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找寻儿时的快乐——重游颐和园,2022,9,(四)。

找寻儿时的快乐——重游颐和园,2022,9,(四)。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上小学、中学时,一年中最快乐的事就是春游或者秋游。当时,一般都是去公园,而且多是市内或市郊的公园,像什么颐和园、北海、中山公园之类。知道游园的消息,会兴奋好几天。爸妈提前给准备好面包、饼干等好吃的带上,有的比较困难的家庭给带块烙饼,甚至有的就是白薯、窝头。基本没有带水的,更别提饮料了,好像那会儿也没有饮料,都是喝自来水,北京话叫“撅尾巴管儿”。公园里喝的水看起来比较高级,有那种专供游人饮用的自来水,都是一样的水,就是水嘴朝上、比较细,那水喝起来甘甜舒爽,比现在的纯净水好喝多了。

那会儿的孩子们玩的东西多,而且都是室外的,什么打尜儿、滑冰车、抽汉奸,弹玻璃球、拍烟画儿、拔根儿,还有什么推铁环、糊屁股帘儿等等。一天中,上学前、放学后,满街筒子疯玩,快乐无比。但是很少有去公园的,所以学校组织游园对于儿时的我们尤其有吸引力。来到公园,孩子们象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虽然对公园内的很多东西不太懂,也不知道欣赏,但是这份新奇、这份快乐,这份无拘无束,至今让我深深思恋。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的世面多了,生活条件好了,快乐却越来越少了。经常去外地游玩,北京的公园却基本不去了。儿时的快乐时光是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趁着疫情期间不能远游,把北京的公园再好好游一游,找寻一下儿时的快乐记忆,将之前稀里糊涂的东西尽量搞明白,的确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颐和园

颐和园面积较大(3.09平方公里),主要有两部分,万寿山和昆明湖。里面可玩、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细细看的话,可能十天半月也未必能看完。我和老婆用了四天(有的是半天)时间,走马观花玩了个大概,当然主要是为散步、遛弯,找找儿时游园的感觉。

第一天,新建宫门进,沿昆明湖逆时针也就是北行,昆仑石碑、文昌阁、知春亭、藕香榭、乐寿宫、长廊、云辉玉宇牌楼、石舫、宿云檐城关、半壁桥、界湖桥、西堤、绣漪桥、廊如亭、铜牛,也就是沿昆明湖逆时针转一圈。

第二天,新建宫门进,北行,文昌阁、玉澜堂、宜芸馆、仁寿殿、紫气东来城关、谐趣园、眺远斋、寅辉城关、苏州街、延清赏楼、石舫、长廊、文昌阁、十七孔桥、南湖岛,回到新建宫门,整个沿万寿山山脚转一圈。

第三天,上午,西门进,团城湖南侧路、西堤、玉带桥、耕织图、团城湖西侧路,回到西门,实际差不多沿团城湖转一圈。下午,西门进,昆明湖西湖西岸,西堤、柳桥、景明桥,回西门。

第四天,虚涵牌楼,东宫门进,长廊,排云门上佛香阁,再从云松巢、绿畦亭上祗树林、智慧海、四大部洲,后山下,过紫气东来城关,德和园,回东宫门出。

颐和园里的内容太过丰富,想要了解的更细致,需大把时间。四天时间远远不够,今后还会抽空一点一点细细游览并不断补充、更新。

颐和园作为清朝时的皇家园林,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用中国古代神话“海上三仙山”构思,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借西山做背景造园,因而从东往西看景观效果最丰富。早上六点开门,人不多,光线也合适,观景效果最佳。

颐和园的出入非常便利,共有六个门。

1、东宫门:位于西苑附近。进门就是仁寿殿、德和园。

2、文昌院门:在东宫门南侧。进门后是文昌院、文昌阁、知春亭。

3、北宫门:中央党校对面。

4、新建宫门:文昌院门往南,和新建宫门路正对。入门可以看见十七孔桥、铜牛。

5、南如意门:位于颐和园的东南角,进门后可以看见绣漪桥,靠近西堤。

6、西门:位于颐和园西湖的西南侧,靠近畅观堂、西堤。

7、北如意门:位于颐和园西北角,北宫门西侧,近半璧桥。

颐和园的交通四通八达,无论公交还是驾车都很便捷。

东宫门、新建宫门、北宫门、西门都有停车场,不过赶上节假日,车位还是会很紧张,建议公交出行。

多路地面公交车在颐和园经停,地铁4号线北宫门有站,有轨电车西郊线有颐和园西门站。

由于疫情期间 ,为安全,选择自驾前往,时段基本在早上前和下午三四点左右,避开了行车高峰期。新建宫门和西门、东宫门停车场都挺大,离大门也不远。

为记述方便,按时间顺序,为您一一道来。


第四天。早上,东宫门进。

东宫门近前没有停车场,附近的停车场有好几个,在二龙闸路和昆明湖东路上,都要走路五六分钟进来。昆明湖路往东宫门的路段上午九点后区间禁止由南向北行驶。

进门前先欣赏下涵虚牌楼。涵虚牌楼在东宫门外正东,同庆街西端,不留意可能会错过。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十五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成为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

光绪二十一年,清漪园修复完工,并改称为颐和园。同时将大宫门改称东宫门,门外的牌楼历经130余年的风雨侵蚀,已很破旧。于是被整体拆掉,向东移至距东宫门约200米左右的位置重建。新建的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成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为“涵虚”,西侧为“罨秀”。

有文章说牌楼匾额上的字出自乾隆皇帝御笔,实则不然。

按照规制,皇家园林主要建筑上的匾额本应由当朝皇帝书写,但不知何因,这座牌楼的匾额没有加盖“乾隆御笔之宝”之钤,俗称“无款无章”。相传,大宫门牌楼落成之后,工部大臣特请乾隆皇帝题写匾额,乾隆皇帝赐名“涵虚”、“罨秀”,令时任军机大臣的汪由敦题写。汪由敦很忐忑,不敢贸然提笔,总共写了十次才满意。乾隆皇帝看后对匾额上的字赞叹不已,命将其制成石额镶嵌于牌楼上。但汪由敦是个臣子,不敢在皇帝赐字的匾额上写自己的名字,所以这块匾额上自然也就无款无章。

涵虚牌楼的等级非常高,制作异常精美。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彩绘有金龙、凤,顶部高低错落的七条脊,脊上吻兽规整,彰显出皇家牌楼的富丽堂皇和高大气派。

牌楼正西,来到东宫门。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间,三明两暗。

门檐上高悬光绪皇帝亲题的“颐和园”金字匾,匾上镌刻五方印章,分别为“光绪御笔之宝”、“慈禧太后御览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丽日春长”。匾额四周环绕着九条金龙,所以称之为“九龙金匾”,是颐和园所有匾额中规格和等级最高的。

与匾额相呼应的是两侧台阶正中的一块“二龙戏珠”的云路石,两条飞龙雕刻得精细逼真,实属难得的石雕精品。

东宫门前两侧各有一只铜狮子,左边的雄狮用右爪戏弄着绣球,象征权威;右边的雌狮用左爪戏弄着小狮,象征代代相传。狮子是舶来品,通常被视为辟邪神兽。

进门后是仁寿门。

仁寿门是二宫门。

进仁寿门,正对的一块巨石曰寿星石。之后是仁寿殿(之前有介绍)。

仁寿殿两侧几株桂花生机盎然,虽只几朵淡淡的开着,仍满园飘香,据说国庆前后能进入盛花期,到时再来一尝花香。

过仁寿殿往湖边走,再次来到知春亭。

站在知春岛,昆明湖美景再现眼前。

西堤、六桥,远山、近影,美的让人陶醉。

玉泉双塔,楚楚动人。

水碧蓝,山翠绿,山间楼阁耸立。

乐寿门前,探海神灯;佛香阁上,香界智慧。

过邀月门,沿长廊西行,央塔耸立,亭桥依稀,水波荡漾,游船轻掠。

排云门前,铜狮张着大嘴,面目狰狞,姿态威猛。

登佛香阁要从此门进,由于时间尚早(八点开门),先在附近逛一逛。

排云门西侧有个小院叫清华轩,原为清漪园时期的五百罗汉堂,光绪重修时,变成了现在的两进院落。

汉白玉石桥等都是当时的建筑。

八点,购票(10元),进排云门。

进入排云门内,见门上匾额“多祉攸集”,指这里聚集着很多祥瑞之气。语出隋代郊庙祭祀时演奏的歌辞《牲雅》:“庖丁游刃,葛卢验声。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二宫门。

(此图片来自网络)

之前有过介绍,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中部,属于前山建筑的轴线,由云辉玉宇牌楼开始,向上经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和智慧海,逐次高升,是颐和园中最核心也是最为壮观的建筑。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二宫门是排云殿第二进院落的宫门,是慈禧太后万寿庆典中宣读贺寿表文的地方。院中间是一单孔石桥也称金水桥,两侧有水池,兼具防火和风水的作用。


二宫门建在高台之上,门上黑漆金字匾“万寿无疆”。

院内两侧建有东西配殿。

东配殿-玉华殿,是慈禧举行万寿庆典时皇上休息的地方。

门楣上匾额“珠纬联辉”。

西配殿-云锦殿,是慈禧举行万寿庆典时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临时休息的地方。

门楣上匾额“祥映昌基”。

过二宫门,来到排云殿。排云殿是在原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基址上建成的,殿中的九龙宝座是慈禧寿辰时的受贺之座。目前殿内禁止参观。

排云殿为斗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垂脊上七只脊兽,前面是仙人骑鸡,正脊大鸱吻有鎏金索吻大金链。排云殿虽没有仁寿殿规模大,但在颐和园中是规格最高的。

大殿內檐悬挂“大圆宝镜”匾额,梁枋上双龙贴金和玺。

大殿前平台上,摆放着铜龙、铜凤、铜鼎和香炉。铜龙、铜凤可能出于保护的原因,都被包上了铁丝。

台下两侧对称摆放着四口铜缸,缸上均铸有“天地一家春”、“光绪年制”的款识。

院内种植木瓜和西府海棠,还有两颗枝杈丰满的白皮松,象征玉堂富贵、延年益寿。

庭院四周摆放很多露陈墩,个个都是精品。

排云殿同样有东西配殿。

东配殿-芳辉殿,

门内檐悬挂“齐荣敷芬”匾额。

西配殿-紫霄殿。

內檐匾额“登祥荐祉”。

排云殿规格很高也很特别,除了东西配殿,正殿两侧还有东西靠山殿,类似正房两边的耳房,有连廊与正殿相通。上面也是斗栱抬梁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垂脊上五只脊兽,正脊鸱吻上都有鎏金吻索。现存中古建中,正殿加靠山殿的建筑仅此一处,可见排云殿规格之高。

东靠山殿挂有“凤藻腾文”匾额。

除了东西配殿和东西靠山殿有连廊相通,院墙之处还有围廊也叫爬山廊可直通上面的建筑,只是现在封闭。

排云殿后,向上爬八十八级台阶,既是德辉殿。两侧的爬山廊相对坡度小一些,如果开放的话,会比较省力。

登高看排云殿,垂脊上七只脊兽,最前面是仙人骑鸡,戗兽最后压阵,正脊大鸱吻鎏金吻索。

德辉殿是排云殿院区最后一座殿,檐下挂满汉双语斗匾,德辉:仁德的光辉。明间门上挂“敷光荣庆”横匾,就是恩情普施,享福万年的意思。

德辉殿同样是斗栱抬梁黄色琉璃瓦,不同的是单檐歇山顶,正脊鸱吻带鎏金吻索,梁枋上贴金双龙和玺彩绘。

排云殿中,从排云门开始,到德辉殿,所有大殿和门殿正脊鸱吻上都有鎏金吻索。可以看出排云殿建筑等级之高,直追故宫前三殿。

德辉殿是清怡园时的多宝殿,现在展出一些慈禧做寿时收到的部分字画。这座鸱吻是排云殿大修时换下来的清代正脊鸱吻。

德辉殿前俯瞰,颐和园前山景观尽收眼底,可以说这是欣赏颐和园美景的最佳位置。

南望,央塔耸立,小船飘荡,排云殿金顶闪烁,昆明湖碧蓝一片,十七孔桥静卧湖中,南湖岛郁郁葱葱。

东望,近前一片翠绿,远处高楼林立,奥体中心瞭望塔如鹤立鸡群般挺立。

西南望,西堤垂柳荫荫,六桥点缀其间,湖水微波,游船穿梭。

西望,山峦叠翠,玉峰塔影。

德辉殿后匾额“春和元气”,寿字边框,铃印慈禧佛爷三方宝。

从德辉殿后的平台上,可以看到佛香阁东西两侧各有一方亭和一组建筑群,均未开放。

两亭均建在巨石叠起的高台之上,样式完全一样,皆是清漪园时期佛香阁的东西配殿,东为敷华,西为撷芳。

东侧的这组建筑叫转轮藏,为佛教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年和佛香阁一起被焚毁,光绪年间重建。

正中一石碑,正面刻“”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石碑背面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侧面刻有乾隆的诗,均为乾隆御笔。顶部四龙捧珠。据说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以此为蓝本设计的。

转轮藏正殿三个攒尖顶上,福、禄、寿琉璃像很是稀有。按说这是佛教建筑,却出现道教中常有的福、禄、寿像,说明当时“融合”的味道很浓。据说现在的三尊琉璃像是复制品,原件已被收入文物库保存。

西侧的建筑称五方阁,与东侧的转轮藏对应,中央坐落着著名的铜殿-宝云阁,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铜铸建筑,弥足珍贵,可惜现在封闭,不能参观。

德辉殿后院向上再登一百一十五级台阶,便到佛香阁院门,院门连接一圈半封闭的抄手游廊。

仰望佛香阁,八角三层重檐,一层一圈檐廊,每层檐下有斗栱。黄色琉璃瓦覆顶,绿剪边屋檐,垂脊上五只脊兽,塔刹是黄绿琉璃八角须弥座上的鎏金双层覆钵。

佛香阁下是五尺高汉白玉须弥座,上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须弥座上的石雕非常精美,保存的很好。

扶手栏杆上都有石刻图案,望柱上都是缠枝图案,柱头云纹。

正面一层檐下挂匾额“云外天香”,二层“气象昭回”,三层“式杨风教”。

现在佛香阁已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在门外看一下里面的内容。

佛香阁一层现安放一尊千手观音鎏金铜像,源于北京后海鸭儿胡同广化寺后殿,1989年被请到佛香阁,安放在一层神台。

佛香阁的围廊东南西北都有门,现在只有南侧正门开放,其它门都关闭。这是从院内看到的东侧敷

华亭。

佛香阁单从高度上讲绝对是前山建筑的最高点,但如果从地势上看,佛香阁并不在山巅。站在佛香阁一层平台向山顶看,北门外叠石假山之上是一面流光溢彩的琉璃牌楼,琉璃牌楼的后面就是万寿山顶的琉璃大殿。

牌楼朝南的匾额“众香界”,朝北的匾额“祇树林”,都是佛教用语。

这座牌楼的建筑形式和香山昭庙一样,仿木四柱七楼庑殿顶。两边次间额枋上的图案叫“双龙捧寿”。

明间和次间三座楼顶正脊上各有一个覆钵塔脊刹,下面是琉璃基座,然后是彩色琉璃覆钵,上面是承露盘、九层相轮,相轮之上是华盖,最上面是黄色琉璃宝珠。三个脊刹结构一样,只是颜色不

同。

正脊鸱吻、垂脊五只脊兽。次脊鸱吻、垂脊三只脊兽。琉璃构件造型生动、颜色艳丽。

既然通不到后山,只能原路返回,休息休息,从西侧再爬。

之前,从佛香阁可以通到琉璃牌楼。现在如果想去后山山顶,只能下山后,从两侧再爬。不知管理者是何考量,但对游客无形中增加了一倍的强度。您想啊,从排云门到佛香阁总共大约三百级台阶,到了佛香阁,本来可以很轻松到达琉璃牌楼,然后游览后山的建筑群。可是现在,还得重新再爬一次,我们的管理者能不能多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听听游客的意见,别什么事都一拍脑门子。

目前,疫情当下,各级管理者的压力确实不小,但普遍一个通病就是处理问题简单化,准确地说就是推卸责任。控制人流量、戴口罩、禁止人员聚集、室内场所关闭等等这都没问题,但在一些本来通过简单工作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上,不去花力气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的关、停、断,这样既省事又不担责任,至于服务对象是否方便,那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他们考虑的重点是领导高兴、上级满意、不捅娄子、不担责任。所以这就是现实、很悲哀的现实,只能吐槽一下,哎。

下到排云门出,沿长廊向西,本来想从画中有上山,被告知画中游维修断路,选择画中游东侧的一条路上山。

湖光山色共一楼和秋水亭之间,两条上山甬道夹持中,山石堆砌的平台之上,一个大门紧闭的垂花门院落-云松巢。别看垂花门有些破旧,据说里面别有洞天。丁玲和陈明曾在此居住,毛泽东也曾经到访。

沿云松巢门前的小路上山,过绿畦亭、邵窝殿,山路变陡。

再往上,基本沿着佛香阁的外墙,已经没有正经路了,就是这种行人踩出来的山路,没有台阶,只能手脚并用,岁数大的人不建议走。

不多远,来到从佛香阁看到的琉璃牌楼-众香界。

牌楼的这一面(北面)匾额“祗树林”,红字白底,额边金龙缠绕,坊间同样“双龙捧寿”。

石拱门雕刻精美细腻,打开门可以通到佛香阁。

祗树林对面的大殿是万寿山山顶最高处的一座宗教建筑-智慧海,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该建筑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没有枋檩承重,称为“无梁殿”。

智慧海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殿名来源于《无量寿经》:“如来智慧海,神府无涯底”。坐北朝南,汉白玉石台基,面阔七间,两层,五色琉璃瓦屋面,歇山式顶,正脊上有5个塔囊。外墙全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顶部则间以紫、蓝诸色。前檐明间门洞上方有石匾“智慧海”,后檐有石匾“吉祥云”。

前檐各间均装两扇实塌门,门的上方为方格拱窗,后檐均有汉白玉石拱形门,两侧山面也有汉白玉石拱形门。正脊上有三个小塔,斜脊上有吻兽、仙人。

智慧海最具特色的是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像,共有1110尊。

细看这些佛像,会发现很多佛像头以下精致、完好,面部却已经破损、模糊。这是因为:虽然众香界、智慧海由于其砖石结构在1860年英法联军兵火中幸免于难,但殿内的木制佛龛全部被毁。光绪十四年,重修众香界琉璃牌楼和智慧海琉璃殿。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将智慧海墙外壁上的琉璃佛头敲下不少,后又经文革洗劫,所剩无几。所以现在看到的很多是重新修复的。由于当时的烧造工艺限制,佛像头和身是分别烧制后又粘合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很容易头身分离,再加上人为破坏,就看到了目前的这种情形。

智慧海目前是关闭状态,无法入内游览。

继续往东往下,穿行在山石堆砌的塔亭楼阁之间,来到四大部洲。

(图片来自网络)

四大部洲是后山建筑的最高处,也是后山建筑轴线顶端。后山建筑和前山建筑并不在一条轴线上,后山建筑轴线在前山建筑轴线以东。按轴线上说,智慧海和佛香阁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在前山建筑的轴线上。同时智慧海又是一个过渡,把前山建筑和后山建筑联系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清漪园时期整个后山佛教建筑群统称后大庙。后大庙与承德的普宁寺是乾隆时期分别在两地同时建造的同一形制的汉藏混合式佛寺,佛寺以西藏地区一座著名的喇嘛寺院-桑耶寺作为规划设计的蓝本,坐南朝北。

这组融合了汉、藏民族风格的建筑群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半部为汉式,以须弥灵境为中心。南半部为藏式,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和喇嘛塔,也就是四大部洲,具有浓厚的藏族色彩。

四大部洲,建筑位于高台之上,高台用藏式金刚墙砌筑而成。最下一层高达十米,越往上越收缩,显得特别挺拔稳固。高台周围还有很多叠石,凸显嶙峋浑厚,与前山建筑交相辉映。

1860年,后大庙全部木构建筑毁于英法联军大火。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原地修建了香岩宗印之阁,其余地方仍是一片瓦砾。

现在的格局是1980年按原样重新修建的,虽已经不如乾隆时期的景象,但依然能够表现出一股浓烈的辉煌的高原气韵。四大部洲与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普宁寺的四大部洲用了同一图纸,因此一模一样。

按《阿含经》所说,人间有四个天下,亦即四大部洲,分别表达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一是北俱卢洲,二是南赡部洲,三是东胜神洲,四是西牛贺洲。在须弥山四方的咸海之中。

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建造的。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

四大部洲主要建筑:

1)经幢:四大部洲前的两个佛教装饰,上面有许多小佛像,还刻有金刚经。

2)金刚墙:一堵砖墙,将四大部洲整体抬高,显示出其威严。

3)正殿:由琉璃瓦砌成,金碧辉煌,代表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央的须弥山。

4)四大部洲与八小部洲:代表佛教中位于须弥山四周的四大部洲与八小部洲。

5)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庙:代表环绕须弥山的太阳与月亮。

6)黑,红,白,绿喇嘛塔:代表佛教中的四种智慧 白:大圆镜智 红:成所作智 黑:平等性智 绿:妙观察智。

香岩宗印之阁

香岩宗印之阁象征佛教世界中心须弥山,原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屋顶四周为攒尖亭式、中央为庑殿式的两层佛楼,仿西藏桑鸢寺中的乌策殿修建。

四大部洲

北俱卢洲、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依次为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圆形四种不同的形状,对应着佛家称为“四大”的地(方形)、火(三角形)、风(半月形)、水(圆形)。

香岩宗印之阁南为北俱卢洲,佛殿为一座正方形碉房式平台,平台上为单檐攒尖盝顶。现存建筑呈长方形,坐南朝北,⼆层,庑殿顶,正脊中有圆宝顶,黄色琉璃瓦。

南瞻部洲的形状为三角形,歇山式黄色琉璃瓦顶,有吻兽仙人。
东胜神洲位于香岩宗印之阁西侧,形状为半月形建筑,坐南朝北。碉房式平台上木结构建筑为单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顶,有吻兽仙人。

西牛贺洲在香岩宗印之阁东侧,建筑平面呈椭圆形,碉房上建庑殿式小殿,坐东朝西。二层,黄色琉璃瓦顶,有吻兽仙人。

八小部洲

八小部洲,又称八中洲,是传说中的地理名词,分别为“毗提诃洲”、 “提诃洲”、 “筏罗遮末罗洲”、“遮末罗洲”、“嗢怛罗漫怛⾥拏洲”、“舍谛洲”、“拉婆洲”、“矩拉婆洲”。

东胜神洲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小部洲,为八小部洲中 “毗提诃洲”和“提诃洲”。

南瞻部洲东、、西各有一个六角形小部洲,分别代表八小部洲中的“筏罗遮末罗洲”和“遮末罗洲”。

西牛贺洲南、北各有一个六边形小部洲,代表着八小部洲中的 “嗢怛罗漫怛⾥拏洲” 和“舍谛洲”。

北俱卢洲东、西各有一个六边形小部洲,象征着八小部洲中的 “拉婆洲”和“矩拉婆洲”。

梵塔

香岩宗印之阁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建白、绿、黑、红四座不同颜色、造型、图案、装饰的梵塔,即喇嘛塔。四座梵塔的用意有不同说法:一说代表佛教的四种智慧,白塔代表大圆镜智,绿塔代表妙观察智,黑塔代表平等性智,红塔代表成所作智。一说代表佛教的四个宗派,白塔代表大乘显宗,绿塔代表小乘声闻宗,黑塔代表大乘密宗,红塔代表自成佛。

四座喇嘛塔为纯藏式建筑,由基座、塔身、相轮、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座均为花岗岩材质成正方形,塔身为圆肚形,颜色白、绿、黑、红,相轮十三层,塔刹由伞盖和宝刹组成。四座梵塔的相轮和塔刹象征着佛的头部,塔身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

日台与月台

香岩宗印之阁后边两侧的山坡上对称建有两座式样相同的长方形碉房式平台,台上筑有庑殿式小佛殿,名日台和月台,象征日夜出没须弥山两侧的太阳和月亮。佛经中称“其国中有二菩萨,一名日光遍照,一名月光遍照,是彼五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日台坐西朝东;月台坐东朝西。黄色琉璃瓦顶,有吻兽仙人,宝顶为绿色,下有六色束腰,黄色琉璃瓦墙帽。

从智慧海往下走,最先经过四大部洲山门。四大部洲山门位于四大部州最高处,与香岩宗印之阁正对,两侧有院墙把四大部洲围起来。

穿过山门,沿巨石叠砌的台阶往下,东侧是长方形的北俱芦洲。

西侧是南瞻部洲,也是长方形的,外观上和北俱芦洲没什么区别,并不是介绍中说的三角形,可能原始建筑是三角形,复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北俱芦洲下方,香岩宗印之阁东侧,是椭圆形的东胜神洲。

与东胜神洲对应的是位于香岩宗印之阁西侧、南瞻部洲下方的半月形的西牛贺洲。

四大部洲或南北、或东西各分布两个外观大致相同的小部州,共计八个。

香岩宗印之阁西南是黑塔。

东南是白塔。

西北是红塔。

东北是绿塔。

梵塔伞盖和宝刹。

四大部洲的建筑规格很高,正脊鸱吻,垂脊都是五只脊兽加仙人,黄色琉璃瓦覆顶,而且做工考究,鸱吻、脊兽、琉璃装饰物、彩绘等都非常精美。

高台之上的香岩宗印之阁大殿,殿前也有一类似屏风式山门,与最高处的山门对应。山门中间门不开,在两侧出入。

高台之上的琉璃宝殿-智慧海在四大部洲的西南方向。

四大部洲往下可以看到大片空白地面,中间有柱石裸露,这就是须弥灵境遗址,估计将来可能还会重新再建。

下到四大部洲底部往回看,最下面是须弥灵境遗址,往上,中间的大殿即为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八大小洲、四座梵塔分列周围。

经幢分列底部两侧。

底部两侧的石狮子。

须弥灵境遗址和四大部洲、智慧海。

再往下走就是松堂、慈福牌楼,后山建筑群到此结束。

往下倒慈福牌楼前的广场,东西两边会看到几块石雕,上面的石兽有的已经残缺,但仍可看出石雕异常精美。这是东西牌楼的抱住石。以前须弥灵境前有东、西、北共三座牌楼,后来只恢复了北面的慈福牌楼。

继续往东,过寅辉城关,想去看看多宝琉璃塔。

到近前发现正在维修。

过谐趣园、紫气东来城关,来到德和园。

之前介绍过,德和园是慈禧看戏和欣赏音乐的地方。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其主要建筑为扮戏楼、大戏楼、颐乐殿和看戏廊。

德和园与故宫的畅音阁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为清宫三大戏楼。故宫畅音阁嘉庆时被拆,避暑山庄清音阁毁于侵华日军之爪,只有德和园幸存。另外德和园戏楼的建筑规格与历史内涵为三大戏楼之最,堪称中国古代戏楼之中登峰造极的存世代表。

德和园收费5元,门楼很普通,但雀替、檐头都有贴金,不失皇家气派。

进了大门,是一座木影壁。

园中央,一座两面建筑,朝南的一面略窄,朝北的一面略宽。朝南的叫扮戏楼,两层,是演员化妆、打扮、侯台、存放衣物、更换道具的地方。两侧连接廊房,将院落分隔开。

园子东西两边是廊房兼做院墙之用,园中桂花飘香,有多个品种,像金桂、银桂、四季桂、日香桂等,是皇家院落最喜欢的树种,取“金贵”之意。但是桂花在北方过不了冬,所以都种在木桶中,冬季要挪到室内暖棚。

过廊房,看到大戏楼,也叫唱戏楼,和扮戏楼一体,地上分福、禄、寿三层,卷棚歇山顶,坐南朝北。

下层匾额 : 欢胪荣曝。

中层匾额: 承平豫泰。

上层匾额: 庆演昌辰。三层匾额皆为慈禧亲书。

大戏楼的建造可谓登峰造极。

下层戏台宽17米,进深16米,檐柱高4.48米。中层戏台宽12米,上层戏台略小一点。

在下层戏台的后面有1座3间的仙楼,仙楼与戏台台面之间连接着4座仙桥。

在下层戏台底部开挖了1口深10.1米、上口径1.1米、下口径2.8米的砖井。砖井的东、西、北三面还开挖了5个见方约1米、深1.28米的水池,既可供演出时制造喷水效果,又可以借水音增加演唱的共鸣效果。

与这5个水池相对应,在中、上层戏楼上面建有5部滑车。演戏时可以上下配合,同时表演有水法、戏法的大切末戏。

大戏楼的建筑更是精美至极,雀替、檐头、贴金彩绘,无不显示出高贵气派的皇家风范。

大戏楼对面是颐乐殿,专为慈禧看戏而建造的,里面为慈禧太后设有宝座、休息室和午休的寝室等,可惜现在不能入内参观。

大戏楼东西两侧还有慈禧恩裳王公贵族看戏的看戏楼,两边各十间。

游完德和园,出东宫门,一天游览结束。

(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