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杭州西湖之苏东坡纪念馆
苏东坡纪念馆位于苏堤南端的映波桥旁边,建成于1988年,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其实刚走进苏堤,就能看到一尊雪白色的雕像,由花岗石雕刻而成。他仰首看向长天深处,衣袂飘然,仿佛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果然是一派文豪风范。
纪念馆的主建筑是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小楼,为仿清的楼阁式建筑。白色的墙面,门窗是暗红色的,很大方。
一楼是苏东坡生平事迹展览,既然建成苏堤入口,大量的陈列当然是与西湖相关的。于是,在叙述了苏大人的德政以后,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对西湖的疏浚。
苏氏家学渊博,他的父亲苏洵、他的弟弟苏辙都才气逼人,被后人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两朝文学大家,苏氏竟独占了三席,这都超过三分之一了。
北宋元佑四年,由于不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苏东坡请求外放,才来到了杭州,并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的美名。当时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了野草。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想把它建成风景区,只是从民生方面考虑,影响了农业生产。苏东坡来杭州的第二年就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人,开除葑田,并在湖水最深的地方建立三座塔作为标志。这三座塔,就是西湖今天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三潭印月。而挖出来的淤泥也没有浪费,集中起来筑成了一条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方便行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苏堤”。
其实苏东坡一生筑过三条长堤,另外两条一在颍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还有一条在惠州,今天的广东惠阳。不过,唯有西湖的苏堤是最负盛名的,大概是因为西湖的颜值吧?
苏东坡在杭州的德政还在于救灾,那是一场杭州地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方圆几百里都出现了饥荒现象,更可怕的是还有肆虐的瘟疫。苏东坡上报朝廷,免去了百姓的部分赋税,还调拨了一批救济粮岩济灾民。控制灾荒的同时,苏东坡还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批大夫到每个街坊和村庄巡疹,由知府衙门免费提供药物。正是由于苏东坡的及时处置,这次大旱并没有酿成惨剧。杭州百姓对苏东坡感恩戴德,很多人家里挂起了苏东坡的画像,甚至建成了生祠。
原来这位大文豪并不仅仅只会吟诵风月,他真的是心系百姓,难怪尽管西湖还留下了另一位疏浚西湖的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字,可白堤却没有建成白居易纪念馆啊!
二楼陈列的是苏东坡在杭州期间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有诗文著作、书画手迹,当然都是复制品。还有当代书画名家以苏东坡诗为题材而创作的书画作品等。
苏东坡的文学思想强调的是“有为而作”,力求摆脱束缚。散文、诗词,都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与二弟苏辙曾经是同榜进士,因此颇受欧阳修的赏识。于是他跟随欧阳修的主张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同时,苏东坡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尤其擅长行书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但他在散文和诗词方面的成就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位文豪在书法上的成就。
参观完主楼展厅,可以从后门前往碑廊,这里是“苏东坡书法碑廊”,陈列了四十件书法精品,有著名的《赤壁赋》、《游虎跑泉水》,还有《三苏图》、《修竹图》、《自画像》。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可能会痴迷留恋,但对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知道字写得好,可看不出其中的妙处来。事实上,游客里头的书法爱好者想必不多,所以碑廊游人寥落。
碑廊走到尽头,是百坡亭,可以临湖观景。这里座落在西湖的最南端,视野自然是极佳的。
酹月轩是一组一层楼的建筑,并不开放。不过因为有了这座轩,主楼和碑廊就显得十分和谐了。曲径通幽,竹影婆娑中,分明是一组江南小品建筑。
相对于苏堤上的人山人海,纪念馆区的游客就少得多了。其实我们也没有逗留多久,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奢侈地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