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去八大处公园看什么。

去八大处公园看什么。

       去八大处看过红叶,探过精印谷,也曾走香八拉从后门进入然后一路走下来。今年春天四月份去,则是为了四处大悲寺观音殿后面的文光果,正值花期啊。当然,沿途可以看一看二处的塔、三处的石,最后还得去看一看八处的崖。

 序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76-779),初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重修,改名觉山寺。明宣德三年(1428)复修,明成化十四年(1478)再修,改称灵光寺。1900年遭八国联军炮轰,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1958-1960年在原大雄宝殿处新修建佛牙舍利塔,1964年六月举办了开光大法会。现存建筑分为南北两院。南院分布着观音殿、辽塔基和金鱼池;北院分布有拜殿、玉佛殿、卧佛殿、迎客厅、心经墙、罗汉墙等,中心建筑为八角十三层的佛牙舍利塔,供奉着释迦摩尼的灵牙舍利。

 

 

 

 

 

 

 

 

 

 

 

 

 辽*招仙塔基

 

辽*招仙塔基

 

辽*招仙塔基

 

辽*招仙塔基

 

俗称“画像千佛塔”,建于辽代咸雍七年(1071)八月,为辽国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而建。

 

该塔八棱十三层,周围有铁灯笼16座,每一块塔砖上都刻有佛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义和团在灵光寺设坛反抗。八国联军对这里进行疯狂炮轰,致使宝塔和殿宇化为废墟,仅存塔基。1901年,僧众在清理塔基瓦砾时发现一石函,石函内有一沉香木匣,匣上刻有“释迦摩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廿十三日记,善慧书。\"可见这颗佛牙在此已供奉了830多个春秋,佛牙舍利现供奉于佛牙舍利塔内。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位于北京市西山余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曾重加修葺。

 

 

 

 

 

 

 

 

 

 

三山庵正殿门囗,有一块长方形“水云石”,石头上纹理自然形成各种图案,有行云、鸟兽、山水、人物等,宛如一幅风光绮丽的山水画卷。

 

 

 

 

正殿之东,寺内近山处有一敞亭,梁上悬“翠微入画”匾额,两旁有联:“远山近水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亭内所悬一方横匾“建阳半幅精舍”,系乾隆帝六子永瑢所书。

 

 

 

 

 

 

 

 

四处大悲寺

 

 

 

山门殿内居中是“大肚弥勒佛”坐像,

 

 

大悲寺有三进院落,入门翠竹院(竹名“黄皮刚生”,为稀有品种),拾级而上,第一进正殿为大雄宝殿。

 

 

 

 

 

 

 

 

 

 

 

殿脊正中饰“二龙戏珠”砖雕图案,两龙鳞爪分明,飘然欲飞

 

 

 

 

 

 

 

 

 

 

 

 

 

 

文光果花含苞初绽

 

 

文光果花开

 

 

文光果树

 显然,这棵文光果树的树冠没有花叶,下面含苞初绽的文光果枝条不知是新栽种的还是这棵老树的新枝。文光果又叫文冠果,文官果,每年春天开花,每朵花开六天,整个花期二十天左右。最奇妙的是花的颜色每天都不一样,变化的顺序为“花初开白,次绿,次绯,次紫”。

 

 

 

 五处龙泉庵

 

 

 

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始建于明仁宗洪熙乙己(1425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于该处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

 

 

 

八处证果寺

 

 

 

高约0.9米,宽约0.6米,石雕方形供台式台面上,由石砌五角形支柱承托莲花,覆钵式塔身建在莲花瓣上。

 

 

 

 

 

 

 

证果寺始建于隋代仁寿年间,名“史陀林”,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朝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成“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正统景泰年间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名证果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招止亭,内有石刻,镌题《秘魔崖招止亭记》

 

秘魔崖

 

 

 

 

 

 

 

秘魔崖

 

 

 

 

 

 

 

 

 

 

 

 

 

 

 

 

 

秘魔崖招止亭

余生长于山中,故性爱山。弱冠后浮海游学。嗣复厕身朝市,然未尝一日忘山居之乐也。秘魔崖位置于西山右麓,旧名尸陀林。唐天宝时,卢师卓锡于此,建感应寺,其名始著。元泰定时改为镇海寺,明宣德时改为大圆通寺,至英宗时又改为证果禅寺。沿至清嘉庆时,有海峰法师重修葺之。寺内现存之碑有三:一如幻南浦老人撰;一姚夔撰;一幻庵崇理杲鉴撰。读之可具见其详。

崖之左有亭翼然,来游崖者,殆无不登亭长眺,移晷不能去。余自丁巳岁始登是亭,垂二十年矣。近岁以来,在寺前置别业一所,辟畦数亩,植松桃数千,携全家栖息其中,藉遂山居之愿,距崖仅数百步。风晨月夕,涉足亭上,徘徊流连,率以为常。惟是亭年久失修,殆将倾圮。应方丈之请,余复为之鸠匠一新,因念卢师自江南来,造一舟,不施楫橹,任所之曰:舟止吾止也。遂以招止亭名之。

夫止之为义大矣哉。《易》艮卦称艮,其止止其所也。艮为山象,广其义可谓崖,止于斯而止得其所。亭止于斯,而止得其所,人止于斯,而亦止得其所。卢师止矣,余亦有止于斯,而终老之志焉。因记之,以告来游者。

剡溪袁翼撰,杭县袁毓麟书,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春立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