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山西之游,其实我已是第四次走近她!
第一次游玩时,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概是1997年,那一年主要游了晋祠、乔家大院、云冈石窟,冬季的山区路窄且滑,本计划去五台山,可车近雁门关时,山路坡度大,开上去又滑下来,几次尝试,只得改道去云冈石窟。可从大同回太原时,外面下起了雪,我们被告知如果当天不回的话,次日就要从河北绕回。我们只得当天回赶,可到宁武山口时,风雪交加,能见度极低,一侧山体,一侧悬崖,险像环生,我们四人轮流下车在车前引路,两公里山路我们足足用了近三个小时!一出山,山中天气恶劣,出山却是繁星密布,分明是两重天象。一直开到忻州,好好泡了泡温泉,静了心安了神!
第二次是工作之行;第三次是与几友从北京开车进山西,这一趟也让我惊心动魄:因天大雨,视线不是多好,我小心谨慎地驱车,前后有两次在山路上一头扎进水里,水直接漫上了前挡风玻璃,什么也看不到。好在我紧紧稳住了方向盘,保持车辆平稳前行,水很快退了下去,没过十多分钟,又来了一次。估计车内其他人也紧张得不行。分析得知乃道路在山洼处的积水所致。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后来在山西游玩了常家大院等景点。
第四次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
D1 11:45集中简餐,12:30准时出发,15:40南京飞太原,取租车,18公里,宿太原**酒店,晚赏汾河夜景;
D2 早,骑共享单车逛太原大关帝庙,24公里,游晋祠、88公里,游平遥古城,66公里,宿介休绵山**农家乐;
D3 200米,游介休绵山风景区,89公里,宿洪洞大槐树广场店;
D4 早起,逛苏三文化中心及明朝监狱、湾里牌坊、洪洞关帝庙,2.1公里,游洪洞大槐树景区,160公里,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236公里,宿灵石***客栈,夜游崇宁堡;
D5 200米,游王家大院、静升文庙,19公里,游张壁古堡,137公里,至机场,还租车,20:15登机返程;
D6 子夜12:40,到家。
按约定时间,便餐,全程高速,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5:40出发,两小时航程,抵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机场租车点取租车,驱车至一饭店,太原老乡特意从扬州赶过去为我们接风洗尘。
餐后,入住汾河边的金辇酒店。
安顿好,一人过滨江东路天桥,来到汾河边,赏汾河夜景。河中一长条型小岛,上有巨龙昂首浮跃,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辉。
两岸俱是汾河景区,南望是迎泽大桥,图中为北面的漪汾桥,横跨汾河两岸,灯光璀烂。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源头传统认为山西省宁武县境内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现代考察认为在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
汾河在山西省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位举足重轻。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有许多地名(临汾、汾阳、襄汾等)、产品名(汾酒)均来自汾河。
D2
早起,扫码单车,膜拜太原市区最大的关帝庙,位于迎泽区庙前街上。山西省最大的关帝庙在关羽的老家运城。
北方的古建筑总是让人感觉浑厚、凝重,斗拱飞檐精巧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门脸正中上方是“关帝庙”,向上是“万世人极”牌匾,门墙左右分别是“忠”、“义”二字,两侧有楹联:
行义常昭为圣为神名垂万古
天心可协允文允武威镇八方
两侧分别是钟鼓楼,各有一块“声闻于天”、“声灵如在”牌匾悬挂上方。
后找寻到一家老字号早餐店---郝强强羊杂割。羊杂割三个字据说是忽必烈之母所赐。
我点了一只羊蹄、一只茶叶蛋和一大碗羊杂粉皮,调了一些醋、添足了葱花,呼噜呼噜,连喝带啃,连汤带汁,一气呵成,直吃得毛孔腾出了热气,额头浸出了细汗,浑身都散发着通透劲,坐在那里有一会儿都不想离开!
回宾馆,与众人会合。路途中找寻得一处早餐点,众人吃早餐,我返酒店取遗忘物品,再回头聚面。
再度出发,目的地是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我曾经来过的地方---晋祠。山西有一说:“到了太原,不到晋祠,就好比没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为晋国宗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晋祠公园很大,乃是解放初在田别墅、陶然村等几家私人花园和上生寺、明月寺等几处寺庙整合修缮而成。我们去时,适逢公园外面新修道路,灰土连天,曲折难行。我们绕到一个边门,停好车,步行进去。请了一名女导游,讲话有点地方口音,围着迎泽湖,从南边门走到东门,才来到晋祠博物馆门口。(我的小伙伴帮我免了门票,但也让我们等了有一会儿时间,最终是绕到西门进去的。公园里是不用门票的)
再次从里面来到晋祠东门入口处。大门结构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三门五开间,中门楣上的牌匾书有晋祠二字为御制御书,两侧楹联: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均为唐太宗所书。只是边上太宗二字暴露了仿制者的知识欠缺。
门内楣匾是篆书“宗唐发轫”,楹联:
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
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犹永嗣
唐园
风壤瞻唐本
山祠阅晋馀
殿前无灯凭月照
山门未锁待云封
再向里便是照壁,迎面是福禄寿三星,背面是八仙图。
四角攒天顶的飞龙阁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二层匾额题“凌云阁”,三层是“观汾”。
龙兴晋阳
唐祖虎贲曾发轫
晋阳佳丽境天开
唐皇盛世山河毓秀
虎踞龙蟠胜地钟灵
后面则是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征、李绩、尉迟恭、马周的大型浮雕。
一座楼台,名为水镜台。《西游记》中悟空曾幻化其形。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两侧楹联:水秀山明无星无笔图画,鸟语华环有声多色文章。
背面上悬匾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从西边看,是一个戏台,也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台上有演员正在表演。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
明代石质建筑---会仙桥
过金人台,向东便是对越坊,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造型优美,结构壮丽。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
献殿
鱼沼飞梁 晋祠古建三绝之一。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
圣母殿 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创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圣母像与侍女像均为晋祠三绝之一。
灵泉浩浩 万倾琉璃穷地脉
圣水溶溶 九涯珠玉荡天光
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
图中右侧为周柏,关帝庙内有唐槐,合称周柏唐槐,晋祠三绝之一。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周柏唐槐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难老泉 晋祠三绝之一,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井外侧有水自龙嘴流出,人人竞前洗手慰心。左边有亭,上有题匾“不击舟”。
最后来到浮屠院,看到了舍利生生塔。传释家牟尼圆寂后,其骨灰形成各色晶莹的珠子,佛家称“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乾隆帝年重建此塔时,发现有许多舍利子,如今一粒变成千百粒,莫非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于是叫做“舍利生生塔”。以前来时看到“法轮常转”四字,方知法轮原是佛家用语,此次去时,我再次寻找记忆中的“法轮常转”,在第五层,找到了,既有欣喜又有安慰!
老爷阁,也是西出口。
离开晋祠,按导航行进了很长时间,还绕了一些路,猜猜疑疑、起起伏伏,才摸上一条省道,直到上了高速,比预定的计划晚了约一个半小时。
车至平遥。联系了小伙伴帮我们接线的人员,免费进了景区,坐上了电瓶车游览。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另一座古城是云南的丽江 。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在古城的外面全部用青砖包裹。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第一个停靠点,我们自己请了一名导游。正常情况下,有文化的地方是要雇一名导游讲解的。
照片为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城门即是迎熏门,左侧为瓮城。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中间为护城河绕城,与城墙一起构成了城池的防御体系。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图中即为南大街,为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
平遥县署 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200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衙前有联:
莫寻仇 莫负气 莫听教唆到此地 费心费力费钱 就胜人 终累已
要酌理 要揆情 要度时世做这官 不勤不清不慎 易造孽 难欺天
向里是仪门:
门外四时春 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 烈日严霜
百载烟云归咫尺
一署风雨话沧桑
亲民堂
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
二堂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其中民字多一点,愧字少一点,意指对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边上是朱镕基题写的“平遥县衙”。
衙后的大仙楼。元代窑洞式建筑,楼上供奉保护官印的狐仙,为平遥县衙独有,楼下为知县的餐厅。
柴米油盐酱醋茶 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 无有铜钱可做来
楼上有联:
名扬似奕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县衙的粮厅
万事莫苛求 祗要大家共守此法
一心惟清白 期与斯民相见以天
县衙东侧的一座酇侯庙,旁有风雅台,此时正有表演在进行中。
酂侯拟律 魏相争谏 拟争系国家天下
包公升堂 海瑞罢官 升罢念百姓黎民
走在大街上,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庭院以及高大巍峨的市楼,无不体现出平遥当年的兴盛。这座千年古城经历风风雨雨,到如今却依然能完整呈现世人面前,与其建筑时花费高昂的人力和财力是分不开的
横跨衙门街上的观风楼,与之相应的还有一座“听雨楼”。下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日昌升,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现在的日昌升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升昌票号,它是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财东是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
街面上的各种美食
横跨在市中心的市楼,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歇山式黄绿琉璃瓦顶。楼之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中间南北向是通道,东西两边砖砌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既居于平遥城“天心十道”处,则应有东西向的横街,在此却因地制宜,在东西两边的台基上各有砖券拱门一道,与南大街路面交汇成一个象征性的十字形通道。楼下四周置木栅栏围护。平座斗拱为五踩重翘,厢拱做成鸳鸯交首拱。二座平座上筑廊,前后有隔扇门装制,内设前后神龛,武圣关帝像与观音大士像相背而坐。更上一层,北向的檐下曾悬有魁斗星君像。上层檐下斗拱七踩,平身科三攒,皆出翘。楼顶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镶成“囍”、“寿”图案。楼下的中央路面覆盖着当年的“金井”,对此却鲜为人知。
以古市楼中心,街道贯穿南北,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最上方正中牌匾上有“市楼”二字,下有牌匾“金井古跃”、再向上是“忠至义书”,两侧有联:
朝震午夕街三市
贺凤桥台井上楼
另一面牌匾“古陶胜境”、向上是“灵普宇宙”
五行气正民生遂
百尺楼高物象雄
继续一路乘坐电瓶车,穿街过巷,直至回到古城入口处,结束了古城之旅。
我也是第二次来到古城,印象中的古城已近模糊,但繁华的街道和破旧的城墙依旧清晰,此次再游,繁华依旧,感觉少了一些味道,破旧的城墙肯定几经修缮,显得高大齐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游赏的感受自是不一样!
离开平遥古城,驱车66公里,至绵山,天还没完全黑,远远的还能看到绵山隐隐绰绰的身姿。我们宿在一家农家乐,主人的弟弟开了一家餐馆,吃得尽是些地方土特菜肴。餐后,有人玩牌,我则一人出门逛了逛,夜幕下的绵山什么也看不清了,只有霓虹灯透出的醒目绵山大字映入眼帘。
D3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风景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它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景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
景区游客中心有一个沙盘,展现了绵山景区的形象效果,一条山谷中,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在景区内部交通车上,买了一张景区图,图中还介绍了游玩的几种方案,最长的方案需要5天时间。
大罗宫 也叫狮岭驼宫
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
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皇帝南出雀鼠谷时,专程驾幸绵山缅怀前朝圣祖功德,感戴绵山诸神护佑李唐王朝的恩典,降旨敕修大罗宫诸殿。以后宋代元佑年间、明万历年间、清代康乾年间官方与民间屡加修葺。至1940年遭日军焚毁,1998年三佳公司在原址上重修,才成为今日胜状。
景区内包括大罗宫主殿的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还有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绵山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山西的敦煌”。藏经阁是中国名胜区最大的藏书之处。宫内《道德经》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译文,堪为《道德经》文化之大观。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白云洞”。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
我们自下曲折攀登而上,以我个人的理解,大罗大概是非常齐全的意思,一层一层的殿宇中佛、道、儒及八仙、妈祖等各类尊神都有,气势震撼、建筑非凡。
整个建筑建在一个山体凹陷处,上能避雨,但不时也有水点落下,地面上也是一片潮湿。
一直上到最高处的藏经阁,站在最高处,可见连绵群山,远远近近,白雾迷漫缭绕,景致相当壮观,令人陶醉。
栖贤谷
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传声,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封侯亭是当年文彦博宣旨诰封介子推为洁惠侯时所建,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具有皇家园林的气象。亭内有宋神宗的圣旨碑刻,弥足珍贵。
右侧上行,左侧下行,全程都是这样的行道,主要以铁质踏板为主,一块块随山势插入岩体,也有木质踏板,但晃动不停,一定要抓铁绳扶手才能前行。
谷内雨雾升腾,时有水滴从崖顶掉落,脚下是哗哗作响的流水。
一路上还有一些景点,介绍说有清风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箫声叠瀑、鳄鱼石、仙界石、壁上园、蝴蝶窝、驯虎之神、弄玉吹箫、点石为羊、仙泉等二十余处小景点。只是我们全身心地放在了脚上,只是偶尔注意了一下这些景点,说实话,若不是路边有石刻、字牌标记,还真不知道这些景点呢。
最终只有三女一男敢走这样的行程,真心地为这些勇敢的美女们点上三十二个赞!
栖贤谷游程的尽头,也是山泉水的源头,名叫仙泉,旁边还有一个龟象石。再继续向上绕行却又发现是通往介子山方向的,不得已,又原路返回。
这期间,其他人员改去了龙头寺。结束后相约一起上景区内部交通车。
水涛沟
绵山秀色,首推水涛仙沟。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 ,如诗如画。十里仙谷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的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数十处,宛若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
一路上,石刻众多,“听涛”、“知音”、“涤尘”、“静观”、“高人矮山清心浊水”等,还有龙、虎、蛇、猴、龟等动物塑像与各种唐太宗、李白、韩愈、白居易、张良、贺知章、温庭筠等名人传说,记不太清,印象中还有一棵五龙树,枝分五杈,犹如一只伸开的巨手,浓荫蔽日,几位资深美女爬上去拍照,有人虽沾了灵气,却不慎又扭伤了脚。
山上有五龙飞瀑漂漂洒洒飞流直下,跌落于下面的五龙潭,潭边有坝,坝上有二龙戏珠,这里是水涛沟的尽头。
一斗泉复下车,拍了几张照片,北方的苍凉和悲壮感震撼人心。
文峰阁矗立悬崖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是我绵山游玩的最后一个景点---唐营 城门上镌刻“百二山河”四字。左侧城墙牌坊上题有龙脊岭,上方还有一个昂首探出的龙头。山上还有一个龙头寺,我们没上去,而只在唐营里逛了逛。而唐营是国内唯一留存的唐代古营。
走进唐营,路过圣迹亭,登上南天门城楼。
上为真武殿,下为关帝庙。我是从南天门城下门洞中穿过,先拜关帝庙,再登台阶瞻视真武殿,再从上面绕上南天门城楼的。
城墙上的麒麟浮雕
绵山,是一幅画,是一首诗,看它读它,心灵深处那种只可感知而不可言喻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已经触摸到了这山的灵秀之气。绵山旅游图中提示可有数种游玩方案,最多可五天,可我们仅一天时间,行程有些仓促,绵山的景点很多,人文景观有: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而我们只游览其中的龙头寺、龙脊岭、大罗宫、朱家凹、栖贤谷和水涛沟,已然觉得非常震撼了!那连绵的群山、巍峨的建筑、感人的传说、新奇的景观等等,都很精彩,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虚此行,值得一游!!
当然,品味绵山之美,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毅力,人生的毅力与追求是一致的,没有追求,也就没有了毅力。我想,我应该不断的去追求理想的境界和生活的品位,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毅力。绵山,让我有了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