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河北旅游:自驾赤城踏春游温泉(图)。

河北旅游:自驾赤城踏春游温泉(图)。

随着有车族家庭的增多,喜爱自驾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而距离北京的河北是北京自驾车游的众多选项之一。特别是随着全域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旅游名胜古迹风景区也逐渐涌入了自驾车游的视野。这些地方虽然名气不大,但却十分值得一游。

“寒古温泉”牌坊(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9年的清明时节,记者就进行了一次自驾河北赤城的难忘之旅。按说三天的公休假,对于京城希望出游的人们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如果真要到太远的地方去,时间肯定不允许,思前想后,距离北京临近的河北省倒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对于想出行的记者,经过精挑细选,最后前往距北京不足两百公里的河北省赤城县踏春两天,在那里游温泉、观石窟,尽享大自然风光春景,度过了两天难忘的赤城之旅。

赤城汤泉湖景色(摄影:冯赣勇)

2009年4月4日上午8 时,记者一行四人从北京市区驱车出发前往河北赤城。从八达岭高速出京后进入京张高速走了几十公里,从怀来出口下到河北省道,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抵达了赤城县城。

抵达赤城留影(摄影:冯赣勇)

在GBS卫星定位仪的导航提示下,从县城向西走了不足十公里,经过横跨公路上的一座一面上书“关外第一泉”,一面为“寒古温泉”的大牌坊,就进入了赤城温泉度假村风景区,最终,总计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于11点半左右,记者一行顺利抵达了下榻的赤城紫电宾馆。

“汤泉”牌坊留影(摄影:王珏)

午饭后,在时任张家口旅游局副局长胡建忠与时任赤城旅游局副局长杨占坡二位同志的陪同下,记者一行首先前往赤城关外第一泉的寒古温泉泉址观光游览。泉址位于记者下榻的宾馆向南不远处的路旁西侧。来到景区前,只见一座“汤泉”的彩绘牌坊雄伟地矗立在景区门前。

仰望温泉总泉遗址(摄影:冯赣勇)

穿过牌坊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就进入了景区。胡建忠与杨占坡二位局长向记者介绍说,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的赤城温泉也称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这里距张家口140公里。整个赤城县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

温泉大石鼎(摄影:冯赣勇)

这里正在大兴土木,观景彩绘长廊蜿蜒曲折的顺山而建。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刚建成的灰色大石鼎。

温泉总泉泉址亭(摄影:冯赣勇)

绕过石鼎步行不远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亭子,温泉总泉就在亭子正中位置。只见亭中被铁箅子盖着的泉眼里,在轰轰的响声中冒着热气。

“洗心”的石碑(摄影:冯赣勇)

亭子内一侧是康熙年代题写的一块上书“洗心”的石碑。南侧的山坡上分立着两座石碑,一座为“关外第一泉”,另一座为“寒古温泉”。亭子后面是一处正在修建的景观,由一个巨大的插着三支毛笔的笔筒和一组介绍温泉的文字墙组成。顺着文字墙的南侧再度登高而上,是一处棕色古篆文字组成的壁观。篆文壁上面是一处在苍松翠柏之间正在修缮的古建筑。

赤城温泉的篆字文(摄影:冯赣勇)

位于苍山幽谷之中的赤城温泉总泉位置海拔为942米,全年平均气温5.7℃,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1℃,比北京低7.6℃,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温泉度假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7公里,所辖面积2.45平方公里。“莫道塞外风沙地,此时却有四时春”,区内峰峦秀峙,苍松翠柏,环境清幽。春来桃杏花盛开,漫山遍野,景色迷人;秋后槐桦叶红遍,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温泉长廊一角(摄影:冯赣勇)

温泉度假村内有总泉、胃泉、眼泉、平泉、气管炎泉和冷泉等泉眼。以总泉(又称滚池)流量最大(每分0.516立方米)、温度最高(68℃)。总碱度为4.9,酸度为8.0,泉水中含有钠、钾、钙、镁、铁、锂、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等30多种化学物质和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属高疗效矿泉水。

“关外第一泉”石碑(摄影:冯赣勇)

数百年的浴疗实践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表明,赤城的温泉水对风湿性、类风湿性、肥大性关节炎,肩周炎、过敏性皮炎、风寒性腰腿疼,湿疹、癣、荨麻疹等皮肤病有显著疗效,治愈率达80%以上。古诗:“不觅东海老龙涎,常思关外第一泉。到此一浴除疗痼,胜咽千粒长生丹。”则是对赤城温泉水精、奇、妙的赞誉。

俯瞰温泉风景区(摄影:冯赣勇)

《中华名泉录》综合考察温泉的水质、水温等项目,将总泉列为全国第二,堪称“京西第一泉”。温泉洗浴的最佳时节是农历三月,人称“桃花水”。每年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十八都有庙会,感谢水母娘娘恩赐圣水、造福万代;碧霞神保佑,早生贵子,祛病消灾。

正在修缮的殿房(摄影:冯赣勇)

赤城温泉有2000年以上的开发和利用历史。西汉桑钦的《水经》是对温泉的最早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又有“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之北实有汤泉,去燕京(北京)三百里”之说。隋唐时辟为道场,有规模可观的寺庙。辽金时亭榭不乏,元时毁于兵燹。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戍边名将昌平侯杨洪在泉边重建瑞云禅寺。

寒古温泉石碑(摄影:冯赣勇)

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直隶监察御史黄应苏等在温泉立下了“关外第一泉”的碑刻,温泉也因此而驰名天下。数朝帝王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泉旁设立行宫,圣宗耶律隆绪曾驻跸此泉。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正月,康熙陪其皇祖母驻跸这里洗浴五十一天,并命太子少师耿昭忠亲题“洗心”二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云州水库风光(摄影:冯赣勇)

离开温泉度假村,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赤城云州水库观光。车子经过赤城县城向北大约走了十几公里后来到云州水库的大坝上。

云州水库大坝(摄影:冯赣勇)

站在大坝上眺望,蓝天白云下的浩瀚碧蓝的水面一眼望不到边。也许是气温较低的原因,水面并没有完全融化,有的水域仍然结着冰,但丝毫不影响壮观的水库美景。

云州水库留影(摄影:王珏)

胡建忠与杨占坡二位局长向记者介绍说,云州水库1969年开工,1970年10月完成大坝截流蓄水投入运行,1987年基本完成。共做土石方87万立方米,砌石0.93万立方米,混凝土1.86万立方米,用工370万个,国家投资1471万元,其中县自筹437万元。堤高43米,堤顶长183米,宽6米,水库面积3平方公里,水深25米,蓄水能力1.137亿立方米。

水畔抒怀(摄影:冯赣勇)

赤城云州水库的建成,将历史上每遇暴雨就桀骜不驯的白河拦腰截住,灌溉下游4个乡镇144个村的耕地4.6万亩。每年向北京市开闸放水,是仅次于河北官厅水库的另一处为首都人民提供饮用水服务的清水域。曾有诗这样赞誉:“大坝连绝塞,高峡出平湖,石刻留青史,盛誉满京西。”

龙门摩崖石刻遗址碑(摄影:冯赣勇)

在水库大坝的下面既是龙门峡风景区的龙门崖摩崖石刻景观。龙门峡,俗名舍身崖,又称黑风口、独固门,位于赤城县城北15公里的白河上游。双峰对峙,壁立千仞,塞外诸水汇合于此。

龙门崖摩崖石刻(摄影:冯赣勇)

镌刻在舍身崖石壁的《龙门峡联句》对此有形象地描绘:“龙门关外龙门口,关外重关关外关。云自穷荒开日积,雨从太古去时还。悬崖磅礴乾坤表,峭壁崚嶒天地间。形胜千古归锁钥,匈奴莫敢过阴山。”

“三路咽喉”石刻(摄影:冯赣勇)

龙门峡自古是出塞要道,戍边将帅、文人名士都有“振旅归来定勒铭”的雅兴,所以,坚硬的崖壁上刻满了诗赋佳作。

摩崖石刻留影(摄影:冯赣勇)

石壁上现存“三路咽喉”、“雄峙畿辅”和龙门崖联句等元明石刻20余品,都见证了龙门崖在历史上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龙门舍身大士石刻(摄影:冯赣勇)

在这些摩崖石刻中,其明代御史孙愈贤题刻的“朔方屏障”,笔画似栋梁,点捺大如牛,绝地百尺,气势雄浑,十分壮观。

舍身大士像(摄影:冯赣勇)

石刻中最为壮观者,应属东半崖观音阁旁刻的舍身大士像,一女子坐在莲花盆内,面目文静,光彩照人。相传此女是“土木之变” 驻守在龙门峡旁仓上堡千户田坤19岁的女儿,凭龙门峡天险固守,以身殉国。舍身崖因此而得名。

摩崖石刻遗迹(摄影:冯赣勇)

明代赵维屏感慨地赞道:“舍身难,舍身成义尤难;舍身成义士子难,女子尤难。噫嘻!冰霜之节,铁石之坚,凛凛烈烈,流芳万年。”此外,龙门崖还留下很多令人感叹的诗句。赤城龙门崖摩崖石刻记载了历史沧桑,也见证了现代人豪迈的壮举。

山脚下的护国寺(摄影:冯赣勇)

驱车驶离舍身崖摩崖石刻群,记者一行向东行不远,最后来到了一处位于山麓之中的古刹前。这座古刹,名为护国寺,建于何时有待考证。

护国寺殿房(摄影:冯赣勇)

据碑文只可上溯到明代嘉靖壬辰。通过重修护国寺的碑记:“寺隐馋岩,路通大道,控扼羌胡,屏蔽神京,故名护国寺”。可考证护国寺建于明“土木之变”以后,以求保百姓平安,国家太平。据说萧太后(辽)时此洞已经存在,明、清重修。

彩绘观音菩萨像(摄影:冯赣勇)

虽说这座古刹在文革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经过一些信奉佛教的居士们自发捐资,在护国寺一边正在修建一座大雄宝殿。

香火不断的景象(摄影:冯赣勇)

而登上数十级高的护国寺,能看到这里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庙宇内香火仍然不断。据这里的僧人说,前两天刚过完观音菩萨的生日,所以几天前这里香火极盛,在深山之中可谓是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景象。

赤城汤泉河夜景 (摄影-陈昊)

整整一下午的赤城踏春,感觉十分惬意。特别是当晚在返程途中,经过赤城县时,位于县城中心长长流淌的汤泉河灯光夜景,犹如一道流动的亮丽迷人的灯火彩带,十分美丽。令人在赤城踏春的首日观光游中的兴奋之情意犹未尽,平添了几许美好的记忆……(图文:冯赣勇)

关于作者: 冯赣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