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探寻海南原住民。

探寻海南原住民。

                                                                                                                                                                                     海南岛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历经三千余载岁月悠悠,孕育了黎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保护发掘优秀的黎族传统文化,共同发展与繁荣本土特色文化,海南这座国际旅游岛将更有魅力

黎族:海南最早的民族

历史上海南岛经历了多次人口迁徙文化交融,大约在唐朝初期,岛上形成了以汉族为主,黎族为次,多民族聚居的格局。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作为最早定居海南及海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黎族是古代生活在广东西部的百越族分支骆越人的后裔。大约三千多年前,他们从两广地区多次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岛北部定居生活,繁衍生息。如今海南岛上的黎族人口约150万左右,主要分布于海南岛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南中部县市。根据黎族先民迁徙情况、居住地和分布概况,把黎族划分为哈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黎5个分支。

船形屋:黎族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传统的黎族村寨,民居以船形屋为主。船形屋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南海俚国美丽的丹雅公主嫁了三任丈夫,三任丈夫都意外丧生。族人都认为她是灾星,纷纷请求国王处死她。当时她已身怀六甲,国王于心不忍,但又迫于无奈,给了她一艘无舵无桨的木船,在船上放了一些水和食物、三斤谷种和一把砍刀,将她放逐。丹雅公主乘着小船漂流到了海南岛,上岸后砍来木头立起支架,将船倒扣过来当屋顶,定居了下来,据说这就是黎族船形屋的雏形。 

船形屋分为高架、低架、落地、半船形四种。基本格局如一艘倒扣的船,中间高,四边低,以竹条或木条为支架,糊上泥巴为墙,聪明的黎族人因地制宜,上山砍来茅草或蒲葵,晒干铺到上面作为屋顶。屋顶和檐墙合而为一,两边各有一出口,高架船形屋还开有窗户,方便通风透气。

奇特文身:传递民族的文化密码

不同的民族,审美不尽相同。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黎族妇女认为,在身上文上图案的女人才是最美的。文身的女孩子从八岁开始,到十四五岁结束,以藤剌棒拍的手法,把染料刺入皮肤,逐步在脸上、脖子、手臂、胸前、双腿等部位文上图案。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对于黎族妇女这种独特的文身习俗,学界基本的观点认为它起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即氏族部落在人身体上刻烙图腾符号。黎族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为主,比较典型的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在黎族妇女的文身上得到了体现。

黎族有5个支系,各个支系妇女文身遵照祖先遗传的图案,互不相同,成为不同氏族、部落的标志。一般认为这些对称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流纹、铜钱纹、树叶纹等,表示平安吉利、护身辟邪的美好祈盼。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文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同一祖先,能不能通婚。

黎锦:神秘的无字史书

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妇女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纺织技艺。她们采来当地特产的吉贝木棉,纺成纱,染上色,织成布,再绣上精美图案制成黎锦,裁成衣服、筒裙穿在身上,或做成头巾、披肩、被单、龙被等使用。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黎锦就是她们世代相传的记叙本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殊文字。所以黎锦又被称为“无字史书”。

黎锦的织棉纹样种类繁多,黎族妇女最常用的是人形纹和动物纹,另有植物纹,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汉字纹等。黎锦讲究色彩的运用,色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线为黑色,用来打底,纬线颜色多样,包括红、粉红、黄、白、紫、棕色等,穿插其中;图案绚丽多彩。

槟榔谷:黎族文化的缩影

如果说椰子代表海南,那么槟榔就是黎家的象征。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槟榔谷随处可见高高的槟榔树,全岛树龄最老的槟榔群体——百年槟榔林,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

槟榔谷景区位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槟榔谷保存着最原始、最淳朴的黎族风情,多年来保护和传承着黎族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黎族人的民居——船形屋,现场体验钻木取火、织锦、舂米、演奏竹木器乐、跳打柴舞等黎族人生产、生活场景,俨然走入一个微缩版的黎族社会。走进槟榔谷,发现黎苗族人家的故事。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