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2021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和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看完太极殿,还要从太极门出来。向北走到西二横巷,西段巷门是敷华门。二横巷的西段不开,里面是被太极殿和长春宫合并了。
而东段有一所院子,这是翊坤宫。宫门内有一座木屏门,可以开闭。
翊坤宫和东六宫里的承乾宫相对应。那边的承乾,承是顺承,乾是天。这边的翊坤,翊是敬,坤是地。两边对应就是“顺天敬地”的意思,和中路后三宫的乾清、坤宁意思相似。乾清、坤宁二宫是在后宫南北中路上,明初既有。而承乾、翊坤二宫则是在后宫的东西中路上,是明嘉靖和崇祯年间改的名。中国古代帝王对天地的貌似恭敬其实很虚伪,他们说君权天授,其他人都得听着,谁也不敢对老天爷不敬。而大地就是他替天而治的盘子,也是他收获银子的盘子。翊坤、承乾二宫在明初叫做万安宫和永宁宫,那个时候东六宫名称自成一体,西六宫名称自成另一体。承乾宫门内是一座木影壁,翊坤宫这里是一座木屏门,不完全对称。
翊坤宫前院正殿也是面阔五间,斗拱抬梁结构,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五只脊兽,前后有檐廊。横枋上还有双凤和玺的痕迹,肯定是清代原物。正殿前面有二尺高月台,月台正面是垂带踏跺,中间有丹陛石。前院也有面阔三间的东西配殿,配殿墙北也有耳房,这些都是东西六宫的标准布局。
看看翊坤宫的西配殿。
看看翊坤宫的后院。
后院布局也和其它宫一样,后殿上面也是黄色琉璃瓦硬山顶,而且有檐廊。可以看见东南角的井台和井盖,井亭已经没有了。
清晚期,翊坤宫的后殿明间后墙打通,做成了穿堂屋。看看翊坤宫的后殿,现在叫做体和殿。额枋上挂着慈禧题的“翔凤为林”匾,说这里是“林”,会有凤飞来。
明代万历年间,这里住的是郑贵妃,就是明代梃击案的女猪脚,大名鼎鼎。郑氏最早是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封九嫔时的淑嫔,第二年怀孕晋封德妃;第三年又怀孕,晋封贵妃。万历十四年又晋封皇贵妃,宠冠后宫。明末帝崇祯时期,住在这里的是悲催的袁贵妃。崇祯临上景山之前,让宫里的后妃们都自裁,包括这位袁贵妃。袁贵妃领命之后就回到翊坤宫,从箱子底找出多年不用的汗巾子。她把这古汗巾子挂上房梁,自己也站在板凳上吊了上去。她把板凳一蹬,不曾想那汗巾子因为太古而崩溃。袁贵妃被匍匐在地昏了过去,崇祯来检查作业见袁贵妃掉在地上,怕其城破时受辱,便拎刃上前剁了几下。闯王兵丁进宫放火时没搭理这昏死在地披麻戴红的袁贵妃,其实她没受到致命伤,随后就逃出宫去藏了起来,后事未知。
清代康熙时期,宜妃住在翊坤宫,生下皇五子胤祺和皇九子胤禟。胤祺是胤禛的同党,而胤禟是胤禛的对头。胤禛当上雍正帝,把胤禟关起来死在狱中。宜妃也因为胤禟而没有被雍正封为太妃。按照康熙遗愿,宜妃离开住了四十七年的翊坤宫,住进了儿子胤祺的恒亲王府,在朝阳门内路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胤祺病故,第二年宜妃也去世。宜妃搬走后,雍正把翊坤宫给他的年贵妃住了,年贵妃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初为康熙给胤禛指定的侧福晋,雍正登基之后封为贵妃。年妃颇受宠,她跟随雍正期间,和雍正合作产下若干子女,但都没养大。年妃在翊坤宫早产生下皇九子福沛,诞即亡。最后,年贵妃死于雍正三年,死前晋封为皇贵妃。由于雍正十分宠爱年妃,年羹尧案发作后,雍正最终没牵连年家九族,年羹尧的父兄都得以善终。年妃在某电视剧里被戏说为华妃。
乾隆年间,住在翊坤宫的是他登基前侧福晋那拉氏,就是他登基后的娴妃。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娴妃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这给老乾打击很大,自此性情大变。此前,乾隆很少诛杀获罪的大臣;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开始成批地送罪臣去菜市口上天入地。乾隆十四年娴妃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出钱在翊坤门内建了上面那座光明盛昌屏门,这是为什么翊坤宫内非为木影壁的原因。十五年乾隆续弦册封其为继皇后。乾隆三十年,皇上第四次南巡,皇太后、皇后和众妃嫔聚众而往。到达杭州后,乾隆不知为何和皇后争执,皇后私自剪发扬言出家。乾隆由此对她结怨,欲废之,未得逞,仅收回晋封册宝。皇后回宫后被乾隆令居翊坤宫后殿,不许外出,实被打入冷宫。三十一年,皇后那拉氏去世,按贵妃制葬礼埋进清东陵妃园寝,没有葬入乾隆的裕陵。这位继皇后的故事在一些电视剧里也有戏说。那拉皇后去世后,乾隆三十三年新晋封的庆贵妃住进了翊坤宫,命苦,三十九年就病故。随后,惇妃(念蹲妃)住进翊坤宫,在这里生下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和孝公主。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嘉庆帝制裁和珅时,并没有铲除他的儿子,因为要留着这个儿子给嘉庆的妹妹当老公。嘉庆还把和珅宅子留了一半给和孝公主及其老公,另一半给了同胞弟弟庆亲王永璘,也是皇贵妃魏佳氏所生。直到和孝公主去世,才把宅子全部给了永璘。永璘的儿子绵性承袭了永磷的爵号还继续住在和珅宅子,直到咸丰把它从永璘的孙子奕劻手中赎回,赐给恭亲王奕訢成了恭王府。奕劻在恭王府向西隔两条胡同重新盖了一座庆王府,现已不存。
像太极殿和长春宫那样,翊坤宫连通后面的储秀宫成了一座院子。去储秀宫看看,先看看前院正殿。
和前面翊坤宫前院布局相同,正殿和东西配殿的前檐廊用转角廊连在一起,成为一圈游廊。再去后院看看。
也和翊坤宫后院布局相同。
储秀宫明初叫做寿昌宫,嘉靖十四年(公元1533年)改称储秀宫,至今。
明代哪位妃嫔住在储秀宫肯定有记录,但是没有公开,一般没人知道。清代最初是康熙帝的平妃住在这里。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大婚,娶了顺治帝指定四位顾命大臣中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做了坤宁宫皇后,这是康熙的首任皇后。康熙八年,皇后生下嫡长子,无寿,四岁亡。康熙十三年,皇后生第二子胤礽时难产。皇家生产都是保孩子,结果皇后未保住,享年二十一岁。康熙和皇后的阿玛、索尼长子噶布喇聊天时听说他还有一个女儿,康熙便把这个女儿也接进宫,看来康熙对第一任皇后还是很怀念。这是康熙十九年,噶布喇的这个女儿才十岁,她在储秀宫里吃住玩耍当格格,等着长大,叫做待年。康熙二十三年,这个小姑娘长到十四岁,被特封为储秀宫妃,就是赫舍里二世。她是康早五妃之一,最年轻的。康熙三十年,储秀宫妃生下一个皇子,只活了五周。康熙三十五年,储秀宫妃病故,康熙追封其平妃。
乾隆朝住在储秀宫最有名的是令妃魏佳氏。魏佳氏可能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前就进宫了,到底是绣花还是织布没有记录。后来不知怎么被富察皇后看中推送给皇上,乾隆十年先封贵人,十一月便成众嫔之首的令嫔。乾隆十三年,她又成了令妃,仅次于弘历登基前那些老相好的。乾隆二十四年继续晋封为令贵妃,生下皇十五子永琰。乾隆三十年随皇上南巡,途中发生皇后那拉氏私自断发事变。南巡回京后,令贵妃晋封皇贵妃,由承乾宫搬进储秀宫居住。那拉氏皇后去世后,乾隆再未册封皇后,令妃是为实际上的皇后。乾隆三十九年那个多雪的冬天,令妃随帝北上热河踏雪寻梅,回来就病了。乾隆把她搬进养心殿后殿的东耳房,这间房本应是皇后的住所,妃子应该是住西耳房。乾隆四十年初,令妃最终在这间东耳房去世。
乾隆朝后,嘉庆帝登基前的侧福晋、登基后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最后是住在储秀宫。之后,道光帝的皇后佟佳氏一直住储秀宫。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选秀,有女叶赫那拉氏入选,赐号兰贵人。二年后被咸丰庆幸,封懿嫔,住进储秀宫后殿宿舍。当时储秀宫里可能还住有玉贵人。咸丰六年,懿嫔在储秀宫生下皇子载淳。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慈禧住在长春宫。为了听政方便,她俩后来住到养心殿后院,慈安住在寝宫东耳房,慈禧住西耳房。同治十一年皇帝大婚,皇后阿鲁特氏入住储秀宫,直到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崩于储秀宫,享年二十二岁。光绪元年正月,五岁的载湉在太和殿登基为帝,典礼后即走到乾清宫向同治帝遗像行礼。然后去钟粹宫向慈安太后行礼,再去长春宫向慈禧太后行礼,最后去储秀宫向同治帝嘉顺皇后阿鲁特氏行礼。这一段非常蹊跷,当年同治帝年幼,慈安和慈禧二太后垂帘听政有一说。同治十一年大婚,十二年两宫太后归政,十三年底驾崩时同治帝已亲政满年。可是,选嗣皇帝没有同治帝皇后的事儿本已经不对了。要是光绪帝幼需有太后垂帘听政的话,那也应该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听政啊?怎么也轮不到两位太皇太后呀,再说这位阿鲁特氏皇后还是两宫太后给选的。两宫太后这么胡作非为,这同治帝的皇后估计就是被她们给气死的。我约莫着因为光绪帝是同治帝的堂弟,所以没法儿让阿鲁特氏这位嫂子垂帘听政。光绪帝载湉接下同治帝载醇之位,这是弟及兄位。明代嘉靖帝朱厚熜接下正德帝朱厚照之位,也是弟及兄位。
同治十三年,慈禧在长春宫办了40大寿。到了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光绪帝为了摆脱太后,就说在储秀宫办祝寿大典。慈禧很高兴,便按照启祥宫和长春宫合并的样子,把翊坤宫和储秀宫也打通合并成了现在这样。皇宫后宫建筑几百年来,清咸丰帝改造了启祥宫和长春宫,他的侄子光绪帝改造了翊坤宫和储秀宫,他的侄孙子宣统帝逊了之后改造了延禧宫。
现在翊坤宫和储秀宫看上去和其它宫差别很大,这是慈禧五十大寿改造的结果。当时,慈安太后已经去世,慈禧一人独揽大权,所以这个布局、装修和摆设都是清朝女人能达到的最高值了。按规矩,慈禧只能在内廷垂帘听政,她是不能上太和殿的,所以只能在内廷狂造。翊坤宫正殿是慈禧接受祝寿的公堂,她的宝座设在那里。东西侧间和明间有红木门罩,侧间里有百宝阁、条案,上面摆着各种玩意儿。这些都是祝寿的贺礼,据考基本全是假货,当年不值什么钱,大臣们怕露富。殿前的摆设也要模仿太和殿,月台前面有一对铜鼎炉、一对铜凤、一对铜鹤和一对铜缸。故宫太和殿和乾清宫月台上有鹤和龟,应该都是雄性。慈禧在她寿礼大堂前面摆上了铜凤,凤虽也是雄性,可是它在龙凤同时出现时有皇后的含义。翊坤宫正殿就是慈禧的伪太和殿,礼乐之殿。翊坤宫后殿改造后,成了慈禧的茶餐厅,就是体和殿,殿前摆放铜凤。中间明间是穿堂,东间是餐馆,西间是茶馆。光绪曾在体和殿这里相亲,他坐在宝座上,五位候选人站在当院。光绪帝可以观察她们的前脸后身,还要走两步,看看步履蹒跚否。体和殿的东西耳房改成了过道,可以连通体和殿前后檐廊和储秀宫前院。西一长街三横巷的大成右门如果打开,就可以直接进入这个过道。
储秀宫正殿改造后供慈禧日常起居,明间没有地坪而是铺地毯,地毯上有宝座,宝座后面是一面镜子,叫做镜心屏风,嵌有“寿”字。屏风上方有“大圆宝镜”匾。
东间是小客厅,西间是睡午觉的北炕和嗑瓜子的南窗木榻。慈禧平时可以在这座储秀宫正殿听大臣汇报,或者会个朋友什么的,基本上白天都可以在这儿混。正面月台下踏跺两边摆了一对铜龙和一对铜鹿,这座储秀宫正殿就是慈禧的伪乾清宫,帝王起居之所。东西六宫因为是妃嫔住所,都没有官方宫殿功能,因此都没有殿前典仪铜兽。清代皇后有自己的殿堂,遇有典仪是去坤宁宫和交泰殿,所以皇后在后宫的住所也不需要典仪铜兽。慈禧不是中宫皇后,按制不能在坤宁宫和交泰殿受礼。因此,她在五十大寿时才在后宫摆出这些典仪铜兽,而且这时已经没有慈安太后挡着她了。其实,慈禧在大面儿上还是表示尊重慈安的,毕竟那是中宫皇后,她自己只是贵妃。她们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也是慈安坐上手、住东房。
看看储秀宫东次间南窗下的八仙桌和太师椅,都是楠木的。
上面的纸匾是慈禧所写“镂章霞布”,这是说皇宫里的雕花彩绘如同天上布满彩霞,出自唐代贾登赞皇宫的《上阳宫赋》,“镂章霞布,环卫星陈”。慈禧因为会写字,咸丰雇了她做秘书,让她得机会出道。不过说实在话,这碑体大字写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据说是有人代笔。再看看西次间。
西梢间是卧房,那炕前面重重落落好几层帐幔,有游客说“慈禧睡这么多层帐子里多闷呀”?
储秀宫明间挂着一块慈禧所书“仁洽道丰”匾,出自张衡的《东京赋》“既光厥武,仁洽道丰”。仁是仁义的仁,道是得道多助的道。匾上还是“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一套三枚印章。你看那门,金丝楠木的。
再看一幅慈禧的字,东配殿额枋下挂的“熙天曜日”纸匾,熙天曜日意为明朗的天空,比喻运道大顺。出自三国曹植的《七启》“绿叶朱荣,熙天曜日”。
储秀宫后殿被慈禧改名叫丽景轩,因为她在此生下载淳,因此这里景丽。改造后,这里是慈禧的寝宫,明间有宝座。西侧间北炕睡觉,南窗木榻床嗑瓜子,这是慈禧的卧房。东侧间是慈禧的小戏台。
慈禧这次改造把廊下的彩绘也都改了,过去应该都是和玺彩绘,现在都改成了苏式旋子彩绘了。
东六宫的钟粹宫廊下彩绘也都是这样的苏式旋子彩绘,那是慈安太后改造的。长春宫里的彩绘也是这样的。宫里其它地方历次改造和修葺都还是和玺彩绘,这几处彩绘的变化是慈禧和慈安二个女人改造的结果,女人做主的时候就要更舒适一些,少一点宫廷气氛。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逊帝溥仪大婚,娶了大太太婉容,婉容住进了储秀宫。婉容是达斡尔族人,据考证,她祖上是辽末天祚帝耶律延禧。婉容是新派女子,她把储秀宫丽景轩的西次间改成了西餐厅。大太太婉容住在储秀宫,二太太文秀住在长春宫,溥仪先生的两房太太都住大房。
和储秀宫并排、西二长街之西是咸福宫。咸福宫现在不开放,只能站在西二长街上远观兴叹。咸福宫在明初叫寿安宫,曾有先皇的皇后和妃嫔住在这里。嘉靖十四年改称咸福宫。咸福宫的布局和东六宫对应的景阳宫一致,正殿是面阔三间,黄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规格高于西六宫的其它五宫。
明代万历帝朱翊钧的敬妃李氏住在这座咸福宫,李敬妃是仅次于郑贵妃的朱翊钧宠妃。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生皇六子后册封敬妃,二十五年生皇七子晋封皇贵妃。李敬妃生皇七子后十天就不知怎么薨了,煞是让人拍案惊奇。便有各路人马暗传她是疾病之下被郑贵妃使坏了。按照明代太监所说,她产后的病很像现在的产后抑郁症,明代御医还对此病一无所知,便是治了也好不了。
清康熙年间,住在咸福宫的是宣妃叽里咕噜氏。她是康熙帝的表妹,可能因为是近亲结婚,宣妃无出。叽里咕噜氏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就诏封为妃,可是直到康熙五十八年才被册封,是康熙朝六大妃之一。康熙薨后,宣妃住到了康熙建造的宁寿宫,而不是慈宁宫。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从宁寿宫走上西途,后人只知其薨时七十多岁,不知是七十几岁,也算是高龄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喜欢出宫微服私访,去逛厂甸或爱卿宅,比如和珅纪晓岚之流。他回来晚了就偶尔在咸福宫凑合一宿,因为这里是西六宫最偏僻的角落。因此,乾隆把这里当成了外宅,没有分配给某位妃嫔。乾隆还闲时在此抚琴诵经,演习风雅和禅心。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守孝期间也住在咸福宫的后殿同道堂。为了表示哀伤,嘉庆帝连床都假装爬不上去,就在地上铺个羊毛毡和草垫子睡在上面,这叫苫次。嘉庆帝之后,道光帝的琳妃乌雅氏住在这里,她还是琳嫔的时候,在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生下皇七子奕譞,晋封琳妃。咸丰帝封了奕譞醇郡王,同治帝封了他醇亲王,他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和慈禧太后的妹妹合作生下二儿子载湉,就是后来悲催的光绪皇帝。琳妃就是光绪帝的亲奶奶。
道光三十年(1850年),帝崩。正大光明匾后匣子里遗旨皇四子奕詝继位,就是咸丰帝。咸丰帝也是在咸福宫给他爸爸守孝,之后,咸丰帝就在咸福宫后殿同道堂办公。咸丰二年,新帝举办美妞大赛,其中一位N等奖获得者叶赫那拉氏进入咸福宫当差,被赐芳号兰贵人。叶赫那拉氏时年十七岁,在秀女中算是年事已高。她出身于山西长治一户贫农家,因家贫被几经倒手后售予长治的潞安府知府大人惠征家。惠征因见其质慧便悉心浇灌,渐颇识笔墨。惠征将其养大,以本家女之名上贡给皇上,以免本家血统女被征用。兰贵人进入咸福宫,便给咸丰帝磨墨润笔。她磨出之墨不似一得阁那般难以嗅闻,咸丰便会忍不住多写几字,还抽空把兰贵人庆幸了。因御上有功,兰贵人二年后得封懿嫔,住储秀宫后殿。懿嫔仍按需入咸福宫助勤、御上,又过二年便接龙种在储秀宫生下皇独生子载淳,晋懿妃。懿嫔十月怀胎生下皇子晋懿妃,又过十个月便晋封贵妃,后宫女眷中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后,懿贵妃虽然不是咸丰帝的左右手,差不多也是第三只手了。她不仅助勤于笔墨,而且还执笔于奏折上演习画圈批注。咸丰还让她评论政事听着玩儿,这都养大了懿贵妃的干政之心。按说是乾隆埋下了大清亡国的种子,但咸丰是把懿贵妃当成农家肥施灌在那种子上。咸丰驾崩之前,留下二个纪念品,一个是祖传的乾隆帝田黄石“御赏”小玺;另一个是咸丰自己用的寿山石“同道堂”小玺。“御赏”章存皇后处,“同道堂”章则是传于儿皇帝同治。咸丰之意为“凡发谕旨,分钤起讫处,以杜弊端”,就是同治亲政之前的谕旨要在首尾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结果因为同治太小,守不住印把子,那枚“同道堂”小玺被他妈懿贵妃窃去。依咸丰遗嘱,谕旨应由辅政大臣编造,然后由皇太后和小同治阅后钤印,没有慈禧什么事儿。辛酉政变后,变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谕旨要塞进帘后由两宫太后钤印,反倒没同治皇上什么事儿了。
咸丰帝西去后,同治帝并没有睡在咸福宫守孝;同治之后,光绪帝也没有在咸福宫守孝。最后,溥仪登基,因为太小,更不敢去那里睡觉了。同治早早就完戏了,没有很多妃嫔到处安放,咸福宫就闲置了些年。光绪虽然硬挺了不少年,可妃嫔也不多,后妃们大部分都住在东六宫;再加上他老是被慈禧软禁,更没有机会来咸福宫了。咸福宫后来就成了皮库,皇上家的貂皮大衣应该不是存在这里,但狗皮褥子肯定是夏天存在这里。
你别看我上面把咸福宫说得如此热闹,可是它现在不开放,所以我没有照片可贴。从咸福宫回到西二长街,这里就走到头了,到头是百子门。从百子门出去,拐了拐了就可以出一座门进入御花园。
看完东西六宫,明清皇上办公和居住的前殿后宫就算是看完了。皇宫内廷之外东西两边还有一些建筑,也有很重要的功能,都应该去看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