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因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几乎没有出游,所以有时间把以前的游记补上。由于记录的是当时的状况,可能和当下有些许变化,希望不要产生误导。另外需要说明:我写游记一是把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还有就是给自己留个念想,可能从观者的角度看有不少欠缺,请见谅。
女儿毕业后,尤其参加工作后,很难有时间一起出游。这次难得有一周假期,正好父女两一起享受一段久违的快乐时光。选了武汉和岳阳两地,重点是黄鹤楼和岳阳楼。
武汉
之前到武汉基本都是路过,从没认真游玩过,对武汉的认识很表面。感觉武汉既不像南方城市那么温婉、精致,又不像北方城市那么豪迈、粗犷,而同时兼具南北方城市的特点,粗中有细,柔中带刚。对武汉人的认识,似乎和这点很相似。比较熟悉的应该是网球运动员李娜,她身上那股干脆、直接、火爆劲很能代表武汉人。在武汉打车,出租司机的表现,也可看出武汉人、武汉这座城市的特征,泼辣、爽直。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水是武汉的魂、是武汉的根。
乐福全套间酒店位于沿江大道汉口江滩,长江景致,一览无余。附近老建筑、博物馆、纪念碑、步行街、过江渡轮近在咫尺,是武汉的黄金地段。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清末汉口开埠设立租界及洋务运动,使武汉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现存老建筑以民国时期为主,普遍带有洋味。
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
汉口英国领事馆旧址。
宋庆龄旧居。
台湾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江汉关。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曾成为武汉城市的标志。
黎黄陂路曾是俄租界,因此遗留下来不少租界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欧式,有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等,基本保存完好。
黎黄陂路附近有不少餐馆、咖啡厅,很有情调。我们尝过两家,一家粗茶淡饭.兰亭别苑,另一家忘了名字,一栋旧房子的二楼,都很精致,格调满满。
这一带也叫江滩,饭后沿江漫步,江水滔滔,风光尽览。
毛主席为武汉人民1954年战胜洪水题词纪念碑。
毛主席横渡长江博物馆。
武汉市政府礼堂旧址。
乘渡轮过江可到达户部巷、黄鹤楼。
户部巷是条小吃街,人头攒动,生意火爆,估计都是游客慕名而来。我在此第一次喝胡辣汤、第一次吃热干面,实事求是的讲,胡辣汤不错,热干面闻起来挺香,吃起来没觉得好吃,糊嘴,豆皮确是好吃。
黄鹤楼距户部巷不远,走路十几分钟便到。
黄鹤楼作为武汉的标志,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诗人崔颢有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描写当时的景况。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仅余攒尖铜顶一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用黄鹤楼故址。1981年10月22日,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于故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顶破土动工。1985年6月,黄鹤楼重建正式落成,同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鹤楼是座位于古黄鹤楼原址千余米外蛇山山颠的现代建筑。
黄鹤楼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同时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已成为一个公园,虽为现代建筑,仍不失古意,琉璃覆顶、飞檐翘角,与黄鹤楼浑然一体,完美体现中国建筑美学。
进门见一白塔曰圣像宝塔,由元代威顺王建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后迁至此,为佛教密宗佛塔。
过宝塔有一牌坊,牌坊正面题“三楚一楼”,背面“江山入画”。
楼前,铜筑黄鹤,造型栩栩如生。
两侧亭阁,精巧、生动。
黄鹤楼呈现眼前。黄鹤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独具民族特色,宏伟壮观,气宇轩昂。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体现了黄鹤楼的独特文化,使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完美结合。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 因仙说分两种。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得此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 因山说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 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黄鹤楼正门悬挂“气吞云梦”匾额,题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两侧是著名画家刘海粟题的对联。上联:“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下联:“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楼顶匾额“黄鹤楼”三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舒同先生题。
楼东“楚天极目”四个字取自毛泽东词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寓意登上黄鹤楼,祖国的大好河山尽在眼前。
进入楼内,一楼大厅高大宽敞。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黄鹤楼的盛名远播,跟古代文人骚客的颂咏有直接关系,也可看出黄鹤楼的确令人赞叹。从古至今,咏叹黄鹤楼的诗句不计其数。
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四楼大厅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
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
黄鹤楼周围还有一系列附属建筑,走走看看,挺长知识。
千禧钟,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1999年12月31日落成,2000年1月1日第一次敲响。
宝铜顶,为清同治黄鹤楼楼顶,现陈设在黄鹤楼正东、白云阁以西。
仙枣亭,又名吕仙亭。明初始建于武昌蛇山山顶,1993年初春复建于公园北区。亭壁上有绝句一首: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涌月台,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白云阁西南角,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现在的涌月台是仿制建筑,“涌月台”三字系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所书。
白云阁, 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应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观赏楼、山、江的最佳位置。
白云阁上俯瞰,一桥飞架南北,极目楚天舒,楼台亭阁,江山如画。
黄鹤楼所在的山脚下便是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坐落在桥头下,上刻有毛泽东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
长江大桥连通武昌和汉阳,与黄鹤楼相对的另一侧是龟山,武汉电视塔建在龟山上。
大禹神话园位于晴川阁与长江大桥之间汉阳江滩。
目前,包括铁门关、晴川阁都属于晴川阁景区。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魏相争,设关于此。现在的建筑是复建的。
铁门关关楼北侧匾额“翼际雄关”,最初是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所撰写,但真迹已无从寻找。这幅牌匾是1993年铁门关复建时,由时任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浦林书写。
关楼南侧匾额“巘断廻澜”(yǎn duàn huí lán),同样是徐绪沐题写。内容出自明正德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的童承叙《登大别度铁门》的“巘断回澜不可攀”之句。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建于1984年,得名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有“三楚胜境”之美誉。
晴川阁上“晴川阁”三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
大殿中匾额“山高水长”出自范仲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由清初名士毛会建书写。
二进院门的这块“三楚胜境”牌匾是当代书坛大家林散之先生89岁时题写。
“荆楚雄风”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为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
禹稷行宫,又名大禹庙、禹王庙,是晴川阁内主要建筑。大殿中央立有大禹塑像,背衬《禹迹图》。大展廊上方为现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万世蒙泽”匾,廊柱上镌有书画家刘海粟书写的楹联:“三过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晴川阁景区内,除禹稷行宫、铁门关外,还建有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敦本堂碑等其它建筑,曲径回廊、雕梁画栋,江风习习、林木森森,很值得一逛。
“第一山”的石碑,好几个地方都见过,究竟哪里是正根已经说不清楚了,权当是一种荣耀吧,毕竟每个心中都有自己的“第一山”。
晴川阁上回望,一桥飞架,涛浪风云。
第一次看见长江上的加油站。
从晴川阁汉阳江滩向北可到达长江汉江交汇处。
此段江面宽阔,自然分隔出武汉三镇。
汉江水面明显平静很多。
武汉水多,水是武汉的精灵,除了长江、汉江,最著名的应属东湖。
磨山景区是东湖的一部分,位居东湖中心,春樱、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开不断。
秋天的荷塘,虽花已败落,荷叶依然楚楚动人。
桥廊亭阁,水塘草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景区内的楚文化旅游区独一无二,楚天台,楚城城门,凤凰铜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编钟、虎乳子文等雕塑等都是楚文化的代表。
东湖环绕,水面宽广,缥缈浩荡。
一八年初,再次游东湖,这里一并记录。
冬季的东湖别有韵味,荷虽只剩干枝仍顽强挺立,水面平静如镜,小桥如长虹卧波,远处山影逶迤,树影婆娑。
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位于东湖听涛景区南侧,环境清幽,内部舒适,冬季价格不高,适合小住几日。
绿草茵茵,树木茂盛。
残雪消融,在这里应是不多见的景致。
水鸟嬉戏,一派祥和。
小船在湖面轻轻飘荡,自由的像风一样。
东湖的美在水,她本身没有颜色,却时时变幻万千、流光溢彩。
沿湖岸走,过小桥后来到梅岭。
梅岭是毛泽东主席曾经长时间居住的地方,从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毛泽东先后48次住进这里,最长的一次住了178天。
毛主席很有文人气质,喜欢松、竹、梅,这棵松树是毛主席1960年亲手栽种的。
毛主席曾经乘坐的汽车现在作为展品陈列。
梅园曲径通幽,梅花静静开放。
东湖的水美,周边的景致也很协调,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安静。
逛完磨山,来到武汉大学凌波门。
凌波门临东湖,学生们可在东湖游泳。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武汉大学校园很美,春季樱花盛开时节,满园樱花吸引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人士纷至沓来。
武汉大学主楼也叫工学院楼,是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李四光选址、规划、筹资,美国著名建筑师开尔斯主持设计建造的中西合璧式大学校园建筑。其坐南朝北,背景是苍翠的珞珈山,坐落在两座火石山之间的凹地上,下方依照山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该建筑既遵循“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原则,又引用了西方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达到了整体美与个体美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
武汉大学的牌坊和武大的樱花一样是武汉大学的标志,历史上曾三度改头换面,现在看到的武大牌坊是2013年建成的,位于八一路武大南门。
武汉的夜晚很繁华,夜景也很漂亮,有些大都市的感觉。楚河汉街美食很多,找个喜欢的店坐坐,逛吃逛吃挺好。
(完)