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之六:后三宫(下)(修订版)。

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之六:后三宫(下)(修订版)。

鄙人2021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和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乾清宫既然是皇上的家,当然就还要在这里做一些家务事。这些家务事应该包括两口子打架和商量要不要生二胎,但这些都没有记载在正史中,不知道皇史宬里保存的各朝皇上起居注里有没有记录,没有公开过。正史中记载了乾清宫里的一些属于家务事的宴席,就是内部至爱亲朋去乾清宫吃席。这是家宴,不同于太和殿的国宴。乾清宫最重要的家宴是年夜饭,皇家年夜饭是男女眷分开的,除夕是女饭,初一是男饭。吃年夜饭时,皇上本人在主席台上就餐,主席台后排就餐的是皇后,其他人在主席台下分列两边就餐。因为这是家宴,所以都按城乡百姓惯例,他们这饭也是先上凉菜,后上热菜,果盘另上。皇上阔气,虽然是家务事儿,可是家务什儿还是要有规矩的。凉菜都是摆在珐琅碗里,明代有盐水鸭,清代有血肠,体现出皇上的出处和来路。热菜也是装在珐琅碗里,明代有燕窝炖白鸭,清代有鹿筋炖肉。燕窝是郑和下西洋时在南洋给朱棣开发出来的贵物,之前中国没有,连汉武帝都没吃过。果盘是雕漆大盘,各色时令果子,还有蜜饯果脯,明代有佛手,清代有苹果。当然还有小点心,明代有鸭肉馅包子,清代有萝卜蘸大酱。这些菜会给主席台每人上四十味,主席台下是每人三十味。对了,还要有酒,明代是绍兴酒,清代是踢死牛或者闷倒驴。因为御膳房就在乾清宫附近,所以乾清宫吃席能吃到热菜,不像太和殿里只能吃冷饭。这些饭菜你一看,和咱自己吃的也没什么不同吧?这是因为皇上肚子里的肠胃和咱们一样,他的槽牙嗓子眼儿也和咱们差不多。如果他真是天子,那本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只吃仙丹的对吧?

除了过年,其它一些节日的时候,乾清宫里也有家宴事件发生。这些节日包括元宵、端午和中秋;重阳、冬至和皇诞。除了家宴,皇上还在这里举办分门别类宴,招待各路英豪,包括廷臣宴、诸王宴和宗亲宴。这些都算是按制举宴,清代还在这里举办过破天荒宴,那就是康熙和乾隆主持的千叟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的五四青年节,玄烨六十大寿。此时正值平定三藩和噶尔丹后天下太平之年,又连续几年五谷丰登,官民粮足。有民间多事老头便上京要在万寿节给康熙祝寿,这些老头当然都是各地的地主富农,他们不用种地才可以串通好了去旅游。康熙听报说每日有白胡子老头手举着长白毛的馒头在宫门外左右走动,虽然没有顶戴花翎,却也都是面色红润的富康老头。再派探子一打听,说是来给皇上祝寿的。康熙帝这一下给乐得不轻,便下旨在西苑畅春园摆饭请众叟啖(念蛋)。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康熙宴请的都是六十五岁以上的叟,一是说他们来京不易;二是说下次还不定能不能来。顺便还把朝里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和在京离退休老干部也请了一次,二次一共请了二千多人。这次还不叫千叟宴,就是破天荒地请老头吃席。康熙六十年(公元1821年),为了庆祝登基六十年,康熙帝就又举办了一次一千老头吃宫宴。上次是在西苑,这次是正儿八经地在宫里,就是在这座乾清宫。这一回是满汉分批,也是二次,康熙做《千叟宴诗》,自此有千叟宴之名。到了乾隆时期,天下更加太平,官民更加富足。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弘历要学他爷爷办千叟宴,而且是在乾清宫,由子是《四库全书》胜利竣工。这次也是六十五岁以上老叟,有三千之众。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累了。颙琰(念痈炎),你上来玩吧,你的年号叫嘉庆。乾隆退居二线做调研员之后,就在太上皇宫里办了清代最后一次千叟宴。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有五千老头有幸来啖。在皇极殿里坐了一屋子,还是坐不下,结果坐了一院子不说,还一直坐到宁寿门外,一共摆了八百桌。他们吃得不一样,殿内和月台上省部级以上的都吃火锅,一人一桌。院子里厅局级、院子外县团级的也吃火锅,还是那些菜,但是十人一桌,幸好每人有一碗肉丝烫饭,否则根本吃不饱。宴毕,太上皇宫里碗筷堆了一地,没有剩饭,吃剩的都被老头们揣兜带回家了。这次千叟宴还请来一些小臣的老父,山西王家大院的老王头就也参加过。其中最年长官者可能是国子监司业福建的进士郭钟岳,一百零四岁。最年长非官者是安徽熊国沛,一百零六岁,宴后赏六品顶戴。其他九十岁以上非官老头都赏七品顶戴。散席之后一个月内,熊国沛率领不少高龄老头直接去了极乐世界给乾隆帝打扫房子去了。其实这些老头要是安静地在家吃素打太极,还能活好几年;进京吃老乾一顿饭混一顶花帽子回家,肯定要乐极生悲。此后,朝廷财力日虚,无力再办如此规模的千人白吃饭了。只是三十年后乾隆的孙子道光帝在登基第三年办过一次迷你老叟宴,是在颐和园玉澜堂,一共才宴请了十五个老头,还都是清顾委的官员。

这后三宫也是三座殿,也是三座殿在同一个贯通的台基之上。看看乾清宫的前檐廊。

顺着半封闭的侧檐廊往后看,可以看见后面的坤宁宫。

后三宫前面一座是乾清宫,后面一座是坤宁宫。乾是天,坤是地,乾清坤宁就是天清地爽呗。你也可以理解成天上没有乌云闪电,地上没有虎豹豺狼。古人说天皇地母,那既然皇上睡乾清宫,皇后就肯定要睡坤宁宫呗。没错,朱棣睡乾清宫,他太太住坤宁宫。哪位太太呢?朱棣的皇后是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的女儿,永乐七年就去世了,住过南京坤宁宫,没赶上永乐十八年住北京坤宁宫。徐皇后死后,朱棣再未册封皇后,因此永乐年间北京坤宁宫没有镇宫皇后。朱棣之后明皇们的太太都住在坤宁宫,壬寅宫变中就是住在坤宁宫的方皇后把嘉靖帝救下来的。

明代那个时候,乾清宫和坤宁宫是中间通过一个穿堂连在一起的工字形,穿堂中间有一座圆殿。所以,明皇宫还被称作是“三殿二宫”。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紫禁城被雷击引发大火,重建时顺便把乾清宫坤宁宫之间的穿堂改造,建成了前三殿中和殿那样独立的方殿,防止后三宫火烧连营,嘉靖四十一年落成。从此,皇宫才成为“三殿三宫”。这一年,嘉靖帝本想在北京内城墙外再建一道外城墙,因为同时要重建皇宫里被火烧掉的几座大殿,财力不逮,所以只建了南外城墙,就是左安门、永定门和右安门一带。看看嘉靖帝新盖的交泰殿。

这座交泰殿比前三殿的中和殿小一号,但和中和殿形制一样,都是面阔三间的方殿,斗拱抬梁结构,上面是黄色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不同的是这座交泰殿没有一圈檐廊,而且四面只有明间开门,四扇六抹隔扇门,三交六椀棂花,龙凤木刻贴金裙板。次间青砖槛墙加方格槛窗封闭。清初顺治、康熙都曾重修交泰殿。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乾隆还在做太上皇的时候,乾清宫大火,火后重建乾清宫也包括了交泰殿,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嘉庆二年重建的交泰殿。

看看交泰殿的脊刹,和前面中和殿的一样。

看看横枋上的彩绘。

你可以看到上下横枋上的和玺彩绘和中和殿不一样,中和殿的叫做金龙和玺,交泰殿这里的叫做龙凤和玺。从午门进宫走下来,这是第一次在和玺彩绘中出现凤。下面枋心画龙,两边找头画凤;上面枋心画凤,两边找头画龙。龙凤都是沥粉贴金,就是用矿物颜料堆出龙凤的线条,然后再贴金,形成极浅浮雕的效果。按照规矩,枋心两边的找头是绿底时,里面画的龙或凤是向下降的,叫做“降龙降凤”;如果是蓝底,龙凤就画成向上升的,叫做“升龙升凤”。这个横枋上的彩绘都有体现。

殿内金砖墁地,明间后金柱间是板屏,屏前摆地坪宝座。顶上是龙凤平棋天花,宝座之上有斗八贴金蟠龙戏珠藻井。

板屏两边金柱上楹联:恒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关睢麟趾,主王化之始基。“恒久咸和”出自《周易》,意为天下永远太平,国富民安;“天休”出自《书》,意为上天赐福。“关雎”就是好听的鸟叫,出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麟趾”就是麒麟的脚,特好,不踢人,出自《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王化”意为天子的教化。全联的意思是说保持天下太平,上天便可赐予国富民安;皇上治理天下要以善为政。

这副楹联是乾隆所题,应该是和板屏上的《交泰殿铭》一套的,板屏上的落款日期是“乾隆壬辰”,那就是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板屏上悬挂“无为”匾。“无为”肯定是《道德经》里的无为概念,这是老子对君主的告诫,说的是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意不妄为,即“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块匾是康熙所题,现在看见的是乾隆六十二年弘历重摹的。乾隆朝没有六十二年,那就是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这是嘉庆二年大火后重建交泰殿时再造的匾。

宝座上两边安放着珐琅鱼缸、珐琅甪端、鎏金香亭,下面是珐琅熏炉。最显眼的是宝座两边和后面有好多黄金塔,这些都是清代故物。这些黄金塔一共有二十五座,叫做“二十五宝”。宝:符玺也;朝廷的御玺。明代最初有十七宝,嘉靖又增加七宝,一共二十四宝。明二十四宝归司宝女官藏匿,另有尚宝监执行用宝礼仪。明代二十四宝今已无影,故宫中虽存有疑物,但不是实物。现在交泰殿里是清代二十五宝,那个看似黄金的塔它是带龙纹的明黄色缎子罩,现在轻易不会打开那个缎罩,缎罩里面有什么也没有游客知道。按照官方陈述,这个缎罩里面的物件叫“宝盝”,罩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个金丝楠木几架。几架上是一个金丝楠木大盒子,大盒子里面还有旃檀木小盒子。最里面小盒子里是一个俗话“手戳”的印章,官话叫“御宝”,也就是公章。《周易》演绎天衍之数时说“天数二十有五”,据此,乾隆从过去杂乱无章的三十九个里面挑出来这二十五个公章,代表朝廷权力和威仪的御用印章。我们一般很难见到盖有这些公章的古文,顶多也就是看见“乾隆御笔之宝”,那是私章,对应的公章应该是“皇帝之宝”。二十五宝里有二枚满汉双语“皇帝之宝”公章,一枚是青玉的,不常用。另一枚最常用的是旃檀木的“皇帝之宝”御宝,颁发诏告什么的都用。清代皇上平常都是用私章,用公章很麻烦。御宝用印先要钦天监选择一个吉日,吉日一到,钦天监首领伙同交泰殿太监首领便进入交泰殿。交泰殿太监们平时就蹲在交泰殿台基下的值房里。

他们在殿内摆上事先预谋好的供桌,桌上摆好供品,不是猪头羊脚之类的荤菜,而是苹果馒头什么的素食,当然还要上好酒和烧高香。然后这些人要先下跪叩首行大礼,专等吉时降临。吉时一到,他们就打开缎罩,从盒子里端出御宝和印泥盒摆到供桌上。摆好之后,太监去前面的乾清宫请皇上用印。皇上过来要先冲着御宝行礼上三炷香,然后拿起公章蘸印泥、哈三口气,在诏书上狠劲盖一个戳,要保证印记严丝合缝,这个叫做钤印。钤印毕,皇上甩手就走,剩下的工作还是钦天监首领和交泰殿太监扫尾,把御宝端回盒里盖上缎罩。遇到故宫展览清代皇帝诏书的时候,没准儿能见到那诏书上的“皇帝之宝”印。

交泰殿内宝座的左手,也就是东次间的位置,有一座木亭,那里面是铜壶滴漏,计时用的。

这是乾隆十年所造,原在皇极殿,嘉庆二年火灾后搬过来。清代时宫里已经用上了自鸣钟,这架铜壶滴漏属于礼器,搬来后就没再加过水。交泰殿宝座右手过去有一架明代自鸣钟,也在嘉庆二年大火中灭失,后于嘉庆三年按照对面铜壶滴漏尺度再造。清代,交泰殿是北京城的授时中心,这里的自鸣钟报时之后,神武门的钟鼓便随后齐鸣,然后是地安门外钟鼓楼“七个隆咚锵”地响一通;最后是满城百姓纷纷在家上发条。

这自鸣钟是清宫造办处所造,浑身布满木刻,而且非常精致。奇怪的是,大自鸣钟那立柱框架让我想起圣彼得大教堂里的青铜华盖。那是意大利著名巴洛克美术家贝尼尼的代表作之一,比交泰殿的这架大自鸣钟早了一百五十年。

前面说皇上亲祭大典的祭文是要皇上在中和殿亲自审查的,要去先农坛种地之前还要在中和殿检查玉米粒种子和九齿钉耙。皇后亲祭的大典只有亲蚕礼,但是皇后不能去前殿,那有干政嫌疑。皇后就在后三宫相当于中和殿的这座交泰殿里审查亲蚕礼演讲稿文案,还要检查用具。每年仲春皇上率众臣出午门走天安门去先农坛祭神农,种他的一亩三分地。每年三月皇后则率宫中众女眷出神武门去北海先蚕坛祭蚕神,叫做亲蚕礼。此外,遇初一、冬至等重大节日,以及皇上的生日万寿节,众臣要到太和殿祝贺。此时,宫中女眷及王府福晋们则要到交泰殿向坐在里面宝座上的皇后祝贺,特别是皇后的生日千秋节都要来这里贺寿。所以你看,这皇后号称母仪天下,可清代的皇后并不是在中宫坤宁宫彰显母仪,而是在交泰殿。有人说交泰殿是帝后交欢之所,其实不对。明代这里是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穿廊,如何亲热?清代总不能当着祖宗御宝在非炕非榻的宝座上苟且吧?

走到交泰殿侧面。

可以看到后面的坤宁宫。你要是注意,就会发现交泰殿东西侧面中间是隔扇门,两边是青砖墙封闭的。而且,后三宫台基上自乾清宫往后就不是汉白玉扶手栏杆了,改成了黄绿琉璃砖墙。

交泰殿的后面就是坤宁宫。乾清宫和坤宁宫是一对宫,名字取自《道德经》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为乾清坤宁。乾清宫和坤宁宫里分别住着天皇地母。

坤宁宫形制类似于前面的保和殿,但规模小了很多,它只有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四周也有檐廊。上面也是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七只脊兽;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九只脊兽。坤宁宫前面的月台比保和殿小了很多,因此它和交泰殿之间距离就很近。

明代时的坤宁宫是当朝皇后的宿舍,是一座很正规的大殿,中间明间开门,东西梢间尽间是暖阁。明末帝崇祯最后在乾清宫写完遗诏,赐给后妃们每人一条白绫,周皇后领了白绫后就回这坤宁宫自己了断。顺治进京后于顺治十二年重修坤宁宫,按照沈阳故宫正宫清宁宫风格彻底改造了坤宁宫。清代的坤宁宫大门开在东次间,原来的四扇隔扇门改成了二扇板门。原来的隔扇窗也都改成了直棂吊窗。

最主要的是把内部改造了,进门东边二间改成寝殿,进门西边四间改成了祭祀殿。满族信奉萨满,萨满是类似于拜火教一样的非常古老的崇拜。拜火教是有理论的,萨满没有;拜火教有神,萨满也没有;所以拜火教是一种宗教,而萨满不是宗教。崇拜萨满过去是流行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至少是长城以北,什么蒙古、女真、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和北欧那些地方。我们所知的萨满就是跳大神,这是萨满和上天沟通的一种手段。萨满通过跳大神和上天沟通,然后可以驱鬼祛病招魂等等。清帝把祭萨满活动带入皇宫,其实他知道萨满跳大神什么也解决不了。皇上是利用萨满崇拜来统治崇拜萨满的那些民众,就像皇上给寺庙观堂题字上香一样。

坤宁宫祭祀活动其实是祭神时有萨满掺和进来,祭的神来自五湖四海,包括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伏魔大帝关公、长白山神、蒙古神、土地神等十五、六位。坤宁宫每朝每夕都有祭祀,逢初一、十五更是大祭。进门对面有灶间,内有三口大锅,二口煮肉,一口蒸糕。每天夜里十二点,三品女官萨满太太驾车押着二口尚在喘气猪就要进宫,她要赶在玉泉山水车之前从神武门进宫走到坤宁宫。坤宁宫里有被派来陪祀的大臣和保安太监参加祭祀,初一、十五皇后通常要在,皇上不一定,如果要去早朝,就不会参加坤宁宫祭神。萨满一边跳大神,一边唱歌,这叫祝词。萨满自己跳、自己唱、自己伴奏,很辛苦,看看她的乐器,叫做“腰铃”。

祝词完毕,萨满拿一碗酒浇在那口尚在喘气猪的耳朵上,那猪便扇耳,萨满便说神已听见了。推猪去灶间杀之,白水煮肉蒸糕,一时便熟。每人分给一块肉一盘糕,这叫“分福”,那肉叫“祚(念作)肉”。大家纷纷掏出小刀切那块肉,艺高者可切出纸般薄片的带皮肥瘦肉。按规矩这肉要白着吃,但那是会腻死人的,大家都偷偷带盐,或者带一块咖啡色毛巾包着肉吃,咖啡色其实是大酱。朝祭吃物不许带走,这批大臣最可怜,吃完这块肉,估计一个月内见肉就会呕,所以每天参加朝祭的不是同一批大臣。夕祀后吃不完的肉可以揣兜带回家,糕也是。有人带肉回家就在邻里间传阅品尝,邻人一尝,味极鲜美。此邻便去西四街面赁一间铺,然后垒灶支锅煮肉,做起煮白肉的生意,这是北京老字号砂锅居的起源。

明代时,乾清宫是皇上寝宫,叫“正宫”;坤宁宫是皇后寝宫,叫“中宫”。皇上的婚礼是在正宫,合卺礼也在正宫。到了清代,坤宁宫最初修好后是顺治帝皇后住,未几被废;继任的孝惠章皇后住进坤宁宫。康熙的前二位皇后曾先后住过坤宁宫,就是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和遏必龙的女儿孝昭仁皇后;其后的皇贵妃佟佳氏生前最后一天当上了皇后,但没有住进坤宁宫。到雍正之后,连皇上都住到养心殿去了,皇后就更不可能住坤宁宫了,坤宁宫就成了行合卺礼的新房。皇帝大婚是皇宫内最旅途遥远的典礼,那个潜在的皇后坐在凤舆里,要从午门一段一段地沿中轴线最终走到坤宁宫。整个清代,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皇帝的中宫皇后走过这条路。坤宁宫做新房就用过四次,每次三天,倒是成了皇家祭神殿了。清代的乾清宫虽然还叫正宫,可是却成了皇上的办公室;而所谓的“中宫皇后”后来就都没有住在中宫坤宁宫。现在的坤宁宫是按照清代模样布置的,东暖阁是新房,西四间是祭神殿。满族习俗中的新房不能离神太远,也不能离神太近,所以坤宁宫的新房和祭神殿中间隔着一个东次间。东梢间和尽间是一个合间,南窗下铺着红地毯。梢间北侧是婚炕,尽间北侧是起居的木榻床。

婚炕上挂着大红的帐子,喜气洋洋。尽间的木榻床上只给摆了一副坐垫和靠垫,那肯定是皇上坐在那里,皇后坐在皇上腿上起居呗。皇上婚炕上的大被很漂亮,锦缎被面上绣着百子图。中国文字记载中最早有百子的人是“文王百子”,文王说的是周文王姬昌。这个文字来自《诗经・大雅・思齐》,原话是说“大姒(念四)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姬昌的夫人太姒继承了前辈美名,生了一百个儿子。这肯定是非常夸张的说法,违反自然规律,这是现在“彩虹屁”的鼻祖。其实周文王只有二十个儿子,太姒生的老大早夭,老二姬发后来做了周武王。文王之后,中国历代帝王都祈求多子,以利帝祚延续。所以,皇家婚房里必有一条百子被。现在传到民间,结婚也有来一床百子被的。

看看坤宁宫两侧半封闭檐廊天花上的双喜剪纸。

看看坤宁宫檐廊的贴金蟠龙和玺天花。

过去,一直到清末,坤宁宫东暖阁窗外月台上是有一面木影壁的,以防太监宫女窥视皇上皇后新婚亲热。坤宁宫外月台上也有一架日晷,仅作装饰,没人住当然没人看时间。

月台另一侧也有这么一座台子,上面是空的,并没有嘉量。

月台上还有一个汉白玉基座,看上去好像是旗杆座,可能和祭神有关。

虽然是嘉庆三年重修的,可是犄角旮旯已经腐朽没落了。

后三宫像前三殿一样,也有三进院子。乾清宫和两边侧殿、东西庑廊和乾清门围起来的是第一进院子,就是乾清宫广场;坤宁宫东西也有侧殿,和乾清宫围成第二进院子,就是后三宫;坤宁宫和其后的坤宁门围成第三进院子,就是坤宁门广场。

乾清宫的东侧小院中有殿叫弘德殿,明代时叫雍肃殿,明万历改称弘德殿,至今。

清嘉庆大火后按明制重建。雍,和也,和谐;肃,恭也,敬也。弘德,弘文尚德。明代时,皇上在这里私会大臣,避免太正式。清代这里是皇上的讲书房,和帝师在此讲习孔论、四书五经。特别是那些童年登基的儿皇帝,必须要有帝师给他讲书。虽来不及读书破万卷,但也要脑中有文、胸中有书才能去亲政。

乾清宫西侧小院里的殿叫昭仁殿,也是清嘉庆大火后按明制重建。昭仁,彰显仁德也。明代此殿功用已无考。明末崇祯帝自戕前,赐后妃白绫,督悬。又召昭仁公主于昭仁殿,刃之,殇。此为此殿明代终极之用,极惨烈。清代,皇上以此殿为藏书私读之所。乾隆时,将此殿藏书分类整理,扔出伪刻劣本,所余珍刻善本编制《天禄琳琅书目》,并题“天禄琳琅”匾悬于室内。嘉庆二年火后,此殿成灰,多有善本就此失传。三年重建,仅复藏六百多部,重编《天禄琳琅续编》。

明代时,乾清宫东西有廊联通弘德殿和昭仁殿。清代将廊改成了墙,还盖了独立小院,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站在乾清宫后月台上观望弘德殿小院,里面的正殿是单檐歇山顶,正规无误。可后面的小屋是卷棚硬山顶,说明此屋甚小。

乾清宫院内庑廊还有几处小有知名度的殿房。其中一个是南书房。南书房是乾清门内南庑殿最西端坐南朝北的一间庑殿,就是下图中门前有垂带踏跺上下的那一间。

这间庑殿并无特殊之处,也没人考证过明代做何用。清康熙帝玄烨六岁时,顺治帝突然病重,因为三子玄烨幼年出过天花已有免疫力,便下遗诏立其为太子,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臣辅政。玄烨登基成康熙帝,渐明事理,却受四辅臣左右,不得施展。特别是鳌拜,专权不说,还屡擅权。康熙六年索尼病故,葬于西直门外索家坟,康熙趁机跳出来登上太和殿亲政。没想到这鳌拜竟敢在十天后谋杀了苏克萨哈,这不是要“清君侧”吗?他还擅自给自己和遏必隆封了个一等公。康熙幼时虽在弘德殿上课,却开辟了南书房做自习室。课余,他常和几个核心侍卫撩跤练功,这就私里确定了几位贴心大力侍卫。康熙八年(公元1662年)的5・16这一天,康熙坐在南书房里正在写字,突然想起鳌拜诸多劣迹,越想越气。生可忍熟不可忍!他把贴心侍卫叫进南书房陪他自习,然后令太监宣鳌拜进宫面君。太监将鳌拜引至南书房,一进门,康熙便大喝“此贼胆敢持剑见朕,拿下”!还没等鳌拜听清康熙从福建南少林寺藉侍卫学来的方言,便被门后的几个力士放倒按住。待他在地上抬头一看,眼前是康熙的大马靴,便大喊“陛下,微臣腰里别的不是剑,是痒痒挠啊”。康熙怒曰“还敢顶嘴”?鳌拜一听此言,他知道“完喽”。康熙把鳌拜关进大狱不予保释,令大臣们拟出其三十大罪,请诛之。康熙假装念其旧功,从轻判了无期,杀尽其亲信党羽;另案削去遏必隆所有名爵,一等公爵位转授其子。第二年,康熙为遏必隆恢复了名誉,还纳其女为妃,后晋封第二任皇后。从此康熙一舒胸中块垒,排除了所有桎梏(念只顾),真正当上了皇帝。康熙十六年,平三藩期间,战局纷乱,皇上不仅心中、连手里都是一团乱麻。那真是“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了避开内阁官员的羁绊,康熙就挑了几位有能耐的大臣,让他们进入南书房行走。有事时,这些能臣可以给皇上建言献策并草拟上谕;无事时,可以陪皇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者就是陪皇上唠嗑。南书房的这个机要秘书处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才取消,其实康熙之后雍正设立军机处时,南书房就基本废弃了。

弘德殿是儿皇帝读书的地方,康熙把自习室设在了南书房,他还给皇子们开了一座学校,聘了老师上课。康熙的子弟学校开始就设在紧挨着乾清门东的南庑殿,起名上书房。放在这里的好处一是可以自己随时走到窗外查看课堂纪律,二是避免老师在内宫行万里路于细微处见真君。

上书房界壁儿是清宫敬事房,康熙朝时设立,雍正朝改叫宫殿监。这是清宫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是管理宫内太监的机构。

乾清宫西庑廊上有一懋(念冒)勤殿,这里是清皇收藏书画的地方。

懋勤即“懋学勤政”,好好学习天天从政的意思,“懋勤”常用在书房。去年,故宫曾把清宫收藏的苏轼书画拿到文华殿展览。清宫收藏的还有很多书法刻石,康熙曾私拓还编册,名字就叫做《懋勤殿法帖》。他时常拿出法帖把玩,却把那些刻石抛弃在远处的一个小屋里。新中国整理故宫文物发现这些刻石的时候,大部分都已风化,字迹不清了。要说这历代皇宫糟蹋的古代文物真是多了去了,传国玉玺早就传丢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被皇宫弄丢了。清帝除了在懋勤殿练字,还在这里核准大臣送来的秋季开剁名单,叫做“勾到仪”。谁的名字被皇上用朱笔勾到,刑部就把谁领到菜市口消灭掉。

看看乾清宫广场东庑廊的日精门。此门是踏跺上下,不是礓磋墁道了。你看那踏跺中间没有丹陛石,这不是御路,皇上不走这里,皇上走庑廊上。现今冬季每当日西下时,日精门这里站了很多人在向东面壁。原来此时的夕阳把日精门屋顶戗脊上的脊兽投影到东面的墙上,那些人都在用相机采集墙上脊兽的虚影。

乾清宫东庑廊和懋勤殿相对的地方是端凝殿,端凝是端庄凝重之意,庄重的意思。皇上那些穿上显庄重的衣帽鞋袜都挂在这里,屋里一片明黄色。

乾清宫东庑廊最南端是御药房,这里是御医值班的地方。

御医是给皇上皇后看病的,给宫里其他人看病的是太医,太医们坐在东华门内的太医院门诊部。御医当然是从太医院里选出来的技高者。如果皇上的爱妃生病了,皇上也会让御医去给看。御医看完病也要开方子,然后有御药房太监拿着方子跑到坤宁宫西庑殿的寿药房去抓药。

寿药房旁边的小门,送药的车从神武门进宫,然后走西一长街到这里。

明代皇宫里没有御膳房,开始的时候是光禄寺管做饭,后来是乾清宫太监给皇上做饭吃。清初时,御膳房在乾清宫东庑廊。雍正帝搬到养心殿后,单独在养心殿南建了一座御膳房。乾清宫的御膳房搬到了保和殿东庑廊外,就是珍宝馆大门对面箭亭西的位置,叫做外御膳房。现在这里是故宫餐厅。故宫因为是顶级文物,禁止生火,过去是没有餐厅的。单霁翔先生就任故宫院长后,于宫内行走,见游客们都是啃食自带的凉面包或冻馒头,十分悲惨。他便充分行使悲悯之权,协同东城区各相关领导出策,兴办了现在无明火的故宫餐厅。单院长终见游客们在故宫餐厅纷纷解囊吃热面,无比欣慰。

外御膳房厨师非常多,因为皇上摆大宴的时候是由他们做饭。大宴你懂的,根本没法和皇上的私餐比。大宴上的菜名都很唬人,但是味道肯定不如单给皇上做的,再说你赴皇宴并不是为了去吃菜,只不过是去赏菜名而已。皇上吃独食,一个人吃一大桌,山珍海味猪羊鸡鸭成群结队,盘碗杯盏筷匙刀叉一样不缺。偶尔,皇上用膳时有大臣来奏事,皇上听那大臣前言不搭后语,抬头一看,原来他是在眼观饭桌直咽唾沫。这时,皇上就会让大臣也一起吃点,不过大臣只能站着吃,而且只能吃皇上动过的菜。清帝中饭量最小的是雍正,经常只喝粥吃咸菜。饭量最大的是乾隆,他有钱,吃饭都是一大桌,吃不了的赏人。现在一些自诩御厨传人开饭馆,我估计他们是这个外御膳房大厨的传人,反正北海仿膳的是。御膳传人做的饭菜模样都很端凝,你尝一口之后就会心里默念“还是留着给皇上吃吧”。皇上的节日大宴大概相当于如今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国宴,人大会堂宴会厅现在也对外,春节之前一个月,很多企事业单位在人大会堂宴会厅办年会聚餐。那个大宴会厅可以摆下差不多四百桌,那就有将近四千人吃仿国宴。我也曾吃过这样的企事业会餐,肯定没有当年周总理请尼克松吃饭的大菜好吃。周总理请客常上淮扬菜,他虽是祖籍绍兴,却是淮安人,精通淮扬菜,所以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可以供应顶级淮扬菜。

坤宁宫东西两侧也有侧殿,大概因为自从坤宁宫成为祭祀之所后侧殿并无大用,所以它俩没有正经名字,就叫做东暖殿和西暖殿。看看西暖殿小院,和乾清宫西侧的昭仁殿小院一样。

站在坤宁宫后月台观望西暖殿小院,里面的正殿身后居然有一座烟囱。这让我想起沈阳故宫清宁宫身后的烟囱。

转过去一看,果然烟囱之下有灶洞。

这里是后三宫的锅炉房?满族人是要睡炕的,这个锅炉房应该是清代建筑。明代皇家冬季如何取暖?朱家是南方人,他们那里冬季应该是用火盆取暖的。不过,乾清宫和坤宁宫非常大,火盆的马力估计有限。所以这个锅炉房也没准儿是明代即有,未见考证,不可苟猜。反正这座锅炉房肯定是给后三宫烧暖气的,而且故宫里肯定不止这一座锅炉房,大殿里应该都是地暖。

坤宁宫后面下了月台上的扶手踏跺正对着的就是坤宁门。

坤宁宫以北、坤宁门以南就是坤宁门广场。这个广场很小,也是一个长条。和乾清门广场相比,这个坤宁门广场不仅更窄,而且更短。但是,类似于乾清门广场的东西两边,坤宁门东西两边也有两处建筑。看看西边的坤宁西院。

坤宁门两侧有庑殿,坤宁西院是西庑殿前面的一个小院。进去小院看看,坤宁门两侧的庑殿肯定是坐北朝南的。这西侧的庑殿叫静憇(念气)斋。

东侧的庑殿就简单地叫做东板房,前面也有一个小院,当然就是坤宁东院。

坤宁东院内的庑殿过去是存放清帝之茶的,就是各种贡茶。看那门前的牌子,现在还是茶馆。

走到坤宁门,后三宫就算是走到头了。出了坤宁门就是御花园。

遇有天色阴暗之黄昏,站在乾清宫广场上,你就会发现这座大殿十分阴森恐怖。

即使月台上那些平日金光闪闪的鼎炉,也都失去让人心旷神怡的闪闪金光。

这样的日子对皇上来说肯定也相当难受,所以无论你是皇上的第几路亲信,最好都不要在这个时候来给皇上送折子奏事,因为这样的天儿也是皇上的“杀人放火天”。

若是那天清气爽的乾清日落时分,这座大殿看上去就是金光灿烂的。

这个时候,就会有满怀激情的游客化装成格格站在广场上,有专门人才来收费把她们拍下来。

拍完之后,都走进侧檐廊的暗影中去了。

大殿廊下暮色苍茫。

檐上当然也是洒满金光。

鼎炉不阴森了。

江山社稷小金殿明暗相间。

日去也。

屋檐错,丹柱落,暮色苍茫宫院烁。炉无烟,殿无仙,百年帝后,斯人已没,过过过。

夕仍夕,旎仍旎,古殿今客看稀奇。白玉栏,黄金瓦,雕龙宝座,描凤画枋,嚯嚯嚯。

诌一首《钗头凤》聊以自娱。

(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zzz_040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