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京城百姓魂牵梦绕的家园:胡同。

京城百姓魂牵梦绕的家园:胡同。

 

北京的胡同,特别是北京明清内城的胡同大多形成于十三世纪元大都营造时期。数百年来,胡同伴随着京城百姓的生活,衍生出无数的故事,也记录下历史长河中的无数瞬间。

 

 随着京城的高楼林立,随着京城百姓离开昔日的胡同迁居新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似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胡同伴随着京城人生活已经成为埋藏在心底的记忆了。但是,倘若耳中回响起曾经在胡同中飘荡的叫卖吆喝声,回荡着有着醇厚韵味的京腔:吃了吗您呐……都会瞬间打开流逝岁月的记忆,汇成一股不可抑制的万分激动的情感。

 

“胡同”一词起于何时众说纷纭。“胡同”作为京城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眼球。于是,位于东四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之间的史家胡同以及胡同中的博物馆就成为人们探寻京城胡同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方。

 

 

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这条长726米胡同中的24号院,距东四南大街不远。博物馆这座老宅子旧时主人是与林徽因、冰心并称民国文坛三大才女的中国近现代文坛奇女子——凌叔华。

 

 

 

博物馆共设8个展厅:史家历史、人艺摇篮、近代教育、兰芷偕芳、胡同名人、时代记忆、怀旧生活、世纪新姿。集中地向人们展示了这条胡同曾经发生的历史变迁。

 

 

史家历史板块重点讲述了始于元代,京城最古老胡同之一的史家胡同的起源与变迁,由此人们可以了解旧时京城的布局,了解600年前明迁都北京所出现的繁荣兴盛的景象。当时京城内城有900多条胡同,外城有300多条胡同;而清朝居住于此的是八旗中的镶白旗,是旗人居所。民国时期,达官新贵纷纷入驻,史家胡同不再专属于旗民。

 

 

人艺摇篮板块则向人们介绍了上世纪50年代,华北人民文工团扩编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家胡同56号院成为剧院演员的集体宿舍。老舍先生笔下的话剧《龙须沟》全体演员都居住于此。展厅中陈列着周恩来总理赠送给演员舒绣文的一盘小石磨以及总理亲自到大院看望演职人员的照片,许多老人艺演员的照片也陈列于此,让人们不禁回忆起舞台上他们所塑造的各种形象。

 

 

近代教育、兰芷偕芳、胡同名人三个板块则详细地向人们介绍了这条胡同曾经发生的大事,博物馆旧时主人的介绍以及与这条胡同相关的名人。由此可以看出:史家胡同自古以来就不是一条寻常的胡同,这里居住的名人,名人衍生的故事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时代记忆、怀旧生活、世纪新姿三个板块立足于展示改革开放以来胡同中家家户户所发生的变化,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让京城百姓流连忘返。昔日的家具、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自行车等曾经是人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一部分,也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逐渐成为历史的展品,人们在此感叹不已。而只有一间小小房屋的“北京声音博物馆”是博物馆中最打动人们心绪的地方。旧时春、夏、秋、冬飘荡在四合院上空的声音;卖西瓜、焊洋铁壶、收破烂的吆喝声,理发、磨剪子磨刀、斗蛐蛐胡同中常有的声音,为人们还原了老北京特有的环境氛围,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走出博物馆,门口的文创社同样让人们陷入旧时的回忆之中。在这里选几件心仪的文创作品,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纪念曾经的过去胡同生活……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