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吸引力实在太沉重了。——刘慈欣《三体》
《三体》中红岸基地的原型?
看过刘慈欣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朋友一定对里面的红岸基地印象深刻。
神秘的抛物面天线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奇峰之上,名为对抗西方太空计划的绝密国防工程,实为寻找地外高智慧文明的基地,进而引发了人类文明的危机。
小说中的红岸基地,酷炫中带着一丝神秘色彩。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在小说中,这处神秘的红岸基地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一处被称为“雷达峰”的山顶。
当然,小说中的这个基地显然是虚构出来的,现实中在那片区域并没有类似的天文基地。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但好奇心旺盛的读者们总是闲不住,列举了几处小说中最有可能是红岸基地原型的地点,其中有一处就位于北京郊区,而且无论从建成时间还是建设目的,都与小说中的红岸基地有些许的相似之处,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这处红岸基地的原型之一,就是地处京郊密云水库旁的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历史悠久,早在1966年就批复建成,是我国射电天文观测最早、也是重要的基地之一。
由于此站地处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北岸的不老屯镇,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不老屯天文台”。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京郊的不老屯天文台
不老屯镇是密云水库北岸的一处京郊古镇,不老屯天文台就位于不老屯镇的一片农田深处。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开车沿着环湖公路抵达不老屯镇后,从镇中心的主干道拐到一条小路,开车穿过一片大约3公里的农田,便能看到不老屯天文台。
远远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台巨大的天线,矗立在一片平坦的农田之上,显得尤为瞩目。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其中的一台是该站最重量级的镇台设备——密云50米天线,这台天线是为了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和射电天文观测而建的天线系统。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在密云50米天线旁边,还有一座30米的FAST(贵州“中国天眼”)实验模型,“FAST”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老屯天文台的这座射电望远镜是贵州“中国天眼”的实验微缩版。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简单来说,一般的天文观测只需要接收信号,而射电望远镜不但能够接收信号,也可以向外太空发射信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贵州的“中国天眼”,那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不老屯天文台面积不大,只有一条小路贯穿其中。除了两台大家伙外,还有20余面小天线在道路两侧一字排开,犹如身着白色制服的卫兵站岗一般,组成排列整齐的方阵,守护在两台大天线的身边。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我国探月工程的守护者
从1966年建成至今,不老屯天文台见证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也为我国的空间探索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现如今的不老屯天文台已经几乎不从事天文观测活动,而主要用于卫星数据的接收工作。据说,当时嫦娥一号从月球回传的影像数据就基本上是靠不老屯天文台接收的。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不同于小说《三体》中的红岸基地,不老屯天文台的目的并不是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而是努力协助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但与红岸基地相同的是,不老屯天文台同样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期许与向往。
几十年过去了,不老屯天文台一直矗立在那里,虽然默默无闻,但依旧兢兢业业的完成着自己的历史使命。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老屯天文台所处地区北部是绵延的燕山山脉,南部紧临浩瀚的密云水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而且由于天文台选址要求较高,附近区域算是北京污染较少、能见度较高的地区。
所以说,不老屯天文台一直以来便是北京天文爱好者的重要据点,也是北京周边拍摄星空及京郊周末出游的最佳场所之一。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
只可惜当天阴云密布,没能拍到效果最佳的星空照。虽未有银河星空,却也有美景留存,愿北京秋高气爽之时,再弥补此时之遗憾!
实用信息Tips:
地理位置:北京市密云区密云水库北岸不老屯镇
门票花费: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注意事项:自驾可导航至“不老屯镇”或是直接导航“国家天文台密云站”,不老屯天文台游人较少,天气晴好的晚上很适合拍摄星空,但夏季蚊虫较多,如果需要等到晚上拍摄星空,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END --
本文/图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创,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做有观点、有温度的旅行内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请点赞和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