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补写下昔日的游记吧,下为2019年元旦游的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西南部潭柘山麓,背靠宝珠峰,地处九峰环抱之中,
自东起依次为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宛如九龙拱卫,高大的山峰挡住了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植被繁茂,层林翠染,古树名花众多,殿宇崇闳,景色优美。
潭柘寺十景分为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寺院初建 于后晋永嘉元年(307),初名嘉福寺。唐称龙泉寺,金代赐名“大万寿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扩建后,御赐寺名“岫云禅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大量柘树,民间习惯称为潭柘寺。
图片来自网络
潭柘寺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谚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或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唐代则天时期,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五代后唐时期,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助燕王朱棣\"靖难\"夺取了皇位,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与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潭柘寺的建筑大体分为三部分。中路沿中轴线依次有牌楼、界凡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观音殿等殿宇。东路有方丈院、流杯亭、行宫院和白塔。西路有戒坛、楞严坛、大悲坛等,北端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龙王殿。
潭柘寺外,石砌的甬道被历史的年轮与车马压得坑坑洼洼,展现出古道沧桑。
山门外的柘树。柘树生长在南方,北方较为罕见,木质坚硬,纹理细密,树枝弹性较好,是制作弓背的好材料,其根、茎、皮、叶、果均可入药。昔时潭柘寺有“柘树千章”,遍布山野,荫翳蔽日。后来传说潭柘寺的柘树皮能治妇女不孕之症,人们争相剥之,使满山的柘树几乎绝种,现仅存数棵。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上书“翠嶂丹泉”四字。
香林净土
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
山门外几棵古树枝叶繁茂,古朴沧桑,几乎遮蔽了整个山门。
潭柘寺山门,中间拱门上有“勅建岫云禅寺”六字,为康熙御笔。山门前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
门殿内塑造哈哼二将。
天王殿前敬柱香
天王殿里壁画,年月日时四值
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康熙御笔题\"清静庄严\",下檐乾隆御笔题\"福海珠轮\"。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
图片来自网络
大雄宝殿后面是个大广场,广场四角有两棵婆罗树和银杏树,东边银杏树为“帝王树”,是中国十大名树之一,西边为“配王树”。初冬银杏叶黄时,风景最佳。
娑罗树
二乔玉兰,是木兰和玉兰的杂交种,树龄400多年,花朵硕大,花有双色,紫中带白,人们以江东二乔喻之。有诗赞曰:三春一绝京城景,白石阶旁赏玉兰。
毗卢阁,寺枕龙潭七祖分支传妙法,山连鹫岭九峰环翠拥诸天。
地藏殿
金刚延寿塔和双凤舞塔松。
西路建筑
北端观音洞
观音殿
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楞严坛
戒坛
猗轩亭
亭内的曲水流觞
虎塔,葬的是那只听经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