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集美学村嘉庚风格建筑剪影。

集美学村嘉庚风格建筑剪影。

        厦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鼓浪屿、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三个地方,其中集美学村有6处,仅次于鼓浪屿,而厦门大学仅有3处,位居第三。集美学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全部是嘉庚风格建筑。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厦门,早年随父前往新加坡经商,后为主经营橡胶种植业,同时也开设橡胶产品的制造厂,生产胶鞋轮胎等产品,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25年时已拥有15000英亩的橡胶园,

历史照片

是当地华侨中最大的树胶种植者之一,销售网点遍布东南亚各大城市以及香港、上海、广州、厦门等地,雇佣员工数万人,经济势力称霸整个马来西亚半岛。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祖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曾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1940年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访问延安,1949年应毛泽东的邀请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历史照片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早在1913年陈嘉庚就回到故乡集美,购买了数十亩由海滩围筑而成的鱼塘填塘造地,在此建造了首批校舍,至1959年共耗资一亿多元,亲自筹划、兴建了近百幢校园建筑,包括选址、布局、材料、取名,无不亲力亲为,这些建筑从最早摹仿西方建筑到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独成一派,个性鲜明,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被称为“嘉庚风格建筑”,

集美学村

其中1918至1927年间是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陆续建起20多幢教学楼,计有1918年的尚勇楼、居仁楼、立功楼,1920年的立德楼、立言楼、德礼楼,1921年的即温楼、尚忠楼、诵诗楼、明良楼,1922年的延平楼,1923年的允恭楼,1925年的文学楼、敦书楼、务本楼、事本楼,1926年崇俭楼、瀹智楼、葆真楼、养心楼,1927年的敦业楼等,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陈嘉庚热爱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闽南当地的传统民俗,他精心规划设计的建筑体现了以中式风格为主、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其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在成组建筑中则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这些建筑虽然还未满百年,但却饱受战火蹂躏,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集美解放前夕该楼又遭受国民党飞机轰炸和炮击,新中国建立后再次按原样修复,集美学村又迎来第二次建设高潮,在全国众多院校中,可能只有集美学村有此特殊经历。

        集美学村的嘉庚风格建筑众多,我们今天只拜访其中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节期间乘一号地铁过高集海峡,在集美学村站下车即可,交通非常便捷。

地铁过高集海峡

游览集美学村一般都是从嘉庚路西端的大门进入,左侧有座不知名之红砖建筑也不错,但大门右侧有个僻静冷清的小公园更值得一看,穿过树林可见一座大墓,但并无碑文,上方有小砖坊一座,写有“集美始祖”4个大字,嘉庚路入口有一简陋的黑色木牌,称河南固始人陈煜于唐末五代随王绪军队入闽,后其子陈基定居集美,故集美陈氏尊陈煜为一世祖,陈基为开基祖,其墓就在此地。固始位于信阳市东部,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这里是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地。

集美学村大门

红砖建筑

集美祖墓

集美始祖坊

集美始祖墓说明牌

小公园的南侧就是南侨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共4排16座,命名为南侨第一至南侨十六,楼体坐北朝南,顺坡地而筑,由低至高,前面临海的三排平屋,全部为中式风格,

华侨补校正南门

华侨补校全景

后排四层加层拔高,分别为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及南侨十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大部分为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从龙舟池南面可见全景。解放初期受中侨委委托,陈嘉庚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创办了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南侨楼群于1954年至1959年间相继落成,1999年改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现为国内专门培养海外华人华侨学习汉语的学校。以前我经常在厦门大桥的引桥上经过,但最西侧的南北向大楼将南侨楼群完全遮挡,

南侨楼群西侧南北向大楼

而这个小公园却从未走进来过,在此可近距离看南侨十五及南侨十六,其北侧立面还真有些今人惊艳,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红砖作镶砌装饰,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山花采用建国后常用的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时代感很强。

南侨楼群后排

南侨楼群后排

南侨楼群后排

进入集美学村大门沿嘉庚路往里走,发现南侨楼群的跨度很宽,一直延伸到航海学院正门的对面。

南侨楼群东楼

南侨楼群东楼

南侨楼群东楼

航海学院位于嘉庚路北侧,据说中国海运有四成船长从这里诞生,这里的允恭楼群则另有一番风采,5幢建筑沿山势呈“一”字形排列,依次分别为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和克让楼,贯穿了儒家修身养德的 “温良恭俭让”理想,陈嘉庚起个楼名也用心良苦,其中允恭楼位居群楼的正中,其余4座分列两边,而明良楼还是厦门大学1921年创办时借以开学的地方,但5幢楼并非同期建设,在崇俭楼建成后暂停了,集中资金确保厦门大学的在建校舍如期竣工,这一停就停了26年,一直到1952年才完成克让楼的建设。允恭楼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主楼允恭楼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为美式风格建筑,平面呈外廊式布局,一至三楼中部为半圆外凸式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1、2楼为拱券廊,3、4楼廊为方形开口,屋顶为平顶,红砖铺面,柱头、窗楣及栏杆为巴洛克式装饰,再加上楼的外墙的白色主色调,有人说其整体外观颇有些像美国白宫,山墙上有“乘风破浪”4个大字,楼前有一根高高的黄色桅杆,还有一个巨大的红色海锚标志,充分体现航海学院的特点。

允恭楼

允恭楼群居高临下,前面是宽大的运动场,视野开阔,恢宏大气,厦门大学上弦场(中图)的总体布局与此地非常相似,但由于浓密树木的遮挡,我们在嘉庚路上根本看不到允恭楼群的4座附楼,从网上照片看,也是3层楼,设前廊(下二图)。

允恭楼

     

厦门大学上弦场

允恭楼群附楼

允恭楼群附楼

       沿嘉庚路继续向东,走到与石鼓路交叉口,可见左侧石鼓路上有一醒目的集岑路标识,在此左拐向北,很快来到集岑路上,但一直未找到2号的科学馆,徘徊一阵后我们沿集岑路向东走,正逢寒假春天,途中行人很少,环境非常安静,路边榕树也是一景,很快来到财经学院,

路边榕树

这里的尚忠楼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左右两侧,呈半合围式,三幢楼均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嘉庚风格建筑的起点之作和精品之作,也是集美学村中保存最好的早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尚忠楼为欧式风格,坐北朝南,由原尚忠楼加上扩建的尚忠楼东部合并组成,建造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原尚忠楼为3层,1921年建成,东段为4层,1954年竣工,扩建后合计四层42间,从网上照片看还是很壮观的;

尚忠楼

敦书楼坐东朝西,位于尚忠楼西南侧,原为一栋两层10间、红砖红瓦、南洋建筑风格的建筑物,1921年落成,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与原敦书楼、文学楼合三为一改称敦书楼,现为一栋中部门楼及南翼为3层、北冀为2层、南侧2至3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从网上照片看,中国味更浓郁;

敦书楼

诵诗楼坐东朝西,位于尚忠楼东南侧,又名东楼,主体共3层,局部4层,1955年落成。3幢楼平面均呈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花岗岩作装饰镶砌,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外廊部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门楼、山花、拱券、栏杆及窗套装为西式装饰,其中又以左侧的敦书楼最具特色,中式风格突出,南北两翼为拱券廊,门楼1、2层为圆拱和尖拱相结合的西式券廊,3层为中式传统柱廊,门楼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玻璃瓦,门楼屋檐及山墙装饰闽南传统的木雕垂花及灰雕泥塑,柱头、拱券及栏杆又为西式装饰。早期尚忠楼与文学、诵诗、敦书诸楼合称“集美学校女学”教学楼,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但眼下南门紧闭,围墙又高,尚忠楼、敦书楼只能看到局部,

敦书楼

敦书楼

尚忠楼

尚忠楼

只有诵诗楼靠路最近,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但也只能看到前半部分,且集岑路上电缆乱拉,拍照困难。

诵诗楼

       与诵诗楼隔路相望的集美幼儿园内也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养正楼,规模虽不大,却是嘉庚风格建筑中比较独特的一例。养正楼建于1926年,为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式双角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建筑立面富于变化,平面为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主体建筑2层,中部设4层多坡顶塔楼,一楼入口设6根罗马柱承托外挑式阳台,翼楼为双坡顶,两侧角楼为穹隆顶,屋顶铺红色嘉庚瓦,外墙是红色清水砖,塔楼、角楼、门廊、墙柱及屋檐装饰均为米黄、白两色,门窗以绿色装饰,养正楼北面还有附属建筑煦春室、群乐室,平面L形,两层建筑,但眼下养正楼正在维修,无法目睹其全部风采,只能看到塔楼和穹顶,在维修单位的说明牌上有主楼的正立面图案,网上的照片也极少。

养正楼

养正楼正立面图

站在门前的盛光路北望,一株巨大的木棉树花开正欢,在蓝天的衬托下格外红艳。沿原路返回,在石鼓路上无意

木棉花开

木棉花开

中发现钟楼对面的集岑路2号,这里集美学村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可以自由出入的,我远远首先看到左侧一幢黄色的两层楼,走近门前可见一黑色盾形牌,显示此为科学馆南楼,回身一看,北面是一幢更高大的白楼,正面是硕大的3个大字“科学馆”,原来这第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竟藏在这个大院内。该楼建于1922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门楼及角楼为4层,两翼为3层,建筑设前后廊式,一楼为拱券廊,二楼为方形廊、中间装饰哥特式圆柱,三楼设前后阳台,屋顶为西式双坡顶,铺红色机平瓦,外墙以粉白色为主色调,门楼及角楼山墙装饰丰富,柱头、屋檐及山花作巴洛克式装饰。

科学馆南楼

风貌建筑铭牌

科学馆南楼

科学馆北楼

科学馆北楼

科学馆北楼

        离开科学馆,沿石鼓路一直向外,走到与鳌园路交叉处,右侧就是集美侨校的东门,虽然不大,却很有闽南特色,只是有些部分破损了。

集美侨校东门

在此左转就是沿海一字排开的南薰楼群了,这也是集美学村中规模最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薰楼群坐落于集美鳌园路19号和27号,包括延平楼、南薰楼、黎明楼和道南楼。

南薰楼群全景

走过一小桥首先看到的是道南楼,建于1962年,是集美学村中最迟完工的一座,为嘉庚风格建筑晚期代表作,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由于白蚁蚀食,1991年屋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年进行了加固性维修,2008年道南楼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楼板改为钢混结构,墙体改为钢剪结构。“道南”源自《论语》“吾道南矣”句,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唯一的南方弟子比孔子小40多岁,名叫言偃。他回故乡江苏时,孔子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意思是说自己的学说可以在南方传播了。该楼坐北朝南,临水而立,由9座连体建筑组成,中部主楼为燕尾脊重檐歇山顶,两翼分别为5层和6层共4组建筑相间排列,

道南楼西半部

道南楼中部主楼

其中4座红瓦屋盖、红砖立面、设前外廊、形式相同的5层教学楼,连接着绿色琉璃瓦屋盖、白石立面的中央宫殿式7层办公楼、中段层梯楼和两端6层角楼,9个中式大屋顶采用红、绿瓦相间铺设,其中5个以绿色琉璃瓦铺设,屋檐下置大斗拱。道南楼是典型的“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建筑,立面突出主楼,左右对称,富于变化,极具美感,大量使用闽南本地产的细纹花岗岩,颜色绚丽,在转角、廊柱和立面上,彩色的出砖入石砌筑工艺,表现得

道南楼东半部

道南楼设前廊的红砖楼

道南楼

出神入化,精美至极。道南楼面阔宽达176米,总建筑面积高达15566平方米,是集美学村中规模最大的嘉庚风格建筑,人们在厦门大桥和地铁列车上进出厦门岛时就能看到它的倩影,由于其规模庞大,在鳌园路上无法拍下全景,要走到龙舟池的南岸才能全部收入镜头,道南楼在池上的倒影更是美轮美奂,

道南楼全景

以前这一带全是海滩鱼塘,1950年陈嘉庚在此建成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庚”及“左”、“右”、“逢”、“源”七个亭子,以北岸居中的“南辉”亭为主观景台,建筑为廊庑

南辉亭

南辉亭

南辉亭

式,长48米,宽8.5米,两端连以双层八角亭攒尖顶,中为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均为琉璃瓦屋面。每年端午进行龙舟赛,也是集美一大盛事,现有几艘小艇停泊,水影天光,美不胜收。

龙舟池

龙舟池

        过道南楼走到尚南路口,左转不远便是南薰楼群另一座的黎明楼,建于1958年,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此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东边4层,西边5层,中部6层,主楼设前外廊,4、5层为拱形廊。主楼为红色清水砖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第3层为拱券廊,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屋檐下有大斗拱装饰,两翼及角楼为双坡顶。

黎明楼

黎明楼的东侧就是著名的南薰楼,建于1959年,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个”字状,主楼16层高54米,是当时福建省最高的建筑,设穹隆顶钟亭,网上有人说楼顶有“集美”二字,但我只看到“南薰”二字,两翼护楼高7层,形似鸟翼,为歇山顶,翼端平台分别建有一座重檐攒尖双层八角亭,与顶部四角亭遥相呼应,呈“山”字形架构,立面以白色细文花岗岩和红砖构建,总体造型为西洋塔楼式建筑,类似西欧19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屋顶是地道的中式绿瓦飞檐,柱头、屋檐装饰细腻,被誉为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之一,加上楼前几十层高高的台阶,看起来的确气势不凡,

南薰楼

南薰楼

南薰楼及东翼

而藏在南薰楼东侧大榕树后的延平楼则很容易被人忽略,此楼始建于1922年,时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倒塌,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亲自主持延平楼重建工程,并于1953年按原样修复,重建新红砖延平楼时,特地在底层东西两间耳房的内侧墙的红砖上,分别镌刻了“垒基维旧”与“黉宇重新”各四个字,主体为3层、门楼为4层,中式风格,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岩作装饰镶砌,绿色琉璃瓦,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

延平楼东侧

延平楼西侧

楼前有两块巨石,上刻“延平故垒”4个大字,延平故垒即集美寨遗址,系郑成功于明永历十四年(公元1660年)所建,为屯防营寨,今仅存石寨门及两侧石墙, 郑成功曾受封延平群王,故集美寨又称“延平故垒”,在此遥望附近的鳌园和远处的集美跨海大桥,令人感慨万千。

集美寨

鳌园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