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天津三日自由行,领略津门的沧桑与繁华。

天津三日自由行,领略津门的沧桑与繁华。

说说这次旅行:

天津前身名为“直沽”,由于当年燕王朱棣是从直沽出发攻陷的南京夺取了皇位,因此将直沽赐名为“天津”,“天”指“天子”,“津指渡口”,是天子渡河的地方。天津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从清末开埠150多年来,西方和东方在这里相遇、碰撞,优雅静谧的五大道洋房、民俗味儿十足的古文化街在这里和谐相处,构成了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在天津,有众多民国时的西洋小楼和今天的繁华大厦,每到夜晚时灯光辉映,夜景极美。天津之眼、古文化街、五大道等是天津的标志,除此之外还有意式风情街、瓷房子、已经众多的名人故居等景点。现在携程旅游推出了自由行神器,购买一张套票就可以玩转天津众多的旅游景点,对于喜欢自由行的人来说相当的实惠。

一、出发前的准备 

1,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各种有效证件、现金、信用卡。

2,照相机,内存卡、充电器。手机、充电器,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带上笔记本。

3,衣物:天津的春、夏、秋三季都比较适合旅游。春秋季节较短,夏天市市区大约30度,郊区及周边仅有二十几度,不算太热,天津的冬天最低温度大约零下十几度,对于很多南方的游客而言会比较不适应,建议多穿一些衣服。

4,牙刷,牙膏,虽然这些酒店都有,但还是建议自带。

二、住宿:

天津可以住宿的地方非常多,在每个景点附近都有很多酒店和宾馆可以选择入住,推荐的住宿区域为滨江道/小白楼一带,这里比较繁华靠近五大道,或者也可以入住在长虹公园/天津西站一带,这里靠近鼓楼,交通方便,方便赶车。

三、交通:

机场:距离市中心仅有十几公里,交通方便,乘坐地铁二号线,仅需半小时左右即可直达市中心。机场也开设了多条巴士线路,可以方便的前往市内各主要区域、车站及塘沽等地。

火车:

天津往来外地主要有天津站、天津西站和天津南站、天津北站。这其中天津站位于市区中心,市内交通最为方便,这里也是天津最主要的火车站,往来北京的城际列车大部分都在此站,前往全国各大城市的普通列车、高铁等也都十分密集。

公交车:

天津市区内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公交站点覆盖了城内绝大部分街道,在主要的近郊区县也都有联通市区的公交路线,可以方便的乘坐。在天津还有观光5路旅游巴士可以乘坐,非常方便。

出租车:

在天津打出租车很方便,此外这里也可以使用滴滴快车、专车和顺风车服务。

自行车:

天津已经普及了小黄车和膜拜单车,因为这里很多的路段并不是笔直而是绕来绕去,建议最好乘坐小黄车或者膜拜单车来游览。

四、美食:

天津小吃汇集八方特色,色香味堪称一绝。小吃制作多以面粉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其中最出名的有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誉为“津门三绝”。此外还有天津糕干、煎饼果子、锅巴菜、熟梨糕、罾蹦鲤鱼、果仁张、棒槌果子、石头门坎素包、鲜果馅汤圆、恩发德蒸饺、马记茶汤等代表小吃。值得推荐的餐饮地有:南市食品街、天津卫码头、顺兴德、小吊梨汤、鼓楼商业街和天津古文化街。

五、购物:

天津是著名商埠,既有传统的繁华商业区,又有新兴的购物中心,还辟有大型旧货古玩市场、中俄购物中心和多种专业化商业街。天津旅游工艺品种类繁多,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麻花书著名的四大伴手礼,此外景泰蓝、金银制品、漆器、剪纸、雕刻也广受青睐。

在天津市最为出名的当属“天津商业一条街”,即天津和平路传统商业街,著名的天津三大商场就坐落于此,分别是天津劝业场、华联商厦、天津百货大楼。相邻的滨江道商业街是天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位于三岔河口下梢西岸的天津古文化街古色古香,集古文化旅游与商业为一体,南市食品街则是集吃、买、游为一体的新建仿古式名特食品市场。

六、娱乐: 

在很多人眼里,天津似乎是一座很“逗乐儿”的城市,幽默善谈的居民,遍地散布的吃喝玩乐,还有拐着调儿的方言,都让这里成为一处轻松和欢乐的好地界儿。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的。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七、行程安排:

DAY1: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鼓楼商业街——元升相声茶楼——天津美术馆——利顺德博物馆;

DAY2: 五大道——民园体育场——庆王府——瓷房子——静园——张园——世纪钟——解放桥——天津之眼;

DAY3: 曹禺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原意大利兵营——袁氏宅邸——张学良故居——李叔同故居——意大利风情街。

【摄影器材】:

相机: 佳能5D3、索尼A7

镜头: 16—35,24—70,70—200。

本文作者:

落榜进士: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游杂志撰稿人、旅游网站旅游达人、摄影及游记经常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新浪自媒体签约达人、河北公众卫视《乐游河北》嘉宾主持、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审评师、酒店体验师,曾接受过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新浪山西、南海网、台旅会、台湾TVBS、日喀则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DAY1:感受天津地道的文化特色


津门故地,2000年的岁月流逝了太多的故事。今天,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成为了天津的标签;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也是属于天津独有的味道。然而老天津人都知道,纯粹的天津味就在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是国家5A级景区,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五星级步行街,街上充满了民俗与市井的气息。漫步在古文化街中,可以看到街道上仿清的建筑,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雕梁画栋。

这些店铺金漆彩绘,充满了文艺气息。商铺中贩卖的都是古玩、古器、古书、古画、传统手工艺品、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景泰蓝等等。

泥人张里面的彩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很多人也会买一两件当作伴手礼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在古文化街中,各种风味的小吃也是一道风景,这其中以十八街的麻花最为著名,十八街的麻花口味众多,吃起来酥脆香甜,让人吃了一口就忍不住要吃下一口。狗不理包子也是天津的美食名片,狗不理包子有18个褶,皮薄馅大,其味道更是名扬中外。

天后宫位于古文化街中央的位置,始建于1326年的天后宫是天津卫的地标,天后宫宫阁轩敞,池廊开阔,不仅供奉着神通广大的天后娘娘,还陈列着数千件古老的文物,如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和水机等等,宫中的影壁上还布满了各种神话彩绘。

天津是漕粮海运的终点,海运由此转入内河运送。那个时候,漕船海难屡有发生,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天津古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后宫,来供奉海神妈祖天后娘娘,祈求神灵保佑漕运航海安全。在此之后,漕船每次出海前,都会在这里举行祭拜天后的仪式,向女神祈福求安。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娘娘的生日,天后宫中的天后娘娘便会换上盛装,喧闹的锣鼓伴着高跷和舞狮一同来为天后娘娘过生日。此时置身于此,你就会了解什么是天津味,文化味。

在每年的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古文化街都会是一片热闹的海洋,此时,走在街中,可以看到捏面人、画糖画、做泥塑的手艺人在街中的表演,在戏楼上,也会有传统民间段子的演出。

民俗是古文化街中最为瑰丽的风景,位于天后宫旁的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是一定要去的,这里陈列着天津文化的辉煌成就。

“天津记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人们介绍了天津现有的国家级、市级、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实物。

展览馆的一楼是城市的历史,二楼是天津的艺术文化,天津一直都很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的相声、评剧、卫派河北梆子、骆派京韵大鼓、李派快板书、雷琴拉戏都十分具有当地特色,如今我们在春晚上看到的一些相声,很多还沿用了老一辈的经典。这些经典的演艺也是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技艺或生活方式。

老一辈人对古文化街有着特殊的回忆,时光荏苒,这些回忆仍然沉淀在人们的骨子里,带着诉不尽的沧桑,让人难忘,也让人回味。


冯骥才笔下的天津是鲜活的,薄薄的一本书里装载着普通人或平淡或荡气回肠的生活。天津曾经辉煌,无奈当年的十里洋场只是匆匆过客,没能深刻地渗入到市井生活中,唯有那一座经风沐雨的钟楼,虽历经两次拆除,如今仍伫于城中,俯瞰着这座市井风情十足的城市。

全国各地有不少鼓楼,北京、南京、西安的都颇有名气。天津的这一座鼓楼修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当时这座\"卫城\"只是土围子,经历了大约九十年,弘治六、七年才砌成砖城。

鼓楼在市中心城区南部,已不是最初建成的那个鼓楼。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城墙被迫拆除,鼓楼也日渐颓圮,直至1921年,鼓楼拆除重建。1952年,因贯通道路,鼓楼又被拆除,直到2000年才再次重建,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看到的鼓楼。

其实这座鼓楼并不是单单一座楼,也许称它为鼓楼博物馆或天津历史馆更合适。博物馆里陈设有复原的鼓楼城墙,城墙下面摆放着1921年重修的鼓楼北门洞上的“拱北”石匾。

馆内展示了明清两代天津老城修建、整葺、拆除的变迁过程,描述了城池内外公署迭立,民居纷建,商贾云集,街衢涌现,庙宇寺院星罗棋布的历史过往。

博物馆内的实物、文字详细介绍了长芦盐商及其后代在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南来北往的文人名士在津吟诗作赋、鉴赏书画、刊刻书籍等文化活动,概述了明代天津卫学的建立,清代州、府、县学的出现。从这些上世纪甚至更早的天津旧照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展厅里,商会的匾额、老城内的街巷门牌应有尽有。

说起天津,你会想到什么?百年的北洋大学和小洋楼,杨柳青的传统年画、泥人张栩栩如生的泥塑、还是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展馆里的图片实物带人我们一起回到历史中的老城。

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炮轰天津城,后拆除天津城墙。鼓楼虽然保留下来,却楼基塌陷,梁柱倾斜。民国十年(1921年)鼓楼照原样重新修建。油画中记录了那个让人屈辱愤怒的一刻。

北门外出土的明代铁炮、清代铁炮弹见证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

鼓楼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初建的鼓楼高三层,顶层悬一大钟,当时的天津人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惟一的时间,就是鼓楼分早晚两次敲钟的声音,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钟声响起时,清脆响亮,传遍城里城外。

鼓楼是天津城市繁荣的见证,当年的天津城号称“赛淮安”,清代一位天津诗人梅小树写过一副对联如今挂在鼓楼上: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今天的鼓楼很威风,现代的建筑技术让它显得更加金碧辉煌,站在鼓楼上俯瞰老城区,鼓楼文化街的风景一览无余,一片老建筑中,那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

天津是一座散发着独特艺术气息的城市,美术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同对生活趣味的表达,可以向来者诉说这座城市的艺术成长和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探索。天津美术馆便是了解这座有着六百年艺术风韵的好地方。

天津美术馆是由德国人所设计,其建筑风格也秉承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馆中的设计理念完美的融合了中国人对美的意象,对称之美和大简之美,不管色彩还是空间的运用都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感觉。进入大厅就可以看到显眼的楼梯,它们遵循了东方建筑的对称传统,呈现出大气敦厚的美感。

馆内的建筑吸取了我国古典水墨画的意象,借鉴了国画中留白的手法,给人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台阶构成了馆内的主要空间,这些台阶连接了整个建筑的所有楼层,台阶的厚重与空间的灵动交相辉映,也充分展现了一种水墨画中飘逸和自由的意境。

在馆中二楼的展台上有三位侍女的塑像,这是天津著名雕塑家于世宏的雕塑作品《夜宵》,三位侍女优美的造型不由的让人看后产生无尽的遐想。

天津美术馆是我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审美教育,展示近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美术馆中除了精美的建筑设计之外,还有很多充满了艺术气息的伴手礼,游客也可以买下来珍藏或者赠送亲朋好友。

俗话说得好:“百年风云看天津。”天津开埠后,经历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革和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如李叔同、刘奎龄、陈少梅等,也形成了既发扬传统又改革创新,独具天津本地特色的美术风格。

美是有共性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是对于艺术的追求,却是相通的。

乌克兰女画家艾玛.安季耶夫斯卡娅的绘画展。在馆中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艺术巡展,这也让大家更加丰富广阔的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

如今,天津美术馆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馆中有应接不暇的艺术盛宴,也为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天津有一座被誉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酒店,并以华夏第一店享誉海内外。孙中山先生北上天津,曾三次在顺德大饭店下榻;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携新婚妻子住于此地,并由此发迹;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寓居天津时也是饭店的常客,遇见舞池里翩翩起舞的或许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饭店自带神秘高贵气质。当人们随着那扇1886年的厚重老转门走进饭店时,映入眼中的是不属于这个年代的木质地板、老式壁炉、炫目的水晶灯,流光异彩的奢华空间令人仿佛置身当年的上流社会,耳边传来动听的舞曲,眼前浮现出交际舞会上的曼妙舞姿。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始建于1863年,名字“利顺德”三字源于孟子“利顺以德”的教谕,亦与创始人“殷森德”谐音。起初这里只是海河岸边的一座货栈,在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主持下,利顺德于1886年重建成为当时远东最奢华的酒店。

当时的天津时局动荡,酒店曾9次易主5次改造,但都没有离开过原址,也从没有间断过运营。饭店接待过众多国内外领导人并见证过许多国际重大活动,因此被称为“外交酒店”。天津近代舞会、西洋音乐、话剧、时装秀及台球、弹子房等娱乐项目也多由利顺德发端。

红花绿叶配上古老的欧式风格,有种时间的轮回与凝固隐在其中。大堂内绿植茂盛,走入其间就看到了一季春天。

利顺德博物馆位于利顺德酒店的负一层,入口处这个推拉式防盗门电梯颇有来头,是目前中国现存还能使用的最老的电梯,曾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过。

博物馆占地面积逾700平方米,馆藏展品近3000件,其中有41件国家级文物。中国第一代电报、电话、电灯、电梯、数字机、自来水和消防设备在这里都能看到。

脚底下的木地板走上去吱吱作响,这是一种只有老房子才会有的声响。四周颜色深沉的木饰、古香古色的花窗,夹带着过往的气息扑面而来。古器物和油画讲述着饭店横跨三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和鲜为人知的传奇。

深棕色的木门,精致的手工地毯,油灯造型的壁灯闪闪发。雕花欧式靠椅、造型繁复的圆形木桌,这饭店里珍藏的三千余件文物和展品让它像一座可以住进去的历史博物馆。

作为中国第一个涉外酒店,利顺德有太多的第一和太多的故事。博物馆的墙壁上各种铜制标识彰显着饭店的历史,随处可见的昔日老照片让人们感受着百多年前这座城市的过往。

曾在这里下榻就餐的,很多都是左右历史的风云人物。所谈论争辩的,都是被历史记载的大事。一张张照片中,一件件摆设里,藏着多少历史的风云际会。

从1863年到2020年,157年中,利顺德一直保持着它本来的原貌,老的地址,老的建筑,老的字号。时光荏苒,情怀依旧。

DAY2:五大道,这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园

天津五大道曾经是英、法、意、德、日等国的租借住宅区,这里曾经见证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当人们来到这里,这些充满异国风情的洋楼建筑依然散发着贵族的气息。

五大道是人们为了方便的简称,它包括了: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六条大道。这里曾是人人争抢的富人区,现在成为了天津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五大道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冬天的五大道更是彰显了斑驳的历史和一份奢靡的没落。在这里你会远离喧闹的浮华世界,感受到老时光里厚重的历史,而街边充满了文艺小资气息的店铺,也会让你发现,慢时光原来是如此的简单。

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影响,在近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五大道的发展是随着天津近代化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多国租借的并存,天津的建筑文化也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五大道和小洋楼就被誉为是天津的“城中之城”。

现在人们来天津游玩,五大道也成为必打卡的一处地方。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拥有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的名人故居和民国建筑也成为了我国近代史的缩影。

民园广场始建于1920年,在此之后还曾经多次的改造和重建,这里拥有我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民园广场中的网红艺术长廊是拍写真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拍出清新文艺的照片。现代时尚与古朴典雅在这里相交相融,也给厚重的建筑平添了几分浪漫。

漫步在五大道中,可以看到众多西洋式的建筑,精美的外墙雕饰、巴洛克式的立柱、优雅弧形的阳台、简洁的落地飘窗......这些建筑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在天津,五大道是最值得花时间细细品味的地方。据说,当时有个规定,这片租借区里建筑的设计图纸只能使用一次,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都是各式各样。

在五大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共享单车,因为这里的道路很长也很多,如果不想走路的话可以选择骑单车来游览,还可以选择乘坐观光马车,在车上还有随行的讲解员,来为客人介绍五大道的历史。

在很多建筑门口前的石牌上,刻印着这些建筑主人的名字:鹿钟麟、蔡成勋、张学铭、孙殿英等曾经显赫一时人物。

五大道地标钟是五大道的标志,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在这里交织,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在这里碰撞,无论是历史还是建筑,都需要你去慢慢的品味。

来天津,一定要来五大道走一走,在这里能让你慢下来,忘去闹市的烦躁,细细的去欣赏这座城市的美,沿着历史的足迹,寻找逝去的记忆。

在天津五大道,有唯一的一座王府,它有着“华人之冠”的美称,这便是庆王府。庆王府位于重庆道55号,始建于1922年,当时是由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建造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载振应邀来到大太监小德张在天津的家做客,来到此地,载振便一眼看中了这个宅院,随即向小德张提出想购买这套宅院的想法,小德张无奈之下半卖半送把这府邸让给了庆王载振。

在溥仪退位之后,载振便携家眷来到天津避居,开始了他的寓公生活,自此之后这座宅院便得名为庆王府,并一直沿用至今。百年的风云变幻也让这座王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现在这里成为了一个集餐饮、会议等功能的休闲度假区,向游客开放。

庆王府主楼由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组成,设计风格处处都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征。步入主楼的台阶为十七级半,这也避讳了“九五之尊的”数字,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敬畏的心理。

庆王府的中庭高12米,面积350平米,这是载振平日举行宴会的地方,这位王爷很爱听戏和举办舞会,据说当时有名的名角都来这里演出过。中庭中有两盏葡萄吊灯,是小德张专门从德国进口买来的,做工极其精美,上面的叶子还是拼接而成的。二楼护栏有上百个琉璃栏杆,分别有黄、蓝、绿三种颜色,它们也分别代表了皇帝、贝勒和公主。

在庆王府中,可以感受到八旗子弟奢靡的生活。载振善于交友,广结名流,还投资了劝业场和交通旅馆。房间的天花板石膏浮雕都是当年工匠的手工雕琢,然后用西方艺术形式来呈现中国传统的祈福纹样,很多楠木雕透都是极为罕见的艺术臻品。

当时小德张建造这所宅院的时候可谓不惜工本,府中的门窗玻璃都是从比利时进口并用比利时工艺雕琢了我国传统的花鸟图案,庆王府也成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天津租界地区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

这间寓所室内大气宽敞,富丽堂皇,家具与传统琉璃杆交相辉映,整体既适应了西方的生活,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

庆王府中的暖气和门窗都沿用了百年前小德张建房时候的旧物,楼内的设计都是双层窗户和双层门,据说是采用了菲律宾的特殊防潮木料制成,至今仍然可以自如开合。

庆王府主楼完整的保留了1922年建成时的样貌,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低调奢华。楼内复原了庆亲王载振的书房卧室、溥铨的书房卧室等生活场景供游客参观。

如今的庆王府用百年的时光,向来到这里的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座建筑也藏着道不尽的故事,并诠释着近代天津历史的变迁。

在五大道游览,有一栋建筑非常的耀眼,它的前身是法式老洋楼,现在被人们誉为“中国古瓷博物馆”,这便是举世无双的瓷房子。

这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位于赤峰道72号,左临乔铁汉旧居,右傍张学良故居。这是一座用多件古董瓷器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主楼分为上下五层,身后还有一栋四层的条形楼房,两边有耳房,瓷房子是由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的,现在这里也被叫做一带一路博物馆。

瓷房子的建成使用了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众多陶瓷密集的填满了博物馆的边边角角。

我们可以看到围墙全是用大小不一的瓷瓶垒起来的,不得不说,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还真的很有想法。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墙头的设计成波浪形,看上去有一种起伏的韵律美,因为整面墙以“瓶”为建筑材料,便取其谐音,被称为“平安墙”,这样的称呼和设计也突出了我国古典文化和瓷器的魅力。

在这座瓷房子中,扶梯是瓷片,墙壁是瓷画,甚至连卫生间也是由瓷片装饰而成。流畅的线条,艳丽的色彩,独特的造型,让瓷房子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打动人心。

走进瓷房子的内部更像是走进了中国古瓷的历史,不同年代的瓷片拼接在一起,也给人一种跳动的美。房顶的挂吊灯是一只大章鱼的样子,章鱼的触角从房子外面一直伸进屋顶。

这些瓷片组成了锦鲤、老虎、蜥蜴等样子,被贴在红色的背景墙上,这些侍女、女娲、伏羲的图案也表达了对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瓷房子上的每一片瓷片都映照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光辉。瓷房子的设计师,也用他毕生收藏的古瓷片、古瓷瓶、古瓷盘,古瓷碗十多年如一日地贴在老房子上,赋予这栋建筑新的生命与灵魂。

瓷器是中国的符号,瓷房子的存在,也成为了天津文化中的一个新亮点,让外人无法克隆。现在这座房子的总市价大约是98亿,游客在这里参观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那这座瓷房子的价值,就不止98亿了吧。

天津静园位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这里距离繁华的南京路很近,一边是热闹的商街,静园却是静谧宜人。静园原来的名字为乾园,在1929年7月到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居住于此,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也有着“静观时局,以求复辟”的含义。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园内建有折中主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整座静园包含了:溥仪展览馆、主楼、西跨院、修复展览馆和文创店。游览静园,不妨先来溥仪展览馆看一看,在这里有溥仪一生的介绍和静园承载的历史。

“直庐”是溥仪信赖的“行在”大管家的书斋名,这本日记详细的记录了溥仪在天津的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

静园见证了溥仪寓居天津后期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溥仪一方面享受着现代的生活,另一方便又意欲复辟大清的活动。

进入主楼首先是门厅,这个门厅曾经是之前居民生活的厨房,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壁砖的图案,这些建筑材料尤其是玻璃,都很有时代特色。

在主楼的一楼有: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等;这些陈列展品都是依据当时的样子所摆设,以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饰品为主。

一楼的大小两间餐厅,小餐厅是家庭聚餐和日常聊天的地方,大餐厅主要是溥仪为婉容举办寿宴、招待来宾和过节宴请群臣的场所。

这里是淑妃文绣的房间,在1931年的时候文绣公开与溥仪离婚,她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与皇帝离婚的妃子。

溥仪宗祠,这里展出了溥仪的家世。静园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

溥仪的卧室,房间内的日式落地衣橱和顶部的木制结构都是历史原件。

溥仪卧室旁边就是他的书房,这里的布置都是按照历史照片和伪满皇宫的样式。溥仪书房也是他召见和密谈的地方,任何人未经批准都不能进入。

婉容的房间由书房和卧室组成,房间里的家具都是清末老家具,充满了时代特色。

在溥仪离去之后,静园曾多次易主,甚至还曾经变成居住着众多百姓的大杂院。如今当我们来到这里,仿佛也穿越了时光,真实的体会到上世纪的那段岁月。

天津张园,位于天津鞍山道与山西路交口东南,园内有假山、溪流、小桥、喷泉、荷花池、八角龙亭等建筑,美不胜收。在天津,有个说法:“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张园”。可见张园对天津近代历史的影响之深。

张园是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府邸,于1916年建成。1924年12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就住在张园。1925年2月至1929年7月,被冯玉祥赶出北京的末代皇帝溥仪就住在张园。1935年,驻津日军通过女特务川岛芳子强购张园后,改建成现存楼房,之后张园还曾是中共天津市委的办公地。

在天津,恐怕只有张园是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的完整历史。每到一个时代转折点,就有各类政治风云人物在这里登场。

1925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携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入住张园,张园的主人张彪为此耗费财力添置家具,现在从房间内的照片和家具的摆设,还可以感受到溥仪当时虽然落寞但仍身处在极为尊贵荣宠的地位。

房间的楼梯扶手,可以看到繁复的雕线刻花,还有典型的欧式彩色玻璃,都是曾经遗留下来的原物。

张园的二楼是孙中山在天津的事迹展览。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天津,前两次都是取道,路过天津,最后一次在张园居住了27天。

孙中山在张园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仍然日理万机,为国家谋划踌躇,各类政治人物、军事人物轮番登场,一时间张园门庭若市。

二楼的房间内,复原了孙中山第三次来天津的办公室及卧室的场景,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日理万机和普通的生活场景。

孙中山的房间极具民国特色,走在这里还可以听到木地板吱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张园不平凡的前世今生。

在孙中山的床前还挂着他所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也是他一生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离开天津后不久就去世了,时年只有59岁,英年早逝,非常遗憾。他的一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如今的张园,那些历史人物早已经远去,只留下无尽的故事让后人追忆。天津有大小洋楼数以千计,每个洋楼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园,便是其中之一。

北安桥是拍摄天津夜景的好地方,北安桥的设计借鉴了法国巴黎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并汲取了中国传统与西洋古典的精粹,将富丽堂皇与高贵典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有着欧风汉韵的独特风格。

世纪钟。世纪钟是天津为新世界的到来所建造的,钟体高40米,做工十分精细,现在也成为了天津标志性的地标建筑之一。

天津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在解放桥上曾留下过许多故事和传说,不仅有解放军用一个连的兵力、仅用20多分钟时间攻克大桥的佳话,也上演过一些人纵身桥下寻短见的人间悲剧,还先后拍过《马永贞》、《雷雨》、《大决战之平津战役》、《被风吹过的夏天》等影视剧。

天津之眼是天津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这是横跨在海河上的一座摩天轮,这座摩天轮也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它就像桥上的一只眼睛,仿佛整个天津都在它的眼中。天津之眼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天津之眼便会亮起,游客们会在各个角落看到它,感受别样的浪漫。

想要拍摄这座摩天轮,最好的位置就是在摩天轮南侧的金刚桥上,站在金刚桥上,三岔河口、海河两岸的建筑和美丽的天津之眼都会呈现在眼前。这座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包厢中还有空调。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0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如果天气通透的话,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是名副其实的“天津之眼”。

唯美的线条与颜色的碰撞铺就通往快乐星球的神秘通道,夜幕下的天津之眼倒映在河面之上配以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极具浪漫气息,展现出它独有的华丽与妩媚,成为游客来天津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夜晚的摩天轮以它独特的优雅神秘招待着各方来客,马路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半空中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坐在摩天轮上将这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在时光静止、美好停留的片刻感受城市的繁华魅力,在满眼璀璨中将这一刻不可多得的美好铭记心间。

独一无二的事物总是会引起珍视,正因为它这特殊的存在,令人们心生向往。如果是在节假日晚上来观赏天津之眼的话,最好早一点来到这里,因为不仅乘坐天津之眼要排队,金刚桥上也会人满为患。

很多恋人也会在此地表露自己内心那一份独一无二的情感。在漫漫夜空中坐上摩天轮,海河中的微波闪动尽收眼底,与挚爱之人在空中诉说衷肠,将甜言蜜语,将绵绵情话说给她,说给漫天的星辰,享受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短暂美妙的二人世界,享受这一刻的彼此相望。

天津之眼以它坚毅的姿态守望着天津,在微风细雨中,在朝阳彩霞里,见证天津市的日新月异,也把幸福挥洒在这座城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很多人都会在天津之眼上享受一次慢时光的旅行,享受只属于你我的“漫”时光。

待阴霾散尽,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携心爱的他(她)一起去天津之眼吧,漫步阳春三月的海河河边,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大自然的欣欣向荣,登上天津之眼在最顶处眺望远方,在短暂一刻中体味生命的悠远与绵长。

DAY3:意大利风情街,领略天津的繁华与沧桑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区有每一个地区的风俗。在天津有一条充满欧陆风情的街区,这里曾经是意大利租界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欧洲建筑将近200多栋,意大利的风俗在这里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曾有人看过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后说,意大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白天随处可见各种古老的建筑,夜晚又充满了迷离与浪漫。如果觉得罗马太过遥远,没有时间置身的话,那么不妨来天津的意式风情街走一走,这里有亚洲唯一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是天津最具异国情调的街区之一。

在20世纪初的时候,曾有9个国家先后在这里设立了租界,建造了不少自己国家风格的建筑,后来政府将这片租界收回,经过改造成为了现在的意大利风情旅游区。

在意风情街区中有成群的小洋楼,仿佛置身在了马可波罗的故乡。整座街区以一条特色的商业街为主线,街区的步行道铺有鹅卵石和花砖石,路灯为欧式的造型,在商业街中可以看到高低错落的圆柱、方亭,这些建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意风情街优美的空间。

曹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和戏剧教育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戏剧事业和文艺事业,为推动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和戏剧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伟大的成就。

曹禺生于天津,成长于天津,天津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戏剧创作的奠基地。曹禺故居纪念馆位于河北区意式风情街区的民主道上,与繁闹的意风情街区相比,这里却显得十分幽静。在曹禺故居我们可以了解这位戏剧大师的戏剧人生。曹禺故居始建于20世纪初,在1912年曹禺和家人迁入并在这里居住。进入纪念馆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庭院里曹禺的半身铜像。

曹禺故居由两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组成,因故居地处当年的意租界,所以建筑风格和平面布局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在内部的装饰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体现了那个年代天津中西合璧的文化风尚。曹禺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光。

曹禺姓万,万(的繁体)分解开,上边是草字头,就是曹;下边是禺,加在一起就是曹禺。曹禺的成名作《雷雨》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雷雨》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与曹禺在这里的生活有关。

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曾说过,“名人故居的价值并非仅以建筑史的价值来衡量。一个为历史作过重要贡献的人去了,其生命气质、往事、独有的个人生活和精神,除去留在他做过的事情或相关的文字里,还无声地存在于他的故居中。

曹禺故居纪念馆前楼以展览为主,展览由14个板块组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禺的照片、手稿、书籍等,以及他生前用过的桌椅、英文打字机、怀表、餐具、煤炉等物品,主要展示了曹禺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天津的特殊情感和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后楼“万公馆”主要是对曹禺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进行的恢复性陈设。

曹禺剧院,坐落在民主道5号,紧临曹禺故居,曹禺剧院主要以演出曹禺精品剧目为特点的剧院,内部分别设有“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剧场。作为曹禺艺术辉煌起点的故居,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在这里,岁月的味道扑面而来,当我们走在曹禺年少时候的住所,往昔却已如诗。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中坚人物,曾经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任教,他于1915年举家定居天津,在意租界区请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白罗尼设计并建造了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寓所,梁启超纪念馆坐落在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整座纪念馆包括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及佣人住房等建筑。

“饮冰一生家国梦,热血不变赤子心。”在梁启超纪念馆就可以感受到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爱国精神,他的九个子女都是国家优秀的人才,这也与他的悉心教导分不开。

梁故居分为书房、起居室、家族纪念室等十二个展室,再现了梁启超当年居住的环境。展室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勤学苦读的神童”、“戊戌变法的主将”、“君主立宪的鼓吹者”、“反袁护国的组织者”、“享誉中华的学术巨擘”、“寓居津门的饮冰室主人”。故居展室里陈列着梁启超的书信、书籍、历史文献以及活动照片等。

梁启超纪念馆里一百多件家具都是按当年的陈设原汁原味复制的,并按照当时的摆设布置。梁启超一生不断接受新事物,并随之改变,博物馆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展现了梁启超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成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

“饮冰室”书斋是梁启超晚年开展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地方。当年梁启超的家人很少进入此楼,这样可以让梁启超静下心来工作。梁启超在这里完成了他晚年的众多著作:《中国文化史》、《儒家哲学》、《老子哲学》等等。

“无负今日”这四个字源于《梁启超家书》,它表达了梁启超对家人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恪守,不要辜负今天的时光,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和想法。这也和百年之后我们提到的“勿忘初心”相对应。时光荏苒,这四个字也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在心。

在意大利风情街附近有一座意大利当时在天津意租界区的兵营,因为它隐藏在一条小巷子里,很多来意大利风情街旅游的人很少会来到这里,这座建筑是全国同类砖木结构三层意式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原意大利兵营据说在当年驻扎着一个意大利混成营,有将近千人的队伍。这里的设计呈n形,三面都是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结构非常精美,每一层都有弧形的过梁,中间是宽阔的操场。

以前这里一层是各种公用设施;二、三层是士兵宿舍。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军官在楼上的每一个角度都能俯视到操练的士兵,而且军官在楼上喊话,操场上的士兵也都能听到。在2006年经过整体修复后这里成为了公共机构的办公地和创意街区。

红色的墙面和精巧的设计再加上有着历史的年代感,也让这里化身成为了一处艺术空间,吸引了很多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人前来采风。

原意大利兵营的保留也成为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处见证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我们欣赏这里精美设计的同时,它所承载的历史和人物,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天津是袁世凯政治生涯的发起之地,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到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直至1907年调往北京可谓是平步青云。这段时期,袁世凯利用其政治地位和政治魄力在天津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将天津建设为中国超大城市,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天津也构建了大量的豪宅。

位于天津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的袁世宅邸,是袁世凯在光绪三十四年间(1908年)廉价买得一块地皮,并委托英、德建筑师设计成欧洲古典式建筑,在此建造了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型住宅。

走进“袁氏宅邸”就能感受到这里昔日的繁华和厚重的历史感。这座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共有房54间,建筑面积2089平方米。在绿树掩映中远看似展翅蝴蝶一般,因其独特的建筑风貌,袁氏宅邸作为中国唯一的尼德兰式风格古建筑,在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中颇为难得。

袁氏宅邸于1917—1918年建成,建筑落成后,袁世凯已经去世两年了,只有他的家人住了进来。与其说是袁氏,不如说是“袁氏家人”更为准确,但人们还是习惯称这里为“袁世凯故居”。

天津各种风格的小洋楼建筑多达千幢,构成了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袁氏宅邸”在林林总总的小洋楼中又有与众不同之处。

这所楼房设计特点是有所谓“隐身处”与“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

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

“袁氏宅邸”分主次楼(次楼早已经被拆除),主楼呈“L”型,然而,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在屋顶上建造的那座采光亭。

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楼内部结构包含了许多中世纪遗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曾经住进了几十户的百姓住户,在这所宅邸收归公用后,凡是有损原貌的地方都被重新修缮和加固了,现在这里也成为了一座博物馆。

百年之后,这栋建筑一洗历史的浮尘,重新恢复了昔日的“本色”,成为意式风情街区中一道靓丽的景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想体验一段历史,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在旧址切身体验。当极具奢华的装饰映入眼帘,仿佛自己也被民国时期的纸醉金迷渲染了几分,在层层环绕的暗门之中游走,也会充分感受那一段动荡年代的故事。如今,袁氏宅邸以迷人的风采、悠久的文化、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天津张学良故居(少帅府)坐落在和平区赤峰道78号,这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在1924年张学良以其父张作霖五夫人的名义,买下了这栋公馆,张学良买下的时候只有前楼,在1926年又加盖了后楼,以便仆人居住和当作仓库。

张学良故居现在也成为了一座博物馆供游客参观,馆中藏有300多件物品,全景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1924—1931年,张学良在此生活了7年,这里也详细地记录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生活。

张学良故居是由两栋砖木结构的楼房组成,目前游客可以参观前楼,这是一栋三层米灰色洋楼,巴洛克风格为主。房间中的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制作而成,彰显着浓厚的民国风。

张学良故居无论从装修,家具,服饰,餐食等各个方面都原景重现了当年张家生活的原貌,来到这里,仿佛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天津,体味张学良生活的原貌。

在客厅里,还摆放着赵四小姐喜爱的钢琴。据说,这架钢琴所有的琴键都是象牙制作,非常名贵,现在还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

张学良故居二楼是书房、会议室、主卧等居所。在这个军政议事厅曾经讨论过很多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会议。

民国时期的实木家具、青花古董、头顶的吊灯等都彰显了这里的富丽堂皇。很多游客也会来这里穿着民国的服饰旗袍拍摄写真。

赵四小姐的会客厅。厅内的鸳鸯椅都有精美的雕刻,也寓意着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不离不弃。

赵一荻卧室。这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两人的卧室,房间布置的温馨舒适,房间中的壁炉是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主用来供冬天取暖。

张学良一生的风流韵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而张学良故居就是最好的见证地。

故居的三楼是西式的宴会舞厅,整个大厅布置的极具情调,中间就是宽敞的舞池,当年张学良、赵四小姐和友人们就曾经在这里聚会跳舞。

这座少帅府沉淀着历史的沧桑,这里埋藏着张学良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也留给后人们一段丰富的想象。如果来到天津,不妨来少帅府,亲自去感受这一切。

天津这块风水宝地自古就出现过很多名人志士,这里有着浓厚的书香气和爱国精神,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还是在和平年代都为祖国大地输送了众多的栋梁人才。如今的天津,有众多的博物馆,在馆中珍藏着这些名士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一位学贯中西的旷世奇才。他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早期新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精诗词、篆刻、绘画、书法、音乐等等。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来到李叔同故居,我们便可以听到那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多人因为这首曲子知道了李叔同。走过太湖石假山便能看到清末重臣李鸿章为李家题写的“进士第”的匾额。

李叔同故居是李叔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这是一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院内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一个前后院,构成了一个田地的“田”字形。整个建筑是沿街而建的,坐西朝东,一直到李叔同离开天津出家后,李家一直居住在这里。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是典型的天津民居,一进门有影壁。左手边一进门是钱庄,右手边和银号对称的是中书房,头一道院子有佛堂,后面是主人住的院子。

“弘一法师”李叔同对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艺术、佛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增强历史的真实性,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当时李家的生活起居场景,包括:桐达钱庄、存朴堂、起居室、洋书房、中书房、意园等,在院子中还有供游客休憩的长椅。

存朴堂是李家的客厅,门口的联语写着:“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李叔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人手书这样的联语,告诉他们虽然家境殷实,但一定要勤俭持家。

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中,通过对他旧日居所的还原和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向世人全面展现了多面的李叔同,也让游客对“弘一法师”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叔同的洋书房是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内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在洋书房内还有一架钢琴。李叔同通过钢琴接受到西洋文化的熏陶,这也成为李叔同将钢琴音乐介绍到中国来的见证。李叔同从日本留学返津后,常在洋书房里接待宾客和开展创作。

李叔同故居博物馆中的很多展品都是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当时李叔同所处地域的文化结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以及交游的文人学者。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弘一,在此之后专研戒律,并将失传百年的南山律宗重新发扬光大,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师。他一生的辉煌也离不开天津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也让人了解了他半世繁华半世僧的传奇事迹。“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在意风情街区中,中西文化风俗完美的交融。这里有服饰街、皮具街、旅馆街、工艺街等等,尤其是充满特色的餐饮店,吸引着众多喜爱美食的人们。每天夕阳西下后,各行各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会扎堆来到这里吃饭聊天,这里的西餐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咖啡又让人唇齿留香。

我们大家熟知的很多影视剧也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建国大业》、《金粉世家》、《非常完美》、《梅兰芳》、《风声》等等。夜色下走在意风情街中,说不定就会看到你熟悉的影视场景,或者遇到某位街头艺人,在用心的拉奏着动人的旋律。

作为曾经的富人聚居区,这些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低调的奢华。

在意大利风情街区中除了意式建筑之外,还有众多的名人故居,这里有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冯国璋故居等数十处名人故居,众多的名人故居也形成了意大利风情街独特的文化资源。

街道总是一个城市最不显眼却有最迷人的地方,当它在你的眼前,你会不经意间的将它忽略,等到回眸的时候,却又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它。

街区中心是马可.波罗圆形广场,这位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曾经来到过中国,并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向西方介绍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各式各样意大利风格的雕塑、路牌、电话亭、果皮箱、意大利马车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仿佛一切都充满了戏剧冲突,又点缀着这条美丽的意式街道。

一条街,可以是历史的遗蜕;一条街,可以是记忆的缩影;一条街,更可以浪漫一座城市。如今的意大利风情街,现代时尚与百年建筑完美的融合,它不是时光流岚中的砂砾,而是天津最时尚的风情所在。(全文完)

关于作者: 落榜进士V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