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初秋,香山、碧云寺,轻松游(二)。

初秋,香山、碧云寺,轻松游(二)。

香山对于北京人来说再熟悉不过,有人一周要去四、五次,甚至有的天天去。大多数人去香山都是去爬山、看红叶、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而对香山的人文景观了解不多。其实香山很大、内容很丰富,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

香山就是指的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区20公里,是一座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元、明、清都在此营建离宫别院,为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在此兴建亭台楼阁,殿宇廊轩,构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后筑围墙并赐名“静宜园”,名列京西“三山五园”之首,因此香山公园极富皇家气息。

由于距市区较近,交通方便,林木茂密、环境清幽、空气新鲜,可登高一览京城美景,深受市民喜爱。还因深秋季节红叶满山、层林尽染而成为北京赏秋胜地。

十月初,过完国庆假期,我和老婆花了两天时间对香山进行了一次粗略游览,主要是浅山区的景观。

(此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天:东门、勤政殿、小白楼、静翠湖、翠微亭、香山寺、双清别墅、来青轩、霞标蹬、知时亭、来秋亭、昭庙、见心斋、琉璃塔、眼镜湖、索道上山、香炉峰、步行下山、香雾窟、香山饭店、东门。

第二天:东门、勤政殿、致远斋、知松园、来秋亭、玉华寺、有秋亭、多景亭、昭庙、眼镜湖、北门、碧云寺、北门、勤政殿、东门。


(二)

第二天,继续东门进,从勤政殿北侧上山。

仰望山巅,香炉峰上亭阁隐现。

勤政殿后面的院落就是致远斋,始建于1761年,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

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部分组成,曾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浩劫,解放后成立香山公园才重新修复。

知松园是个新开辟的景区,主游道两侧有古松柏100余株。

松柏挺拔健壮,造型伟岸,与昭庙琉璃塔互为映衬,构成“琼松塔影”景观。

过来秋亭、玉华寺,来到烟霏蔚秀。

烟霏蔚秀与玉华寺有过街楼相连。

不久到达多景亭。

多景亭观景虽没香炉峰开阔,但好在距离相对近一些,效果并不差。

到多景亭之后下山,往碧云寺方向。

途径眼镜湖。

佳日亭。

柿子挂满枝头。

出北门,到达碧云寺。碧云寺在香山北门外,需单独购票,票价:10元。

平时说起来,香山和碧云寺总是连在一起,但这么多次游香山,却从没进过碧云寺的门,这次把这课补上。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 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

碧云寺依山势建造,坐西朝东,中央主路一共六进院落,左右还各有一组小院落。中轴线主建筑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菩萨殿、孙中山纪念堂、金刚宝座塔;南北各配一座院落,南侧为罗汉堂,北侧有水泉院。

门前有石狮一对,石狮蹲坐于须弥座上,身形伟岸,栩栩如生。据称石狮为魏忠贤所造,是明代极有艺术性的石雕。雕工异常精美和复杂,不光须弥座的束腰上有雕饰,上、下枋上有纹饰,连上、下枭也有雕饰,此乃石狮中的极品,非常少见。

山门殿很常规, 三开间 ,中间是券门洞。
山门上有蓝底金字匾一面,上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碧云寺”,为乾隆手书。“碧云寺”匾有些破旧,殿内两尊守护寺门的大力士塑像俗称哼哈二将。

两侧的须弥座雕刻细致,很少见的一种。

弥勒殿为二进院落,殿内正中供奉铜制弥勒佛。

殿前两侧有钟鼓楼。

三进院落-大雄宝殿,正中乾隆御笔之额匾:能仁寂照。

大雄宝殿前,一对经幢,通体雕龙无数,雕工精美绝伦。

幢顶为单檐四角攒顶式顶,砖石仿木结构,四条垂脊雕龙。

幢身为刻满经文的六棱柱,每条棱边都刻有游龙。

基座为全面雕刻的须弥座。上枋刻龙,束腰刻的神鹿等也异常精美,彰显碧云寺皇家寺庙的地位。

大雄宝殿前的铜制香炉看起来已锈迹斑斑,底座上刻“碧云寺”。

虽看起来很破旧,但细部雕刻异常精美。

大雄宝殿院内,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可以感觉到这里不光是座寺庙,更是一处风光优美的园林景观。

四进院落为菩萨殿,是一处新修复的建筑,目前暂未开放。门口的介绍牌上说: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四周塑悬山云海及二四十诸天像。

大殿正中悬挂匾额,上书“静演三车”。查资料得知: 三车,羊车、鹿车、牛车。 佛教用语,喻三乘。 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前一座八角碑亭,此为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亭。碑亭建于清乾隆十四年,重檐八角攒尖黄琉璃瓦顶,上下檐饰斗拱,红墙红柱,二龙戏珠彩画。碑亭内设乾隆预制重修碧云寺石碑碑文。

从碑亭的黄色琉璃瓦顶可以看出,此碑亭的等级之高,也可以显示出碧云寺作为皇家寺院的地位。因为在中国古建中,只有皇帝的宫殿和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可使用黄色琉璃瓦。

石碑上刻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

顶部雕龙,碑身缠枝莲饰纹。

下有龟趺海墁。

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石碑无论从精细、精美度和完好度上在现存石碑中都非常少见,称得上稀世珍品。

第五进院落是孙中山纪念堂,原为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辟为中山纪念堂。内陈列前苏联政府所赠玻璃盖钢棺和孙中山先生遗墨、遗著等文物。正门上方的匾额为宋庆龄手书。

院内的七叶树,高大茂密、枝叶繁盛,给人一种神圣感。

孙中山纪念堂之上,来到最后也是最高的一进院落-金刚宝座塔。

首先,台阶之上是座木牌楼。

木牌楼并无特别之处,两侧影壁墙的砖雕非常细腻、繁复,很精美。

木牌楼之后是座石牌坊,四柱三楼冲天式,全部汉白玉材质,正中金字所书“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

坊前一对石狮。

坊间精雕腾龙、 仙鹤、祥云。

顶端为石质仿木斗拱和屋顶,屋顶的瓦檐及斗拱均为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

石柱满雕纹饰,顶部雕神兽。

夹杆抱鼓石,雕刻细腻、浑圆大方,在北京现存的抱鼓石中称得上第一。

两侧共有四座石雕影壁屏风,屏风的芯板雕刻有人物、佛像、石狮、麒麟,造型生动、雕工精妙,是难得的石雕精品。

石牌坊的每个细部都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准,堪称石牌坊中之珍品。

石牌坊之后,有一座小石桥。

过石桥,南北两侧各立有一石质碑亭,碑亭为双檐,上层为圆形,下层为八角形。

碑亭内置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南碑亭为满蒙文字,北碑亭为汉藏文字。

碑亭内部为穹窿顶,顶部有龙头藻井。

继续向上是座砖牌楼,三门七楼,相当于金刚宝座塔的山门。

门前两侧依旧是一对石狮。

牌楼的做工同样精美,青砖红墙更显典雅大气。

最后,来到金刚宝座塔,现在不让登塔了,只能仰视,视觉效果大大折扣。

来张俯视,看起来效果更好。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寺院最西端,也是碧云寺建筑群的最高点,为乾隆时期御赐修葺扩建时所建。据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碑文记载:乾隆十三年,印度僧人进献金刚宝座塔式样,御批按式样比例放大,建于碧云寺中,以供瞻仰与膜拜。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是国内同类塔中最大的,也是最豪华的,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砌筑而成。

整塔筑于两层方形石砌塔基之上,塔基平台上有石构围栏。

金刚宝座平面呈\'亞’字形,正面下部置券门,上嵌“灯在菩提”额。券门内龛中现封藏有中山先生衣冠遗物,以供纪念并后世瞻仰。

金刚宝座侧面由下向上分层浮雕花卉、佛像、龙头、八宝等不计其数。由于不能入内,只能远观,算是个小小的遗憾吧,将来一定抽空再来。

至此,碧云寺中心轴线上的建筑已全部欣赏完。

两侧的建筑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是右侧的五百罗汉堂,一是左侧的水泉院。

时间关系,没有进五百罗汉堂,外观看它的建筑很精美。

水泉院像是脱离了寺庙之外的一处幽居之所,可以听到清脆的鸟鸣,感受松涛阵阵、流水淙淙,心境比寺内还安静。

碧云寺的确不光是寺庙,更是一处园林,也可以说是博物馆。这里有方方面面知识可学,有文物可看,有艺术品可欣赏,有风景可观光。我非常喜欢这,希望今后能多来几次。

出碧云寺,重进香山北门,过眼镜湖、知松园、致远斋,经勤政殿出东门,一天游览结束。

(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