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皇家园林,辽代的时候这里就是皇家散步场所,至今已经将近一千年。女真金人头领海陵王在北京设立金中都后就开始正儿八经地把北海公园这里建成了皇家公园,有说法叫做“先有北海后有北京”,就是说明代北京城的修建晚于金代的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最早的建设基本都是围绕琼华岛开展,而最后的工程差不多就都是在北沿一带。
坐公共汽车从平安里沿着平安大街向东,司机会在北海后门靠站停车,放人上下。你要是想去北海畅春风,那就应该在这里下车了。下了车就有门进去北海公园,这座门既不是北海前门,也不是北海后门,它就是北海后门的一座旁门。从这座旁门进去就是北海北沿,往右手一拐就是静心斋。静心斋是乾隆找人给盖的小花园,为的是在里面坐下看书,或者静心思过,不知道会不会罪己一番。乾隆把带去的书读完之后,就让太子们在这里接着读,静心斋就成了太子的书斋。
静心斋进门是一圈抄手游廊,中间不是庭院,而是水池。水池对面就是正房,五间大瓦房,灰瓦卷棚硬山顶,前后有檐廊。前廊檐下额枋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静清斋”。这应该是乾隆写的,他就喜欢瞎写汉字,前面二个字是隶书体,第三个字虽然是隶书体,但隶属的“斋”可不是这么写,它有点类似于金书的“斋”,金书的“斋”下面是“示”。不管怎么样,这块匾说明最初这里是叫做“静清斋”的。
顺着抄手游廊穿过正房前廊的侧山墙就可以走到正房的正门前向里面张望,原来这正房后面是有三间抱厦的。正房里面摆着官方太师椅和大理石屏风,上面也挂着一块匾,写着“不为物先”。这个“不为物先”出自司马迁他爸、西汉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这里的“物”说的是物情,也就是自然规律,这句意思是说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要顺应自然,这是道家“无为”学说的原理。原来乾隆坐在这里读的是道学。
正房的侧山墙外有暗廊。
正房静清斋后面也是一个水塘,是乾隆家的鱼塘。过去养的是什么鱼不知道,反正现在养的是锦鲤。鱼塘隔岸是一座过廊,叫做沁泉廊。
乾隆看完一段道家先哲的书,就可以站在鱼塘边檐廊下的荫凉里,一边默诵道家语录,一边把宫廷小窝头掰碎了扔鱼塘里喂鱼。要想去那座沁泉廊可不能从这里下水游泳过去,应该从鱼塘边上绕道过去。就可以走进一个小院,小院里有一座三间北房和一座三间东房,这里是抱素书屋,是乾隆读私书的地方。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园,而抱素书屋就是静心斋的斋中斋。抱素书屋取义老子《道德经》中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为保持纯洁朴实的人之本性,别弄私欲那些个花活儿,也是道家的理论呗。
乾隆让人围着这座鱼塘修了好多游廊,走在里面即使下雨也不怕被淋着。
乾隆在这游廊里走着,就会有手下的抄近路赶在前面,一路在皇上可能落坐的地方安放一个椅垫,再加一盘瓜子。这条近路是一座小桥。
一路过来,就可以走到正房后面鱼塘的对岸。
刚才看了沁泉廊的外观,再从里面看看它的露明屋顶。枋上的彩绘都是吉祥图案和有道家深刻道理的故事。
大家都在扬脖观望,我知道他们是在看假山上的枕栾亭。这里的假山都是太湖石垒的,要说这乾隆家也是占用了不少太湖石资源的。
假山旁边有一座爬山廊,通往山上的叠翠楼。那座楼现在不开放,从远处看好像二楼栏杆上在晾晒着什么纺织品。
春风吹,杨柳青,墙上老藤不见新。
出了静心斋,就见路边一座琉璃牌坊,四柱七楼的全规格牌坊。你看那个琉璃雀替下面是带有云墩的,这是清代牌坊特点。额匾上是“华藏界”,华藏界就是莲花藏世界。华藏界一共有二十层,我们住在十三层,叫做娑婆世界。华藏界是所有世界的总成,包括大多数人最后要去的极乐世界。
北京现存的琉璃牌坊并不多,我们在颐和园万寿山顶看见过一座“众香界”琉璃牌坊;香山昭庙前面有一座“法源演庆”琉璃牌坊,那是唯一带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额匾的琉璃牌坊;香山卧佛寺门前有一座“同参密藏”琉璃牌坊;加上这座一共已经有四座了。
进了华藏界琉璃牌坊就是一座寺,西天梵境,也就是通常称作“大西天”的那座寺。
这座寺最早是明代建筑,我过去来这里看见的是遗址,这座山门还在,可是外墙已经坍塌了许多,从静心斋旁边的小路就可以直接进入寺里的后院。前些年关闭了一段时间重修,后来开放的时候已经是焕然一新。
从最前面一看这就是皇家寺庙,山门外台阶的两边就都是琉璃扶手墙了。那山门也是琉璃屋顶和琉璃影壁。
进了山门是天王殿,这座天王殿叫做“大慈真如宝殿”,还是明代原装,全部是金丝楠木榫卯结构。金丝楠木大殿只有明代才有,故宫太和殿最早也是金丝楠木,清代的时候被火烧了,后来重建的时候只能改用松木。所以,明代的金丝楠木建筑是毁一座就少一座,必须严加看管。
“大慈真如宝殿”匾是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时乾隆重题,满汉双语。额匾“华藏恒春”也是乾隆手笔,华藏还是莲花藏世界。这座天王殿是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天王殿,恨不得比人家的大雄宝殿规格还高。上面是黑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房檐前端和屋脊上的黄色琉璃瓦疑似是乾隆加上去的,明代是不是也都是黑色的?大殿台基非常高,有三尺,虽然不能和宫里比,但在宫外就是最高的了,而且还是须弥座。台基上是一圈汉白玉栏杆,望柱头上有浮雕。踏跺中间有落地丹陛,说明皇上会来,那就是乾隆在静心斋看完书再来这里,在菩萨跟前儿继续静心呗。
这座大殿现在不开放,只是开着大门让游客窥窥。我张大眼睛往里面看,里面好像是三尊铜像,那就是三世佛呀。嗯,和其它的天王殿也不一样,是大雄宝殿的配置。我记得这座大殿后面还有殿堂,可是现在就开放这一个院子,后面都不开。我只好往配殿那边看看得了。
大西天寺里最早曾有一座罗汉堂,这罗汉堂盖大发了,结果就变成了一座大殿,叫做大圆镜智宝殿,大圆镜智是佛之四智之一。罗汉堂一般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院子,这座大圆镜智宝殿也是有一个院子,前面的门叫做真谛门。真谛是南北朝时期从印度来华传经的和尚,他从印度带来的经好像和唐僧取回来的不是一套。后人把他带来的经说成是真实不枉的,凡人所念的都是俗谛。这座真谛门可能是说当年真谛和尚从印度来华的时候曾经路过这里,然后去了南京;也可能是说进了这座门就可以念上真谛和尚带来的经。
饱经风霜之后,那座真谛门连同后面的大圆镜智宝殿都被风吹化了。但是,和佛经无关的中华文化里的龙却留了下来,而且是有九条。这就是真谛门前面的那座影壁:九龙壁。这是中国最大、最华丽的九龙壁,而且是唯一的双面龙,那就是十八条龙呗。现代京剧《沙家浜》里有十八名新四军的伤病员,是十八个泰山顶上的好汉,为什么是十八条好汉?就是典出九龙壁上的十八条中华龙。来看看最中间的金龙。
人说中国四大菜系,就是京鲁川粤,那三家都好说,就是这个京菜说不清楚。除了烤鸭、涮羊肉以外,还能数得上的大概就要算满汉全席了吧?可是谁没事儿去吃满汉全席呀?这一说满汉全席,差不多就离北京菜不远了。其实人说真正的北京菜是宫廷菜,有人说是清宫菜,那根本不对,女真人在东北有什么菜?不就是土豆茄子和酸菜吗?即使有肉,他那个一百寸的大铁锅也没办法炒是不是?所以女真人进了京,吃的是明朝宫廷菜。北京现存比较靠谱的宫廷菜就剩下北海的仿膳和颐和园的听鹂馆了,还有就是号称宫里厨师后人开的馆子。现在保留下来的宫廷菜实质上是采各大菜系之长,用料更讲究,手法更精巧。而且多少还是加入了一些女真人从东北带来的老样儿,那个小窝头就是吧?扒鹿条应该也是吧?
仿膳原来是在琼华岛后身山下的寄澜堂,现在被搬到北海北沿了,就在九龙壁南边,据说最早就是在这里,现在又搬回来了。北京人都不常去仿膳,更别说外地人了。我有一次在岛上的仿膳为我们的外国同事离任回国饯行,还有几位中外同事作陪。大家都是第一次吃宫廷菜,还有装扮成兰贵人的服务员来回走动,呵!大伙吃的是兴高采烈、人仰马翻呀。这里现在要排队吃饭,都下午三点了,还有人刚排上,也不知道他们是午饭吃得太晚还是晚饭吃得太早?
仿膳旁边山坡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三进院子,这个小院很有名,叫做“快雪堂”。它的院门不大,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一殿一券垂花门。和静心斋类似,进门也是有一圈抄手游廊,这种垂花门一般都连着抄手游廊。但是这个垂花门的顶很花哨,还是重檐的。从下往上看,这个屋顶应该叫做重檐-歇山-卷棚顶。因为空间狭窄,放不开手脚,所以这个屋顶最后的效果有点稀奇古怪。
快雪堂的前院正房,面阔五间,灰瓦卷棚硬山顶。额匾上写着“溦观堂”,《说文》里说“溦”是小雨的意思。那就是说乾隆在静心斋看完书,然后去西天梵境拜佛,最后来这里听雨。“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难”,这是苏轼说的上海梅雨,一下就是三个月。北京哪里有这么磨磨唧唧的雨?乾隆在这里体会这句诗?那只能说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二进院里也有一圈抄手游廊,正房和前院一样,额匾上白底黑字写着“浴兰轩”,想来这里过去一定是有不少玉兰树的。
通常的额匾是黑底居多,这里用白底黑字,一来是有雅致的效果;二来是模仿宣纸上写法书。其实这里的“兰”并不仅指兰花,而是借其美好之意,就是芳香典雅的意思。为什么此院香如兰室?那是因为乾隆在这里的抄手游廊里贴满了字帖碑,你看,这也暗合了额匾上的白底黑字了吧?乾隆喜欢古代书法,他最稀罕的一是三希堂法帖,再有就是有拍马屁者贡献的一套《快雪堂贴》拓本,现存故宫。乾隆从《快雪堂贴》里挑了一些刻成碑贴在这里,冲在最前面的是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在《快雪堂贴》是第一卷第一帖,在这里也是第一块碑。我走了一圈,注意到一块北宋米芾的《甘露贴》。不过,这里的刻石只是《甘露贴》的中间一段。原帖纸本现在台北故宫。
三进院和前面一样,也是一圈抄手游廊,正房也和前院一样,不过这回的所有木结构是金丝楠木的了。额匾也是白底黑字,写着“快雪堂”。你看,北海公园里面居然有二处金丝楠木的房子,不得了!
快雪堂即来自《快雪堂贴》。因此这里现在是叫做书法博物馆。
快雪堂出来继续往西走,就可以看见阐福寺的山门。这座寺肯定是在清代重建过,你看山门的屋顶,这是典型的清代单檐歇山顶。想进去看看?不开放。里面好像是近年有修葺,至少山门里面两边钟鼓楼的位置有很新的楼,但肯定不是钟鼓楼。我想起来了,这里过去曾经是开放的,叫做北海植物园。
这阐福寺对面就是北海公园里和白塔齐名的五龙亭。
五龙亭的位置在明代的时候据说是有大殿的,清代顺治进京后把那座大殿给拆了,改成了五现在这座亭子。五座亭子都是四角攒尖顶,外面两座单檐;往里两座重檐。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看看中间这座龙泽亭,重檐,上面是圆形攒尖顶,下檐是四方的。
看看内部,斗拱画枋有天花,这是游客休息的地方,周末有男女人民载歌载舞。
北海北沿向西走到头便是俗称小西天的极乐世界殿。这座殿是正方形的,重檐四角攒尖顶,是中国最大的四方形大殿。大殿四周有一圈围墙,墙外是一圈河水,这个不好叫做护城河。围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座琉璃牌坊,你看看,北京的琉璃牌坊本来就不多,这里就占了四座。再加上西天梵境的“华藏界”牌坊,北海里就一共有五座琉璃牌坊。
虽然这四座琉璃牌坊形制一样,但还是南面的那座最气派。可是为什么呢?我想了半天才发现,可能是因为南面河上是拱桥的原因。
所以面南的是正门,从南面看极乐世界殿,因为刚油过不久,看上去气宇轩昂,仪态万方。
进了大殿一看,正中间是一座佛山,山顶上是一座华盖,华盖下坐着一尊金佛。上方正梁的挂着“极乐世界”匾,那这里就是西方净土呗。不用说,山顶的那座佛就是阿弥陀佛了,也就是无量寿佛。再仔细看,果然佛像两边各有一位菩萨,那一定是左手的大势至菩萨和右手的观世音菩萨,这是西方三圣。
往侧面走过去,见山上有一老虎,不用说这位一定是“伏虎罗汉”龙婆本了,据说他念经的时候有山里的老虎来听。
那这山上就应该都是罗汉了?数了一下,数到二十多就数乱了,但是肯定没有五百。抬头看看大殿的梁柱天花,梅花平棋上有梵文,要不就是佛家偈语,要不就是箴言。
八角团龙藻井。
从构造、形式上说,这座殿应该算是一座坛城。介绍上说,乾隆为其母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祝寿祈福而建。这么一说,倒是很合情理,所以在这里供的是无量寿佛。还隐喻了太后的将来,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小西天的南门外有一座石碑,叫做万佛楼石碑。这座碑原来不在这里,是在前面那座阐福寺里。阐福寺倒塌时,那座万佛堂已毁,仅留这座石碑。修建北海植物园的时候,把这座碑迁到了这里。
20世纪50年代,长影拍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早就不再放映了,里面的故事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可是电影配乐中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少儿歌曲的经典。现在拍电影好像已经没有剧组体验生活的情节了,可是当年的演员们都是要先去体验生活的。《祖国的花朵》剧组当年在北海公园体验生活的时候,作曲家刘炽当场写下了这首歌,而且领着小演员们在水边唱了这首歌。从那以后,这首歌就成为全国所有少年合唱团的保留曲目,这首歌也成为北海公园的主题曲。一到划船的季节,公园里的每一个小喇叭都轮番、快乐地播放着。现在手划的舢板在公园里已经很少了,想起我们小时候,到公园去比赛划船从来都是最受欢迎的春游项目。今天,我还真是看到了北海水上的“荡起双桨”。白塔之下,春水之上,小船推开波浪,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不亦乐乎。
日去时,亭台渐暗。
却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