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雪中的北京有了北平的味道。

雪中的北京有了北平的味道。

第一天:2019年2月9日

北京,其实是我蛮熟悉的地方。除去工作游玩路经北京短暂停留的几次外,认认真真的玩北京(算上这次)大约有三次,1995年——2007年——2019年。没有刻意安排,但很巧合的是每逢猪年我都在北京!
虽然不习惯北京的干燥,也不待见北京的食物,但北京的游玩绝对可圈可点的,在北京待上再多的日子,也一定会兴味盎然的。因为早前已经把北京玩得非常到位,所以这次去没有攻略,随心而走,兜兜转转,全凭自己喜欢。


从上海虹桥火车站搭乘高铁四个多小时便到了北京南站,大约是下午一点半左右,搭乘地铁4号线大约二十来分钟的时间,便到了灵境胡同站,从这里步行到住的地方很近。
办好入住,便开始了四处游荡。 第一站便是步行就可以到的北海公园。


从住的地方走到北海公园,大约二十多分钟。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北京的天可真蓝,湖面都已经结了冰,但有一种特别清朗的气息。远观白塔,正好有一个角度能够看到清晰的倒影,简直美翻了。打卡了一连串的景点,总归也要去看看九龙壁,为了拍一张完美的照片,我耐心地等待有人散尽。北海有一种肃穆之美,蓝天一下,琉璃瓦映衬着红墙,显得分外美丽。


结冰的湖面上,看到鸭子和鸳鸯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每每有人投食,也总是以最快的步子赶到。鸳鸯是真的很美,靓丽多彩的羽毛,在冬日午后显得格外耀眼。


到北京的第一天,就这样消磨在了北海的阳光里……回去的时候看到有庆丰包子,便决定去尝一尝,点了虾肉馅的,说实话,真心没有上海的小笼包好吃啊!


第二天:2019年2月10日

这一天是准备用来走街串巷,消磨时间的。因为到北京来过几次,所以景点已经不重要,随心所欲地漫步才是最好的打开方式。
第一个去的是砖塔胡同,此胡同是因为东口(通西四南大街)的砖塔而得名。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非常古老,据说元朝就有了。 看介绍,这里也曾经是鲁迅、张恨水居住过的地方,虽然没有找到一丝痕迹,依然对这个地方肃然起敬。


砖塔胡同口有一个正阳书局,里面保存着一个古老的万松老人塔。这里已经转型为公益性的阅读空间。


老门板、老桌椅、老窗棂、门墩儿、城砖、胡同门牌……在这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里,堆满了和老北京相关的物件,房内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关于老北京的图书,还有挂在墙壁上的老地图。每一样,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时光的味道,似乎在讲述着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悠悠岁月。
正阳书局格局不大,主人将自己收的书叫“老书”,而且不只是书,还有古籍、古旧期刊、地图、金石拓片……只要涉及北京的,书局都会收下。砖塔胡同因其年代和历史被称为“北京胡同之根”。


第二站去了史家胡同。20世纪初期,史家胡同曾作为赴美留学考试的考场。而后,浓浓的书卷气便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无需门票,无需预约,除每周一外,大门一直敞开。

曾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民国三大才女的凌叔华,是史家胡同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前任主人之一。

史家胡同里还藏着北京人艺的发源地,很多著名的大腕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怀旧生活展厅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曾经的家的影子。铝饭盒、瓷热水壶、14寸黑白电视、台式电风扇、老月票、体型巨大的收音机、老式二八自行车、……

史家胡同可谓群英荟萃,在这里走出去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如今这里依然安静,胡同的墙壁上还时不时看到一些涂鸦手绘,增添了不少情趣。


紧接着就漫无目的地去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一如既往地人流涌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不时地发现着一些网红打卡点,也经常被大人孩子手里的红风车、糖葫芦吸引,年节的气氛异常浓烈。


走过一家软陶作坊,非常喜欢,那些手作的软陶兔儿爷,还有精致的雕龙摆盘,北京特色人像,无不透着浓浓的老北京的味道,但又有着新鲜时尚的气息。作坊一楼是卖品,二楼是DIY区,三五百块可以做一个软陶作品,或者衣服年画拓画,价格不算便宜,但过程应该非常愉悦。


从南锣鼓巷出来,沿着大街一路漫步目的地瞎走,逛到了北京的钟鼓楼

其实钟鼓楼很多地方都有,比如西安,但北京的钟鼓楼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爬上顶层那狭长而几乎垂直的楼梯,抬头望低头看,都会让你感到一丝惊叹。特别是向下走的时候,你会深深体会到“上易下难”!

鼓楼顶上保存着鼓面已经破损的旧物,正对面是一排仿制的大鼓,据说表演时鼓声齐鸣,非常震撼。钟楼上也保存着大钟,钟鼓楼两两相对,地下宽敞地也就成了钟鼓楼广场。


走出钟鼓楼,决定去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在近代,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却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建筑大多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非常具有欧式风格。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是历史的见证。

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座东交民巷天主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至今依然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样貌。


沿着东交民巷走到头,便是天安门广场。但是我的目光被对面的铁道博物馆吸引,因为建筑的漂亮。这里是铁道博物馆的正阳门馆,是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这座车站始建于1903年,1906年竣工并正式启用。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历史底蕴丰厚,曾经见证和记录了许多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1959年新北京站建成通车后,正阳门东车站随之结束自己的使命。
正阳门场馆常设展览为“中国铁路发展史”,完整地呈现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140余年的发展历程。

正阳门馆的建筑也是可圈可点,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京奉铁路车站的姿态,西方建筑风格十分明显。

整个一天就在走街串巷中结束。


这一天的温饱是在游走中解决的,也算尝了不少北京的小食,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惊艳,但也算是特色吧。糖葫芦、一口蟹、炸酱面、锅盔、豌豆黄……林林总总,也算丰富。


第三天:2019年2月11日

到北京的第三天依然是随信而走,没有攻略。我把这一天归结为“四大”,即“大俗”“大雅”“大美”“大快”。


“大俗”——雍和宫烧香

一早搭地铁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去的时候,雍和宫里烧香人流不断,每人只可点三支香,我也随俗祈愿,保佑家人。


“大雅”——PageOne最美网红书店打卡

从雍和宫出来,本来可以去近旁的国子监,但正逢周一闭馆,所以犹豫再三,去了前门,打卡了网红书店。网上热评的北京最美书店是PageOne北京坊店。一楼一楼走下来,停步翻阅了诸多书籍,感觉其实比不上上海的书店,但这里得天独厚的是其地理位置。二楼以上隔着大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正阳门,书店的任何一扇窗望出去,都可以看到前门大街古色古香的建筑一角,所以我称它为“看得见风景的书店”。


PageOne所在地正是前门大街,于是乘兴在这里乱逛了一圈,感受了老北京的繁华。东张西望,到大栅栏,鲜鱼口,看看杂七杂八的玩意,也尝了各色京味小吃。明朝中期,前门大街成为热闹的商业街。明嘉靖以后,各省市在京做官的人为了解决进京应试举子的住宿问题,在前门大街两厢建立了各地会馆。举人们常到前门大街来购买生活用品或饮酒作乐,这样也促使前门大街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

如今前门大街依然保存了那些老店品牌,也有了许多时尚的改变。大街上可以看到招呼客人的店小二穿着传统的长袍,也可以看到有轨电车慢慢从街上开过,这里的热闹应该一如往昔吧。


“大美”——颐和园

选择下午去颐和园,是因为想去看看,有没有运气碰到十七孔桥金光穿孔的美景。颐和园的傍晚时分,也确实是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态的。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一路走过去,经过了四大部州。它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四角的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经过了石舫,也叫清晏舫。坐落在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记得95年来的时候是可以登上石舫的,如今却被栏杆拦住了。

一路上沿着长廊,看到了昆明湖的全部风景。颐和园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让人眼花缭乱,但绝不会厌倦。

夕阳西下时,正好走到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17个桥洞,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虽然没有看到金光穿孔,但暮色中的石桥也是沐着夕阳,有种辉煌之美。


“大快”——“局气”烤鸭

晚上选择烤鸭,因为“四季民福”人太多,转移到了西单附近的“局气”,也算是排行榜上网红烤鸭吧。


虽然我更喜欢粤菜中的烤鸭,比如新雅。但是北京烤鸭还是值得一尝的。“局气”里最让人难忘的是菜品的创意,比如兔儿爷土豆泥、蜂窝煤炒饭、做成象棋的豌豆黄,还有装在热水瓶里的小吊梨汤,也算是体验了一次老北京的味道。


第四天:2019年2月12日

到北京的第四天,去了故宫。大约是我人品爆发,运气好到爆,这一天北京下了一场久违的大雪,这一天的故宫美到极点,也让我眼中的北京仿佛穿越到了北平。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那天一进入就听到广播里说,只有微信上有少量余票,于是以最快速度购票,后来听说官宣,门票售罄,一票难求,不由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
北京城区的大规模降雪,久违的大雪将故宫博物院装饰的更加鲜明可爱,仿佛时光穿越唤回了这座宫殿最初的美。

白雪覆盖下的故宫红白相间,壮观、庄严、宁静、安详。静静地沿着宫墙漫步,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故宫之恢弘,白雪之晶莹,历史之沧桑融为一体,透过古老的宫墙古建对话兴衰沉浮的明清时代,别有一番韵味。
雪下的琉璃瓦、大铜缸里也落着雪,古柏上的雪沿着枝桠走势定格,看起来有种凄凉的美感。
飞雪中的碧瓦飞甍、雕梁画栋,带你领略穿越数百年的厚重与静美。
我想无须多言,这么多美图足以看到故宫雪景之大美。

这一天,可谓废寝忘食,在故宫里转悠,流连忘返,唯一填过肚子的是“馄饨侯”的荠菜素馄饨,但美景已经大大满足了我的内心,值得!


第五天:2019年2月13日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没有充足的时间打卡景点了。所以索性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发现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然后喝喝咖啡,感受这个城市的味道。


退了房之后,便步行到离住处不远的西什库天主堂。

北京的天真的好到让人感动,天蓝得让人想要流泪。想想上海此刻的阴雨,真心感到这次北京之行的幸运。从网上看到西什库天主堂是北京最大的教堂,雄伟壮丽,在蓝天下特别庄严肃穆。“西什库”几个字很熟悉,查了资料,原来是清军与义和团战士包围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发起猛烈进攻,这是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的标志。西什库教堂1703年开堂,也是北京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的主体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

但不知怎的,西方教堂的建筑,却偏偏造了两个中式的亭子,飞檐斗角,问了教堂里的老人,说是特意这样设计的,是中西合璧之意。
我不由被这样的混搭弄得有点哭笑不得,这大概也算是北京特色了吧。


从西什库教堂出来,右手边转弯,就看到了这幢漂亮的老房子。1886年的建筑,保存得十分完好,在周边的胡同院子里显得特别显眼。这里就是1901cafe。

照例点上一杯咖啡,味道已经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在北京这几天,好久没有这么舒服地呆坐,孵在舒适的沙发里,有着微暖的阳光,这一刻内心才得到慰藉。


兜兜转转,又转回到西四,发现这里有一处有意思的地方——红楼公共藏书楼。

西四的红楼公共藏书楼门脸很不起眼,因为住在近旁,几次走过都没有在意,偶尔一个女孩看我张望,告诉我这是图书馆。

推门进去,发现别有洞天,漂亮的吊灯,安静的氛围。再走进去一点,更是非常的惊艳。高畅的空间让我着实有些惊讶。据说这里原来是红楼电影院,经过改造成了现在的图书馆。图书馆里的书多到让你惊叹,因为远远超出你想象的规模,而且一层层地很有质感。因为是要离开北京的一天,所以时间没有那么宽裕,只好随意地走了走,看了看。后来发朋友圈,有我以前的同学告诉我,他在北京读书时曾经到这里看过电影,我让他有机会到这里来看看,有时候空间改造也是记录历史和过往的方式。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走到西单大悦城,最后打卡“变态奶昔”。这也是一家网红甜点。丰富的味蕾感受,终于慰藉了我多日来对美食的无限渴望。


满足了嘴巴的寂寞后,我搭乘四号线到了北京南站,准备高铁回沪。

虽然对北京也有这样那样的微词,也常常喜欢拿上海和北京比,一个帝都,一个魔都,真的太不一样。但说起玩,北京绝对还是靠谱,在这里待上十来天,撇开食物和天气,那终究是值得的。

期待着以后还有机会来,继续打卡北京这个城市里的有趣地方。

关于作者: winnie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