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兄弟姐妹山西行(22)——云冈石窟(下)。

兄弟姐妹山西行(22)——云冈石窟(下)。

第九到第十三窟,俗称“五华洞”。均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这五窟充满着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第九窟称为“阿閦佛洞”,与第十窟为一组双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

九窟为前后室结构,汉式殿堂布置。窟门为仿庑殿式建筑,两侧列楹柱,柱雕千佛,下有狮象,声势颇为壮观。窟内对称分层布置神龛,造像均取自“法华经”。窟顶为格状,格内雕莲花及飞天,夜叉。后室北壁刻主像释迦牟尼,东西两壁各雕胁持菩萨。

第九窟的雕像琳琅满目,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奇怪的是此窟竟然少有游人,比起第五六两窟的人满为患来,真是门庭冷落了。

第十窟称为“毗卢佛洞”。也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北壁拱门与明窗之间雕刻层峦叠嶂的须秘山,山间树林浓密,走兽竞奔,山腰缠绕飞龙。外侧雕多头多臂的阿修罗天盘坐。东西两壁各雕神龛,龛内趺坐菩萨,低眉慈悲,沉思参禅。其期还有金刚力士,环绕左右。窟顶有飞天来往,祥云飞罩。后室主像为弥勒佛,东西两壁各雕菩萨胁持。

十窟与九窟风格类似,令人有看不完的感觉。

第十一窟称为“接引佛洞”。第11,12,13三窟为一组。十一窟内有中心塔柱,塔柱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四面均雕一尊立佛。南面的弥勒立佛旁另雕两尊胁持菩萨,神态文雅,是辽代所补刻。西壁凿大龛,龛内刻七尊立佛,波浪式发型,面部丰润,衣带飘逸。东壁上层有太和七年所刻的造像题铭,是云岗现存最早,最长的题记。窟内四壁神龛纷呈,但无统一体制,是北魏时期民间集资所刻。

第十二窟称为“离垢地菩萨洞”。分前后两室。前室北壁最上层雕刻十四尊天宫乐伎,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笙、五弦琴、箜篌、腰鼓、笛子和法螺等等。门楣上还有一组舞伎。动作奔放,热情洋溢。窟顶还有一组乐伎,充满异族色彩。全窟似乎充满乐声,所以俗称“音乐窟”。雕刻乐队的演奏及指挥方式体现了北魏宫廷音乐的风貌,因此很有研究及观赏价值。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十二米高的交脚弥勒佛像,其伸出的左臂与腿之间雕了一尊力士托住手臂,解决了悬臂强度不够的问题。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大多风化。

第十五窟称为“万佛洞”。这是一个方型单室窟,以表现千佛主题,所以旧称“千佛洞”。窟内现存佛像万余,所以改称万佛洞。千佛者,象征释迦牟尼分身为十方化佛。虽刻万佛,却构图严谨,排列有序。西壁龛基雕刻沙鸥翔集,鱼跃水渊的幽雅景致,龛头刻乐伎飞天,韵律和谐。

第十六到第二十窟,即为昙曜五窟。五窟型制相同,平面均为马蹄型,上复穹隆顶。窟内造像均为三世如来,奇伟高大,称冠一时。五窟内的佛像以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模特,雕凿面貌神似。昙曜高僧虽然四大皆空,但凿窟却也不忘记拍皇帝马屁,毕竟经费是从皇家那里来的。

第十六窟称为“立佛洞”。立佛为释迦牟尼,高13。5米。面容清秀,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这是北魏推行汉化时的服装。导游介绍说,这座雕像说明西装服饰中的领带是中国最早发明的,似乎有点阿Q。那根结带与领带相差甚远,打结的方式也绝对不一样。

第十七窟称为“弥勒三尊洞”。主像弥勒佛,高15。6米,身着菩萨装束:头戴宝冠,胸佩璎珞,臂带宝钗,斜披络腋,束腰收腹,腰束长裙,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可惜佛像面部风化严重,已经看不到他的笑容了。

西壁立佛,面容圆润,古朴庄严;东壁坐佛,面露微笑,慈悲为怀。四壁雕刻千佛,皆生动流畅。西壁外缘雕一供养天,单膝下跪,双手合十,神情恬静,体态优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明窗东侧的佛龛,是北魏太和十三年补刻的。

第十八,十九,二十,三窟为一组,以第十九窟为中心。

第十八窟称为“三立佛洞”,布局严谨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8米,身披千佛袈裟,面容圆润丰满,鼻梁高挺,带着西域格调。两侧雕挟持菩萨及十大弟子。

第十九窟称为“宝生佛洞”。主佛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佛像双耳垂肩,右手前伸,肘下有靠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窟外东西各开一耳窟,内凿坐佛像。这样布置三世佛的设计,既富变化,又显庄严,是北朝石窟的创举。

第二十窟是露天窟。原先窟前有木结构前檐,辽代时毁于兵火。主佛为释迦坐像,俗称云冈大佛,高13.7米。佛像面容慈祥,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是云岗石窟的标志,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两侧各有挟持立佛,现在仅剩一尊,另一尊不知毁于何时。大佛身后的佛光周围,还雕有小佛及飞天。其艺术造型及精雕技艺均令人赞叹不已。

大佛前是一大片广场,游人至此,纷纷停留瞻仰,摄影留念。我们在这里休息了好长时间,沐浴在佛祖的光环之中,静念沉思,顿有时空消失之感。

从二十窟向西,是云岗的西部石窟。这里都是北魏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之后的凿窟。因此规模都不大,小窟小龛,且不成组。可见首都地位有多么重要。从此以后,石窟的建设重点就转到洛阳去了。

我们看了一上午的石窟,有点视觉疲劳,所以西部石窟就不打算去看了。广场向南,有一条通道,可以直接通往电瓶车站。于是大家步行就从这里抄了近路,将西部石窟“短路”掉了。

向南的大道尽头还有一座露天舞台,当时由称为“西天梵音”的舞蹈表演。因为走得累了,正好坐下休息,观看舞蹈表演。

这时,已经中午时分,还要赶回鼓楼午餐。所以不等舞蹈表演结束,便起身离开,然后乘坐电瓶车回到景区大门,再乘坐公交车回到鼓楼。

关于作者: 青江水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