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晨8:58分,在杭州湖滨乘坐“浮梅槛”画舫船去三潭印月,船靠码头。十来个游客,鱼贯登岸,今日三潭印月的首批游人啊!四年未来,仍熟悉岛上的一草一木。
炎炎夏日,今日最高气温不足30度,岛上,满目皆绿,触目皆水。晨风拂面,竟含三分凉意。上岛,顺时针行,五分钟后便见到湖面上的三座石塔,我习惯称之为“石葫芦”。三个石葫芦,有千年历史,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建,明代重建。重建以来,也有五六百岁了。导游总喜欢神秘兮兮告诉游客: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令人难辨。故得名“三潭印月”。说得煞有介事啊!对此说法,谁人见过?妄言妄听罢了。我欣赏的是:石塔之秀美,石塔与湖面远山构成的和谐之美。
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TOP经典之作。
我登此岛,不下20次。2012年在“花鸟厅”吃茶,忽发奇想:此岛究竟如何形成?起身离席,到外面转悠一圈,得出如此结论: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心保宁寺”,有寺庙,就要有放生池,岛上寺庙,四周皆水,放生即放入西湖,不妥!于是,庙主围绕保宁寺筑起圩堤,堤内蓄水,即成“放生池”。寺庙被水环绕,进出要有路呀。于是,再筑东南西北的通道,让保宁寺与外围圩堤相接。如此这般,就有了三潭印月的雏形:一个特大的“田”字。我的这个想法,纯属个人妄断,不料被《杭州建设》相中,转载此文,并汇我不薄稿酬。
我和王君在“我心相印亭”歇脚,留影。此亭在此岛纵轴线曲桥的最南端,远山如黛,湖面宽阔,三个水中石塔在望。是欣赏西湖山水的最佳处之一。
因为这个亭名,许多恋人在此许愿,发誓,相拥合影。今天来得早,年轻恋人们正在赶往此亭的路上。我与王君因此可在此从容观景,从容留影,亦不影响恋人们在此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