大无比,天帝让它负载大地。又传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把鳌的四足立在东南西北四个角上,支撑住了倾倒的天地,宇宙万物才得以生存繁衍。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鳌是顶天立地、鼎力乾坤的巨神,备受历朝历代帝王和百姓的崇拜。帝王们把它立在宫殿之上,以求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自唐宋以来,人们把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称为“上鳌头”。金榜题名时,高中状元的人要肃立于皇宫殿前的鳌头玉阶上接旨迎榜,称之为“独占鳌头”。意思是:此乃扛鼎执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
求取功名,安邦定国,以天下为已任,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独占鳌头”,成为“扛鼎执钺、经世纬国”的栋梁之才,但状元及第,高官厚禄,追求美好的未来,祈求幸福的生活,则是芸芸众生的人生愿望。所以,上鳌山,到大小洞天给南海神鳌烧一柱“鳌头香”,祈求“得福得禄得安得寿,高才高升高中高就”,是众生所愿,人心所向。
提起大唐高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但还有一个可以与玄奘相提并论的,则是不屈不挠、前后历经十二年、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鉴真高僧。鉴真大师在前5次东渡都告失败的情况下,仍然矢志不移,并于公元753年以66岁高龄和双目失明之躯第六次东渡日本。
鉴真大师的最终抵达,轰动了日本朝野。日本天皇亲自下诏授予他“传灯大法师”位,让其“授戒传律”。鉴真大师在日本弘法十年,成为日本律法的开山鼻祖,且最终圆寂于日本。他不仅是德高望重的佛门权威,而且在佛像塑制艺术、医药、书法、文学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他为传播佛教文化、发展中日友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并且是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他的写真“夹纻干漆”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一直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中。1980年,这尊珍贵的塑像还曾飘洋过海,回到离别一千二百多年的故乡“探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事。
鉴真大师在第五次东渡时(公元748年),遭遇飓风,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十四天,吃生米,喝海水,历尽危险和艰难。最后,航船漂到了振州(三亚)的崖州湾,在大小洞天一带登岸。鉴真一行登岸后,受到了当时的振州别驾冯崇债的热诚相待和顶礼膜拜。鉴真大师在此居留一年,帮助修建大云寺,“设坛授戒”,传授佛法,把中原的佛学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海南。而今,大小洞天景区那气势宏伟的《鉴真群雕》和鉴真文化苑,既是对鉴真法师驻留此地的纪念,更是对大师所致力传播的佛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人类自视为万物之灵,灵在何处?灵在其有思想,能思考,有精神力量和信仰的支撑。玄奘高僧能不惧千难万险西天取经,鉴真大师能百折不回地东渡日本,皆是因为他们有着菩萨般的慈悲心肠,他们相信佛法无边,相信自己肩负着拯救众生离苦得乐的神圣使命;皆是因为他们有着取得真经,弘扬佛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坚定信仰。信则诚,信则灵,信则无敌,信则功成。
在拯救众生离苦得乐这个终极目标上,无论是儒家、佛家,还是道家,他们都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真正的伟人智者,天命真子,都有着一颗悲悯之心,仁爱之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希望世界和平、自然和谐。真正的信仰,无论是佛,是儒,是道,都是要给人一种美好的精神力量,让人了解真理实相,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道家的无为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儒家的有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政王道,与民同乐;而佛家更是做到了极致,他们就象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不惜以身事佛,以心事佛,托钵人间,燃尽自我,只为传播光明、普度众生。
如果以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小洞天,那它则是一个亦释亦道亦儒,胸怀若谷,包容万象的大智者、大仁者。它洞察宇宙的真理实相,让天地万物各适其道,自由地生长和发展,而又归于同一的总源。不老松可以千万年长青不老,佛祖可以不生不灭归于永恒,南海神鳌可以“独占鳌头”,鉴真大师可以普度众生,仙人道长可以飘飘如风,洪圣广利王(南海龙王)可以爱民如子,有求必应。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真正的仁者也是智者,真正的智者也是仁者。真正的儒、释、道者,亦智亦仁,亦明亦乐。由此可见,大小洞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接纳与融合的旅游胜地。它可以“无为”,也可以“有为”,可以“独占鳌头”,也可以“普度众生”。就象鉴真大师身后(鉴真文化苑)的那尊弥勒大佛一样,大肚能容容纳世间万象,笑口常开笑迎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