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河北山海关兵部分司署,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河北山海关兵部分司署,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游河北山海关,位于山海关广场上的兵部分司署旧址,会被大多数游客忽略,因为它比起雄伟的山海关镇东楼来说,分司署显得过于狭小了。只是在明代的历史上,兵部分司署的地位相当的高,它是明王朝唯一在京城之外设立的军事机构,直属明朝兵部管辖。

兵部分司署,通俗地说就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衙门,不过它并不是个行政性办事机构,而是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决策部门,可以全权负责山海关地区。山海关兵部分司署自明朝的宣德九年(公元1434)设立之后,至大明朝灭亡,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共有90位分司署主事在此办公,里面不乏有大名鼎鼎的明朝高级军事将领和文官。

明朝的中央政府下设“六部”,兵部的主要职能是掌管明王朝的军务,负责武将的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等。到了明代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在位时,因山海关外形势吃紧,于是特地批准在山海关设立全国唯一的兵部分司署,官职为六品,办公地点就在山海关镇东楼的北侧。

兵部分司署的负责人,称之为“主事”,它的级别跟兵部下属机构的负责人同等级别。所有的主事须由明王朝委派,任期大多为二至三年,由文官出任“主事”一职的占多,它跟山海关“总兵”的职务不同,“总兵”仅仅是军事职务,而“主事”还得谋划筑城、安防和山海关内的日常事务。所以明朝时期山海关总兵一职前后共有24人担任,而分司署主事达90人,工作不好干啊。

这90名主事中,有些人为山海关、为明朝的江山立下赫赫功劳,有些人则碌碌无为。更有甚者,朝廷一纸任命已下达,人还在旅途中匆匆赶来山海关,不料先驾鹤仙去了。据说明朝的抗矮名将戚继光,也曾在分司署办公。现今山海关老龙头那段伸入渤海中的长城,就是当年戚继光在山海关任职时修建的。

曾任明朝山西巡抚的孙应元,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接任山海关兵部分司署主事。据说孙应元有很高的军事天分,在他这任主事期间,整个山海关长城得以加固和完善,包括山海关东北角的戚远堂、旱门关、角山关、烽火台、敌楼、敌台灯一些重要的军事设施,均是在他主事下建造的。现今人们去山海关所看到的角山长城上的敌台和烽火台,均是当年的遗留下来的。

山海关兵部分司署的主要建筑,如果按中轴线来划分,依次为分司署大门、垂花门、两侧回廊、正堂、穿堂、中堂、寝房、书房等。可以想象,昔日主事办公和居住都是在分司署内,外围还有军兵把守,且处在山海雄关之内,可谓固如金汤的办公场所。

从清朝起,山海关的防御型功能减退,虽说清承明制,但兵部分司署却不再设立了。到了民国时期,整个分司署的老旧建筑完全被毁。人们现今所看到的分司署建筑,是2004年的时候依原样复建的。它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0平方米,基本上再现了明王朝兵部分司署的旧模样。

现在游客进入兵部分司署参观,不再需要购买门票。只是新建的古建筑,多少看上去少了点韵味。加上分司署内的陈列也过于简单,游客进入之后,也就是到此一游,要不就是在分司署内坐一坐古人的办公桌椅,体验一把“升堂”的威武,少了些历史的沉淀。

一座见证了明王朝兴盛衰败的兵部分司署,一个曾经谋划过关里关外大小军事活动的办公衙门,恢复出来已属不易,要是能够强化一下游客的体验度,或许能够更吸引人。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关于作者: 陆建华摄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