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长沙:有活力的湘江星城。

长沙:有活力的湘江星城。

到长沙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准备,拿到火车票就急匆匆地出发了。从上海到长沙南不到5个小时,还算挺快。去之前,对于长沙的全部认知有三:一和毛泽东有关,二和芒果台有关,三是四大火炉城市之一。这三个记忆可谓南辕北辙,毫无关联。

从长沙南出来,感觉确实有点热,但似乎也称不上火炉,和上海差不了多少;不知为什么,一踏入这个城市,就感觉这是个年轻有活力的地方。


第一天:2018年8月19日

住的地方在就在五一广场附近,非常便利,地铁一二号线的交汇处,后来的几天更是庆幸这个地理位置的优越。搭乘二号线下来,跟着高德走了一会会便到了住的地方。安顿完了的首要任务觅食。

先前有来过的朋友推荐了“茶颜悦色”,后来发现这个茶饮品牌是长沙的标志,随处可见,而且非常有特色,喜欢她家的每一款纸杯,也喜欢茶品的名字:声声乌龙、筝筝纸鸢、妖精……而最让我心仪的便是“幽兰拿铁”。


喝完茶,解了暑,便乐颠颠地去了黄兴路步行街。开动第一轮美食计划,把从芒果台看来的、女儿推荐的标志性小吃尝了一下。黑色经典的长沙臭豆腐,外表脆里面是饱满的微辣的酱汁,一口一块确实不错(虽然我心底里觉得绍兴的臭豆腐更合我口味);糖油粑粑是长沙地方的传统名吃,金黄脆嫩,甜而不浓,油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色香诱人;还有老长沙大香肠,在油锅中炸至开花,蘸取特制辣椒粉后色泽明亮、香味醇厚,形以大为奇,拿在手上很有满足感。

到长沙的第一天从美食开始……


第二天:2018年8月20日

第二天一早就去火宫殿吃早餐。位于坡子街上的火宫殿弹眼落睛,非常引人注目。据说此处颇有来历,荆楚岁时,先民祭祀火神,有了今之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前,距

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火宫殿里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之建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毁殆尽,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其时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几必可与旧日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媲美。而经营饮食者最多,其风味小吃,为老长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称道。久而久之,也成了美食聚集地。如今楼台亭阁,景物全新,曲槛徊廊,风华胜昔。而其中的美食更是声名远播。

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聚集此处,据说有“八大小吃十二名肴”,著名的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姐妹团子、周福生的荷兰粉、胡桂英的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子、罗三的米粉、陈益祥的卤味、胡建岳的牛角饺子都是小吃的代表。早上去晚了,名声赫赫的小吃几乎都已卖完,于是选了黑米糕、三角豆腐和猪肉馓子,都是早茶的迷你碟,甜甜咸咸的,非常好吃。


紧接着,到了岳麓山打卡,买了电瓶车票直接上了山顶,然后沿着山路一路向下,经过观光长廊,慢慢走慢慢看。


到达了爱晚亭。爱晚亭的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虽然盛夏季节没有如此意境,但作为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之一,还

是值得一来的。整个亭子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亭子掩映于碧树之间,远远望去,也十分耀眼。


到岳麓山,岳麓书院是必须去的,50元的门票,大约可以游走各2-3小时。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到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规模。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其中的文庙如今修缮一新,红墙黄瓦,非常亮眼。孔子的铜像也

是巍巍然伫立其中。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受到静穆深远之美,走在书院中似乎自然而然就能吸纳厚重的学养气质,步态便也会有了几分凝重端庄之感。

书院的大门宋代曾名“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岳麓书院中有一个中国书院博物馆,一定要去看一看。中国书院博物馆和岳麓书院相辅相成,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书院博物馆的外部建筑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而内部陈列布展路线则体现了古代书院曲径回环的风格。馆内分为展示中国古代书院千年发展历史的弦歌千年展厅、陈列学习用品和教学方法的书院教育展厅、介绍“名院”和代表人物的书院学术展厅,以及书院祭祀、藏书、刻书展厅等。馆内展品也极为丰富,除古代应试教材、各类匾额和教条、珍贵古籍、文房四宝外,还

有书院石碑。对于书院的历史传承发展是一个不错的展示。


到岳麓书院,那是一定要去湖南大学的。湖南大学其实就是由岳麓书院不断改制并扩建而成的,因此走出岳麓书院的大门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建立之初,以岳麓书院为一院,同时开始在书院周围兴建新的教学建筑,包括二院、科学馆、图书馆、工程馆、大礼堂、办公楼、静一斋、学生一、二、三、四舍等,均为中国近代建筑大师蔡泽奉、柳士英、刘敦桢等设计。这些建筑外形古朴典雅,有明显的文人建筑气质,尤其是圆形、曲线在这些建筑中的运用,体现了“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设计思想。

走在暑假的大学校园内,非常的静谧,偶有一二学子走过,无不捧书低头。走上几步,便会看到一处颇有特色的建筑,都是有些年头的老房子,保留极佳,衬着岳麓山的背景,很有气质。每个大学校园里似乎都有一个主席塑像,湖南大学更是不可例外了,群山之中,伟人极目远眺,自有其高瞻远瞩的意境。千年书院,改制为大学也已有七十余年,每一处细节都沉淀了厚重的人文气息,浸润

其中,无不沉醉欢喜。


第三天:2018年8月21日

新的一天照例又从觅食开始,去了三王街的老字号“双燕楼”,这里主打馄饨,但也有各种特色小食。

点了长沙豆皮(豆皮应该是武汉小吃吧,但长沙的这一款也是色味俱佳,让人难忘)、葱油饼和酸辣馄饨。干湿搭配,满足了口腹之欲,双燕楼的馄饨确实不错,皮薄馅鲜,加上特有的酸辣汤底,别有一番滋味。


这一天,冒着酷暑去了橘子洲,20元的门票,如果喜欢,可以在那里兜兜转转2-3个小时。

橘子洲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形状是一个长岛,因为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名声大振。游玩橘子洲建议买上20元小火车票一直坐到洲头的毛泽东塑像处,然后可以慢慢地自由地闲逛出来。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五次上下车,到景点下,但我喜欢慢慢走,会发现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很有意思。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雕塑是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表现其风华正茂的形象。雕像似乎正在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即抒发于此,豪迈励志至今音犹在耳。

《沁园春·长沙》诗词碑以毛泽东1961年10月16日手书水印木刻《沁园春长沙》复制稿制作而成,整个诗词字体洒脱,当年伟人的意气风发依然流露在字里行间。

走到一处看到废弃的各种机械零件建构成的各种雕塑作品,倒也十分有趣,最喜欢其中的一匹骏马,飞扬的马鬃极有动感,硬质的材质却演绎出了随风而动的效果,匠心巧妙。

邻近处是当时洲上最大的客栈橘洲客栈。橘洲客栈原系张孝准故居,为曲尺型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均有走廊。张孝准为辛亥革命著名人物,与蒋万里、蔡锷一道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如今橘洲客栈已改建成长沙非遗展示馆,但建筑的外观依旧保持了原样,只是以全新的方式焕发了生命活力。

景区内有梅园、竹园和桔园,盛夏季节都不是当令,因此没有看到繁华开放、桔子枝头的景象,但竹园却是蓬蓬勃勃,生机无限。竹园内汇聚各种名竹,成丛成簇,圆内还新建湖南民俗民居博物馆,馆内将展示明清以来较有代表性的湖南民俗、民居风格的家具、渔具、农具等实物,以及

湖湘文化元素的字画。

橘子洲景区内保留了好几幢欧式建筑,有唐生智公馆旧址,有美孚银行旧址,有神职人员寓所,还有海关公廨,建筑保存完好。

其中在竹园与梅园之间,有一栋两层高的中西合璧式的洋楼,这就是唐生智公馆。它坐北朝南,呈曲尺形,每层有七八个房间,顶上是长沙公馆建筑常见的八角形阁楼。唐生智,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后任湖南省省长。就是在这栋房子里,唐生智确定了投向国民革命政府,参加北伐。具民间八卦,这里曾是唐生智“藏娇”之地,也是足够隐秘而具情趣的。

美孚洋行别墅建于1924年,坐北朝南,为一栋中西合璧式两层楼房,楼体呈红色,砖木结构,歇山屋顶,盖大红瓦,红砖清水墙。墙角用砖砌饰,外墙有带状装饰,窗顶做弧形拱饰,做工非常精致。美孚洋行以经营“洋油”为主,当时几乎垄断了长沙洋油市场,因此建筑显得非常的华贵与气派,甚至还有着一种奢华的感觉。美孚银行别墅前草坪上的白亭子也修缮一新,极具欧式风情。

“神职人员公寓”是当年天主教建的公寓,共有四栋,均为两层清水红砖楼房,歇山式屋顶,墙角用白色装饰。1906年,美国人赖以德来长沙传教,1910年在橘洲成立湖南办事处,这些建筑应当就建于这个时期。

顺着观光路走出来,到橘子洲景区入口处,便可以看到一栋很有气派的两层楼的方形建筑就坐落在草坪中央。这栋房子建于1911年,花岗石墙基,红砖清水墙,联拱敞廊,欧式门窗。长沙开埠后,设立长沙海关于橘子洲,这栋房子就是当时长沙海关的办公楼,故称作“长沙海关公廨”,也是当时的税关旧址。


走出橘子洲景区,漫步到湘江边,就可以看到橘子洲大桥。这座双曲拱桥在全国是规模最大的,从远处慢慢走近,看着大桥跨越湘江,橘子洲风景区与现代化的楼宇林立遥相对望,其实壮阔,蓝

天白云下自成一景。


从橘子洲出来,达成地铁二号线又回到了热闹的市中心,去太平老街时看到了贾谊故居。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住在这里,时任长沙王太傅。

据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所以整体看上去十分新。

贾谊祠后建有大观楼,祠前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为贾谊当年原物。宅前有两块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如今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盗,旁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簇新的灰色石墙上也是杂草丛生,令人颇为感慨。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味,每个城市也都有这样一条老街,可以让你慢慢走慢慢看,捕捉一些过往的旧时光。太平街一直是长沙繁华商业文化的体现,这条承载长沙千年历史的古街已成为长沙古城形象的名片。太平街依旧保留了石路面,小青瓦、坡屋顶的清末民初居民风格,木构门窗,一派古朴。穿过五一大道旁那座古香古色的石牌坊,就仿佛已经从都市的现代繁华中悄然“穿越”到了另一个古朴传统的空间。

走进太平街,街道两侧全是二三层楼高的老式建筑,麻石路、青砖青瓦、仿古木门窗、纯木古戏台、牌坊……清末民初风貌街区的感觉扑面而来。行走古街,除了能直观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墙、古戏台这些标志性古建筑符号所带来的古典视觉冲击之外,更多的是领略到一种历史积

淀所散发的文气与韵味。太平街有许多老手艺人,比如“长沙城最后一个制秤人”,老秤店门口那个砝码透着岁月的痕迹;还有美孚银行的老信箱;而太平里则成了文青的聚集地,融入了现代设计和艺术人文气质,前行美术馆、古风的星巴克……林林总总颇为耐看。


第四天:2018年8月22日

今天的早饭是在坡子街上的肆姐粉店解决的。这家店是张艺兴介绍的,据说他每回回长沙必定打卡,而且总是牛肉粉+肉饼蒸蛋的标配。于是也兴冲冲地去尝了味。

一大清早,肆姐店里人暴多,我也点了张艺兴的推荐标配,说实话真是不虚此行,牛肉粉爽滑唯美,小小的蒸蛋味道适中,配上粉,非常好吃。店里人头攒动,估计还有好多打卡此处是想要偶遇明星的吧。


首先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到这所大学属于误打误撞,原本想去名人辈出的第一师范,导航到了第一师范学院,偌大的校园冷冷清清,偶尔见到几处延续历史记忆的设计,“恰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也在这个校园里延续。


出师范学院出来,赶忙查阅路线,来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又名毛泽东与第一师范

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下,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与此同时,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京学艺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1966年至1968年复建。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

第一师范的建筑非常有特色,主体连廊建筑位于校园中部,由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学楼、自习楼、阅览楼、礼堂、寝室组成,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序,平房、楼房相间搭配,极为雅观。平面布局或呈“回”字,或呈“凹”字,或呈“凸”字和“H”形,考虑到了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观庄重典雅,建筑与建筑之间,长廊迂回,互为贯通;廊柱硕大,成双顶拱,青麻石屋基高出地面,起到良好的防雨、防潮作用,青白相间,素洁雅致,无不显现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与渗透。


这一天,虽然走的地方不多,但饥肠辘辘,而且大汗淋漓。于是决定去饱口腹之欲,然后休息。

从大众点评上找到了不远的“擂饭”。相传古时候,安仁有一孝子,母亲病重,却因家境贫寒无钱给母亲抓药治疗。母亲弥留之际,要求孩儿给她一点东西吃,孝子环顾四壁,家中竟然没有可供母亲吃的食物。这时,孝子想到家里种了辣椒,就摘了些青辣椒来,把青辣子放到捣药的器皿里,用药杵把它捣烂,喂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捣烂的辣椒,出了一身大汗,病竟然逐渐好了起来。之后各家各户就传开了,而且捣辣子的做法也就流传下来。位于五一广场附近的这家擂饭,让你吃得颗粒不剩,非常好味。


第五天:2018年8月23日

再次打卡火宫殿,把上一次没有尝到的美味点了个遍。姐妹团子两甜两咸,用上等糯米磨成细粉,包入鲜肉、香菇、味精、芝麻油等原料和成的肉馅,捻成尖顶平底长型锥体,蒸熟后宛如一座玲珑的白玉小宝塔。荷兰粉是湖南长沙知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尤以火宫殿的最为著名。相传在清乾隆年间,火宫殿的刘氏用蚕豆磨成粉制作成通体剔透、白色如玉的粉坨,再切成薄片加入上等汤料煮沸,因其色香味美大受欢迎而流传至今。脑髓卷是用半酵面皮裹猪肥膘肉和白糖制成的馅心,经蒸制而成。味道醇甜,质地细软。


吃饱肚子,去了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 ,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门票30元。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阁背面就是简牍博物馆,于是就去走走,不料倒也有意外之喜,特别对文字感兴趣的话可以好好参观一番。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92号,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藏品主要为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4万余枚三国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万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另外,青铜、漆木、书画、金银等其它藏品约3500件。三国吴简、中国简牍、世界文字载体、中国简牍书法等各种陈列,慢慢细看极有收获。


长沙地铁线不多,但还是比较实用的,很多地方可以通过地铁换乘到达。

长沙的美食较多,坡子街、三王街、太平街都值得一去再去。

“茶颜悦色”是长沙独有的茶饮品牌,另有旗下“知乎茶”,都非常好喝,但因为都是现做,要预留足够时间等待。


离开长沙时,依然是烈日当空。有人说长沙这个城市明星遍地,因为芒果台的效应,在长沙是可以偶遇明星的,我却总是以为,任何一个城市总有它的来历和文化积淀,总有一些可看的东西,并且可以从中读出一点点这个城市的气质。长沙的岳麓书院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橘子洲虽说更像一个景观公园,但其中点点滴滴的保存的建筑仿佛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见证。有时和一个城市的邂逅,往往只有一次,但她的美食、建筑、文化总会有痕迹留在心里。再见,长沙!

关于作者: winnie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