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集贤亭:杭州观荷绝佳处。

集贤亭:杭州观荷绝佳处。

题图一:集贤亭初醒题图二:精神抖擞

集贤亭位于西湖湖滨一公园,“杭州西湖”的碑石就放在此附近,可谓是进入西湖的第一站。 每天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杭州游人路过此亭,但他们很快就会因捕捉到更有名的景点而把她逐渐淡忘。 处处是美景的西湖,容得下保俶塔、雷峰塔、三潭印月、长桥、断桥、苏堤、孤山、城隍阁等等有关系的一切,以至于一些像集贤亭这样的小角色很难被人所提起。我家一个远亲,久居杭州,也叫不出集贤亭的大名!

本身她也是稀松无奇。简简单单的两层高的亭子放置在一条伸进湖中的小堤上面,既没供休息赏玩的美人靠,又无繁美精致的雕梁画栋,可以在这里纳凉,散步,拍照,就是找不出此亭有何“惊艳”可谈。 而恰恰就是这么一座看似不显眼的小亭台,成为了无数西湖摄影家眼里的“金亭”。

我选择小住锦江之星国货路店,就是因为到集贤亭无需十分钟的时间,清晨或是傍晚,到此散步观景皆宜。尤其是此次到杭州观荷,住集贤亭附近,可以起早步行至此,观刚刚睡醒的荷花,如何妖娆动人,如何精神抖擞,如何喷发荷香!不论是在公交站,还是在介绍西湖的网站,你往往会在重重叠叠的照片和杭州市对外宣传片中,找到黄昏下集贤亭的剪影。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甚至比雷锋塔、苏堤、孤山等“大牌”更为出彩。每天的傍晚时分,西湖的断桥、长桥、湖滨等地到处是“长枪短炮”。集贤亭就是人气最旺的三大点之一。

集贤亭其实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史载在湖滨一带原有黑亭子(集贤亭),后清代浙江总督李卫重建射亭,名聚贤亭。因此地水流弯曲,又名亭子湾。亭周围平沙浅草,供八旗子弟骑射练武,故称“亭湾骑射”。亭中立着乾隆皇帝御笔亲提的御碑。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首次南巡来杭,以后先后六次来杭,每次都有游西湖、阅兵的活动。“阅兵”的地方就在“亭湾骑射”。但像什么西湖十景、新十景之类的比比皆是,清代这十八分之一的景点实在太遥远了。 总之,颇有点“大隐隐于市”的集贤亭,不为游人所注意的原因,这本身与西湖的景点过多所受累,好的一方面则与亭子符合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 像集贤亭这种一堤加一亭的建筑风格,我们往往在一些普通公园的水池里看到过。而在大湖上,亭子要么建于水中央供休憩用,堤会修建得长长的还会带有美感的弯曲,像惠州西湖的亭子就是这样的模式;要么立于岸边用于临水赏玩,这是最普遍的做法;要么就做成风雨桥的亭子。但像集贤亭这样,堤既不长,亭子又不能休息,挡大风大雨的嘛,不淋湿身子就算万幸。整个亭台,纯粹就是个空架子空摆设,纵观国内的湖山建筑都是极为少见的。 这亭子的妙处,正是在这“空”字上,园林艺术也叫“借景”,分得更细点叫“互借”。景在哪里?站在亭子之中的游人很难发现其中妙处,无非就是西湖成千上百个观景台之一个嘛!而在亭子之外的摄影家的想法,可就不一样喽。

拍过湖水的朋友们都知晓一个道理,如果湖太大,山太远,拍出来的画面会空空荡荡,不是逆光就是反光,非眼光独到的很难构出通透合人意的摄影作品。这浮于堤上的集贤亭,则能很好地弥补拍摄的不足,显示出“借景”的妙处。 以我观之,集贤亭有三“借”。

第一借,借荷。从岸上看,亭子就像游弋在湖岸的仙鹤,或戏水流连,或立于荷叶之上引颈高歌,残荷时节更是黑亭败叶,颇有一番神韵;

第二借,是借远处的宝石山和保俶塔。独立在湖上的集贤亭,很好弥补了广阔的湖水与朦胧的宝石山之间的前景空白,形成了船、山、塔、亭、人等几个聚焦点,为构图的饱满提供了立体感和丰满感;

第三借,是借天借月借日借流霞。湖景之美,向来以晨曦、黄昏和夜色为最。集贤亭的存在,把天空与西湖之间不上又不下的尴尬给打破,形成了摄影家极其需要的“暧昧”。

清风徐来,百舸争流,湖烟浩淼,人来人往,西湖的昨日和今日依旧旖旎宛若出嫁的新娘。伴着幽幽的荷香和轻柔的霞光,让我们静静体会集贤亭的艺术之美。

一夜沉眠黎明起,最是菡萏抖擞时,
花艳叶碧沐晨光,入镜皆为画与诗。
--2011年7月28日特地早起,从锦江之星疾行5分钟来到一公园集贤亭观荷,非常景也!
【诸位可从右下角的日期和具体时间了解实情也】

图一 离店

图二 平时车水马龙的延安路,此刻空荡荡也

图三 来到一公园

图四 集贤亭下

图五 精神抖擞

图六 红得娇艳

图七 长枪短炮

图八 留影一幅

图九 令人生怜

图十 今天的你,明天的我

图十一 今日能见度颇好,断桥清晰在望

图十二 小坐片刻

图十三 第一道黎明曙光

图十四 盛极而未衰

图十五 荷叶如浪

图十六 摄影夫妻

图十七 一只鹭鸶 抓拍成功

图十八 我还没睡醒哩 -- 最小游客

图十九 小松鼠:目光如豆却发光哦

图二十 白发摄影者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