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梵梵大轮开 白马如风南国来
——游同安梵天寺得一偈
并跋注
戊戌正月初五与频儿及贤契成鹏
游同安梵天寺,但见信男“汹涌”,善女“攅动”……
其通佛理耶?其真礼佛哉???
★因占一偈——
谒同安梵天寺
丛林梵梵大轮开,白马如风南国来。
仲晦尝聆午梵诵,演音驻锡复徘徊!
跋注:
◎丛林:僧尼聚居修行之处所,后泛指寺院。“丛林”之谓始于唐百丈怀海(江西奉新)。漫游过此,曾有赞偈:
谒奉新百丈寺
一路跃葱茏,巍峨百丈峰。
南来有大智,麇至开林丛。
规式萌莲社,农禅孕道风。
欣逢觉悟者,妙语说宣宗。
《新华严经·第十四净行品》云:“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禅林宝训音义》释云:“丛林乃众僧所止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草不乱生曰丛,木不乱长曰林,言其内有规矩法度”。“天下清规”即立于此寺耶!
◎梵梵:音fàn fan。本义:草木繁盛貌,引为清幽意,后借指丛林(佛教)圣地。梵,即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婆罗贺摩”、“梵览摩”之省,意为“清净”、“寂静” 。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之法门);梵事(清净之佛事) 。
佛经原用梵文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之事物皆称梵 。如:梵言、梵境、梵楼、梵磬、梵学、梵天等。
◎大轮:即大轮山。同安城东两里许,因山体层峦起伏,横亘数公里,从应城山奔跃而来,状如车轮滚滚,故名。大轮山风光旖旎,胜景甚多,昔有\"轮山八景\":轮峰叠翠、浔海帰航、绿沼荷香、东溪塔影、幽岩月色、梵寺钟声、圣迹泉浏、瞻亭石倒。而“梵寺钟声”即指梵天寺也!
梵天寺原名兴教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早厦门南普陀寺三百余年,亦早泉州开元寺百余年,乃八闽最古老之寺庙之一。 梵天寺在唐代形成规模,有大小庵堂72所,宋代时统称“梵天禅寺”,厦门妙释寺、鼓浪屿日光岩寺皆为其分寺。梵天寺歴尽沧桑,然高僧辈出,雅士云集,香烟不断、声名远扬!
◎白马:即“白马驮经”之典故:东汉永平八年(65),蔡音、秦景等人奉旨踏上“西天取经”之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一带),遇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高僧赴东土弘法布教。永平十年(67),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此即佛教东传中国之始。李世民有《梵经台》诗:“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谷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仲晦:即朱熹。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 ),晦翁莅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供职期间(前后五年),“为官勤政,凡事躬行”,忙中偷闲,揽胜探幽,写下多篇反映古同安(包括今之金门、厦门、龙海角尾等地)风貌之诗文。其常游该寺,并留有《梵天观雨》诗,颇具意境:
“持身乏苦节,寸禄久栖迟。
暂寄灵山寺,空吟招隠诗。
读书清磬外,看雨暮钟时。
渐喜凉秋近,沧洲去有时。”
今梵天寺旧山门“大轮山”三字为其所题。
◎午梵:午时诵经声。语出王安石《游钟山四首》之二:“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帰去不逢僧”。
◎演音:即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近代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三十九岁时,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其驻锡闽南期间,曾挂单梵天寺。今“梵天禅寺”四字即其手书耶!
◎驻锡:意为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驻”即车马停住,或止住停留之意;“锡”指僧人所用锡杖。
稠州炎心于戊戌正月初七
♞图9 小楷书《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作者不详。此经为道教日诵经之首(相当于佛门之《心经》),常诵常吟,或有清除邪念,净化心灵之效哉!
今日飘雨,嘉禾(厦门)始有秋意。
“厦门游”暂告结束。下一辑——“闽南神祇考(初探)”。
戊戌暮秋(九月廿四)
稠州炎心于嘉禾沁霖书院
骆炎心,稠州义乌人。少时离杭寓徽:曾寒冬叫卖;尝酷暑耕耘;逐过利,争过名。后迷途知返,然已两鬓飘秋。终至嘉禾,授西席,乐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