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千年云冈 弹指一挥。

千年云冈 弹指一挥。

着手《云冈石窟游记》才发现有“岗”和“冈”两字分不清用哪一个,经查询,“岗”为多音字,读[gāng]时与“冈”意思相同可通用,意为“较低而平的山脊”。现多用“冈”字,再查看照片上也为“冈”,确认无疑。

云冈阙门为石造型的重檐结构,上题有“云冈石窟”匾额,此门完工于2010年。庄严、威仪的石阙山门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北魏气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早期的云冈石窟景区仅限于石窟东西长约1公里,宽约50米左右的地方,现如今景区面积扩大了数十倍,石窟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行程线路

昙曜广场——礼佛大道——灵岩寺——写经院——石窟群——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佛影殿——食货街

验票入门,首先来到了昙曜广场。昙曜是北魏僧,籍贯凉州人,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 (公元453年),昙曜被礼为帝师。约公元460年,昙曜征得文成帝的同意和支持,在武州塞凿山石壁,开始了云冈石窟伟大工程的兴建工作。他所开创的石窟共有5座,含有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祈福的意义,被称为“昙曜五窟”,总名为灵岩寺。

经昙曜广场就来到了礼佛大道。由东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进入灵岩寺先要跨过一架七孔桥,拱桥桥头两侧矗立着慈祥的手持博山炉的仙女。

灵岩寺两侧林立着4座角楼、6座配楼,蜿蜒曲折的回廊可供游人乘凉休息。全国叫“灵岩寺”的寺庙至少十余个,取此名都与寺庙有洞相关,寓意洞穴灵气十足,只是少了些新意。

寺中央有座石雕方形5层浮屠塔,每层四面有主佛像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极品。

从寺庙后门出来回望,发现整个灵岩寺是一座水上楼阁!如同蓬莱仙境一般,命名“山堂水殿”名副其实!

穿过灵岩寺顺石阶而上,经汉白玉牌楼,正式进入石窟景区。

从东向西石窟编号从1开始依次排列,游客主要参观前20个洞窟。云冈石窟按开凿时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称为昙曜五窟。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13窟以及未彻底完工的第3窟。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公元494年),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

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灵岩寺洞)。洞窟崖面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它被称为云冈石窟之最,东侧洞窟未能完工。

石窟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弥勒菩萨高约10米,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佛像身上有很多孔洞,是清代修补佛像时留下的。一是用来插脚手架、嵌入木栓,以便维修;二是把泥浆灌进去,干后与外表泥浆形成整体, 再进行彩绘,这样比起直接包泥会更长久,在石像防风化上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时间长了还是会脱落,致使原造像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

第5窟(大佛洞)分前后两室,前室当中的释迦牟尼佛为结跏趺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佛主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

20年前一个夏日的黄昏来到云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第五窟,从窟檐下的两扇门内只能看到一双大手,孤零零的我不由得打了一寒颤。

后室胁侍菩萨身着对领装,右手作施无畏印。面相清秀,细眉高鼻,双目深邃,嘴角上翘,慈蔼可亲。

第6窟(释迦佛洞)在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称“第一伟窟”。举目四周,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第5、6窟外古树之下的庙门应是当初石窟未扩建时的入口了。

第9~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五华洞”分为两组,分别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5个窟的外侧全部新建窟檐进行保护,风格与5、6窟不同,但也端庄大气。

第9、10窟的窟顶雕凿了繁复的图案,窟顶乃是更为坚硬的石头,能在窟顶雕刻出如此华丽的藻井,真是不简单!

从装饰题材来看,最重要的是莲花图案和缠枝植物花纹图案,它们对中国后代的装饰图案影响很大。莲花在佛教中代表“净土”,所以佛座也称莲花座,因此在佛教艺术中,莲花就成了主要的装饰图案。

第16~20窟被称为昙曜五窟,每座规模都很宏大,窟内各雕一尊石像,高达40尺至50尺。在昙曜之后,文成帝之下的几代帝王也都倾全国的赀赋收入,旷日持久地继续浩大的凿窟雕像工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宏伟奇迹,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见证了他们深重的苦难。

第14~20窟远景。

第15窟(万佛洞)。

第16窟(立佛洞)主佛释迦立像高13.5米,佛像发呈波状,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胸前结带下垂酷似领带。

第18窟(立三佛洞)佛像昂首挺立,身躯雄壮,气势宏伟。

第20窟(白佛爷洞)的露天大佛,主像高达13.7米,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结跏趺坐状,被誉为云冈的代表作。

第21~45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建筑工程,规模不大,洞窟参观到此结束。 

从第20窟向西南,顺着幽静的小径,穿过蓬勃葳蕤(wēi ruí)的花木丛,踏过一个精巧别致的木栈道,就来到了建筑形式如波浪涌动的云冈陈列馆。

陈列馆低于地平面约6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0平方米。

步入陈列馆内,前厅东侧端坐着第20窟大佛等比例雕像。

穿过时光隧道进入主展厅,遥远的正对面是一尊佛光笼罩佛头雕塑,两侧是各长70米的超大屏幕,由24台投影仪,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示北魏的辉煌历史和云冈石窟的开凿历程,可惜不是播放时间,未能一饱眼福。

主展厅左侧的小展厅内陈列着北魏时期的生活用品与建筑构件,这些文物大部分是在云冈出土。

主展厅右前方的小展厅内陈列着大量云冈佛像及残件。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佛的眼睛。该陶眼为云冈石窟众多双目“失明”佛像中的一只。“佛眼”的年代为辽、金时期,看来“佛眼”自古以来就一直被盗,北魏时期的“佛眼”原件早已不知踪迹了。

从陈列馆出来向东而行,不多远就能看到笔直的莲花大道,向北就能到达第20窟的大佛。

莲花大道正南是佛影殿,殿内供奉四方接引佛,分别为:东方阿閦(chù)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殿前有曲艺表演,个人不感兴趣,只是看到殿内高僧面对青山,“禅心佛影”甚为震撼。为一探究竟,绕过演艺台直奔佛影殿。

佛影殿南侧院内空无一人,极为清静,面对青山小憩片刻。

佛影殿演艺台北侧有一时空隧道,引得游人纷纷在此拍照。

继续东行就接近出口了,途经一五谷轮回之所。2007年5月8日云冈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个轮回之所也一定是要达标的,进去感受一番。

好在就我一个人!

经先前跨过的七孔桥东南侧食货街就出了景区。返回市内乘公交或打的都很方便,赶时间的话就打的吧,4人/车,人均10元足矣(时价)。

故地重游,心情愉悦,附石窟群名称留念:

第一窟(石鼓洞)

第二窟(寒泉洞)

第三窟(灵岩寺洞)

第四窟(塔庙窟)

第五窟(大佛洞)

第六窟(释迦佛洞)

第七窟(西来第一佛洞)

第八窟(佛籁洞)

第九窟(阿閦佛洞)

第十窟(毗卢佛洞)

第十一窟(接引佛洞)

第十二窟(离垢地菩萨洞)

第十三窟(文殊菩萨洞)

第十四窟

第十五窟(万佛洞)

第十六窟(立佛洞)

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

第十九窟(宝生佛洞)

第二十窟(白佛爷洞)

关于作者: _M13****0523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