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铁打的西湖,流水的客。

铁打的西湖,流水的客。

这些年来,前前后后到过杭州西湖少说也有十来次了,却从来没有“勇气”提起笔来,写下一篇关于她的小作文。

 

历史上的西湖记忆,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名家画作,亦或是文学,神话,传说,才子佳人的故事,从古至今已然留下太多不可逾越的经典,如今就算我把西子湖畔的所有栏杆倚遍,柳枝折完,估计也难再有什么新的诗意和风骨。文人骚客的境界,又岂是我这样的粗人可以轻易效仿。

 

然而终究还是情怀在作祟。足迹清单里,没有留下西湖的大名,又怎么对得起背包客的“名衔”?没有诗人词家的文笔,或许可以用粗暴的相片堆砌来弥补,可是华为Nova 5 Pro的后置四摄,毕竟又不是专业单反的对手。

 

罢了罢了,只是一份随笔的心情,何必要分出一个高下。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近50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积约6平方千米。西湖三面环山,又被老百姓们称为西子湖。湖中几道长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相映成趣。

西湖,5A级景区,几乎就是杭州的代名词。对于西湖的介绍,确是多余,就像有人要告诉我,杭州是谁。

西湖很大,也很“精深”。游览西湖,并不需要一次就把N大景点匆匆逛完,到处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不去个四五次,很难说你会真正了解她。

 

读懂西湖,需要时间和耐心。

 

话说西湖有十景,很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如数家珍: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

 

中国山水里优秀的建筑和景点,取名有着浓浓的强迫症般的文化底蕴,讲究诗意,追求境界。

据记载,西湖十景的叫法最早形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流传八百多年。后来,杭州又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包括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2007年的“三评西湖十景”。

 

国人对于数字,有一种天生的痴迷,“N大景点”的叫法,不过是人们对于十全十美圆满周详的向往。事实上,西湖的水,西湖的桥,西湖的柳,荷,亭台,园林,西湖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还有西湖的故事,说她有“百大景点”都不为过。

 

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都可能有不一样的感悟。

 

西湖旷广,辽阔,又不失江南水乡的雅致。西湖既有白娘子般的温柔和大气,也有着小青的率性和轻巧。

游玩西湖主要有三种方式:徒步,泛舟,坐游览车。都说西湖泛舟有着最完美的游览体验,但我一直觉得,徒步一定是阅读一处地方的最佳方式,对于西湖更是如此。脚步一定要比汽油船有着更广的视角,和更多的触摸的机会。(游览车就不用考虑了)

 

游玩西湖还需要随性,不强求从哪里开始,也无所谓在哪里结束。断桥,雷峰塔,苏堤,花港…… 都是理想的出发地。

 

断桥。

断桥位于白堤一端,比邻人来人往的北山路东部,据说早在唐朝就已建成。

 

可能是源于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相比较十景之首的苏堤,感觉断桥的知名度更高。神仙和凡人的故事,使得一座相貌平平的破桥“咸鱼翻身”,一跃成为爱情的象征,如今更是成为众多痴情男女互诉爱意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小长假里人潮汹涌“爱如潮水,断桥变人桥”的高发地段。

断桥一定是要配着白雪看的,就像吃三文鱼一定要伴着芥末,看电视一定要嗑着瓜子儿。

 

据说每次大雪纷飞过后,白堤皑皑如银链横陈,断桥的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犹如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断桥残雪”因此得名。故而断桥尤以冬天观赏雪景为胜。

 

在文人的眼里,“断”是一种意境,“残”是一种美。残荷的诗情,残阳的画意,或许也是颓废美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吧。

 

白堤。

白堤连接断桥和孤山,不算长,比苏堤要短许多,但略微宽阔。此外,相比较苏堤上绿荫如盖的青翠漫林,白堤上的树木稀稀疏疏,多为尚未长成的杨柳,低矮的桃树,还有大片的绿茵草坪,钓鱼的大叔大爷们。

白堤上的视野很是开阔。白堤西边是北里湖,北里湖对岸,宝石山上的保俶塔清晰可见。白堤东边是西湖主湖面,极目远望,波光粼粼,游人泛舟,痛仰乐队的《西湖》场景跃然眼前:“行船入三潭,嬉戏着湖水,微风它划不过轻舟,时而又相远,时而又相恋……”。

平湖秋月。

走过断桥,走过白堤,就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此处面积很小,濒临外湖,以秋夜赏月为胜。景区内亭台依湖而建,楼阁与水交融,曲桥蜿蜒,枫叶葱郁。

此时既不是秋季,也不是夜晚,或许很难体会到此景的精髓。尽管如此,平湖秋月简直就是一处极度浓缩的微型中国园林,总体格局素雅,恬静,哪怕没有秋风,没有明月,依然可以感受到她婉约含蓄的迷你庭院风韵。

西泠印社。

在去往下一处十景的路上,会经过这个 “天下第一名社”,顺路随意来看看。西泠印社已创建一百多年,深研金石篆刻。

曲院风荷。

位于苏堤北端,始建于南宋,初为酿酒作坊。院内廊亭掩映,荷池坡地错落有致,花木参差,实为夏日绝佳的赏荷胜地。

这个季节的西湖,藕种还在淤泥里酝酿,只有零零碎碎的荷叶漂浮在湖面,稀稀落落。没有了绿菏莲花的渲染,曲院风荷似乎少了很多的乐趣。

守得住蛰伏的寂寞,才会有生命的爆发和绽放。

 

请注意曲院风荷名称里的两个关键字:荷、院。事实上,除了荷花,曲院风荷绝对是可以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典型的东方庭院。空间艺术,建筑美学,文化底蕴,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亭,台,廊,桥,在园林里的角角落落,发生着妙不可言的碰撞。光,影,形,色,动与静,明与暗,各种园林因素的搭配,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曲折,讲究层次,建筑构造具有多样多变性,小小的园林,深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蕴。相比较西方建筑里一眼就看到头的“透视”理念,东方园林无疑有着更细腻的表达力量。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位于西部水域,长近三公里。苏堤实为北宋元祐年间,在杭州任官的苏轼用疏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后人为纪念苏轼,将长堤命名为“苏堤”。

东坡先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当年“无心插柳”的不经意之举,现在已成“柳成荫”的千年美景地。

 

苏堤上共建有六座石拱桥,横跨南北,穿越整个西湖水域。苏堤也被视为观赏全西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旖旎美景尽收眼底。

苏堤也是美大妈们争相合照留影的地方。

站在苏堤看雷峰塔,更有不一样的神韵。

目前,苏堤作为“苏东坡文化公园”进行设计和改建,希望下次再游西湖,可以一览文化公园的风采。

 

苏轼才华横溢,年轻时锋芒毕露,但也或许正是因此而带给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苏轼先后被贬官三次流放落难至偏远地区。大起大落的悲苦凄惨,没有击毁苏轼,反而造就了他的参悟和豁达,造就了他在诗词、文学、书法、画作甚至是美食领域的传奇。

 

走在长长的苏堤上,像是走在苏轼的心事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阳光透过高大樟树的叶间缝隙,慵懒地洒在路面上,树影斑驳,杨柳依依。

花港观鱼。

始于南宋时期,初称“卢园”。景点位于苏堤的南端,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再往南走一小段距离,就到了苏堤尽头。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以赏花和观鱼为景观主题。乾隆帝曾在此题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乾隆号称风流大帝,喜欢游山玩水,也喜欢咏诗题词,一生写下了四万多首诗词,据说也留下数不清的情。

 

立夏刚过,缤纷的花儿们还未完全退下舞台,绿就已经急不可待地上场了。这个时间来游花港,已经很难看到“花著鱼身鱼嘬花”的盛景,然而还是会有一些暮春初夏花期的品种,提醒着游人这里曾经繁花烂漫的记忆。

严格来说,西湖十景中的几处景点称她为“景区”似乎更为合适。断桥是一个“点”,雷峰塔是一个“点”,但是诸如曲院荷风,花港观鱼,更是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区”,一处集赏花、品荷、观鱼、游园于一身的景“区”。

 

除了花和鱼,花海观鱼依然还是园林的艺术。

 

园内绿意葱葱,水中倒影如画,亭台零星点缀,拱桥长廊巧妙穿行。

历史上西湖湖畔的庭院园林设计者,一定是空间美学的大师。

 

民国才女林徽因曾在她的美文《蛛丝和梅花》里对于庭院和赏花有过一段有趣的描述,“在西方即使也有我们同样的花,也还缺乏我们的廊庑庭院。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才有一种庭院里特有的情绪。看花更需庭院,深深锁在里面认识,不时还得有轩窗栏杆,给你一点凭借……”。

 

用林徽因的文字来诠释花港里的花和院,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来到西湖,怎能不赏柳。

整个西湖湖畔,各种绿色植物环绕密布。杨柳,古樟,水杉,枫杨,桃树,红枫,法国梧桐,随处可见。

而最让人挂念的,一定是那风情万种的杨柳。柳是飘逸的,也是随性的,柳枝柔美,妖娆,柳还可以是伤别离的寄情物。

柳,已然成为古往今来一种情怀的符号,无数文人为之动容沉醉。

行至雷峰塔门口,已是中午时分,略感疲倦,饥肠更是辘辘,今天不如就此打住罢。此时此刻,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的情调,再难勾起我的欲望,或许杭州街头的东坡肉,才应该是我的最爱。

 

湖滨路上车水马龙,五一长假已经过去,人潮却没有停歇下来的迹象。一路寻寻觅觅,总不见东坡肉铺的影踪,只有空气中飘荡的淘宝小店的味道。

 

 

参考攻略。

详细地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

开放时间:全天、四季

消费:无需门票。景区内多种游船可选,价格会有不同(手划船每船每小时150元,摇橹船每船每小时180元)。

交通:地铁1号线,龙翔桥站下。距离萧山机场30公里,打车40分钟,约90元车资可到。

小贴士:游览西湖,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去一次,感受都不一样。此外,到达西湖,不要急匆匆奔着十大景点打卡而去,西湖的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细细品。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