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看北京古城遗痕,叹山水转圜沧桑之二(元城墙)。

看北京古城遗痕,叹山水转圜沧桑之二(元城墙)。

上次说金代在北京设了金中都,自海陵王之后的金帝都在金中都就座。金中都是在现在北京的西南,大概是在丰台区那个位置,如今已经灰飞烟灭没了踪迹。

我在北海团城看见的那口玉瓮“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3年)进入北京建立元大都时的纪念物,相当于奠基石。在此之前,蒙金战争期间,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的征金大元帅木华黎在1214年(元太祖九年、金贞祐二年、南宋嘉定七年)包围金中都。金宣宗纳贡求和后迁都汴梁,第二年,木华黎回头攻下了金中都,建立燕京路大兴府。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接替,窝阔台死后是蒙哥汗接替。类似于欧洲加洛林王国查理曼大帝死后分裂成东、西、中法兰克,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国也四分五裂,除了忽必烈建立元朝,还弄出来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其它那些汗国最后通过民主集中,剩下帖木儿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最后都向大明朝进贡,此是后话。

忽必烈1260年称大汗,开立中统元年,发动了和兄弟的争位之战并获胜。中统五年,改燕京路大兴府为中都路大兴府,并发诏书改年号至元元年,这是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改完年号和地名,忽必烈当场就开始建立都城,准备设都于燕京。这就有了众玉匠集资贡献渎山大玉海一事。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驱工匠建城近竣,他就暗令光禄大夫刘秉忠上疏说按照“大哉乾元”的古训,大蒙古国改国号为“元”最佳。忽必烈欣然”准“之,顺便自任首任皇帝,不再做胡可汗。第二年,城建工程验收后,忽必烈又发一诏,改中都为大都,是为大元京城。这便是元大都的来历。

按照汉族传统,自西汉始,开国皇帝庙号应该称太祖,第二位皇帝称太宗,其后就是各种宗。头二位皇帝一祖一宗就是我们说的“祖宗”一词的出处,比如汉太祖刘邦(高皇帝),汉太宗刘恒(文皇帝)、汉世宗刘彻(武皇帝)。可是这个忽必烈很神奇,他为了强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正宗传人,就给成吉思汗铁木真立了一个庙号“元太祖”。按说那忽必烈就应该被封庙号“元太宗”吧?可他又是元朝实际的第一任皇帝,他还想用“祖”做庙号。最后,他的庙号叫做“元世祖”。他这是和古汉人学来的,最早用世祖做庙号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其实庙号都是后人给封的,我这些都是说着玩儿的。但是“祖宗”确实指的就是第一代、第二代先人。

元大都的建筑在北京没留下多少痕迹,它那个皇城也被朱棣在永乐年间给捣毁掩埋在自己的皇城之下了。北京最著名的元代建筑是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那座寺已经不是原样了,但那座白塔还是原来的模样。这是中国第一座印度白塔,山西五台山白塔是第二座,都是尼泊尔的工匠阿尼哥所建,见我的《逛京城之白塔寺》一文。妙应寺白塔是忽必烈盖好大都城之后开始建的,就说是至元八年吧,盖好的时候已经是至元十六年(1279年)。五台山白塔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

元大都建城的时候,除了有渎山大玉海,肯定要有城墙。元太祖十年木华黎攻占金中都的时候杀人放火大肆破坏,打碎了一个旧世界。中统元年忽必烈到燕京时,已没有金中都城可进,他就只能住在郊外金朝的御苑天宁宫,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建元大都城的时候,忽必烈就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脱离金中都以北海琼华岛为中心盖了一个全新的大都城。

元大都的城墙后来被朱棣接收了一部分,就是南半边,其实是大半边。朱棣把元大都从西直门到东直门之间砌了墙,北面的都不要了。元大都每个方向都有三座城门,东面是崇仁门(东直门)、齐化门(朝阳门)和光熙门,光熙门现在已没有;西面是和义门(西直门)、平顺门(阜成门)和肃清门,肃清门现在也已没有。南面是顺承门、丽正门和文明门,这三座门现在都没有了,这段城墙的位置应该是现在的长安街。你别看南面城墙好像离皇宫很近,其实元代的皇城比现在的故宫靠北,皇城大门应该在现在故宫内金水河以北,不是现在的天安门。元大都的北面城墙上只有两座城门,健德门和安贞门。你看,元代的好几座城门都没有了,现在都只留下了地名。这些城门都是算作外城城门。

元代的城门没有了,但是还留下了一些城墙遗痕。这个元大都外城墙就是夯土墙,正规的夯土墙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在山西张壁古堡看见的,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见我的《秋风起时走三晋之三:张壁古堡》一文。

残迹远看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我在内蒙赤峰辽中京遗址看到的,见我的《夏日蒙辽行之二:赤峰访古辽之痕》。

北京现存的元大都城墙还没有上面这些完好。元大都北半边还剩下一些残渣余孽,西北段城墙是从西直门往北直到学院路的知春路口,然后向东。这一段现在建了一个“元大都城垣遗址”,看看明光村路口的这个标志。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是元大都肃清门的位置,在东边的北三环太阳宫南边很有可能是元大都光熙门的位置,地铁十三号线在那里有一站就叫光熙门。光熙门外就是当年的元大都护城河,现在叫“土城沟”。

上面这个台子是元城墙的横断面,台子上复制了一个城台。

这是不长一段还算像点样的城垣,至少高度还差得不多,两坡已经坍塌了不少。城垣顶上还剩一条小路。

再往北的土城已经坍塌成这样。

我们过去都知道明光村往北这条路是学院路,从明光村开始,路东是邮电学院,再往北路西是政法学院。过了蓟门桥,路东是电影学院。

这里的土城坍塌之后,就有周边居民和园林局分别、各自、轮流种树兼挖土。这夯土虽还算硬朗,可也禁不住他们子子孙孙挖土不止,墙的高度抽抽了不说,墙的立面也基本是百分之十以内的平坡了。坡上被种了很多树,到了春天就会百花齐放,并且姹紫嫣红。


每天都肯定会有“她”在百花丛中笑,这百花丛中还有一处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

燕京八景最初是金代群儒所选,在此之前虽也有“八景”之说,但仅限于口传,没有白纸黑字。金代金章宗的明昌年间,有一本《明昌遗事》,应该是活字印刷术制作的。书中所记的燕京八景有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这八处景观都是在金中都城外,前二个是在御苑天宁宫,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还算是和皇家有关。其它六处都是民间爱美者和善游者们所立,所以说自古就是高手在民间。看看蓟门烟树城阙旁的民间小庙和里面供民间拜的大佛。

在元代,有文人把金代八景中的“太液秋风”改成了“太液秋波”。那时可能有姑娘夜里去北海公园舀一瓢水放到心仪小伙儿家窗根儿底下,叫做暗送秋波。其实这改的意思是说把金代人去北海喝秋天的西北风改成喝湖里的秋水,其实秋风和秋波的意境差不了多少。另外,元人还把“西山积雪”改成了“西山霁雪”。这个改得好,“霁雪”比原来那个“积雪”更有诗意。元人虽灭了南宋,文化上还是学习宋文,宋人即有“杳杳诗魂,真化风蝶。冷香清到骨。梦十里、梅花霁雪”之句。明代永乐年间,翰林院学士们把蓟门飞雨改成了蓟门烟树,这个改得也是更有诗意。宰相李东阳在这八景之上又擅加二景,叫做南囿秋风和东郊时雨。南囿是指皇家猎苑南苑,东郊时雨是说朝阳门外农夫在沥沥春雨中扶犁耕作的情景。

清代有一位爱美且善游的皇帝叫乾隆,登基十六年时,这位老乾组织了一个专家组,他亲自主持专家组把燕京八景确定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老乾怕人不懂“霁雪”的意思,就把它改成了直白的“晴雪”,了无诗意,败笔。老乾还做了一件事,他给每处景点都题了字,然后刻成御碑立于景点,还搭一座御碑亭。上面图里的那块“蓟门烟树”碑即为乾隆御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园林局把这个景点重修了一下,还搭了一段伪城墙和一座伪城门,没有重盖御碑亭。原来的那座御碑亭俗称黄亭子,现在这里还有黄亭子的俗称地名。

站在城墙上,可以观望周边楼群。

城墙下当然还要盖一所官房,以便清洁工休息。别误会,图里那座亭子不是伪黄亭子。

这个蓟门是说的古代蓟城之门。我们知道蓟州是在北京以东的天津地盘上,这里怎么会是蓟门呢?西周时燕国的都城是燕都,到了东周时,不仅周平王迁了都,燕国都城也迁到了蓟城。这个燕都蓟城就在北京,而不是天津的那个蓟州。现在考古行还无法确定古蓟城的真实位置,大家倾向于是在南城牛街一带。蓟城得名于城内的蓟丘,不知为何金元以来,古人多认为蓟门烟树这个地方是蓟丘所在,因此讹传此地为“蓟门”。当代人以“蓟门”为此处地名恐怕还是根据“蓟门烟树”而来,属于以讹传讹。

文人所言“烟树”通常指云烟缭绕的树木和丛林,不是做饭时的袅袅炊烟。宋代有一位扭捏婀娜派词人柳永,他曾写过“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由此可知,烟树应该是杨和柳,特别是那宫墙柳,西风一吹便飘渺如烟。想来金代时间此处并无杨柳,只能是看飞雨。到了明代,元土城被废,此地便遍生如烟杨柳了。现如今,那些或杨或柳被几经攀折已无踪迹,根本看不到楚宫腰了,仅余灌木若干丛,烟树之景不再。

从蓟门烟树再往北走就到了元土城西北角,就该向东拐弯了。这土城外边有一条河,现在叫做小月河,应该是元大都的护城河。

土城下的这段学院路现在叫做西土城路。

那拐过这道弯应该就叫“北土城路”了吧?果然如此。

这个地方沿着小月河南北岸开辟了一个街心公园,叫做“元土城遗址公园”。

如果说小月河是元大都护城河,那土城应该就在河南岸。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任何土城痕迹了,地面已经是电影学院和电影频道的地盘了。

既然是叫公园,那一定会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说到鲜花盛开,这土城沿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花地。北土城下小月河以北,地下有一条北京非常重要的交通干线,那就是北京地铁十号线。顺着刚才的“元土城遗址公园”向东走,不远就是牡丹园地铁站。从这里就可以登上地铁十号线,你就会发现原来地铁十号线北段是沿着元大都北城墙走的。你可以看见元大都北边的两座城门的名字:健德门和安贞门,这二个地方都有车站。你不在那里下车,那两座城门就是一个地名,地上建筑都没有了。健德门和安贞门之间还有一个车站叫做北土城,在这里下车出了站就是海棠花溪,就是元大都城垣下的花地。这个地方南北向的北辰路是北京中轴线的一部分,海棠花溪可以说是在元大都中轴线的最北端。所以北土城路以此为分界,刚才以西那边是“北土城西路”,由此往东就是“北土城东路”。在北土城西路那里看到的是“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这里叫做“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这里的“溪”还是那条元大都的护城河,和西段的小月河相通。并且一直通到东边的光熙门。海棠花就在护城河南北两岸恣意开放,南岸的一带土堆还在,因此“北土城”这个地名沿用至今。

看看河岸上开放的海棠。


每年一到春季,人们就脱掉了臃肿的冬装,换上彩色的春装,然后就成群结队地来到海棠花溪当游客。春季游客们一来,河两岸的海棠树就都开花,不为别的,就为和游客们争艳。有时候,官员也会来与民共赏旖旎春光,比如康熙。康熙赏完海棠回家就找来一张纸写上“细草敷荣侵塌绿,野花争艳袭衣香”。然后就掷笔于地,上朝理政去了。看看和游客们争艳的那些海棠花们。



像蓟门烟树那里一样,这里也要盖一所房子,以便清洁工休息和存放扫把。

门上挂着“海棠花溪”名片匾,落款是“千石”,这应该是书画家李建军的笔名。各地都有一位书画家李建军,这位是北京人,可能就住在北土城附近。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在海棠花溪的话,房前屋后就会种海棠树。

北京城里还健在的元大都建筑只有妙应寺白塔,其它就是这些城垣遗迹了。另外,故宫里的断虹桥据考证是元大都皇城的建筑,相当于现在的金水桥。下次写故宫贴再说。

关于作者: zzz_0401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