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马巷街的巷子及巷子里的那些庙宇。

马巷街的巷子及巷子里的那些庙宇。

马巷是闽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作为中原华夏古文化和本土闽越文化的交融地,早在南宋时期,朱熹任同安主簿路经马巷,就留下了“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利通地”的谶语,从那时开始,马巷文教昌明,已有“海滨邹露”的美誉。至清初,马巷已是店铺栉比,烟火万家了。现在的马巷街是1928年间,国民党49师驻防马巷时,协助当地政府规划扩建的。在马巷街走,偶尔抬头或者往隐秘的小巷望去,还可以看见隐藏在繁华都市中的民国建筑。

马巷街不大,沿着外围的城隍南路、城隍路、巷西二里、巷西路、翔安东路、巷南路、民安路、再回到城隍南路,绕一圈大约3.2公里,从马巷街街市头的中医诊所走到街尾的教堂也就不到700米,但这短短的不到700米的老街,却夹杂着近三十条名称各异富有当地文化底蕴的巷子。有牛磨巷、城隍巷、卧龙巷、新街巷、三友巷、下苏巷、大宫巷、六间仔巷、金沙巷、大池巷、市场巷、陈厝巷、三恒巷、山仔尾巷、麻油巷、深沟巷、朱王宫巷、龙池路(旧名龙蛟池巷)、巷声路、民安路、楼仔内、武馆巷、后林巷、五谷市、书院路、四角街巷、十八坎巷。

深入这些巷子,仔细的统计了一下,竟然有三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庙宇,几乎每条巷子里都有一到两座庙宇。这些庙宇有:城隍庙、观音堂、文武庙、龙王宫、福德宫、池王宫(池府开基祖庙)、元威堂、观音庙(不贰堂)、真武庙、宝位殿、三朝殿、镇南殿、格思堂、妈祖庙、福慧堂、万山殿、泉威殿、五谷仙帝庙、飞瓦堂、关帝庙、清居堂、翁墓桥水尾宫(土地宫)、后林巷和朱王宫巷的白无常庙、威护殿、武威殿、保长公庙、福德宫、舫山书院、马巷基督教堂。家庙有:苏氏祖庙、洪氏小宗、陈氏宗祠、陈氏小宗等。还有一些已经消逝在历史中的古庙宇,像四忠祠、通利庙、文昌庙。这些庙宇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城隍巷、楼仔内、下苏巷一带,这一带刚好地处原马巷厅署“三府衙”附近,是当时比较繁华比较热闹的政治中心地带。三府衙即通判署、照磨署、水师千总署,乾隆四十年建,1911被烧毁。

马巷地处闽南沿海,在明、清时期,外来侵略战火就经常造访。沈井村发现的“奉旨迁界”石刻,就是清初由于战火牵连,马巷沿海的百姓举家带小被迫向内地迁界的见证。据有关专家从古代坪边遗址和曹山遗址考证,千年前马巷辖区就有先民居住生活、繁衍生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种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造就了马巷街多种庙宇文化在这里繁衍兴盛。

虽然绕马巷街一圈只有3公里多,但是这小小3公里多的圈子里竟然有这么多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会贯通,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马巷人,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耳熟能详的名人义仕。比较有名的要数与马巷街只有一路之隔的后滨社区(古称侯宾村),村子不大,但是在清朝年间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王侯将相”,有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李廷钰;广东水陆提督李增阶;武举人李廷献,李先庚;河南司郎中李应昌;罗定州通判李承恩;登瀛州镇总兵李阜;厦门水师提督李维华,金门协副将李维实;文举人许之秩……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