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恰是出游的好时节。周五下午,我们一行十余人登上了等候已久的大巴车,此行的目的地是150公里外的临安锦城。
3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入住酒店。之前从未来过临安,印象中的临安,似乎只知山核桃和盐卤青豆笋干之类的特产;要说景点,大约听说过天目山、青山湖和太湖源。我们的行程定的就是第二天行走太湖源。
次日约7点起床,在酒店用了自助餐,登车直奔景区而去。太湖源景区在临安区太湖源镇,属临安北,距离锦城大概40多分钟车程,与湖州安吉县仅一山之隔,“两安”都是著名的竹乡。
车到太湖源镇,公路是从水流的下游往上走的,路旁的河面不算宽阔,陆续看到几处拦河坝,积水不多;再往上就是里畈水库,据说是饮用水保护区,库容不算很大。太湖源景区在水库的上游,与其说是太湖的源头,不如说是里畈水库的源头。
到了太湖源景区门口,就看到两峰之间的玻璃栈桥十分突兀。导游说,太湖源景区其实就是“两山夹一水”的峡谷,原本看的是崩腾而下的山泉,从谷口沿山溪往深里走,赏看各种山泉汇流成溪,有瀑布,有激流,有渗水石壁等等,享受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四季各有特色;遗憾的是景区游览路线是原路返回的,内容略显单薄。去年刚引入了网红的玻璃栈桥,来体验的游客还是蛮多的,主要客源是大都市——上海。
导游给我们买了团体票,大家依次进了景区。走一段石板路后,登上一段木质台阶,来到一个木铺的平台,左侧就是摩挲奔涌的山泉激流。溪面不是很宽,约摸四五米的样子。泉水不是很多,只往低洼处奔流。不过,水的流速很快,因而能发出很大的声音:不像“泉水叮咚”那样的小家碧玉,不像“溪水哗哗”那样的居高临下,却像六七级风摩擦玻璃发出的“呼呼”声,让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那种“快而有力”,并且有力得恰到好处。这里的溪流没有很显眼的落差,顶多就是从一块稍大的石头上翻滚到石头底下,落下来的水一头扎进下方的浅水里,稍带黏一把空气,然后又一起从水底浮上来,冒出好多的气泡。水很清澈,气泡很白;清澈到极点,白到了极致。掬一捧便可放心饮用似的!
玻璃栈道就在头顶,据说离地185米。抬头仰望,上面行人的鞋底轮廓依稀可见。透过玻璃望去,不觉有点站在一汪潭边,看到游动的黑色的蝌蚪的感觉,仔细想来,却有不大像,大约只是神似罢了。有同行的开玩笑说,胆小的或恐高的人走在上边,莫不会吓尿了吧!正说着,真有淋漓的水滴重重地滴落下来,洒湿了一片。不像春雨的绵柔,也不像暴雨的热烈,能明显感觉到它们的大小不一,或轻或重,一股脑儿一起下来的,却又不成片。真有人吓尿了?——也不至于,上面也没有那种绝望的哀嚎啊!一定是有人往下洒矿泉水吧!——我们乐得相信这个真相。只不过,刚躲避了一次“人工降雨”,紧接着又来一次,不觉甚恼,一个新词猛然冒上心头:中国游客。唉,“中国游客”要防,也要管啊!
进峡谷有两条道可走,一条是在平台的西北侧,有一宽约一米的游步道,缘溪而建,径直通向山里,风光旖旎。另一台是在平台的东北侧,铁架子上铺木塑地板,蜿蜒而上,五六百级台阶,登顶后过285米长的玻璃桥,沿山栈道去往溪水的发源地。我们一行有些人是恐高的,以我为最。可并未有人选择走谷底的路,都自觉地拾级而上,有举起手机向上拍照的,有向下拍照的,有拍短视频的,大家都比较兴奋。好在我们上山的时候,人还不算多,我们可以放肆地折腾。
头一段台阶旁,有一部观光扶梯,只是没有在用,很遗憾;不过,它的存在,似乎大大提升了整个景区的档次,比方说西湖的雷峰塔,不也有电动扶梯嘛,两者似乎可以媲美了!我并未决定是否要壮胆尝试到玻璃桥上去走一走,沿途台阶爬得够呛,平时运动得少,一时要爬这么高,对小腿肚是不小的考验。好在有伴,大家相互照应,一齐向上爬,走得也慢,我好歹能跟上队伍。每上一段,我便试着朝下观望,勉强自己一点点去适应那个高度。心里也暗暗劝诫自己:别人都能从玻璃桥上安全通过,桥对于我也是没有危险的,大可以去走一走,感受那“玩命”的刺激。
花了二十几分钟的样子,我们来到了玻璃桥头,侧旁也有一架空的小平台,大约是观光或者供人适应的吧。导游叫我们穿上鞋套等候过桥,他径自买票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来到平台栏杆边,弱弱地尝试往下看,一次又一次地想壮起胆,一次又一次的恐惧和顾忌终于阻止了我去换鞋套的最后一点点欲望。同行的,无论胆大的还是胆小的,都已换好鞋套,在玻璃桥头检票处排队了。导游喊我抓紧过去,同行的多人也对我各种苦劝,有让平视的,有让朝上看的,好不容易壮起的一点尝试的念头,都被后来呼呼吹来的山顶风给刮跑了。导游没有办法,只好走到我身边,劝我走上去试一试,如果吃不消再回来,我诚恳地拒绝了;他又说“75元一张票呢,不去没法退的”,也没能撼动我的怯懦——他只好悻悻地顾自己走了。我目送着队伍在玻璃桥越走越远,不时停下来各种摆拍,心想:那样的乐趣,也许我这辈子都无法体会到了吧!
虽然终于没能走玻璃栈桥,心中并不十分懊恼:不惧高者走玻璃桥是享受,能拍抖音、拍照片各种炫耀;极恐高者走玻璃桥,是消费身体的各种细胞。也许提心吊胆能闯过去,一想劫后余生似的战战兢兢,便觉没有什么必要了。走过去的,也未必是胆大的。同行后作《过玻璃栈桥》一诗,恰如其分:
天上琉璃化作桥,人间险处入云遥。
雄心勿学痴儿女,一步三移把手招。
我坦然沿台阶慢慢下来,有坐凳处偶尔休息。上来的游人越来越多,台阶便显得拥挤,我左闪右避,好不容易下得山来。往谷底的小道朝里走了数十步,在涧旁一处亭边拍了照,然后沿原路出了景区,在门口休息区等候同伴回来。
等大家都聚齐的时候,看时间,拢共花了两个小时。有的说微信运动记录了7000多步,有的有9000多步,大约也是走的路线和终点不同的原因吧。回想整个游程,有人说:这样的山水方圆百里到处都有,只不过太湖源开发得好,别处大多连路都不好找,空有山水美景了!这不正说明此处是江南山水的典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